伍、休閒生活
一、玉山攻頂
二、花東縱谷騎跡
三、單車環島之旅
伍、休閒生活
一、玉山攻頂
二、花東縱谷騎跡
三、單車環島之旅
參、自傳
(屏東林邊鄉百年福記古厝)
一位農村長大孩子的公務生涯
——辛苦耕耘的明證
❖ 田庄囝仔的誕生,艱苦的小學生活
屏東縣林邊鄉竹林村下庄路有一個小村落叫「湖內」,僅住著幾戶人家,都以務農為生。其中一戶人家,在民國三十二年四月四日當天,生下了一位小男孩,取名為吉男,一個吉祥男孩。七歲才進入林邊國民小學就讀,每天脫赤腳,以包袱巾當書包,帶著書本和便當,步行二十多分鐘才能到達學校上課。
民國三十年代,台灣的農村生活還相當貧困,在國小六年當中,沒有正式的書包,穿著麵粉袋做的褲子上學,到晚上小村莊並沒有接來電燈,只能以煤油燈來溫習功課。
在學校的成績前四年表現平平,到五、六年級被選為班長,成績也大幅進步,畢業典禮時以全班第一名成績,光著腳丫上台領「鄉長獎」。那樣的刻苦求學生活,大概也只有那個年代的小朋友能夠忍受。
❖ 初、高中時期的迷惘,大學聯考落榜陷危機
民國四十五年,小學畢業後順利考上省立屏東中學初中部,惟當時屏中在南州鄉成立分部,凡是居住在潮州以南的考生,如南州、林邊、東港、佳冬、枋寮、恆春、墾丁等鄉鎮者,都必須在南州分部(現改為南州國中)就讀。這對我來說,真是方便極了。上學只要騎著腳踏車三十分鐘內就可以到達學校。
南州鄉也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生活環境,沒有太複雜的不良誘惑,也沒有交到不良朋友而學壞,學業成績雖然不是特別好,大體上還在中等之上;倒是把全部精力用在體育活動上,當時選入了排球校隊;田徑項目如跳高、跳遠、撐竿跳等項目都有不錯的成績。在初中時期練就的體能,累積成往後事業打拼的本錢。
民國四十八年,順利地考上屏東中學高中部,必須在屏東市區的校本部上課,每天早上五點多出家門,步行30分鐘到林邊火車站,搭1小時火車到屏東站,下火車後再步行約30 分鐘抵達學校,每天光上、下學途中就花掉4個小時之久。在當時除了覺得辛苦,並不會想到利用在火車上的時間來好好看書。此外,平日除了到學校上課外,假日還要到田裏幫忙,三年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
在那個時候的生活環境,是沒有收音機、沒有電視、沒有看過電影,也未閱讀課外讀物,貧瘠的文化刺激,跟街上或城市裡的孩子,落差有多大?懵懵懂懂過著日子,不知道自己的優缺點,沒有明確的目標,更沒有特別下苦功用心準備功課,面對競爭激烈的大專聯考,當然不會有好的成績出現。
大學聯考落榜後,失去學生身份的保護,一個十八歲的青年,在農村正是年輕力壯的勞動力,每天跟父親及哥哥下田耕作,插秧、除草、割稻、採收香蕉等等,所有田間作活,樣樣都得做。沒多久,整個人曬黑了、手臂變粗、手掌長滿了繭,道道地地變成了一位農夫。
粗重勞累的日子,似乎過得特別快,一轉眼,半年過去了。有一天自己猛然驚覺到,這是我要的生活嗎?我的未來就要在田野間度過嗎?過了新曆年,提起勇氣向父母親要求要離開家,到臺北準備重考大學。經獲得同意後,向隔壁阿姨借了一只舊皮箱,裝了幾件衣服和書本,和一位同學一起赴臺北租屋苦讀,還到補習班補習英文和數學,強化自己較弱的學科。
當時已下定決心,只許成功不許失敗,果然皇天不負有心人,聯考放榜後終於考上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系;而且為了保險,還同時報考警官學校(現改為警察大學),也錄取行政警察學系。考上大學在我生命中是一件非常重大的改變,它扭轉了我的命運。
❖ 高考及第奠定基礎,開啓多元生涯發展
台灣有兩項制度最為公平:一項是大學聯考,不分貧富貴賤、身份地位,只要憑自己努力就可進入想要唸的大學;另一項制度,就是公務人員以考試取才,通過考試就可以分發工作,正式成為公務人員。
大學選擇就讀政大公共行政系是希望能通過高等考試成為一位行政人員。在政大的大學四年及研究所碩士班三年,就是為了要通過高考在作準備。民國五十八年終於以很好的成績錄取高考全國人事行政類科中等第一名,取得公務人員的任用資格。
這是自己生涯規劃設定的目標,長期辛苦耕耘的初步結果,對父母親辛苦賺錢栽培的小小回報,放榜當天家裡放鞭炮慶祝。記得林邊鄉公所在民國七十四年編印「林邊鄉志」時,還將我高考錄取之事列為記事之一。
民國五十九年九月十六日,正式前往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報到,擔任委任第五職等科員,開始邁向漫長的公務生涯。茲將從事公職重要階段的職位及工作重點分述如後:
◆ 初任人事行政工作,學以致用開展才能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科員(5、6、7職等),(59.9 ~ 62.2)
初任委任科員時,先擔任職位分類業務,半年後調升為荐任第六職等科員,第三年即調升為七職等科員。在人事行政局服務三年當中,處理職位歸級、人事任免、考績列等等人事案件,嚴守秘密、客觀公正;且速度明快、書寫工整,傑出的表現頗受科長及各級長官喜愛,升遷自然比別人快了些。
◆ 人事幕僚轉教育業務,生命中意外的大轉彎
台北市政府教育局科長(9職等),(64.3 ~ 70.10)
民國六十二年六月,經人事行政局調派前往台北市政府教育局人事室擔任第八職等視察職務。當時人事局有一項政策,凡是大學畢業、高考及格者,都列為培育對象,必須派到基層機關歷練,再俟機調回局內擔任科長職務。我符合培育條件,因而有此調動機會。
在人事室二年的視察職務,負責視導市立各級學校人事業務,對於教育的全盤業務逐漸深入瞭解。因此當經濟部來函要商調前往擔任該部人事處八職等專員時,局長不同意放人,而且還直接將我調升為九職等社會教育科科長,脫離了人事業務系統。
這項工作的調整改變,對我來說,也是生命中意想不到的大轉彎。為了充實教育知能,還特別利用夜間及週末前往師大教育研究所完成了教育碩士班課程,對於業務的推動才更有信心。
由於那時的台北市長重視文化活動,被譽為「文化市長」,以推動全市文化活動作為施政重點。我這位「文化科長」,就要「文」、「武」全包,「日」、「夜」都得辦理各項活動,任務特別繁重。這是一項對體力和心力的很大考驗。
當然,「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辛苦的結果,不僅得到長官的肯定,還於民國六十八年榮獲總統核定為保舉特優人員,成為全國模範公務人員的殊榮。
◆ 首創教師研習進修園地,營造百年樹人使命傳承
台北市教師研習中心副主任(9職等),(70.10 ~ 72.3)
台北市政府教育局為對市立各級學校教師之重視與尊崇,乃向市長爭取同意撥用原陽明山管理局裁撤後之舊有房舍,成立台北市立教師研習中心。由於個人在科長任內表現良好,乃被派擔任副主任(主任為教育局長掛名兼任),實際負責規劃成立。在短短一年時間,裝修為美輪美奐的培訓園地。
新成立的研習中心,不僅適合進修研究的環境,還設計新穎的課程,聘請一流的講座,提供親切溫馨的服務,連三餐伙食都讓來參加研習的老師們讚賞。當時教師中心所營造出來的服務模式及運作氛圍,已塑造成為一處「上山修道、下山傳道」,使命傳承的精神堡壘。
◆ 運用行政管理最新知能,改變圖書館之經營模式
台北市立圖書館館長(10職等),(72.3 ~ 77.1)
擔任教育局科長及教師研習中心副主任,職位列等均為九職等,已經做了八年,這對一位勇於開創、表現優良的人員來講,似乎有些委屈。因此,當市立圖書館館長退休而職位出缺時,長官們立刻想到我,而調升為簡任第十職等的館長。當時年齡差一個月滿四十歲,也算是年輕的機關首長。
在市圖館長任內,嘗試將所學的行政管理理論運用在圖書館的經營上,想要打破極為保守的圖書館管理方式。當時的圖書館界曾以「改變市圖的艾科卡」形容我在市圖的作為;並歸納成「企業化的經營」及「人性化的管理」兩大要素,描述我的經營策略。
當時在市圖的工作重點是推動計畫施政,提升館藏品質,建立館藏特色,強化推廣活動,提高行政效能等諸項改革措施,為國內公共圖書館的經營管理模式,確實造成很大的改變。
◆ 參與國父紀念館修建工程,滿足慶典及藝文活動需求
國立國父紀念館副館長(11職等),(77.1 ~ 80.1)
代理館長(80.1 ~ 80.9)
國父紀念館是一座重要之紀念性建築,並扮演文教活動重要任務。興建時可能因為建築造型需要,屋頂所用的材料過重,幾年下來開始發生屋頂落水、鋼樑傾斜、牆壁龜裂、地層下陷等現象,已危及安全,必須立即關閉修建。當時館長可能看到我已有興建市立圖書館總館及多處分館的建築經驗,而找我來擔任副館長,協助完成此項重大工程。
擔任副館長三年,代理館長職務八個月期間,總算完成修建工程,並將館內大會堂二千多張座椅全部提升為表演所需最高標準,表演舞台、燈光、音響設備全部更新;同時對於同仁的服務態度亦加以訓練,要求要有更好表現,使得國父紀念館之軟硬體都煥然一新。在這段時間付出的心血與得到的磨練,自己也感到頗為值得。
◆ 重視溝通協調運作,促進衛生專業發展
行政院衛生署企劃室主任(12職等),(80.9 ~ 85.9)
能進入行政院衛生署服務,是相當偶然的機會。我有一個朋友在衛生署服務,問我有沒有意願去擔任企劃室主任。當時在國父紀念館代理館長職務已經八個月,好像沒有真除的跡象,想到自己階段性的任務已完成,於是動起再接受新職的意念,答應接受署長的面談,沒想到署長告訴我歡迎我去,準備下週去報到。雖然這對我是一項嶄新的領域,但我很願意接受挑戰。
在衛生署服務五年期間,建置公文自動化系統,新建衛生人員訓練中心,編印從台灣光復到民國八十五年的「台灣地區公共衛生發展史」之重要文獻,並協助規劃推動全民健康保險制度等幾項重大措施,在台灣醫藥衛生界留下了些許事蹟。
◆ 主動積極創新作為,開創各項培訓業務
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培訓處長(12職等),(85.9 ~ 89.6)
考試院為加強公務人員權益保障及強化公務人力培訓,特於民國八十五年六月一日成立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個人有幸擔任第一任培訓處處長,負責規劃各項公務人員培訓典章制度。
就任之後即多方蒐集資料,參考主要先進國家公務人力培訓暨國內外著名企業人才培育的做法,先後完成各項培訓法規,有效展開各項培訓業務。因業務推展順利,成績卓著,乃在民國八十七年再度榮獲全國模範公務人員,第二度享有公務生涯中莫大榮耀。
◆ 帶領同仁凝聚共識,塑造文官培訓願景
國家文官培訓所所長(13職等),(89.6 ~ 91.1)
國家文官培訓所是新成立的機關,在成立一年半之後,我奉調為第二任所長,當時沒有固定所址,對於未來發展,同仁缺乏信心。此時最重要的工作是帶領同仁建立核心價值,凝聚團隊共識,運用策略管理,塑造未來發展願景,以提振同仁奮勇向前之信心。
在文官培訓所服務一年半餘的期間,完成搬遷台北新址,辦理訓練國際交流活動,成立全球資訊網站,推動「每月一書」等活動,為新成立的訓練機關奠定良好的發展基礎。
◆ 晉昇常任文官最高職務,深諳副手哲學備受信賴
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14職等),(91.1 ~ 97.5)
代理主任委員(97.5 ~ 97.7)
由於曾擔任培訓處處長及文官培訓所所長,對於文官培訓業務多年接觸,已甚為熟諗,工作得心應手,頗為順遂;且身為副手,緊守分際,深得前後兩位主任委員信任,這段時間是擔任公務人員的最後一站,也是最為輕鬆愉快的公務生涯。
此外,意想不到的是,在離屆齡退休的最後兩個月,因考試院首長們的任期屆滿,新任主任委員尚未派定之前,由我暫代執行職務,也算是一項美好的 ending。
❖ 鄉下人純樸習性,加上運動員特質,是職場發展利基
從小在農村長大,一直保有鄉下人純樸善良、吃苦耐勞的習性。尤其自初中時代開始在運動場上所培養出來的體能及運動精神,對我在職場上的發展幫助甚大。
自民國五十九年九月從委任第五職等基層科員工作開始,經過長達三十八年時間的辛苦耕耘,終於爬到常任文官最高階職位簡任第十四職等。且由於工作勤奮,表現優良,每年之年度考績,除初任第一年考列乙等之外,其餘連續三十六年均考列甲等,這在公務人員中是非常難得的。
此外,平時的行政獎勵記功、嘉獎也合計達139次之多,還兩度獲選為全國模範公務人員。最後又因對健全人事制度有卓越貢獻,得到銓敘部頒發人事專業獎章及考試院頒授一等功績獎章的殊榮。
從個人的公務生涯過程中,可以得到見證,那就是不管你的出身如何,資質是否聰穎,只要敢於去嘗試,比別人更勤奮耕耘,更願意付出代價,成功的機會就會更高。語云:「勤能補拙,天道酬勤」,實乃至理名言也。
為了將自己公務生涯留下的事蹟,有較詳細的記載,特別利用公餘之暇,先後撰寫成「公共圖書館的經營管理」與「優勢力加分——從人才到幹才」兩本書籍公諸於世,俾供有意深入瞭解者參閱。
-
❖ 集數十年行政經驗,期予農村青年借鑑
多年來在國家文官學院講授「公務經驗傳承」課程,將個人三十多年來從事公職之親身經歷,及在職場上觀察所得,歸納成幾項原則,提供給剛踏入公務體系之年輕朋友參考。特將其中幾項列入本文,盼能為家鄉青年,尤其是農家出身的田庄囝仔,有意投入公務部門者所有啓迪,實乃莫大心願也。
◆ 自己的命運要靠自己開創
每個人的出身不是他自己可以決定的,但是他將來要變成怎樣的一個人,則完全掌控在自己。中國人的生命觀:一命、二運、三風水、四功德、五讀書。最容易改變一個人命運的方法,就是從讀書下手。
郭台銘先生說過:「人沒有天生的窮命和賤命,只有你是什麼心態來磨練自己。」怎樣思維,就會有怎樣人生。因此必須多花點時間認識你自己,真正瞭解自己,用心找出自己的長處、優勢特質,才能找到最適合你的位置,開拓屬於你的領域,這是走向成功的一條捷徑。
◆ 每個人的潛能都可以無限發揮
一個人最有價值的資產,就是自己的潛能。但是很可惜,大多數人都沒有將潛能發揮到極致。教育心理學家威廉 . 詹姆士(William James)說過,大多數人只用到潛能的三分之一;事業成功者,可能用到二分之一。
你自己努力過嗎?你願意發揮你的能力嗎?無論你的出身如何,你都擁有非凡驚人成就的潛力。要敢於積極嘗試新事物,不要因為害怕失敗而坐守終日,甚至不敢抓住眼前的機會。凡奮鬥過的必經歷成長,沒有經過奮鬥的過程,缺乏真正的實力。因此,你必須拿出勇氣來面對生活,接受不同的挑戰,並從錯誤中學習,就能找到讓你發揮影響力的機會,充分展現你強大的潛力。
◆ 工作的使命感,決定成功的可能性
事業有成就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偉大的使命感。蕭伯納說過:「生命的真正快樂,在於為自己認為意義重大的使命而奮鬥。」你必須親自去找出對自己重要的使命是什麼,只要全心投入,一定會找到的。
如果你選擇當公務人員,我會非常敬佩你,而且衷心祝福你要用盡方法達成目標。「人在公門好修行」,公務人員每天的工作是在為民眾謀求更大的福祉,也是在為自己修練最大的福報。有一位公務前輩曾這麼說:「公務生涯像一條不歸路,走進來之後永不後悔。」 因為你可以把它當作實現理想、安身立命的志業。
◆ 有所為有所不為,可以過得心安理得
成功者的優點,其中最基本的要求便是堅持,也就是克服逆境的能力。亞都飯店總裁嚴長壽說:「在做人做事上,有些事情可以妥協,有些事情不能妥協。如果必須妥協到委屈自己的人格,或許你就應該重新評估,是否還要把你的理想建築在這個工作上了。」也就是說,有所為有所不為,一個人如能操持堅定,軟哄不受、硬嚇不怕,一定可以避開危機、全身而退。
職場上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有困難、挫折、煩惱和痛苦,你必須面對。但要記住:只有做能對自己的生命負責的事。我自己的公務生活,一直秉持重廉潔、守原則;不忮不求、無愧於我心。三十餘年來,確實為社會國家做了些事情,更為自己賺到「心安理得」的生活,已經很滿足了。
貳、授課講義
一、你想當公務人員嗎?(2010)
(請拉右側滾筒觀看)
二、公務經驗傳承 (2010)
(請拉右側滾筒觀看)
三、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 (2010)
(請拉右側滾筒觀看)
四、自我探索與成長 (2010)
(請拉右側滾筒觀看)
五、終身學習之理念與實踐 (2010)
(請拉右側滾筒觀看)
六、生涯規劃與發展 (2011)
(請拉右側滾筒觀看)
七、終身學習與實踐 (2011)
(請拉右側滾筒觀看)
八、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 (2013)
(請拉右側滾筒觀看)
九、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 (2014)
(請拉右側滾筒觀看)
十、會議管理實務 (2012)
(請拉右側滾筒觀看)
十一、會議管理 (2013)
(請拉右側滾筒觀看)
十二、行政倫理 (2007)
(請拉右側滾筒觀看)
公職生涯辛苦耕耘者——鄭吉男老師
從事公職近四十年,無私分享成功撇步
❏ 學歷
▪ 小學:林邊國民小學
▪ 初中:屏東中學南州分部
▪ 高中:省立屏東中學
▪ 大學: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士
▪ 研究所: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碩士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結業
▪ 學術審定:教育部審定合格副教授
❏ 經歷
▪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科員
▪ 台北市政府教育局視察、科長
▪ 台北市教師研習中心副主任
▪ 台北市立圖書館館長
▪ 國立國父紀念館副館長
▪ 行政院衛生署企劃室主任
▪ 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培訓處處長
▪ 國家文官培訓所所長
▪ 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 著作
▪ 幕僚單位的功能及運用之研究(碩士論文)
▪ 公共圖書館的經營管理
▪ 優勢力加分——從人才到幹才
▪ 職場成功法則——行為的準則,經驗的精華(筆記)
❏ 教職
▪ 台北市立師專兼任講師
▪ 經國管理學院、世新大學兼任副教授
▪ 國家文官學院講座
《百寶箱目次》
一、公共圖書館的經營管理
二、優勢力加分——從人才到幹才
三、職場成功法則——行為的準則,經驗的精華
一、你想當公務人員嗎?(2010)
二、公務經驗傳承 (2010)
三、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 (2010)
四、自我探索與成長 (2010)
五、終身學習之理念與實踐 (2010)
六、生涯規劃與發展 (2011)
七、終身學習與實踐 (2011)
八、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 (2013)
九、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 (2014)
十、會議管理實務 (2012)
十一、會議管理 (2013)
十二、行政倫理 (2007)
一、玉山攻頂
二、花東縱谷騎跡
三、單車環島之旅
壹、著作
❃ 一、公共圖書館的經營管理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三部份:\u2028第一部份:以行政管理的理論探討圖書館的規劃與發展,並以市立圖書館的工作成效作為實施的証明。\u2028第二部份:就近年來市立圖書館所推行的研究作一介紹。\u2028第三部份:為附錄資料,包括各項法規章則,及推廣活動設施計畫或要點,可供各地方圖書館規劃服務之借鑑。\u2028
目次
‣王序
‣自序
‣從行政學的觀點看圖書館的發展方向
‣論圖書館行政發展趨勢:兼談當前我國圖書館行政工作重點
‣公共圖書館的現況與發展策略
‣談圖書館的公共關係
‣談圖書館推廣服務
‣公共圖書館的參考服務
‣臺北市立圖書館推行工作簡化成果報告
‣臺北市立圖書館自我評鑑制度之研究
‣建立各分館藏書特色之研究
‣臺北市立圖書館新總管之籌建經過與設計內容
‣圖書館人物
‣五年有成乎——回顧與感言
❃ 二、優勢力加分——從人才到幹才
內容簡介
在競爭激烈、講究生存哲學的年代,只擁有單純技能的人才競爭力已逐漸消退,唯有融合創造性、 主動性、成就取向,及突破卓越的菁英知識者,才是未來優勢力幹才的趨勢。作者累積30年的公務 生涯體驗,融合學理與可行性方案,並透過人力資源發展的角度,以新世紀、知識經濟的眼光,參 酌歐美各國培訓公職人員的優點,提出我國公務人力培訓的改革方向,建立完善的培訓制度,讓機 關組織中處處是人才處處是幹才。本書主要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為人才培訓──強調政府重視 培育人才的重要性,第二部分為職涯發展──傳授成為幹才的辦法。
目次
第一部 人力培訓
第一章 現行公務人員訓練進修重要規定
前言
訓練進修的意義
訓練進修的功能
訓練進修的的重要性
訓練進修的法制體系及特色
訓練進修的組織體系及權責劃分
訓練進修的分類
訓練進修的實施方式
相關權利與義務規定
終身學習規定及管道
結語
案例解析
問題討論
第二章 制定公務人員訓練進修法的意義與努力方向
——公務人力培訓改革突破的契機
前言
公務人員訓練進修法之重要內容
揭示政府重視公務人員培訓之深遠意義
掌握契機、推動公務人力培訓改革突破
結語
第三章 政府再造與公務人員培訓
前言
公務人員培訓在政府再造工程中扮演的角色
新加坡邁向21世紀公共服務革新之公務人員培訓政策
我國公務人員培訓制度的發展方向
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目前推動之重要培訓業務
訓練機構可加強辦理之工作
第四章 知識經濟發展與公務人員培訓
前言
知識經濟社會,公務人員扮演的角色
美國及新加坡兩國在推動知識經濟發展過程中對公務人員培訓的作法
我國公務人員訓練現況分析與改進之道
對本項教育訓練方案的建議
結語
第五章 公務人力培訓改革突破的作法
前言
新世紀人力資源發展之趨勢
我國公務人員培訓之問題與改進建議
第六章 建立高級文官培訓制度
前言
德國培訓高級文官之啟示
建立我國高級文官培訓制度
結語
問題討論
第七章 澳洲公務人員培訓制度初探
前言
政府再造工作中的「人力再造」
公務人員培訓的作法
重要的培訓計劃
結語
第八章 公務人員訓練的典範:新加坡公務員學院
重視人力資源發展的國家
公務人員培訓的特色
公務員學院之沿革與功能
新建大樓教學設施與經營策略
可供借鏡之處
第九章 企業人力資源發展策略對公務人力培訓之啟示
前言
人力資源發展的重要性
國內企業人才培訓的作法
公務人力培訓概況檢討
公務人力培訓改革方向
結語
第十章 培訓經驗談——參加高階主管研究班心得
前言
規劃用心、執行盡心、收獲豐盈
瞭解國家未來發展方向
掌握政府再造工程的重點
領悟主管人員應具備的領導風格
習得創意、規劃與決策的要領
提升溝通、協調、談判的能力
培養深厚情誼,「公」「私」獲益匪淺
結語
第二部 職涯發展
第十一章 做好基層紮根工作,奠定未來發展基礎
前言
如何做好公務生涯規劃
從基層開始做起,做好發展的準備
爭取表現,脫穎而出
傑出公務人員為何能有突出的表現?
我擔任基層工作的經驗及經營生涯發展的理念
結語
第十二章 歷練中階主管角色,有效發揮管理功能
前言
什麼是管理工作
中階主管人員的職責
如何扮演中階主管的角色
培養管理核心能力
我擔任科長職務的經驗
結語
第十三章 ,培養高階核心能力,成為卓越領導人才
前言
領導與管理之不同
高階主管人員的職責
高階主管人員核心能力
培養成為卓越的領導人才
我擔任簡任主管職務的經驗
結語
第十四章 挑戰與試煉——我經營台北市立圖書館的經驗
前言
外行人帶來的衝擊
管理理論的實際驗證
公務生涯的重要體驗
樂見市圖的永續發展
結語
第十五章 服務、成長、創新——我在國家文官培訓所採行的策略管理
前言
推動策略管理的過程
策略規劃之SWOT分析
任期內推動之重要措施
結語
點擊閱讀:Google Books: 優勢力加分——從人才到幹才
❃ 三、職場成功法則
——行為的準則,經驗的精華
壹、引言
貳、為什麼「成功法則」能流傳千古,歷久彌新?
叄、「成功法則」的經典著作與成功典範
肆、職涯發展要成功必須掌握的十大要項
一、認識自己 六、人際關係
二、訂定目標 七、建立風格
三、積極態度 八、領導才能
四、培養專長 九、終身學習
五、創新思考 十、正當休閒
伍、結語
壹、引言
這是一本我多年來讀書後所作的筆記。我看書的習慣,是把書中好的語句和小故事,抄錄下來,再按主題分門別類加以蒐集。日子久了,就會彙整出好多好多經典名言及有趣的小故事。它的好處是當你要主持或參加會議,上課或演講,寫報告甚至出書,這些資料就可以派上用場,真是妙用無窮。
由於它是十多年來看書時所隨手抄錄下來的資料,有些地方沒有同時註記資料的來源。因此,現在整理成文章時,我雖已盡力查明出處,若有不夠明確或遺漏之處,請讀者參照著作權法之規定避免引用。
我之所以要將這本筆記公開,是覺得與其讓它隨我老去,不如讓大家有機會共同分享,說不定對於年輕朋友有些助益。不就是我這輩子從事教育和訓練工作的心願嗎!
對於在生涯中參與公職的人,我讚揚你們,好好享受你任公職的時光。這可能是你人生中最有趣,當然也是最具挑戰性的經驗。好好做,並享受你的工作,不要把它搞砸了!
邱吉爾曾說:「對於每個人來說,生命中總會有一個特殊的時刻。這就像是,命運拍了一下他的肩膀,給他一個機會去做一件非常特別的事情,一件獨一無二而且適合他天賦的事情。那會是他的生命中最輝煌的時刻。如果他在那個時刻沒有準備好,或者不能勝任這個工作,那將是何等的悲哀!」
我把一生從事公職的親身體驗、職場上的觀察所得,以及從閱讀中匯集許多名人、成功者的智慧,提供大家參考。你在這個時刻會選讀這本筆記,表示已意識到屬於你的時刻已經到來。希望你讀下去、傳下去,可以向你保證,你會變得不一樣。
這本筆記的內容包括引言;說明為什麼「成功法則」能流傳千古,歷久彌新;介紹「成功法則」的經典著作及成功典範;最後的重點在討論職涯發展要成功必須掌握的十大要項:認識自己、訂定目標、積極態度、培養專長、創新思考、人際關係、建立風格、領導才能、終身學習、正當休閒等項。
貳、為什麼「成功法則」能流傳千古,歷久彌新?
要了解「成功法則」能千錘百鍊、長遠流傳,必須先了解什麼是「成功」?「成功法則」具有哪些特質?才能進一步說明它能流傳千古,歷久彌新的原因。
◆ 什麼是成功?
成功,很難用一個意義,就來界定它。因為每一個人對成功的要求不同,就會給成功一個意義。成功就是認準一個目標,付出全部的努力,雖然不能馬上到達,但每天一點一點的接近,堅持到底就是成功。所以成功可以從不同的面向來看它。成功,可以是一個人按照自己的價值觀,實現自己的夢想與志向;也可以是為許多人貢獻自己的力量。
拿破崙說:「我成功,因為我志在成功,未嘗躊躇。」洛克菲勒說:「我成功,是因為對別人往往會忽略的平凡小事特別關注。成功的祕訣在於將平凡的事,做得不同凡響。」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說:「任何一項偉大的事業,只有靠實實在在的、微不足道的一步步地積累,才能獲取成功。」成功是一個人以強烈的企圖心,來實現自己的人生願景。
德國探險家威廉.彼得斯(Wilhelm Peters)說:「大部分的成功是在別人都放棄之後,仍堅持不懈努力的結果。」當你願意去做別人不願做的事時,就是成功的開始。成功者擁有追求成功的心態,並懂得運用成功的法則來達成自己的目標。
「心靈雞湯」作者傑克.坎菲爾(Jack Canfield)說:「我認為成功就是學習,當我一面學習一面成長,那就是成功。」成功是一個不停變動的目標,需要我們不斷的努力才能達成。成功人士就是能夠有耐心、有毅力做自己想做的事的人。
打開關於討論成功的書籍,你會看到每個人對成功都有不同的說法。由於追求的目標各有不同,對於成功的看法,也就不同。因此,只有一個人,能為自己人生中的成功下定義,那個人就是你。
有人問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一生最偉大的成就是什麼時,他這麼回答:「做達文西。」意思是,「做你自己」,即忠於自我很重要。不管你是否得到哪些成就,最重要的成功定義永遠都要由自己來界定。
某位哲人這麼說:「成功就是『擁有美好的人生。』能以一種讓人心滿意足的方式,完成生命的課題,讓生命力在我們及我們相知的人心中滋養,這就是成功。」
◆「成功法則」的特質
「成功法則」就是成功人士經過親身體驗,證實哪些成功的要素,可以用來幫助自己走向成功,改變自己的人生。他們為了將成功的經驗,傳達給別人,所以就用警語、諺語、妙語、寓言、名言、箴言、格言、故事、傳說,或守則、教條⋯⋯等不同方式來呈現。
莎士比亞說:「一個短短的詞可以橫亙古今、涵蓋永恆!」「一個被詳敘的故事,傳播速度是最快的。」雖然這些「成功法則」,表達的方式不同,但它們都是嘔心瀝血所產生的語句,是辛苦耕耘留下的事蹟,是經年累月的智慧結晶,是人生經驗累積的精華。
「成功法則」是經由長期嚴謹的觀察導出的原理原則,放諸四海皆準、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真相,能解答我們對生命的疑問,幫助人們在困惑中作出正確的抉擇,是教導人們改變生命的最高法則。
成功學大師,「與成功有約」一書的作者史蒂芬.柯維(Stephen R. Covey)在所著「第8個習慣:從成功到卓越」書中說:「原則是普遍適用的,可以跨越不同的文化和地理環境,放諸四海皆準。原則也是永恆不變的,諸如公平、和善、尊重、正直、誠信、服務他人、有所貢獻、⋯⋯等,不同的文化可能有不同的說法。但原則確實存在。它們就像引力法則,一直都在。原則也無法論證,它們是不證自明的。」
法國哲學家史懷哲(Schweitzer) 說過:「真理沒有屬於自己的時間。它的時間就是現在。——永遠如此。」真理是永恆的,與宇宙共存亡,因此它不受時間的限制。
猶太先賢也說:「古老的法則比古老的城堡還保存得更久。」成功人士因為卓越的經歷而成為榜樣。很多人想學習他們成功的奧秘,因為他們已經成為一個被證實的範例。
雖然「成功」有各種不同的意義,還是可以找出共同具備的要素。成功者所具有的素質和本領,即為成功者的特質。下列是關於如何才能「成功」的說法:
▪ 欲望是一切成功的起源。
▪ 調整心態是成功生活的開始。
▪ 適應中找到成功的機會。
▪ 責任心是成功的基礎。
▪ 敬業是成功的靈魂。
▪ 創新是成功的翅膀。
▪ 毅力是成功的支柱。
▪ 自信是成功的最大秘密。
▪ 勇氣是推向成功的力量。
▪ 熱情是成功的動力之源。
▪ 專注是所有成功的關鍵。
▪ 自律是成功的最重要單一素質。
從上面所列出關於要做到「成功」,所必需具備的態度、適應力、責任心、敬業、創新、毅力、自信、勇氣、熱情、專注、自律⋯⋯等行為模式,就是成功者所必須具備的成功要件,可以透過學習、模仿,使它變成一種經常性的訓練與習慣,或者說是素養。唯有透過不斷的努力修練,才能幫助自己,向所期望的成功之路邁進。
◆「成功法則」可以激勵人心,助人成功
◊「成功法則」教導人們學習成功的意義
著名教育家尼爾 · 麥斯威爾(Nell Maxwell)告訴我們:「精神世界的法則和物質世界的一樣真實,我們的世界依這些法則運行。」世上沒有偶然,凡事的消長都遵循十個甚至一百個定律和法則運行。因而發展出了自信、勇氣、熱情、專注、自律⋯⋯等特質,人們可從中了解成功的意義,學習邁向成功的方法。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德國出身的大文豪赫曼.赫塞(Hermann Hesse)認為:「閱讀有幾百種方法。如果要舉出其中一種原則和方向,那就是對獨到的文字懷著敬意、想要領悟的耐心,以及接納和傾聽的謙遜。」英國首相邱吉爾也說:「對年代久遠的歷史理解得愈多,就愈能夠掌握遙遠的未來。」「當我們回顧過往,便能了解為什麼人總是從錯誤中獲得助益、卻因誤以為明智的判斷而遭禍。」
某位哲人說:「書有時是將命運導向勝利之路的方法。」「閱讀古典作品,是能夠涉獵人類流傳千年偉大的精神產物、知識和哲學的最佳方法。而歷史書中記載的成敗事例,正揭示人們的判斷與決定、過程與結果是如何造就成功與失敗。這正是成功法則存在的證據。」
「頂尖人物」一書,開宗明義第一句話即說:「在還沒找到成功的祕訣以前,你是不可能成功的。」因為從傑出人物身上,你將會發現這些人在事業成功之前,是多麼努力在找尋、調整、發現並確定他們自己的成功哲學。
◊ 「成功法則」 是引導方向的人生導師
愛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形容:「我們找尋的人生導師,應能夠啓發我們去成為期望中的自己。」成功人士都有其模仿的「榜樣」,每個人心中都有仰慕的典範,在人生關鍵時刻指引你方向。那些在世界上留下了偉大事蹟的人們,將他們的經驗,彙整成人生智慧。留下典範,成為永遠指引邁向成功方向的人生導師。
德國哲學家康德(Immanuel Kant)說得好:「活出精彩的人生,如同你的一言一行都將成為宇宙的法則。」這個宇宙的法則是個人行為的極佳指引。一個人的生活和行為將被其他所有人完全模仿。
以色列知名暢銷書作家史威如.貝爾格曼(Zvika Bergman)在所著「猶太人這樣想、這樣做:200 則讓全世界買單的成功術」書中說:「有一個公開的秘密:如果長期堅持固定訓練某種行為,該行為會變成人的『天性』,這種訓練的實質是什麼?其實就是模仿那些實現自身價值或社會價值的成功人士的行為。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麼成功所需要的兩樣東西就是:成功模式與對模式的模仿。」
美國密西根大學心理學家約翰.科垂(John Kotre)在「創造黃金人生」(Make It Count)一書中,認為:「大部分的人在人生中所做的事,都會是那種能為下一代留下有所助益的遺風餘澤。」老子在道德經裡強調,榜樣就是激發他人去效法的人。史懷哲也說:「好榜樣不是影響別人的因素,乃是唯一的因素。」
古羅馬哲學家皇帝馬可 · 奧理略(Marcus Aurelius)在其曠世巨著「沈思錄」中這樣說:「目標明確,就不會精疲力竭。」「障礙就是你的機會;你害怕改變嗎?」這些勉勵人們邁向成功的話語,經過千年沈澱,至今還是顛撲不破。許多人都是從中獲得啓發,找到人生的方向。
◊ 「成功法則」傳授行為改變的方法
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說:「這並非只是個好主意,或是好聽的話,這是法則。」它是全人類適用的法則,這些法則能讓我們的思想和行為合一。他更強調:「真正值得學習的事情是無法教導的,只能透過學習,親自體會。唯一合理的教學方法是做出榜樣。」
馬基維利(Niccolò Machiavelli)曾說過:「有遠見者,必然遵循偉人的足跡,借鑑已然的卓越。」這位十五世紀的政治家的箴言,時至今日,仍舊受用。某位名人也說:「仿效不僅僅是最誠摯的奉承方式。複製你欽佩的人其行動,並體現其個人特質,是一種最直率的傑出策略。」
凱因斯(John Maynard Keynes)說:「影響歷史軌跡是觀念。」遵循法則,藉由改變想法和觀念,才能敞開心胸,學習成功的意義,同時也獲得許多行為改變的方法。當我們內化了這些法則,便能激發我們與生俱來的潛能來成就我們渴望的成果。
日本大腦科學人才顧問石川大雅(Ishikawa Taiga)在所著「人人皆可實踐,向頂尖人士學習用腦方式——複製成功腦」書中,提出他訪問兩萬名成功人士的過程中,以大腦科學、心理學為基礎,得到「腦內複製」模仿成功的技術。他強調:「成功可以複製,榜樣可以模仿,行動可以臨摹。在模仿成功時有一件事很重要,那就是必須將習得的內容『化為自己的事』,並加以實踐。也就是說,不是用腦袋去理解,而是要逼真地想像進展順利的情境,加強『這樣行得通』的具體感覺,想像自己成功的樣子。」
他並以創立「軟體銀行」的孫正義為例,證明成功人士皆以某人為榜樣而獲得成功。孫正義在年輕時,遇到時任夏普(Sharp)專務(相當於總經理)的佐佐木正,以及現任財團法人日本綜合研究所會長的野田一夫兩位恩師,向他們學習商務。藉由模仿他們「所做的事」和「所做的思考」,從中累積經驗,打下今日成功的基礎。
叄、「成功法則」的經典著作與成功典範
上一單元,我們說明「成功法則」是經過千錘百鍊所留下來的人類寶藏。本單元要介紹一些經典著作與成功典範,提供大家研閱學習,作為實踐履行的榜樣。
英國詩人亞狄生(Joseph Addison)說:「書是偉大的天才留給人類的遺產,當做給予尚未出生的後代的禮物。這種遺產代代相傳。」書對於人類的貢獻是眾所公認的。它確實是能夠永遠傳承的寶貝。
然而,幽默大師馬克吐溫(Mark Twain)則說:「經典之作。人們稱讚一部不想讀的好書。」一般人對讀經典之作常避而遠之。因為大多數人認為,它們太過於理論,太枯燥,太理想,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得到的⋯⋯等等理由,先排斥而不願翻閱來讀讀看。
有被譽為「自我啟發之父」美譽的阿德勒(Alfred Adler)在「閱讀與心靈的成長」書中提到:「好書確實會因你想去閱讀而報答你。」好書會把有關世界和你自己的事教給你,讓你更加了解生命,更深刻認識人生的偉大與永恆的真理。
名偵探福爾摩斯(Sherlock Holmes)的創造者,英國偵探小說家柯南 ・ 道爾(Conan Doyle)說:「用幾本你自己的真正好書展開生命,乃是一件重大的事。」好書不必多,身邊有幾本好書,隨時可以從中汲取養分,生命就此展開,多麼美好。在後面所介紹的書籍,都是在討論有關成功的法則,期盼你能常常閱讀,幫助你展開美好的人生。
一、夢想沒實現?因為你不懂老派熱血的秘密
塞謬爾 · 史邁爾斯著 · 1859
這是一本由被譽為「西方成功學之父」的塞謬爾 · 史邁爾斯(Samuel Smiles)著作,是教導如何立志,追求夢想,使夢想付諸實現的經典法則。該書於西元1859年出版,至今已過一個半世紀之久。舉世流傳,跨越不同的文化,甚至經歷科技的考驗,依舊是不易的真理。近年來還新刷重印,熱銷全球,歷久彌新,被奉為是經典的成功法則。僅將其中有關職涯發展的部分,摘錄於后。
▪ 勤勉、堅毅與自我培養,才能獲得人助、天助,進而完成夢想。
▪ 偉人都是從勤勉竄起,絕大多數的成就,歸功於出身卑微。
▪ 燃燒熱情,不怕夢想太遠;命運的變化,考驗的是意志。
▪ 想得到別人的幫助,先靠自己才是正途;人若有實力,成功是遲早的事。
▪ 學習永遠不嫌晚,別將年紀當理由;學無止境,得到生命終了才停止。
▪ 要活就要動,要成長更要動;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有強健的心靈和體魄。
▪ 成功者的典範,可以撼動一般人的士氣;傳記讓人體驗人生,找到榜樣。
二、秘密——吸引力法則
朗達 · 拜恩著 · 2007
秘密(The Secret),是一本討論「心想事成」的「吸引力法則」(The Law of Attraction)。在美國掀起一陣心靈勵志旋風,上市兩個月就狂銷超過五百萬冊,流傳全球,盛極一時。這本書的作者朗達 · 拜恩(Rhonda Byrne)更因此被「時代」雜誌選為2007年最有影響力的人士之一。
「秘密」的爆紅相當有趣,作者是澳洲電視製作人。2004年,她遭逢父親亡故、離婚、製作經費捉襟見肘、負債累累⋯⋯等困境;正當走投無路之際,她的小女兒拿了一本百年古書「致富的科學」(The Science of Getting Rich)給她看。拜恩宣稱,她從中領悟出,原來古往今來的偉大人物如柏拉圖、牛頓、林肯⋯⋯等,都知道一個至大的秘密。
▪ 「秘密」這本書的核心,就是「吸引力法則」。所謂「吸引力法則」,就是人必須散發出信心和信賴,同時可以要求、相信與接納,就可以實踐美好人生。茲將其內容重點摘錄如后。
▪ 「秘密」揭露的法則:生命的偉大秘密就是「吸引力法則」。「吸引力法則」說:「同類相吸」。因此當你有一個思想,你也會吸引同類的思想過來。
▪ 你當下的思想正在創造你的未來。你最常想的,或最常把焦點放在上頭的,將會出現在你的生命裡成為你的人生。你的思想會變成實物。
▪ 「吸引力法則」就是一種自然法則,跟重力法則一樣公正無私。除非你用持續的思想召喚,否則不會有任何經驗進入你的生命。
▪ 你秘密的運用要透過創造的過程,有三個簡單的步驟,幫助你創造出你想要的:要求、相信、接收。從吸引小的事物開始,譬如一杯咖啡或停車位,是體驗「吸引力法則」實際運用最簡單的方式。以強烈的意圖,吸引小的事物,當你體驗到自己擁有吸引的力量,你將可前進到更大的事物。
▪ 你的秘密,即一切都是能量。你就是一個能量的磁鐵,因此你可以傳電一般,讓所有的事物隨著你而「活化」,而你也可以隨著你想要的事物來「活化」自己。
▪ 有無盡的思想可以供你利用。一切的知識、發現、發明,都已經以「可能性」的形式存在於宇宙的心中,等著人類的心靈去喚起。你的意識中即擁有一切。
▪ 生命本來是豐足的。美好的事物永遠也用不完,就算分配給每個人,還是綽綽有餘。你有能力透過思想和感覺,向「無限的供應者」汲取,並讓它在經驗裡顯現。
▪ 讚美、祝福這世界的一切,你將化解負面性和不協調,讓自己和最高的頻率「愛」一致。
三、接受不完美的勇氣 ——阿德勒的100 句人生革命
小倉廣著 · 2015
佛雷德 · 阿德勒(Alfred Adler)是奧地利著名的心理學家,與佛洛伊德、榮格齊名,被稱為心理學界的三巨頭。他開創個體心理學,有「自我啟發之父」的美稱。
「接受不完美的勇氣」一書,鼓勵人們要認同、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用意志和勇氣去改變、開拓自己的人生。僅摘出書中與職涯發展有關要點。
▪ 人生不是取決於「命運」和「過去」的創傷,而是自己的思考方式。也就是「人生中,沒有你辦不到的事。」
▪ 遺傳和成長環境只是單純的「材料」,只有你最能決定如何使用材料,打造真正舒適的家。(最好的自己)
▪ 人只能透過失敗來學習,藉由失敗的經驗,守護自己「想要改變」的決心。
▪ 只要有心想改變自己,就非常有可能改變生活形態,直到人生落幕的前一、兩天,性格還是可以改變的。
▪ 你其實不是「不想做」,只是自己決定「不要做」。其實不是「無法改變」,而是自己決定「不改變」。
▪ 「大家都討厭我。」「這次不成功,下次肯定也不會成功。」只要試著冷靜舉證,便能破除這種迷思。
▪ 「勇氣」就是克服困難的活力,缺乏勇氣的人,遇到困難,就會墜入人生的黑暗深淵。
▪ 不受他人的評價左右,接受真正的自己,擁有接受不完美的勇氣。
四、成功者的特質 ——與傑出人物對談 · 2014
堅持下去 ——只差一點點,你就成功 · 2015
奧里森 · 斯威特 · 馬登著
奧里森 · 斯威特 · 馬登(O.S. Marden),被譽為「美國成功學大師」,是著名的成功學奠基人和最偉大的成功勵志導師之一。他所創辦的「成功」雜誌,在美國風行、家喻戶曉,改變了無數美國人的命運。
馬燈自幼失去雙親,經歷坎坷的童年生活,意志力強,憑藉不怕吃苦的精神,取得哈佛大學醫學博士學位。之後赴波士頓就讀神學院,知識的累積和專業知識的涉獵,為其往後的創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礎。
在1897年創辦了頗為暢銷的「成功」雜誌,並在30年間完成了60多本著作,內容都是激勵年輕人的文字,為文鞭辟入裡,令人百讀不厭,廣為美國人傳誦。在此特別選出「成功者的特質」及「堅持下去」兩本著作的內容要點,來了解馬登的成功法則。
▪ 成功不只是一種。任何一個做好自己工作,任何一個提升自己,以便做得更好的人都是成功的。有理想並努力實現理想的人,也是成功的。
▪ 年輕人能自己掌控自己一生的最重要原則就是應該發現自己想做什麼、能做什麼,然後竭盡全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而努力。要一直記住勤勉、誠實、率直、決不氣餒,以及自力更生是成功的唯一基礎。
▪ 自立自助是進入成功之門的鑰匙,是獲得勝利的象徵。
▪ 不斷堅持著自己的希望就能增加自己的力量,也就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 期待會使人們的潛能充分發揮出來,產生一種神秘的力量,以使他們達到目的。
▪ 一個積極成功者的特徵,就是他能隨時隨地地求進步。
▪ 脫離貧窮處境的祕訣,就是積極及堅持去做,那貧窮的環境就可以打破。
▪ 自信造就奇蹟。如果有堅強的自信,往往能使平凡的人,做出驚人的事業出來。
▪ 自由是勇敢的果實。任何人都應該不惜代價來爭取生命中的自由。
▪ 貧窮是最大的財富。為脫離艱難的處境而努力掙扎,是去除貧窮的唯一方法,而這個念頭最能造就人才。
▪ 夢想是實現之母。人類所具有的種種力量中,最神奇的莫過於有夢想的能力。
▪ 機會來自於勤奮。良好的機會完全在於自己的創造。
▪ 正確的工作態度。不論做任何事,都必需竭盡全力,總要做到盡善盡美的地步。
▪ 累積一生的資本。有充沛的體力和智力,也擁有豐富的成功資本,人們必須保持最旺盛狀態,且努力不懈地做事。
▪ 正直品格的偉大力量。公道、正直與誠實是成功所包含的要素。無論是何種職業,都不要忘記:你是在做一個「人」,要做一個具有正直品格的人。這樣,你和職業生涯才有重大的意義。
▪ 悲觀失望時勿下決斷。因為那種沮喪心情會使你的決策陷入歧途。
▪ 偉大來自於苦難。最好的才能往往是從烈火中冶煉的,從堅石上磨練出來的。貧窮和苦難都是一種激勵,能堅定人們的思想,發展人們的精力。
▪ 意志高於一切。有著堅強的意志,便有創造的力量,它能克服困難,幫助人達到成功的目標。
▪ 優柔寡斷為成功之敵。要逼迫自己訓練一種遇事果斷堅定的能力,遇事迅速決策的能力,對於任何事情千萬不要猶豫不決。
▪ 誠實、信用是最好的策略。如果一個人的聲譽損壞了,那他的人格和信用也會喪失殆盡。
▪ 管理自己的情緒。真正偉大的人往往能主宰自己的性情,統治自己的心靈。
▪ 不要讓煩惱走入你的生命。卸除煩惱最好的方法就是保持一顆愉快的心情,而不要處處想到生活與工作的不幸。維持身體的健康,也是去除煩惱的首要條件。
▪ 神奇的內在力量。在每個人的體內,都潛伏著巨大的力量。這些力量,只要你能夠發現並加以利用,便可以幫助你成就你所嚮往的一切事物。
▪ 失敗是人格的試驗地。許多人要是沒有遇到失敗,就不會發現自己真正的才能。「跌倒了再站起來,在失敗中求勝利。」是歷代偉人的成功祕訣。
五、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史蒂芬 · 柯維著 · 2016 (第八版20刷)
史蒂芬.柯維(Stephen R. Covey)是哈佛大學企管碩士、楊百翰大學博士,同時也是國際知名教育訓練機構「富蘭克林柯維公司」共同創辦人。
柯維博士曾被「時代雜誌」(Time)譽為「人類潛能的導師」,並入選為全美二十五位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他在領導理論、家庭與人際關係、個人管理等領域素負盛名,以深刻且直接的引導,畢生致力於向大眾證明,每個人都能掌握自己的命運。
本書高踞美國暢銷書排行榜長達十餘年,出版二十五年來,已被翻譯成四十種語言,全球發行超過二千五百萬冊。其他重要著作包括:「第八個習慣」、與領導有約」、「與時間有約」等等。
作者在本書十五週年紀念版前言:「探索成功的意義」文中說:「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出版至今,世界已經起了巨大變化。生活變得更複雜,壓力更大,要求更多。」「社會以及全球數位化的幡然改變,引發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這也是經常有人問我的問題:『時至今日,七習慣仍適用嗎?』或更進一步問『十年、二十年、五十年、一百年後這些習慣還能適用嗎?』我的回答是:變化愈大、挑戰愈艱難,這些習慣要解決這些問題都必須仰賴不分地域、時間且不言可喻的原則。」
「我一生中最深刻的學習經驗是:若想達到最高期望並克服最大挑戰,就得認清主宰你的原則或自然法則,然後加以運用。每個人運用原則的方式,會依個人的力量、天賦與創造力而大不相同,但一切努力都必須符合成功所繫的原則,才能獲得最後成功。」
▪ 重新探索自我
◊ 由內而外全面造就自己
◊ 成功人士的七個習慣
▪ 個人的成功——從依賴到獨立
◊ 習慣一:掌握「選擇的自由」——主動積極的力量
◊ 習慣二:鎖定生命的座標——以終為始、全心以赴
◊ 習慣三:忙要忙得有意義——要事第一的個人管理
▪ 公眾的成功——從獨立到互賴
◊ 你不是一座孤島
◊ 習慣四:大家都可以是贏家——雙贏思維的人際觀
◊ 習慣五:做個「雙向傳播」的聆聽者——知彼解己的溝通原則
◊ 習慣六:統合綜效、威力無比——統合綜效的合作原則
▪ 全面觀照生命
◊ 習慣七:最佳的「自我投資策略」——不斷更新的成長原則
◊ 再談由內而外造就自己
六、通往夢想的 10 個黃金法則
約翰 · 麥斯威爾著 · 2010
約翰 · 麥斯威爾(John C. Maxwell)是全球公認的著名領導學專家、演說家及作家。他的作品「領導力二十一法則」、「思考的黃金法則」、「領導的黃金法則」等等著作,總計銷售量超過一千六百萬冊。著作曾榮登「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及「商業週刊」等暢銷書排行榜,並入選「世界頂尖領導大師」、「亞馬遜網站十週年名人堂」等榮譽。他在本書中提出了圓夢清楚的原則和步驟,更列舉各界成功人士的圓夢經驗,增強你圓夢的信心與能量。他的「通往夢想的 10 個黃金法則」為:
▪ 我的夢想確實是我的夢想嗎?
——唯有是自己的夢想才能成真
▪ 我看得清楚自己的夢想嗎?
——你的夢想對準焦距了嗎?
▪ 我能靠自身的力量去完成夢想嗎?
——夢想是否建立在真正的強項上?
▪ 我的夢想是否讓我非實現不可?
——熱情創造可能性
▪ 我是否有實現夢想的策略?
——尋找成功的途徑
▪ 我是否已網羅幫助我圓夢的人手?
——一路有貴人相助,組成團隊,傳達願景
▪ 我是否捨得為夢想付出代價?
——不斷做夢,不斷犧牲
▪ 達成夢想的距離是否更接近了?
——堅定的走下去
▪ 努力向夢想邁進會讓我感到滿足嗎?
——在奮鬥過程中找到滿足
▪ 我的夢想能夠造福人群嗎?
——誰會因你的夢想而受益?
七、倫斯斐法則
統帥的智慧 ——美國傳奇前國防部長的14堂領導課
(Rumsfeld's Rules: Leadership lessons in Business, Politics,
War and Life)
唐納德 · 倫斯斐著 · 2015
唐納德 · 倫斯斐(Donald Rumsfeld) 是美國第13任和第21任國防部長,兩家財星500大企業執行長,是一位精明幹練、智勇雙全的主管。這本書是不傳的白宮智慧,從書中倫斯斐親身實證的法則,你將讀到他實用、經得起考驗的管理哲學。
美國福特總統要求白宮幕僚必讀之作,啓發多位美國總統、白宮幕僚長、各級官員、國會議員,人手一份的金科玉律。美國重要媒體的強力推薦,華盛頓郵報譽之為「必讀經典」。紐約時報則稱:「任何組織和機構都能由倫斯斐法則中獲益。」
這些法則,融合東西智慧、全球運籌帷幄,貫通公私部門經驗,以求決勝千里之外的畢生精華,值得細細品味。它不是教條,是當我們陷入抉擇迷霧時的一線光亮。它可適用人生和事業不同的階段,有些可以運用在你目前的狀況,有些在未來當你職務升遷,承擔更多責任之時,提供寶貴的價值。在此僅將職涯發展有關部分,抄錄於后。
▪ 除非你家世顯赫,姓氏如雷貫耳,否則在事業的起跑線上不可能有任何優勢。大部份的人都是由靠近底層開始做起的。他們都努力工作、勤奮向上。
▪ 不論你的職位是什麼,都該向懂得比你多、年資比你久的人討論,向上位者學習。
▪ 不論你擔任什麼職位都要記住:對外界,你代表的是你的老闆,你所說和做的,反映的是你的老闆和整個組織。
▪ 不要以為你不可或缺,或是不會犯錯,也不要讓別人有這種想法。記住,你沒有那麼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各種責任。
▪ 如果你不知道你的前三項優先要務是什麼,你就沒有輕重緩急之分。
▪ 要精準,在誤差率極小時,欠缺精準會很危險。妥善的準備,可防止表現不佳。
▪ 你最好的問題往往是「為什麼』?
▪ 光是看到一個問題存在,未必就表示會有解決辦法。
▪ 你學到人生中很少有平台期,你不是向上,就是向下。
▪ 人生就像在做體操時一樣,絕不要放鬆任何一個環,除非你已經抓穩了下一個。
▪ 最糟的錯誤是有最好的梯子,卻爬錯了牆。
▪ 如果你不想相信它,那麼不管有多少證據,你都會置之不理。
▪ 學會說「我不知道」。如果使用得當,就會發現它經常會用到。
八、賈伯斯送給年輕人的 11 個忠告
約翰 · 凱奇(John Cage)著 · 2013
賈伯斯(Steve Paul Jobs)的親生父母還沒結婚,母親生下他後即將他送往工人家庭收養。考上大學後,不久即休學,在車庫組裝出一台屬於自己的電腦,之後成立蘋果電腦公司。等公司逐漸發展壯大後,被董事會掃地出門。幾年後,蘋果公司因賈伯斯的捲土重來而新生,至今已成為對世界影響力極大的公司。本書作者說:「賈伯斯的個人魅力和影響力,已經成為屹立不倒的美國式英雄。他除了創新能力傲人之外,天生就有演講的能力和說服別人的『法術』。」
對於普通大眾來說,最重要的也正是賈伯斯精神。他的創業故事值得每個創業者去思考和學習。他曾說:「人這輩子沒法做太多事情,所以每一件都要做到精彩絕倫。」他給年輕人的忠告,值得大家從中吸取精華,取得成功的借鑑。
▪ 領袖和跟風者的區別就在於創新。
▪ 將卓越變成你的特質,最大限度地發揮你的才智。
▪ 成就一番偉業的唯一途徑就是熱愛自己的事業。
▪ 帶著責任感生活,嘗試為這個世界帶來點有意義的事情。
▪ 擁有初學者的心態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 丟棄那些壞習慣,讓大腦快速運轉。
▪ 從來沒有哪個成功的人沒有失敗過或犯過錯誤。
▪ 把蘇格拉底的原則運用到你的生活、學習和工作上吧。
▪ 活著就是為了改變世界,難道還有其他原因嗎?
▪ 你的時間有限,所以不要為別人而活。
▪ 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做自己應做的事。
九、希拉蕊給幸福女人的12堂課
高曉彥編著 · 2015
希拉蕊(Hillary Diane Rodham Clinton)是世界上少數極為成功的女人之一。從州長夫人到第一夫人,從國會參議員,到國務卿,到總統職位競爭者,她走過的「成功之路」給女人們帶來了很多寶貴的啟示。
本書從希拉蕊的權力、事業、領導才華、經營家庭的方式、自身形象的成功轉換,以及她的口才等各個出色的方面,傳達了希拉蕊用自身經歷告訴我們——幸福成功的祕訣。
▪ 有一點野心的女人更能找到自己的幸福
——不必掩藏和壓抑自己的野心,在野心的推動下,潛力必能激
發出你無可限量的潛能,從眾多的競爭者中脫穎而出。
▪ 保持真我本色是女人獲得幸福的秘密
——保持真我,做一個情感上有自信的強者,是女人獲得幸福非
常重要的課題。
▪ 氣質魅力是幸福女人的資本
——美麗出自天然,可愛乃是本性。希拉蕊算不上大美女,但穿
著打扮、個性特徵、言談舉止無不流露出超凡的氣質。
▪ 新型理財觀念讓女人擁有更多財富和幸福
——經濟獨立才能實現精神的獨立,讓女人的臉上洋溢幸福的笑
容。
▪ 幸福屬於樂觀堅韌的女人
——幸福和快樂是發自內心深處對待生活的態度。不管遭遇什麼
樣的風雨,樂觀堅韌的女人都能體味到幸福。
▪ 協調人際關係——氣場女王的幸福智慧
——有氣場才有凝聚力和輻射力——人際關係協調度直接影響女
人的幸福感。
▪ 積極經營、婚姻決定女人一生的幸福
——和諧美滿的婚姻需要女人運用智慧,費心經營和保衛。
▪ 掌握平衡,要成功事業也要幸福家庭
——家人是無可取代的,女人應好好呵護親情,不要找任何藉口
為自己開脫。
▪ 決勝職場,會工作的女人最幸福
——積極參與,敢於表現的女人,才能像希拉蕊一樣在職場中大
放異彩。
▪ 善用權力、領導力成就幸福女人的事業夢想
——有爭取權力的雄心同樣可以成為優秀的女領導者,實現自我
價值,成就夢想。
▪ 努力爭取自己想要的,成功是女人達到幸福的手段之一
—— E 時代的女性想要什麼就去爭取,成功是達到幸福的手段
之一。
▪ 好口才有好運,注重說話技巧的女人幸福多
——沒有亮麗的外表,高貴的華服,女人也能憑藉智慧的語言爭
取到成功與幸福。
十、給得勝者的12個關鍵字:頂尖管理大師教你的致勝力
布萊德 · 羅米尼克著 · 2016
布萊德.羅米尼克(Brad Lomenick)是一位策略顧問和領袖諮商師,也是研討會、校園、教會的知名演講者,專長為影響力、創新性、代溝議題和商業策略。他擔任「感召力青年領袖培育中心」主任逾十年,其充滿前瞻性的慧眼,讓「感召力」成為美國最大的基督教領袖組織。
領導特質不是某些幸運者才有的天賦禮物,只要培養正確的習慣,每個人都能從領導自己開始,逐漸轉變為人人都想跟隨的成功領導者。重點是:要培養哪些習慣?這些習慣又要如何培養?
作者布萊德以他數十年領導與策略顧問的經驗,將複雜的領導學化繁為簡,歸納出三大領導原則及 20 個關鍵致勝的工作習慣,並針對每一項工作習慣,提供實際而有效的練習方法,幫助你在領導之路上先馳得點、旗開得勝。
▪ 心懷謙卑——瞭解你是誰
◊ 探索自我:瞭解你的真實身分
◊ 保持開放:和他人分享真正的自己
◊ 謙 和:隨時記得自己不重要
◊ 信 念:堅守你的原則,做對的事情
◊ 信 仰:計劃一天行程時,把神擺在第一位
◊ 使 命:確認當下的任務,活出內心的召喚
▪ 保持飢渴——確認你想到達哪裡
◊ 野 心:培養對「下一步是什麼」的熱情
◊ 好 奇:永遠保持學習的心態
◊ 熱 情:享受你正在做的事情
◊ 創 新:關注趨勢、保持創意、敬業投入
◊ 激 勵:栽培一個願景,創造美好明天
◊ 勇 氣:精心規劃,敢於承擔風險
▪ 隨時拼搏——掌握你要怎麼做
◊ 追求卓越:定下讓自己害怕的標準
◊ 堅持到底:把眼光放遠,為自己負責
◊ 執 行:培養帶頭完成任務的能力
◊ 凝聚團隊:打造能吸引、留住優秀人才的環境
◊ 合 夥:與同事和競爭對手一同合作
◊ 預留餘裕:養成健康的生活規律
◊ 慷慨大方: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 傳 承:尋找交棒的動力
十一、比成功更重要的事:激勵大師傳授你贏得讚美、忠誠和
受人尊敬的12條黃金法則 丹.克拉克著 · 2015
丹.克拉克(Dan Clark)是國際級高效能顧問公司 Clark Success Systems 執行長,同時也是大學教授、得獎運動員,他奮力克服美式足球場上意外造成的癱瘓傷害,回復正常生活,但其運動明星生涯亦因此提早終止。
暢銷書作者、冒險家、金唱片詞曲作者,以及目前最受歡迎的演說家之一,西元2005年,克拉克正式獲選進入「全國演說名人堂」。另外,「北美傑出者」和「歐洲傑出者」都將它提名為世界前十大演說家之一。他已在4500個場次中,對400多萬人演說,足跡遍及52個國家,前500大企業等。
克拉克著有20本書,其著作被譯成40多種語言,全球出版4000萬冊以上。本書用他的12條法則,領導我們超越成功,邁向非凡。
▪ 學習順服而非自由意志
▪ 堅毅而非耐心
▪ 主動展延,而非被動應變
▪ 信任而非期盼
▪ 了解全面的真相,而不執於己見
▪ 聚焦於獲勝,而非團隊
▪ 與其追求頂尖,不如做正確的事
▪ 體驗和諧,而不是強求平衡
▪ 接受他人,不帶批判
▪ 愛與被需要勝過迷戀與利用
▪ 許下承諾,而不是履行契約
▪ 寬恕而非道歉
十二、改變力:當世界無法改變時,改變自己!
高原著 · 2013
高原是中西貫通的潛能開發大師,繼承全球著名的勵志大師、潛意識專家如詹姆士.艾倫(James Allen)、戴爾.卡內基(Dale Carnegie)、齊格.齊格勒(Zig Ziglar)等人的思想理論與實際經驗。著有暢銷書「氣場」、「潛意識」等書。
本書出版後首賣狂銷15萬冊,網評:一本能改變自己命運的書。作者在序言中說:「 一直以來,我都想寫這樣的一本書:一本讓你改變自己的書,更是個人與這個世界的一次對話,一次非同尋常的探索,一次對自我成功經驗與失敗經驗的總結。⋯⋯一本書除了我個人與身邊朋友的成功經驗之外,也彙集了全球許多名人的案例。⋯⋯讓渴望改變、渴望成功的人能夠在成功路上找到完全可以仿效的標竿。」
希望本書能成為一本讓你在這個社會立足、生存、成功的實用之書。它能讓你認識世界、認識自我、改變自我、成就自我。
▪ 突破意識圍牆,做最優秀的自己
——人不能一直停留在一種固定不變的模式裡,我們需要一種
更新的眼光來審視這個世界,並且證明自己的能力。
▪ 只需三步,你就可以創造奇蹟
——目標對於人生,就像空氣對於生命一樣,生命抽離了,空
氣便蕩然無存,人生沒有目標就會停滯不前、毫無生機。
▪ 管理時間,讓你效率百倍
——時間是一種資源,它就像資金、人脈、生產設備一樣,是影
響我們成功的要素。
▪ 高貴品格,持續成功的根本力量
——就算你一無所有,失去一切,你還有自己,你的勇氣、毅
力、尊嚴和信心是無價之寶,要花最大的努力保有它們。
▪ 轉換思維,快速成功
——想成功,很簡單:只要會歸納經驗和教訓就可以了。因此,
想改變自己,就要轉換思維,正確地看待失敗。
▪ 培養出色的社交技巧
——人際關係中最重要的就是懂得尊重;尊重別人的心理、感
情、精神和觀點,尊重別人眼中和內心的世界。
▪ 先改變自己,再改變世界
——一個內心強大的人,通常也是個充滿自信的人。因為他知道
自己並不完美,所以他會放開胸懷,接納不同的聲音,在聽到和
自己不同的聲音時,也不會焦慮。
▪ 從優秀到卓越,超越自我
——成功者最大的阻礙,其實並不是資金、合作、環境和對手等
外在因素,真正的阻礙是自己。
十三、勇敢做自己:奇異管理學院的7堂領導課
田口力著 · 2016
本書作者田口力,日本早稻田大學畢業,2014年取得一橋大學MBA學位。曾在IT企業的企業大學裡,擔任職能別與階層別的研習課程、幹部培育徵選研習的企劃及講師。
2007年進入奇異公司,任職世界最高水準的領導者培訓機構「克頓維爾學院」,成為唯一一位指導領導力培訓的日本人。曾擔任亞太地區專案經理。從2010年起,連續4年被學員評選為「世界第一講師」。現任TLCO股份有限公司社長。
奇異的領導人培訓機構「克頓維爾管理學院」設立於紐約州克頓維爾(Crotonville),是世界第一所企業管理學院(1956年成立)。有「二十世紀最佳經理人」美稱的奇異前董事長,傑克.威爾許(Jack Welch)就任執行長,大刀闊斧加以改革之後,便轉型為專門「培訓領導者」的組織。
克頓維爾管理學院的培訓,基本上是遴選在「世界最強企業」奇異創造出最高業績的人,即「精英中的精英」來進行教育。未來的領導者與儲備幹部在此切磋琢磨,激發能力。
作者說:「克頓維爾管理學院,是奇異一百三十年不斷成長的秘傳醬汁。」「奇異就像一座讓人與事業不斷成長的巨大裝置。」「奇異能持續成長,是因為在優秀的員工組織、強烈的文化素材上,淋上了克頓維爾管理學院這道密傳醬汁。基於保密合約,我不能公開奇異的秘傳醬汁的配方,不過本書會詳細介紹醬汁的風味。」就讓大家從書中探索奇異人員持續進化的培訓訣竅。
▪ 認識自己——用「3個循環法」確認自我價值觀
如何成為最佳經理人?傑克威爾許的答案是「自我覺察」。
▪ 表達自己——練習在最開始的60秒提出結論
別人不見得看到你的努力,想要成功必須懂得自我表現。
▪ 自己思考——做決策時,養成從高成本效益切入的習慣
留心周遭訊息,養成自主思考的習慣,才能避免成為井底之
蛙。
▪ 鍛鍊自己——不斷的學習,成為一位「企業運動員」
所有奇異人都知道的守則:當你放棄學習,就是公司請你離開
的時刻。
▪ 改變自己——只要達到7成就能繼續前進
遵守「守、破、離」原則,讓個人與組織加快速度,因應變
化。
▪ 領導自己——自己的命運得由自己掌握
把能力當做啤酒杯,不斷擴大容量,吸收經驗、知識及技
能。
▪ 領導他人——領導與管理的差別是,指南針與時鐘
如何讓工作者超越自我期許?得設定目標與步驟才能創造績
效。
十四、挫折是成功最好的老師:從名人智慧學習克服
逆境的能力 孔柄淏著 · 2013
本書作者孔柄淏畢業於高麗大學經濟系,美國萊斯大學經濟學博士、日本名古屋大學客座研究員、韓國經濟研究院研究員;自由公司中心和自由公司第一任所長、院長。現任S&TC社外理事與孔柄淏經濟研究所所長。曾出版包括「十年法則」、「十年後的韓國」、「未來人才條件」等80多本書籍。
作者在本書中透過十二位成功人士克服逆境的故事,分享讀者在挫折中生存下去的方法。他說:「我衷心為各位祈禱不要遇到人生的逆境,但是當苦難和挫折來臨時,也不要失去勇氣,擁有能夠大膽克服逆境的智慧,相信本書能夠成為讀者很大的動力。」
▪ 在挫折的星球中
▪ 人生是解決問題的過程
‣ 人生是我們所無法主宰的
‣ 逆境是無法預測的
‣ 直視逆境
‣ 參考相關的案例
‣ 對逆境錯誤的理解
‣ 克服逆境的必需要素
▪ 苦痛中創造自我的人
‣ 我會再回來:隆納 · 威爾遜 · 雷根(Ronald Wilson Reagan)
‣ 門關上前,我會挺住:溫斯頓 · 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
‣ 敗北,讓我回頭看:歐巴馬(Barack Obama)
.......
.......
.......
▪ 在挫折星球中生存的方法
‣ 從「為什麼」再往前踏一步
‣ 所有事情都會過去
‣ 要找出意義
‣ 仔細回顧過去
‣ 和自己充分對話
‣ 尋求專家的協助
‣ 從現在可以做的事情開始
‣ 寬待取代自責
‣ 尋找可行的方案並實踐
‣ 把平日和逆境相關經驗建構成資料庫
‣ 不斷充實內在
▪ 人生就是內涵
十五、一輩子要學會的職場黃金課
——七堂課保證你工作事業都順利
伍忠賢著 · 2016
本書作者伍忠賢是國立政治大學企管博士,曾任報社記者,並在多家大型企業公司擔任高階職務。現職為真理大學財務金融系助理教授;並成立義育研究室,從事寫作、教學與顧問工作。著作計有二十五本之多。
作者以多年工作、管理、教學經驗,綜合成職場黃金課,堪為是工作指導聖經。在書中提出「職場成功的關鍵因素分成兩大類,運氣與操之在己。『操之在己』是職場贏家的必要條件,約佔八成。『運氣』(包含機會)是充分條件,約佔二成。」以下是職場黃金的七堂課:
▪ 了解就業市場趨勢
▪ 盤點你的欲望、野心與志向
▪ 克服負面挫折、發揮優勢
▪ 訂定職涯目標與策略
▪ 建立達人本事的威望
▪ 用專業溝通,打遍天下
▪ 以人際關係發揮團隊合作
十六、成功者都這樣「浪費」時間
——不怕繞遠路的人生哲學
國貞文隆 · 2015
國貞文隆是日本山口縣人,日本學習院大學經濟系畢業。現職為記者、經濟評論家。著有「慶應的人脈力」、「社長的學習法」、「這些失敗改變了我」等書。
他曾採訪超過300位企業經營者與各界名人,發現這些成功人士都有一個共通點:懂得利用時間,然後做出與眾不同的選擇。
▪ 「時間」就該浪費在幫你成功的事物上
‣ 成功前的失敗,是極為珍貴的時光。
‣ 成功者懂得「浪費」時間,做對的事。
‣ 成功之前,是漫長的練習。
‣ 成功者把時間花在「觀察」,然後走那條沒人的路。
‣ 為達到成功,該如何安排每一天?
▪ 成功者們這樣利用時間
‣ 專心集中做好一件事。
‣ 不害怕累積失敗,大器晚成的成功人士比你想像的更多。
‣ 把時間花在觀察,不跟從流行。反其道而行,方有寶山。
‣ 成功者不輕易放棄,但若事與願違,也不頑固堅持,勇於轉換
跑道。
‣ 把時間花在鑽研與取經,磨練爆紅直覺。
‣ 把時間花在執行別人認為是白日夢而放棄、不相信的事。
十七、創新世代12個人文思維
蔡進發著 · 2016
蔡進發是台灣嘉義人,美國西北大學電機工程和電腦科學系博士,專長為軟體工程、生物資訊、人工智慧、分散式即時系統。曾擔任美國伊利諾大學芝加哥校區教授、美國史丹佛大學客座教授等多所名校教授。亞洲大學創校校長,現任亞洲大學校長兼生物資訊與醫學工程學系講座教授。
曾獲頒伊利諾大學傑出教授獎、美國工程基金學會研究獎等,並獲選為國際電機與電子工程師學會院士、美國科學促進學會院士等多項殊榮與肯定。
本書是蔡校長闡述他隻身前往美國攻讀博士學位的艱苦與挑戰,在美國教學與研究的付出與成就,以及返國創辦亞洲大學的歷程與理念。是集個人人生經驗、建校的使命感、辦學的熱情與創新,和對教育品質的要求,是一本焠煉出人文思維的專書。
「人生因付出而豐實,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業。」「在知識經濟時代,做有人文底蘊的創新者。」書中所展現的核心精神與實踐成果,頗值年輕朋友閱讀,從中獲得啟發。
▪ 有深度的創新才能創造價值
▪ 跨領域學習,多面向思考
▪ 獨立思考,做自己的主人
▪ 敬重你的時間,你將因此擁有被尊重的人生
▪ 打開每一扇窗,迎向全世界
▪ 沒有美學涵養,沒有成熟人格
▪ 回到真實人生,焠煉理性與感性
▪ 尊重每個生命的獨特性
▪ 內心永遠有一把尺,就不至於迷惑
▪ 唯有終身學習能拉近競爭距離
▪ 忠於本心、全力以赴,就是成功
▪ 抱持服務之心,你將看見美好的遠方
十八、邁可 · 喬丹的23堂課
史提夫 · 查坦(Steve D. Chatham)等著 · 2007
邁可 · 喬丹(Michael Jordan) ,在高中時期並非就讀籃球名校,剛開始進入NBA球隊,也不是正選球員。但是憑著他的毅力暨努力,終於成為NBA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球員之一。它能夠脫穎而出的原因,秉持的就是他的成功法則。僅選出其中幾項,供作參考。
▪ 超越逆境
他說:「被淘汰事件好事,因為它讓我知道失望是什麼感覺,而我再也不想嘗到那種感覺,再也不要⋯⋯。」他懂得利用逆境來激勵自己,克服面前的障礙,超越它進而獲得更大成就。
▪ 全神貫注
人生中每個領域的成功者都能夠專注於手上的任務,成功地解決問題,得到想要的結果。喬丹傳球的認真,比賽時的專注能力,很少有球員能與他相比。
▪ 找出熱情
「不因為障礙停步。當你碰到一面牆,不要回頭、不要放棄!想辦法爬上它、穿過它,或找出一條路繞過它。」這就是喬丹籃球熱愛的生命。
▪ 追求卓越
他說:「成功與卓越之間的差異,就在於心。」在球隊遇到心理瓶頸,運動家稱它為「折磨期」。他能夠克服折磨期,釋放出更大潛能,來驅動自己更上層樓。
▪ 不屈不撓
「我的心態就是:如果你認定我有某項弱點,而想迫使我屈服於它,我就會將那個弱點轉化為力量。」這就是他比別人堅強,比別人優秀的原因所在。
▪ 克盡己職
「你會發現只有一個人,能為你人生中的成功下定義,那個人就是你。」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人生,如果你找到你熱愛的工作,你會認為做的事情非常有意義,可以讓你學到新的東西,你就會全力以赴,肩負更多的責任,最後便能成為那一行的佼佼者。
▪ 勇於挑戰
「我在職涯中投球失誤超過九千次,打輸的比賽將近三百場,有二十六次人們相信我會投出致勝的一球,結果我卻失手。在人生中,我一而再、再而三地失敗,那正是我成功的原因。」成功,並非總是取決於輸贏,而是取決於勇氣。只要能學會度過恐慌、取得信心;相信自己,人生中任何事都能達成。
▪ 邁向成功
「成功,不是追求就可獲得。你必須不斷投入努力,然後也許在你最意想不到的時候,它就來了。大部分人並沒有搞懂這點。」你只要找到一個有意義的目標,便懷抱熱忱追求它,努力下功夫發展你的技能。只要你做到了,你就會發現成就有更大的涵義,那就是人生目標的內在意義。
十九、馬雲給年輕人的12堂求生課
張燕編著 · 2015
首先認識馬雲這個人,長的矮又瘦,小身子,小腦袋,有點醜。小時候,功課也不好,自上小學開始,就對數學頭痛不已,國中畢業,報考二流高中,依然落榜。補習了一次後,勉強讀了高中;參加大學聯考,因數學只考了一分,與大學無緣。第二次再考,數學只考十九分,又名落孫山。經過補習後,繼續考第三次,他背了十個基本數學公式,考試時就把公式往試題裡套,結果數學考七十九分,他及格了。
考上了杭州師範學院專科部就讀,後來學院升格為大學,他進了外語系。因為英語好,讓他在大學裡相當輕鬆活躍,參加各種社團,成了大學裡風雲人物,奠定了他日後發展的基礎。
馬雲將網際網路作為自己事業的目標,從阿里巴巴到創辦淘寶網,他成為了中國第一個登上「富比世」雜誌的企業家。馬雲在接受採訪時說:「一個男人的才華往往與容貌成反比。」這句話膾炙人口,廣為流傳。他將自己的成功歸結為:「每次成功都可能導致你的失敗,每次失敗好好接受教訓,也許就會走向成功。」
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在「穿布鞋的馬雲」新書的導讀文裡寫著:「從馬雲身上學什麼?我個人從他身上看到了那些獨特、難得和值得尊重的地方:(1) 戰略思維、商業高度;(2) 格局長遠、膽識並行;(3) 團隊至上、人才第一;(4) 用心溝通、風格獨特。馬雲是個不受約束,走自己路的人,希望台灣讀者在他的故事裡找到自己的路。」
馬雲在2004年來台灣時說:「台灣沒希望了,七、八十歲的人還在談創新,不相信年輕人更會創新。」2014年,馬雲再度訪台,再次重申自己對年輕人的支持——「如果你相信未來,就要相信年輕人;如果你相信年輕人,就會相信未來是美好的。」他相信,世界是屬於年輕人的。
他鼓勵年輕人應該欣賞自己,努力改變自己。當你滿手都是空的時候,其實也正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的大好時機。只要你努力活下去,讓今天比昨天更好,日子再殘酷,也終能看見朝陽燦爛升起!馬雲給年輕人的12堂求生課,內容如下:
▪ 成長這回事——學會用左手溫暖右手
▪ 堅持下去——像堅持初戀一樣堅持理想
▪ 找到機會——看不清的機會,才是真正機會
▪ 創新視野——讓別人跟著鯨魚跑吧!
▪ 創業之路——光腳的永遠不怕穿鞋的
▪ 經營之道——賺錢模式越多,越說明你沒有模式
▪ 管理哲學——責任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 領導心法——別把飛機引擎裝在拖拉機上
▪ 別怕競爭——只要三流的點子,加上一流的執行力
▪ 擬訂戰略——活下去,保持熱情
▪ 金錢觀——想賺錢,要先把錢看輕
▪ 生活態度——人生在世是做人,不是做事
二十、TEDx Taipei 未來世代的成功必修課:
15位新世代啟航者,顛覆思維的生命故事
許毓仁、TEDx Taipei策展團隊著 · 2015
本書的主要作者許毓仁在序言提到:「價值和信念是我們這一代缺乏的,因為我們選擇安逸不夠勇敢,因為我們恐懼失敗。⋯⋯我們需要更多年輕人站出來承擔責任,積極參與改變,用熱情克服生命的困難。」
「台灣社會需要更多的領袖,各行各業的領袖。⋯⋯這些青年領袖是用自己的生命力量樹立新的典範,這一群人我稱為『新世代啟航者』。這本書收錄的15位新世代啟航者,他們突破人生的框架、勇於挑戰冒險,定義生命的厚度與廣度,他們來自台灣、土生土長,他們選擇不躲在安逸的舒適窩,向國際的殿堂挑戰,隻身負笈海外拜師學藝,在世界級的比賽一爭高下,再回到台灣貢獻給這塊土地。」
「這些人都有一個共通的特點,他們定義新一代的價值,他們是新世代的啟航者,我們有機會介紹這些故事,也期待無論您在生命中哪一個時刻,您都有勇氣揚帆而行,也祈願你們的未來宛如盛夏太陽般閃爍。」請大家一起來感受這書裡頭每個人的精采故事。以下是他(她)們每個人的內心話。
▪ 王艾莉(設計師):我們的現在,就是老一輩的未來,這對想像我們的未來,是很好的範例。
▪ 江振誠(知名主廚):回到初衷,在我們所做的每件事上找回想像力。
▪ 吳學衡(農業發展):謹慎以對你心中所想,因為它將成真。
▪ 李筱瑜(職業三鐵選手):沒有不可能,只看你願不願意去嘗試。
▪ 林弘全(群眾募資平台發起人):要改變這個社會之前,先改變自己!
▪ 林孟欣(世界疊杯冠軍):沒有任何人能夠決定你的命運,能改變命運的,只有你自己。
▪ 陳立喆(甜點冠軍):成功只有兩個字可以形容:「勤操」。
▪ 陳星合(太陽馬戲團成員):我覺得我們都比想像中的自己還要勇敢!
▪ 陳帟睿(前衛藝術表演團團長):今天街舞把我們帶到TEDx Taipei,相信明天能把我們帶到全世界!
▪ 連德安(冬季奧運雪橇選手):叫人不要小看我們年輕!
▪ 黑嘉嘉(職業棋士):孩子是獨立個體,父母可以努力造就他們,但不能企圖複製成你們自己。
▪ 蔡柏璋(劇場界鬼才導演):我們生來就有發聲的權利,有說話的力量, 有提問的權利。
▪ 蔡舜任(油畫修復師):你必須放下所有創作慾望,否則沒有辦法認識你要去修理的東西。
▪ 劉耕名(旅紐西蘭回台的動畫師):我們永遠都在問自己,還能做些什麼?還有什麼新的 idea?
▪ 優席夫( 旅英原住民藝術家):好好的珍愛這塊土地,我們的力量非常卑微,但並不孤單。
二十一、你把你自己還給你
——三十歲前達成高薪X高階X高成就的27個完勝職場學
周昊著 · 2014
周昊,現年27歲,目前擔任騰訊視頻、騰訊娛樂台灣事業總監。他對自己的評價:「20歲的年紀,30歲的外貌,40歲的心態。」曾經幹過報紙、雜誌、廣播、電視、網路等工作;也擔任過記者,跑娛樂、財經、民生、房產、教育等路線;演唱會、話劇、唱片、出版等業務,樣樣都經歷過。究竟他是怎麼辦到的?這本書告訴你所有成功人士沒有說的職場真相。
他說這本書是我從「心」出發的點點滴滴,心中殷殷切切地期盼,對於學生和職場新鮮人有一點點淺薄的幫助和提示。它帶著我真心誠意,將職場觀察的真相毫無保留地與各位分享,若覺得對你此刻的人生有一點點作用,希望它可以跟隨著你一路走往人生的下個階段。珍惜你自己,把你自己還給你。周昊的完勝職場學重點為:
▪ 贏就要贏在開始
▪ 從菜鳥變身骨灰級職場殺手
▪ 攤開你的人脈存摺——尋常的碰面都是人脈
▪ 給工作一段時間,卻迷路的你
此外,下列一些職場容易發現的小問題,你必須特別注意:
▪ 面對問題要靈活思考
▪ 從實做中學經驗,而非課本中學習
▪ 大膽說出想法,做個有特點的人
▪ 解讀資訊,激活思維能力
▪「化繁為簡」是最棒的能力
▪ 有時間,就去面試吧!
肆、職涯發展要成功必須掌握的十大要項
▲生涯的意義
所謂生涯(career),是指一個人生活裡各種事件的演進方向和歷程,結合個人一生中各種職業和生活角色,並由此決定一個人獨特的自我發展形貌。
生涯可分為廣義與狹義兩種意義,廣義的生涯是指個人終其一生的各種發展歷程,亦即個人整體人生的旅程。狹義的生涯僅指個人終其一生所從事的工作職業生活。本文要討論的重點在狹義的職業生涯(職涯)。
職業生涯是持續一生的工作模式。「career」職業生涯一詞來源於法語「 racecourse」(競賽場、跑道),它確切地表明了,我們一生都競賽於其中的工作、職業和行業的歷程。所以職涯也可以說是個人一生中工作轉換的過程。
▲生涯規劃的意義
所謂生涯規劃(Career Planning),是指個人根據自己的能力與極可能的工作機會選擇職業,規劃發展途徑及從事個人發展的整個歷程。生涯規劃的目的就是要幫自己找到可以傾注一生的事業。其可以達到下列目的:突破障礙、開發潛能、自我實現。
生涯規劃的基本要素:知己、知彼、目標、抉擇、行動。生涯規劃的做法包括:評估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找出環境中的機會和威脅;列出自己的短中長期發展目標;提出達成目標的行動計劃,具體的付諸施行。
▲生涯發展與職場素養
生涯發展(Career Development),是指一個人經由一系列的工作階段,從中得到自我進步的過程。生涯發展包含了對工作抱持的態度、信念、價值判斷,以及個人的理想與抱負。
生涯發展是進行、連續、不可逆的過程。必須通過生涯規劃,使自己的職場生涯,經過自己的努力,才能不斷地向前發展。生涯發展的關鍵:是以能力、價值與機會互動關係為基礎。必須對自我有通盤的認知,才能在機會與天賦之間找到交集,激發出潛能,發揮最大效果。
職場素養是一個人在職場獲得成功的重要關鍵。職場是處理人與事的場所。必須懂得如何做事、如何做人才能完成組織的任務,在團隊裡當個稱職的成員。
台灣大學管理學院財務金融系暨「萌拓學院」創辦人,曾是資深國際投資銀行家的陳嫦芬教授在所著「菁英力:職場素養進階課」書中說:「在工作中所獲感受,深深影響我們生命的品質。這些感受歸根結柢,源自於我們工作場域的認知,以及對工作中所需面對的情境與挑戰的理解程度。我將這些認知、理解,以及應對職場不同情境的能力,概稱為職場素養。」
「我認為,堅厚的職場素養能提升每位上班族的實際價值,協助我們在職場上收穫成功的果實,進階卓越。因此,培養優質的職場素養,所有的上班族都責無旁貸。⋯⋯想要出人頭地,從現在開始以自我領導力,強化個人智識,鍛鍊所需的職場素養:專業力、溝通力、心緒智能、專業形象及人文素養。」
生涯發展與職場素養,都在強調工作生涯發展的過程中必須先從認識自己下功夫。因為只有認識自己才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人,要做什麼和為什麼要做,想成就些什麼。
如此才能給自己訂定努力的目標,再用積極態度,找到成功達成目標的方法,包括努力培養專長、勇於創新思考、強化人際關係、建立自己風格、培養領導才能、不斷終身學習、與利用正當休閒等作為,來幫助自己達成人生目標的利器。這些生涯發展(職涯發展)必須有效掌握的重要事項,就是我們接下來討論的重點。
一、認識自己
認識自己,是生涯發展最首要且最困難的事,古今中外先聖先賢們,不斷提醒要做好認識自己的功夫。認識自己,在今天仍然是我們所面對最艱難的課題。你若不了解自己,不了解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不了解自己想要做什麼和為什麼要做,你就無法達到真正的成功。
對每個人而言,管理個人的職業生涯最應銘記在心的就是:一切都取決於你自己。沒有人能為你建構你的職涯。就像一切你所重視的事情一樣,你必須對其負責,並做出長期承諾。
想讓你的職涯獲得最大限度發展,贏得應有的成功,了解自己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這樣,才能拓寬你的經驗層面,加速你的職涯發展,攀登上更高的階梯。
存在主義巨擘沙特(Jean-Paul Sartre)寫過這麼一句話:「存在的基礎,就是瞭解自己是誰。」如果一個人無法從自己的身份認同出發,他將永遠無法做出任何改變。
「瞭解自己是誰,才是脫穎而出的基礎。」「除了你之外,沒人可以當你自己。」「人生最大的秘密:了解你是誰。」看看古今中外的名家們怎麼說的。
▲關於認識自己:名家如是說
▪ 「知汝自己」——蘇格拉底經典名言。尋求自知之明是一種持續的過程。了解自己,創造自己是一輩子的過程。「認識自己」是古希臘把它刻在阿波羅神殿的神諭,被公認為希臘哲人最高智慧的結晶。
▪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我國古訓亦云:「知天知地易,知己難。「人要有自知之明,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 杜威說:「知道自己適合做什麼,而且得到伸展志趣的機會,乃是獲得幸福的關鍵。」
▪ 亨利 · 福特說:「自我形象決定一切。」「不管你認為自己能或不能,你都對。」「人是自己所想像的樣子。」
▪ 洛克菲勒說:「貧困或者富有,失敗或者成功,其根源不在別人,而在你自己。」人最難征服的是自己,一旦征服了自己,便無往不勝。
▪ 戴爾.卡內基(Dale Carnegie)說:「你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你要學會看重自己。」
▪ 英國作家奧斯卡.王爾德(Oscar Wilde)說:「人生的目的是發展自我,充分表現一個人的本性,這就是我們每一個人活在世上的目的。」
▪ 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說:「自我實現是人類最崇高的需要之一。它從來都是人生的興奮劑,是一種抑止人們半途而廢的內在衝力。自我實現的欲望越是強烈,一個人在他的生活旅途中越是信心百倍,成果卓然。」
▪ 專門訓練講師,也是知名的演講大師馬克.史托賴特(Dr. Marc Stollreiter)博士在所著「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書中說:「如果你想增加生活範圍內的能力、更深入了解自己、過著激勵人心又令人興奮的生活,請將希望寄託在自己的經驗!我們可以透過以下兩種方式增加經驗,而這兩種方式的關鍵,都在於具有『英勇』的態度:(1) 從事新穎、未曾嘗試過並冒險性的事情。(2) 吸收目前的經驗,內化為自己的經驗。從外在來看,沒有任何改變,但以更負責任的心態,從事所有的活動。」
▪ 成功學大師博恩.崔西(Brian Tracy)說:「成功人士都知道他們的自我信念為何。他們最重要的核心信念便是:我是一個很棒的人,我將擁有一個成功美滿的人生。每一件發生在我身上的事,不論好壞,都只是讓我邁向成功和得到真正快樂的必經過程。」
▪ 英國組織學大師韓第(Charles Handy)在其所著的「你拿什麼定義自己?」書中說:「你認識自己了嗎?我們連自己都是陌生人。」
▪ 英國首相邱吉爾說:「每個人一生總會遇到某個特殊時刻,在一剎那間獲得重生。當他把握了這個特殊機會,就能完成唯有他最能勝任的一項使命。那一刻,他發現了自己的價值,也是他最光榮的時刻。」
▪ 美國知名的「再造專家」、暢銷書作家史蒂夫.奧雪(Steve Olsher)在所著「跟著本能走」(What is Your What?)書中提到:「你絕不能忽略了自己的本能。你的本能就是你內在才能奇特的綜合體,以及你可以透過它將你的才能散播到全世界的傳播媒介,並服務那些能夠從你的才能中獲得最大益處的特定群眾。」
「你的本能反映了你天生如此的那個自己,並引領你去了解自己無論是現在或是之後都註定要對這個世界造成的衝擊。它是你身體中不能分割的一部分,你的本能就是你的才能。」
「如果你對它感到榮耀,時時留心並明智地使用它,它也會是你能給這個世界最好的禮物。」「最終,你會了解到你的本能不只是關於你自己。⋯⋯它還常牽涉到你不得不為他們做出貢獻的廣大人群。」
▪ 德國哲學家謝林(Schelling F. W. J. von)曾經說過:「一個人如果能意識到自己是什麼樣的人,那麼,他很快就會知道自己應該成為什麼樣的人。首先在觀念上覺得自己很重要,很快地,在現實生活中他也會覺得自己很重要。」歌德也說過:「人類最大的災難就是瞧不起自己。」學會自信,是人生最重要的法寶。
▪ 史丹佛大學哈索.普拉特納設計學院,即 d.school 的共同創辦人暨學院總監博納德.羅斯(Bernard Roth)在所著「史丹佛大學設計學院創辦人教你:把成功變成習慣」書中提到:「你為每一件事物賦予意義。一旦你了解自己可以選擇對事物賦予什麼意義與重要性之後,你同時也會了解,決定自己人生品質的是你自己,並不是外在環境。」
「人生旅途的一般狀況是,只有一個人保有一份成績單,記錄著你的成敗得失,這個人就是你自己。而且,你會有足夠的機會學習你需要學習的教訓,即使第一次不成功,甚至學了五次還是不成功,這些都沒有關係。」
「我認為,人生基本上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活動,你可以透過學習,使過程與成果都變得更好。⋯⋯你可以為自己做到的是,只要你真心想做,你可以留神控制你的意願與注意力,為自己、為身旁的人建立更好的人生。你可以選擇成為你的人生的主宰,把成功變成一種習慣,努力過一個更好、更有意義、更讓自己滿意的人生。」
▪ 英國歷史學家費勞德(James Anthony Froude)說過:「一棵樹如果要結出果實,必須先在土壤裡扎下根。同樣,一個人也需要學會靠自己,學會尊重自己,不接受他人的施捨,不等待命運的餽贈。只有在這樣的基礎上,才可能做出任何知識上的成就。」
▪ 某位智者說:人老了才「認識自己」。人到了老年,才真正「 認識自己」,也才真正屬於自己,並且用一種寬容、舒適和誠實的方式接受自己。因為人到老年,才真正「領悟」到什麼叫百川歸海,什麼叫萬物歸一。於是「心靜如水,寧靜致遠。」
▪ 羅馬哲學家塞內加(Sebeca)說:「至於老年,擁抱它,愛它。如果你知道怎麼利用老年,它會充滿樂趣。逐漸衰頹的歲月是生命最甜美的歲月之一⋯⋯即使已經接近最後的界限,仍然有其樂趣。」西塞羅(Cicero)也說:「老年,尤其是得到推崇的老年,擁有的權威之高,比青年的所有快樂都要有價值。」瑞士哲學家阿密爾(Henri Frederic Amiel)寫道:「知道怎麼老,是智慧的傑作,也是生命這門偉大藝術最困難的章節之一。」
▲如何做好認識自己?
▪ 莎利 · 海克森(Sally Helgesen)在所著「24/7新工作運動」書中,寫到如何比較清楚了解自己的能力:(1)正視自己的過去;(2)探索內心的聲音;(3)坦然面對灰色地帶:混亂、困惑、不安;(4)定期審視自己。
▪ 班尼斯提出了解自己的四堂課,分別是:(1)你是自己的老師;(2)承擔責任,不怪罪他人;(3)你可以學到任何你想學到的事;(4)真實的理解來自反省自身的經歷。
▪ 大衛 · 泰勒(David Taylor)在「問自己別問大師」書中認為:(1)先問自己你想做什麼?想往何處走?想成為什麼樣的人?(2)承認你想成功,只能靠自己,靠誰都沒用。成功與否由你決定;(3)生命最大的奧秘就是發現我們到底是誰。
▪ 蘋果電腦公司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對史坦福大學畢業生演講時,鼓勵大家「順著自己的內心,順著自己的直覺,走自己的路。」強調競爭的同時,也要檢視自己的特點,走適合自己的路。
▪ 哈佛畢業生戴西.魏德蔓(Daisy Wademan)在著作「記得你是誰——哈佛的最後一堂課」中這麼說的:「你比自己想像的更有能力,要找到能讓自己發揮巨大影響力的機會。」「記得你是誰——不要忘了自己的責任;要能高瞻遠矚,敢於騎著馬上高原。」
▪ 嚴長壽先生在「我的台灣想像」書中這麼寫道:「必須先真正認識自己,在做分析、判斷才會正確。未來是自己的責任,對職場要有明確的目標與方向,並深切了解工作的意義。如果你選擇當公務人員,毫無奉獻的動力和使命感,那就像在游泳池裡划船,不敢面對大海的風浪。」
▪ 年輕的周昊在「把你還給你自己」書中說:「我們生命內在藏有豐富的潛能,等著我們去喚醒。每一個成功人士都會以一種簡單策略確保成功品質——認識自己。他們會找時間思索自我生命的核心能力,窮畢生精力精益求精。因為每個人都有成為天才的能力,發覺自我的天賦加以琢磨,別人自會肯定你的才華。具體的做法是:(1)發揮選擇的能力:未來來自你的選擇。(2)明晰的價值觀:無時無刻都得忠於自己,知道你到底是誰。(3)釋放的威力:探索自己無窮的潛能。」
▲我對認識自己的看法
❖ 選擇當公務人員必須先問自己三個問題
◆你真的想當公務人員嗎?
◆你適合當公務人員嗎?
◆你希望將來退休時能晉升到第幾職等的職務?
❖ 每個人必須對認識自己下功夫
◆認識自己,探索自己,與別人無關。我們所要做的,、只是探索自己的獨一無二之處,發揮自己的潛能。發現自己,運用自己,改變自己,乃是實現任何目標的不二法門。所以,你必須想盡辦法,好好的了解自己。
◆每天記下自己的優、缺點。從每天簽辦公文,處理各項業務是否順利,去了解自己的優、缺點。此外從與同仁的互動,與長官的相處關係當中,去找出自己的強、弱項。
◆用SWOT分析法,將優勢(Strengths)、劣勢(Weaknesses)、機會(Opportunities)、威脅(Threats)做好分析工作,才可以將優勢與機會有效地掌握與發揮;同時避開自己的劣勢與可能面對的威脅。
❖ 你的長官最為了解你
◆長官每天核閱你的公文,看你處理業務的表現,以及和其他同事相比,你是處於怎樣的水平。
◆你可以找適當的機會問問長官:你對單位有哪些特別的貢獻?他希望你不要犯哪些錯誤?希望你提升什麼能力?對你有哪些期待?從長官對你的看法和評價,作為自己改進及努力的方向。
◆順帶一提,如果運氣好,遇到年輕優秀的好長官,可以讓你的職涯發展省了十年的奮鬥。因為長官:(1)可以幫你認識自己,充分發展才能;(2)能替你鋪路,帶著你跟他走,或者為你安排其他的升遷機會;(3)監督你不要犯錯,隨時注意你的表現。你的長官之所以會這樣做,乃因他需要你幫助完成任務,使他自己也成為優秀的部屬,得到他的上級長官的照顧與提拔。當你成為團隊(班底)的一份子,你就有更多的機會表現才華,自然會有比較快速的升遷。
❖ 職場常聽到「懷才不遇」與「時不我與」的聲音,問題都出在認識自己不清
◆懷才不遇:一個人為什麼會懷才不遇?簡單一句話來解釋,就是他不了解自己。「懷才不遇的人,缺乏自我定位,不了解自己真正的實力,而且成天都在等著別人主動了解、挖掘他,卻不願意去了解別人、了解職場的情況。」他常常抱怨為什麼考績甲等輪不到他;每次升官也沒他的份。他都怪罪長官不公平,而不了解他的表現確實比別人差。
◆時不我與:常會感嘆時不我與的人,也是認識自己不清的類型。他們總是在錯過機會的時候後悔。但他們之所以錯過機會,是因為在看到機會時,墨守成規,無法做出自主的精確判斷和考慮。
二、訂定目標
職涯發展第二要項就是訂定目標。經過自我認定、自我分析,來了解個人的能力、興趣、價值,再研究未來發展機會,即可藉以訂定引導自己職業生涯的發展目標。
人都需要靠目標來激勵,靠信心來帶頭前進。你將來會變成什麼樣的人,不是靠命運決定,而是靠現在的定位和選擇,決定未來努力的目標。明確的目標,必須根據自己的本質來實現。
目標必須自己來擬定,別人無法越俎代庖。古人說:「人當立志」,就是尋求人生意義,確定奮鬥目標。每個人要成功,必須為自己人生訂定明確的目標。
目標經常會和夢想或願景同時使用。「所謂夢想,就是你心之所願。夢想很難傳達 。就本質而言,夢想是個人深刻的體會。」具體的說,夢想就是在某個期限內希望達成的目標。
「願景是個人想要創造的未來圖像。」包括未來的目標、使命及核心價值,是個人哲學中最核心的內容 ,是個人最終希望實現的目標。可以這麼說,沒有願景,就沒有努力的目標;少了夢想 ,目標就無法實現。
▲關於訂定目標:名家如是說
▪ 蘇格拉底說:「世上最快樂的事,莫過於為理想目標而奮鬥。」
▪ 尼采說:「只要有了目標,我們就什麼方法都能找到。」
▪ 馬克吐溫說:「人生中最重要的兩個日子,就是你出生那天,跟你頓悟人生目標那天。」
▪ 蕭伯納提到:「人生最快樂的事,在於自認為有一個偉大的生活目標,而獻上無限心力的時候。」英國女詩人雪萊(Mary Shelley)說:「堅定的目標最能鎮定人心。」
▪ 黑格爾說:「生命唯有以一件有價值之事為其目標時,才有價值。」「永遠不要放棄自己的努力,奮力向前,你就可以接近自己的目標。」
▪ 拿破崙.希爾(Napoleon Hill)說:「這個世界會為那些言行表現出自知往何處去的人預留空間。」
▪ 米開朗基羅說:「夢想應該有多大?上帝允許的成就永遠比原來希望的更大。」「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最大的危險不是把目標定得太高於是無法達成,而是把目標定得過低一蹴可幾。」
▪ 沙德.哈姆沙特爾(Shad Helmstetter)在所著「在改變時刻,你可以卓然出眾(You Can Excel in Times of Change) 書中提到:「目標製造計畫;計畫定出行動;行動達成結果;結果導致成功。這所有的一切都始於一個簡單的字:目標。」
▪ 美國成功學之父奧爾森.斯威特.馬登(O.S. Marden)在其所著「一生的基本理論」書中寫道:「要想知道自己的人生之舟駛向何方,就先問你的目標。想成為成功人士,就要能夠發現自己最佳的發展方向。」
▪ 中國古代詩人鄭板橋的一首詩:「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西南北風。」一個人具有了這種品質,就能夠戰勝一切困難,實現自己的目標。
▪ 日本趨勢學家大前研一在所著「即戰力」書中說:「因為看不見前面,所以更應該擁有長期目標,並依此設計自己的人生。因為目標明確,設定在何時應該完成何事,用意志力強迫自己一定要往更高的境界提升才行。」
▪ 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說:「任何事情要成功必先確立崇高的目標,然後一步一步腳踏實地的向前邁進;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 日本企業經營者,成幸研究專家東尼.野中(Tony Nonaka)在所著「世界富豪成功之鑰」書中強調:「儘管放膽設定明確的目標,一個不管再怎麼困難、不管繞了多少道路也想達成的目標,並且真心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實現,每天按部就班地付諸行動。只要以『欲達則不遠』的精神日夜精進,一路上堅持不懈,有朝一日,夢想必定會實現。」
▪ 史蒂芬.柯維(Stephen R. Coven)與成功有約的七大方法之一就是以終為始。就是腦海裡預先勾勒的願景和目標,就像一份完整的航海藍圖,能避免錯誤的航行,抵達目的地。如果你不知道要航向哪座港口,便沒有哪一陣風是順風。所謂以終為始及航海藍圖,都是強調目標的重要性。
▪ 美國威爾遜總統說:「我們因夢想而成長,所有的偉人都是夢想家。」大導演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也說:「我不在晚上做夢,我整天都在做夢,我以夢想維生。」
▪ 華特.迪士尼(Walter Elias Disney)說:「我夢想,我用信念測試我的夢想,我敢冒險,我執行我的願景讓這些夢想實現。」「只要我們敢於追求,所有的夢想都可以成真。」
▪ 美國黑人領袖金恩(Martin Luther King Jr.)以堅定的口吻道出:「我有個夢想。」他很清楚自己往什麼樣的未來去走、去努力、去衝刺,他的一舉一動、一思一想,都是為了要達到那個目標。
▪ 知名演講人及暢銷書作家喬辛.迪.波沙達(Joachin de Posada)和文學創作者愛倫.辛格(Ellen Singer)合著的「先別急著吃棉花糖」書中提到:「認定成功應該是你所定義的成功——它一定要是你自己的看法,而不是別人的。能夠延遲享樂,並且面對各種人生中的失望挫折,並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如果這些目標是深深扎根在你心裡的,那麼,你所需要保持的動力和目標就不會輕易動搖。」
「如果你的目標很明確,而且你很確定這就是你的目標,那麼棉花糖理論就會成為你的一種生活方式。」
▪ 美國知名實業家、慈善家,標準石油公司創始人約翰.戴維森.洛克斐勒(John Dvison Rockefeller)在其所著「一美元開始的修練:從不浪費任何一塊錢,到超過三千億美元的精彩人生」書中說:「如果有人請我為那些展開新生活的年輕人提供建言,我應該會這麼對他說:如果你打算獲取恢弘無私的成就,無論你是員工或獨立生產者,千萬不要抱持著不擇手段獲取利益的想法展開事業。」
「當你選擇職業或事業時,首先要思考的是:在這個世界上,什麼樣的工作才適合我,能讓我發揮最大的效率?在哪裡工作可以讓我最有效率,促進公眾利益?一旦你抱持這樣的精神進入社會,並藉此選擇自己的職業,你就是在邁向偉大成功的道路上踏出重要的一步。」
▲訂定明確的目標的重要性
▪ 「人必須有目標,以發揮他的生命。沒有目標就是無望的徒勞。確定目標才會成功。沒有願景就沒有努力的目標;沒有努力的目標,最後就會以失敗收場。」人生有了追求的目標,才會體認存在的意義;目標消失時,生命變得空虛、萎縮,當然談不上價值了。因此,沒有目標,就失去人生的意義。
▪ 「目標是一種指引,是一種激勵。知道自己為什麼會迷惘嗎?因為你是沒有目標的迷路者。」訂定目標的最大好處,是幫助你安排工作的輕重緩急,從而培養了行動的智慧。你的心在哪裡,哪裡就有寶藏。你的志在哪裡,哪裡就有源泉。目標明確可以有所適從,心有寄託,能指導我們的行動。
▪ 「目標產生信念,目標讓你更偉大。信念是一切奇蹟的源頭,很多的成功人士,最初都是從一個信念開始的。」自我懷疑、沒有自信是成功的唯一限制。只要能為自己設定清楚的目標,都有能力達成,所以不要妄自菲薄,信心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你真心想要,而且堅持不放棄,最後終能達成所想要的目標。
▪ 美國耶魯大學在1953年對畢業生進行一次有關人生目標的調查。當被問是否有明確目標及達成目標的計畫時,只有3%的學生作了肯定的回答。20年後,又對這些學生進行追蹤調查,結果發現,那些有目標及計畫的學生,在財務狀況上遠高於其他97%的學生。
由此項調查研究,可以說明,有了目標就會讓你專注、執著於既定的目標。你邁出的每一步都朝著正確的方向前行。請記住:「沒有目標就沒有動力。只要有了目標,我們就什麼方法都能找到;而且目標會隨著你成長壯大。」
▲如何訂定明確的目標?
目標可以用「人生清單」或「生涯年表」兩種方式展現:
▪ 人生清單(bucket list):「就是把一生要做的事情列出來。包括你想的事情現在還沒有做、還是沒有時間做、還是時機未到、或者狀況還沒有成熟、或者還沒有錢、還沒有什麼都沒有關係,把它全部寫下來。」作好之後,可以印下來,分送你的親朋好友,公布:「這是我這一生要做的事情。」每一項事情都列出希望完成的日期,等你做到的時候就一樣一樣註記完成日期。
▪ 生涯年表:「就是利用數據化、圖像化的方式,將自己的目標與期望列入生涯的趨勢圖表。」應該一開始就想清楚自己的人生終點要如何才算成功,然後有明確的設定目標。之後再逆推回去,去評估30年後的自己應該具備什麼條件,接著是20年、10年、5年、1年後的自己必須採取什麼行動,如此便能讓應該達成的短期目標一一浮現。這套方法可以幫助自己向最終夢想一步一步向前邁進。
▪ 訂定目標的 SMART 準則
‣明確性(Specific):目標必須具體,是可以看得見的。
‣可度性:(Measurable):可以用數據來計算測量的。
‣可接受性:(Attainable):在程度上是妥適的,不會超出能力範圍太多。
‣實際性:(Realistic):不至於天馬行空,而是切實可以達成的。
‣時限性:(Time-bound):在一定的時間內,可以完成的。
有效的目標必須是清楚、明確、可以衡量、程度上妥適且可以在時限內達成。而要如何設定目標,只有自己才有辦法決定。雖然設定目標真的不容易,但卻是非常重要,唯有訂定明確的目標,你才可能完成目標,否則什麼事也做不成。
▪ 擬定目標的 Goals 步驟
‣蒐集(Gather)資訊:從書報雜誌、前人的經驗中,蒐集足夠的資訊。
‣組成(Organize)逐步計畫:將計畫拆解成可行的步驟,並將每個步驟的執行方法寫下來。
‣執行(Act)計畫:確實付諸實行,方能有所得。
‣回顧(Look back)計畫:要不斷評估目標,經常修正。
‣設定(Set)新目標:完成某項目標後,設定更具挑戰性的新目標。
知名作家貝利.法伯(Barry J. Farber)在所著「聚焦法則」書中提出,「你定目標的五個可行步驟,每一個步驟的第一個字母組合起來,就成了英文的目標(Goals)。」
「當我們擬定出重要目標時,它就會像磁鐵一樣,吸引我們朝著既定的方向前進。夢想不會因運氣或奇蹟而實現。唯有設定許多可以實現的小目標,一步一步、一天一天小心完成,夢想才能成真。」
▲我對訂定目標的建議
❖ 大學生如何通過國家考試,成為公務人員的目標
▪ 鼓勵年輕朋友,選擇擔任公務人員,當作一生的志業。我曾經前往東吳、世新及政治大學等校演講,題目是「你想當公務人員嗎?」告訴他們作為一位公務人員的好處:(1) 莫大榮譽。千萬人中只有少數人能替國家做事,為人民服務;(2) 責任重大。執行公權力,為民眾謀求福祉,保障安居樂業的生活;(3) 很好修行。「人在公門好修行」,可以行善積德,做福修慧,修得最大福報。
▪ 為自己擬定通過國家考試計畫
1. 目標:取得公務人員任用資格,成為一位公務人員。
2. 具體目標:通過高考(普考、特考)XXX類科考試及格。
3. 時限:民國107年前一定要達成目標。
4. 步驟:
(1)精讀應試科目之課程內容:必修、旁聽或借同學筆記來讀。
(2)購買應試科目書籍及蒐集歷年考古題;每一科至少要買三位教授的書本;考古題蒐集越完整越好。
(3)努力將應試科目充分準備:做筆記,且不斷模擬作答。
(4)有效地把握考試的技巧:熟悉考場環境,當天提早到達考場,詳細看清考題,會的題目先做,不會的也要耐心地作答。
5. 毅力:
(1)摒棄一切困難,勇往直前:把握考試前的每一天,苦讀、苦讀、再苦讀。
(2)與鼓勵你實現計畫的人結成同盟:找到也要應考者共同努力,效果會更好。
6. 信心:相信自己一定會成功
(1)第一年沒考上,檢討失敗原因;第二年再考,如果再失敗,第三年一定會榜上有你的大名。
(2)聯合報每周日有刊登「考公職」版,介紹公職考試類型、考試科目,如何準備考試等訊息,協助想要一拼公職者,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應考策略,一定要看。學習他人成功的做法,可以幫助你成功。
❖ 現職公務人員,為自己設定職務逐級升遷的目標
通常一般人都會為自己的前程,設定一個成功的標準,至少包含下列事項:
▪ 擁有一些東西:五子登科,有房子、妻子(先生)、兒子、車子、位子(學位、官位)。
▪ 能達成自己所設定的目標:由小而大的目標,均能一一實現。
▪ 達成使命,自我實現:能圓滿完成任務,實現自己的理想。
身為公務人員,志在為民眾謀求最大的福祉。當然希望能獲得更高的職位,肩負更重要的職務,才能有更大的貢獻。因此,必須逼迫自己在職務上立下一個往上攀拔、逐級向上升遷的目標。我自己在擔任科員時,就希望能夠升上科長;擔任科長時,志在往處長職位前進;當坐上處長職位時,很自然地想望,是否還有更上層樓的機會。
希望你也能問問自己,將來要退休時,至少要晉升到第幾職等的職務。委任職人員至少要升到荐任;已經是荐任職人員,至少要升到第九職等科長;如果是高考(相當高考之特考)及格者,那就要設定簡任第十二職等的職位作為努力的目標。具體的作為,包括:
▪ 確定未來想要晉升至最高的職務:如荐任科員、科長、處長等。
▪ 寫下你的十年計畫表:如連續3年以上考績要考列甲等;3年內唸完EMBA課程;5年內晉升到專員職位;10年內做到科長等目標。
▪ 全心投入工作,爭取最佳表現:要把本身的工作做到盡善盡美;甚至還去做自己份外的工作,能為本單位,或全機關作出最大貢獻。
▪ 用最坦然的心境面對最後的結果:如果一切都能順利達成目標,那你當然要感到高興、自豪。因為那是你付出心血,辛苦耕耘,才能獲得的成果。要是未能有更多的升遷機會,無法達成你所設定的目標,你也可以坦然面對,並告訴自己,已經盡力了。古代聖賢不是這樣說嗎:「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何況你已在每天工作當中,享受了樂趣;同時也達成自我實現的理想,為自己寫下精采、豐足的人生。
三、積極態度
當你為自己訂定了未來努力的目標之後,接下來就是要用積極的態度,去面對自己所設定的目標。成功的生涯由調整態度開始。一個人能否成功,關鍵在於他的心態。
「思想」常牽涉價值觀、信仰、哲理,與原則的事;「態度」是思想引發行為或行動的開始,所以常有人說:「態度決勝負。」「成功與失敗的分水嶺是在於態度。」思考決定態度。態度決定行動。行動改變了,必定會創造新的命運。
偉人之所以偉大,僅僅因為他們的心態更積極。成功人士最重要的條件是一股奮鬥不懈的衝勁,與遭受挫折和失敗時,屢敗屢戰、堅持到底,最後能夠戰勝逆境,解決困難,獲得成功。這種主動積極、充滿信心、無比毅力、堅持到底⋯⋯與克服逆境等能力與生活態度,就是成功者的優勢,也是他們與眾不同之處。
▲關於積極態度:名家如是說
▪ 愛因斯坦說:「命運總是取決於個人所感覺的、所想要的和所做的是什麼。」「人只有獻身於社會,才能找出那短暫而有風險的生命意義。」
▪ 尼采說:「如果人有一個夠大的『為什麼』,他就能忍受一切。」「難道生命對於我們不是百倍地過於短促嗎?怎麼能再庸人自擾呢?」
▪ 蕭伯納也說:「人們對他們自己成為什麼人,總是歸咎於命運。我不相信命運。在這個世界上能有所進展的是這樣的人們——他們努力進取,尋求自己所期望的命運,而且,如果找不到,他們就去創造。」
▪ 歌德說:「不論眼下能做什麼或夢想什麼,放手去做吧!勇氣本身即蘊含了天賦、能力與實現奇蹟的力量。」
▪ 愛迪生說:「所們的力量來自我們的軟弱,直到我們被戳、被刺,甚至被傷害到疼痛的程度時,才會喚醒藏著神秘力量的努力。」
▪ 愛默生說:「信念堅定的人決不會被困擾,因為他看到了別人看不到的事實。」「除非你嘗試去做不會做的事,否則永遠不會進步。」
▪ 洛克菲勒說:「越是認為自己行,你就會變得越高明;積極心態會創造成功。」「命運要由自己去開創,真心希望的東西一定要想設法去得到。」
▪ 拿破侖.希爾(Napoleon Hill)在著作「成功之鑰」中說:「積極心態,是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應具備的正確態度。」「積極心態是偉人的特質中最具有吸引力、最重要的部分。它會影響你的思想,以及思想所帶來的後果。」
▪ 法國大思想家伏爾泰曾說:「人生充滿了荊棘。我們唯一的方法,就是從荊棘上面迅速踏過去。」障礙是一個人成長的機會。人生的道路是不平坦的,所以說:生命需要磨練。
▪ 詹姆斯.威廉(William James)說:「人生是一次學習與成長的不斷探索。」「人類一旦改變內心態度,就會改變自己的人生。」
▪ 亨利.福特說:「失敗不過是一個更明智地重新開始的機會。」「當一切看來都不怎麼順利時,切記!飛機是逆風起飛的,而不是順風起飛的。」
▪ 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說:「如果一個人滿懷信心地朝著他的理想前進,並力求去過自己所設想的那種生活,他將在平平常常的時日中,獲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 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在所著「成功與失敗的法則」書中說:「要把人生的原石磨成人格者。」「磨難是成功他日的資糧,人才是磨練出來的。」
▪ 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說:「如果在遭遇失敗的時候就放手,那結果就是失敗收場。若是能夠持續努力不懈,說不定結果會不一樣。」這句話的重點,就是勉勵大家不要輕言放棄。
▪ 日本享譽國際的知名建築家安藤忠雄說:「有人期待我的成功故事精采熱鬧,但這完全誤解。⋯⋯一開始什麼事都不順利,任何構思也都以失敗收場。⋯⋯死命地求生存就是我的人生寫照。我的人生總在設法度過逆境時,才看到活路。」
「人生若要求『光』,得先好好地凝視眼前艱苦現實的『影』。要度過眼前的困境,只能勇敢向前。我認為人真正的幸福不是處在光明之下。而是凝視遠方的光明,朝著它一心一意地跑去,這忘我的境界,才是人生真正的充實。」
▪ 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說:「現代企業家尤其要有創造機會、規避風險的能力素質。憑勇氣,才是決定優先的要點所在。」
▪ 李開復在「做最好的自己」書中提到:「價值觀是人生的基石,是成功的前提。用誠信的價值觀指導自己的事業與人生。」「態度是為人處事的基本原則,態度決定命運。用正確的態度指導追尋理想、努力學習等有益的行為。」
▪ 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Herodotus)曾說:「人生談的就是行動和熱情。不把握時間採取行動、發揮熱情,就必須冒著沒有真正活過的風險。」
▪ 莎士比亞說:「聰明的人永遠不會坐在那裡為他們的損失而悲傷。」「我們應該做自己該做的事情,因為這些事情才能幫助我們改變情勢。」
▪ 通用汽車總裁史隆(Alfred P. Sloan)說:「從不犯錯的人,也是從不作為的人。當我們從失敗中學習時,錯誤才能化成助益。」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中村修二教授也說:「人生若是只有成功經驗,是無法培育出挑戰百分之一可能性的堅韌性。要將劣勢反轉成優勢,無論如何都要有不怕失敗的強韌精神。」
▪ 3 M 隨意貼發明人亞瑟.佛萊(Arthur Fry)說:「『發明』最重要的是:永遠不能放棄;因為,每一次成功背後總有上百次失敗,要是幾次失敗後就放棄了,哪裡見得著成功的果實?」
▪ 貝多芬(Ludwig Von Beethoven)二十歲耳聾,他在日記中寫道:「你啊,可憐的貝多芬!世界不再給你任何幸福。你必須把所有的工作,從自己的內部創造出來。你只有在理想的世界中,去實現你的快樂。」眾所皆知,「命運交響曲」等膾炙人口的名作都是貝多芬在耳聾之後所作的。
▪ 意義治療法的創始人弗蘭克(Viktor Frankl)在「活出意義來」(Man's Seaerch for Meaning)一書中描述自己如何活著走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納粹集中營。這段最艱困的日子卻帶給他重大的啟示:「人類心裡最強大的驅動力是尋找意義和目的,這是一種強烈的渴望,以創造更偉大的自我。」「每個人都需要承諾達成比個人更偉大的目標,竭誠奉獻心力造福他人。」
▪ 全球知名的成功策略、業務行銷大師,美國成功企業家布萊恩.崔西(Brian Tracy)在「焦點法則」(Focal Point)(原書名:成功人生的焦點法則)書中說:「二十一世紀成功的七大課題:(1) 唯有自己變得更好時,生活才會變好。(2) 你的出身完全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目標。(3) 值得好好去做的事,一開始做得不好是很自然的。萬事起頭難。(4) 選擇越多,人越自由。不斷為自己發掘新選擇,擁有更多替代方案。(5) 你經歷的每個問題或困境,都內藏一顆一樣大或是更大優勢或利益的種子。(6) 你可以學習一切所需的知識,以達成你為自己設定的任何目標。(7) 你可做或可成為的面貌的唯一真正界限,是你自己腦袋裡已埋下的界限。」
▪ 暢銷書作家,休士頓大學社工研究院教授布芮尼.布朗(Brené Brown Ph.D) 在「脆弱的力量」(Daring Greatly)書中提到:「『放膽』(Daring Greatly)一詞錄自羅斯福總統的『民主國家中的公民權利』,有時又稱為『競技場上的鬥士』,是一九一〇年四月二十三日羅斯福在法國巴黎索邦大學的演講內容。以下是這場演說名留青史的片段:『⋯⋯榮耀是屬於站在競技場上的勇者,屬於臉上沾滿塵土與血汗而英勇奮戰的人。他有時會犯錯,甚至一錯再錯,畢竟錯誤與缺失在所難免。但他知道要奮戰不懈,滿腔熱血,全力以赴,投身崇高志業。他知道最好的結果是功成名就,即使不幸落敗,至少他放膽去做了⋯⋯。』
「幾年來我研究脆弱所學到的一切,就是給我這樣的啟發。脆弱的力量無關勝負,而是瞭解勝負皆有必要,是積極投入,然後全力以赴。⋯⋯我們應該勇於展現,站出去,讓大家看見真正的你。這就是脆弱的力量,這就是放膽去做。」
▪ 于建中編著「逆境商(AQ)修煉:戰勝逆境的十二堂必修課」書中說:「逆境商(Adversity Quotient,簡稱AQ),指的是人類對逆境的反應和應變能力,由美國保羅.史托茲(Paul G. Stoltz)博士經過37年以1500項研究基礎所提出的逆境中向上的思維,逆境商能協助人類改變負面思想,增加面對失意和逆境的能力。」
「本書以史托茲所提出的向上思維,包括行動力、肯定自己、信念與勇氣、毅力、目標、冒險精神、隨機應變能力、創造力、學習力和正面樂觀的態度,整理出修煉逆境商的十二堂必修課,而這也是擁有高AQ的判斷指標。」
▪ 全球知名的公關行業專家克里斯.科米薩耶斯夫斯基(Chris Komisarjevsky)在所著「口碑就是我」書中說:「價值觀會影響你的言行,特別是怎樣影響你做出決定的。」「你所珍視的價值觀是什麼?下面提到的項目,如果你感覺幾乎每個都想選,不妨自問:『我會為了堅持哪個價值觀而不惜失去工作?』
「成就、報復、感恩、誠實、品格、尊重、負責、信守承諾、有創意、犧牲、勇氣、奉獻、珍愛生命、實現夢想、忠誠、以身作則、團隊合作、信任、寬諒、機遇、友誼、洞見、回報、激情等等。」你可以寫下自己的價值觀,請注意三個關鍵問題:(1) 專注於持久的價值觀。(2) 尊重同事和他們的觀點。(3) 為自己的職涯發展負責。」
「聲明自己的價值觀非常具有激勵作用,因此,在你的職業生涯中你應該時時翻看,自我提醒。由於這些都是你確實具備的價值觀,將有助於你提高你聲譽的力量。」
▪ 美國哈佛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畢業、曾先後在多家外國企業任職,現在擔任高科技公司副總裁的尹申在編著「成功有學問」書中提到:「『天道酬勤』是中國人的一句古訓,告誡人們:只要人像天那樣『自強不息』,勤勞日作,天會予以獎勵的。這種只酬勤不酬惰的法則,千古不變。」韓愈在他的「進學解」中讚嘆:「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所以,古人把勤奮學習,視之為成功的要件。美國政治家富蘭克林也說:「個人的奮發向上和勤學實幹,是取得傑出成就所必需的;任何一種傑出成就都必然與好逸惡勞的懶惰品行無緣。」這一法則對西方人同樣應驗。
▪ 法國文學家巴爾札克(Honoré de Balzac)說:「苦難對於一個天才是一塊墊腳石,對於能幹的人是一筆財富,而對於庸人卻是一個萬丈深淵。」中國現代作家魯迅說:「偉大的胸懷,應該表現出這樣的氣概——用笑臉迎接悲慘的命運,用百倍的勇氣來應付自己的不幸。」
▪ 全球最大製藥的輝瑞製藥公司(Pfizer)總裁傑夫.金德勒(Jeff Kindler)說:「當遇到困境時,有個極為重要的信念就是不斷強調自我存在的理由,堅信自我為了改變世界所做的付出。明確的使命感能夠給員工帶來突破危機的強大動力。」德國哲學家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也曾說:「一個人只要有活下去的理由,他就可以承受一切。」
▪ 社會心理學家,現任教於波伊西州立大學海蒂.瑞德(Heidi Reeder)教授在所著「因為堅持所以贏——改變人生的必要公式」書中提到:「堅持的英文字是 Commit,由『Cum』與『Mitterê』兩個拉丁字根組成,意指『加入、整合』之意。堅持可以把它定義為:對某件事產生心理依附,而且想持續此種狀態,這件事可以是工作或個人目標、一段關係或一個活動。所謂堅持力,指的是你加入某件事、持續在該狀態的程度,也就是不割捨、不分離。」
有兩股力量能讓人更堅持:內在衝勁與外在約束。衝勁指的是『想要』,你渴望付出心血在對你重要或有意義的事情上。因為你在乎,就算碰到困難與挑戰也甘之如飴。約束是一種『必要』,指的是就算你不想要,也得持續的因素。你覺得一定要去做,不做肯定會有負面後果。」
「當內在有衝勁,外在有約束,這時的堅持力特別強勁。⋯⋯堅持既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本能,每個人都有辦法在工作生活中展現高度的堅持力,就連動物也有這種本能。」
▪ 以色列知名暢銷書作家,也是成功的企業家及企業教練史威加.貝爾格曼(Zvika Bergman)在所著「猶太人這樣想、這樣做:200 則讓全世界買單的成功術」書中提到:「有一件事讓人驚歎:在眾多事業的巔峰都有猶太人身影。很多人都在想,一個僅占世界人口 0.2 的民族,如何營造出這麼大的影響力,在世界舞台各領域都能取得突破性成就?猶太人創建了一所智慧寶庫,就像在整個民族 DNA 中嵌入了特殊密碼一樣。」
「每一代猶太人取得成功的原因都建立在對各個領域的智慧、知識發展和好奇心的極大重視的基礎之上,以及對年輕一代的教育投入。猶太父母教他們的孩子建立創造性思維,鼓勵他們提問,鼓勵他們不斷研究,告訴他們要將社會與家庭生活品質放在首位。他們鼓勵孩子變得強大,孩子長大後也真的成了天才。」
「對自身能力的充分信任是指引猶太人取得成功的重要心態。你只需要拿出勇氣和自信,像猶太人那樣去行動。只要相信自己,你也能夠征服心中的目標,取得成就,實現你的願望和夢想,在各個領域獲得成功。」
▪ 名作家、演說家和廣播電視節目主持人貝利.法伯(Barry J. Farber)在所著「聚焦法則」書中提到:「人類在許多方面像極了鑽石。每個人的特質,那是我們最精純、最堅韌的部分,是在內心深處形成的,唯有當壓力極大時才會浮現出來。」
「逆境會擊垮我們,但也可能鍛鍊我們,讓我們得以面對生命裡的各式挑戰;只要我們不被逆境擊敗,我們就可以愈發堅強。」「未經挑戰,人們終將一事無成。」「通往成功的唯一道路就是要深入了解失敗的緣由。」「逆境是生命中最偉大的導師。」
「當你所有的事情全都失控,就好像萬事盡皆無能為力時,你還是可以有所作為的。你可以運用一些工具來幫助自己取得所需的控制權,這個工具就是『聚焦法則(Focus)』」。
「這個法則可分為五個層面,每個層面的第一個英文字母合併之後,正好是英文的 Focus。分別是:(1) 遠見(Foresight)與信念(Faith)。(2) 組織行動步驟(Organization)。(3) 集中力量(Concentrated Effort)與勇氣(Courage)。(4) 深入了解(Understanding)。(5) 播種(Seeding)與奉獻(Service)。」
▪ 美國新思潮的靈性導師,近百年來最暢銷的勵志作家佛羅倫斯.斯科維爾.希恩(Florence Scovel Shinn)在所著「想像力是完美人生的剪刀」(The Secret Door to Success)書中提到:「成功的人總是會被問道:『你成功的秘密是什麼?』⋯⋯大家都想知道的都是如何打開通往成功的密門。」
「事實上,每個人都有機會成功,但我們與成功之間似乎總是隔著一道門或一堵牆。至於該如何讓那高牆倒下呢?⋯⋯這座圍牆通常是怨恨——怨恨某人、怨恨某種情況,它會將你的好事隔絕在外。簡言之,如果你失敗了,並且怨恨他人的成功,你就會遠離自己的成功。」
「為你身邊的事物帶來改變的,是實現的言語(word of realization),因為語言和思想都是一種放射性的能量。此外,對你的工作抱持興趣、享受你正在做的事,也能開啟通往成功的密門。」
「勇氣包括了天賦與魅力。當我們大膽面對困境時,困境就會自然消失了。這就是成功的祕訣:讓其他人對你從事的事情感興趣。只要你自己覺得興趣,其他人也會覺得你很有趣。」
「良好的秉性和微笑通常也能夠開啟成功的密門,所以中國人才會有這麼一句話:『和氣生財。』成功不是一個秘密,而是一套方法。許多人被阻隔在灰心喪志的城牆之外,因此,勇氣和毅力也是方法之一,——我們可以在所有成功人士的生平中看到這一點。」
「通往成功的道路既直且窄,那是一條全心投入、別無旁騖的道路。『你會吸引朝思暮想的事物。』如果你花很多時間想著匱乏,你就會引來匱乏;如果你花很多時間想著不公義,你就會引來更多不公義的事。」
「除了你自己,沒有人能夠給你什麼,也沒有人能夠剝奪你什麼;『人生遊戲』是一場紙牌遊戲,你一旦改變,所有的狀況也都會跟著改變。」
「我內在的天賦擺脫了所有束縛。現在我要實現我的天命。沒有任何事能夠阻礙、延緩我生命中神聖計畫的顯現。眾光的光芒流瀉在我的道路上,為我揭示邁向豐碩成果的坦途。」
▪ 全球心靈運動重要推動者、印度合一大學創辦人巴觀(Sri Bhagavan)在所著「啟動你內在的成功密碼」書中說:「我們都知道物質宇宙由許多定律或原則所操控的,包括重力法則、浮力法則、慣性法則等。對物理法則的發現和瞭解,使科學和科技有了更大的發展。」
「而非物質、精神性的宇宙——或者你可以稱之為『生命』——則被精神法則所影響著。其中一個基本定律是『我們的外在世界反映了我們的內在狀態』。你所遭遇的事件和人際關係,都反映了你的內在情況,或是反映了你內在所經歷的轉變。⋯⋯如果我們想為自己創造一個偉大的未來,就必須瞭解這些影響生命的宇宙法則,使我們得以在渴望的方向上前進。」
「掌握影響生命的宇宙法則,包括:(1) 觀點的法則:你相信什麼,宇宙就為你創造什麼。(2) 情緒的法則:你顯化你所喜愛的和憎恨的。(3) 思想的法則:你的思想創造你的現實。(4)意識的法則:你的內在狀況顯化為你的生活際遇。(5) 業力的法則:你播下什麼,就會得到什麼。」
▪ 伍忠賢博士在所著「一輩子要學會的職場黃金課——7堂課保證你工作事業都順利」書中,從美國著名作者羅伯特.清崎著「窮爸爸富爸爸」一書,萃取出「窮爸爸十個原則」,歸納成「操之在己的職涯成功十堂課」為:(1) 欲望及野心;(2) 看見未來趨勢;(3) 學習;(4) 勤於思考;(5) 勇於冒險; (6) 遠離負面的人與事;(7) 努力;(8) 誠信;(9) 面對挫折的能力;(10) 堅持下去的紀律。
▪ 國際知名作者、全球女性和平促進會共同主席瓊.齊諦斯特(Joan Chittister)在「老的好優雅」書中提到:「七十歲之後,最適合老年人的唯一活動就是,眼前正在進行的任何事情。⋯⋯除非我們讓生命從身邊溜過,否則我們不會『已經過了』活出生命的時候。」
「現在是重新開始的時候了,應該更新自己,找到享受生命的方式,抓住每一個機會去做一個興奮、有趣、重要的人。我們欠這個世界一個義務:去成為最好的自己,因為世上所有的人也都在為某件事情奮鬥。」
▲積極態度,改變一生的力量
❖ 用夢想和樂觀托起生命
▪ 「夢想是實現之母。」「每一個人都應該由最積極的夢想開始。」人類所具有的種種力量中,最神奇的莫過於有夢想的能力。夢想就像導航儀,指引你更接近理想。企圖心使夢想成真。企圖心是一個有規範的夢想,一種認為只要努力,必能把夢想的影子化為實體的決定的信心。所以,企圖心既是目標,也是激勵的力量,它是讓人能奮力追逐夢想的力量。
被尊稱為「人生哲學之父」的詹姆斯.艾倫(James Allen)說:「最偉大的成就在最初的時候曾經是一個夢。」「你心中懷有的夢想,你一直珍藏於心的理想——這是你生活的基礎,是你的未來。」
▪ 「樂觀是達成夢想的最大源頭。」所謂樂觀是一種積極的處世心態,是以寬容、接納、豁達、愉悅和平常的心態去看待週邊的現實世界。樂觀的意思就是找出令人快樂的一面去看人生、去看問題,以培養愉快的朝氣,去實踐新的目標,克服擺在眼前的困難。
所有成功者都是命運的指導者。他們除了有強烈的企圖心外,並擁有堅定的自信心。他們相信自己可以全心全意追求夢想,而且都學會透過自我反思來調整自己的夢想,透徹地瞭解外在環境和自身的條件,有效的管理束縛實現夢想的資源——時間、才華和動力。成功的人,能積極主動去敲開機會的大門,並善用自己的資源去完成夢想。
▪ 「夢想就是你的心願。」夢想是留給想贏的人。夢想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樂觀的人會有好運氣;正向的人會有更多的機會。成功學大師博恩 · 崔西(Brian Tracy)說:「只要你抱持正面、樂觀的處世態度,並相信自己必將成功,就如同鐵粉對磁鐵一般,你創造了一個磁場去吸引那些具備和你一樣特質的人、事、物。你就會吸引為達到目標所需要的一切動力了。」
某位哲學家也這麼說:「如果你以樂觀和快樂在心靈地圖上作畫,你便會邁向成功的康莊大道」。但凡成功者,都懂得築夢,並相信自己有實現夢想的機會。希望你能用樂觀推動夢想;用夢想指引生命;讓生命終於豐收。
❖ 用勇氣和失敗面對挑戰
▪ 「勇氣是一種克服恐懼的過程。」去做你害怕的事情,恐懼一定會消失得無影無蹤。勇氣讓恐懼成為朋友。邱吉爾說:「勇氣是成功的第一要求,其他的因素都要依賴它。」勇氣不僅能克服恐懼,更能戰勝自己的懦弱。勇氣是邁向成功非常重要的心理素質。
馬克吐溫也說:「不懼並不代表有勇氣,能夠對抗恐懼、征服恐懼的人才是真正的勇者。」「經由無畏與信心,成功指日可待。」真正重要的東西,都必須冒著風險方能得到,想逐夢就必須提起勇氣。
▪ 成功取決於勇氣。發揮潛能需要很大的勇氣和自信。當你的自尊心愈強,就愈有勇氣與自信,就能夠愈積極、愈有活力和決斷力。勇氣使你敢於挑戰非凡成就。歌德說過:「勇氣本身即蘊含了天賦、能力與實現奇蹟的力量。」美國著名的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說得好:「憑勇氣,才是決定優先的要點所在。」
績效卓著的人往往敢於冒各種風險。不懼怕風險是一種智慧,而不是情感衝動。如果我們有勇氣追求夢想,那夢想都可以變成事實。當我們面對恐懼時,想想耐吉(Nike)的口號,「只管去做」(Just Do It)。這會讓你勇往直前,大膽去追求夢想。
▪ 「失敗是人格的試驗地。」許多人沒有遇到失敗,就不會實現自己真正的才能。亨利.福特認為:「失敗是讓人更聰明的重新開始的唯一機會。行動後的失敗,遠好過於從來沒有努力。」古羅馬哲學家皇帝馬可.奧理略曾說過:「只有勇於嘗試的人,才敢冒失敗的危險。失敗,就再回去從頭做起。」跌倒了再站起來,在失敗中求勝利,是歷代偉人的成功祕訣。
▪ 不要接受人生中的失敗。人生沒有失敗,都是經驗。失敗是件好事。愛爾蘭劇作家蕭伯納說:「把一生都花在犯錯上,也比一輩子什麼也不做來得更光榮,也更有用。」IBM創始人湯瑪斯.華生(Thomas John Watson)曾經被問到,為什麼他能這麼快獲得成功,他馬上回答道:「加倍的失敗。」失敗並從中汲取經驗,失敗的教訓次數越多,你的進步就越快。
▪ 經驗是最好的老師。教育者的主要任務,是教人們從失敗中獲取經驗。我們在前面單元曾介紹過馬雲的成功哲學。他最近來台接受臺灣師範大學頒授名譽教育學博士學位。他說:「當老師一直有一個心態,就是『希望學生比他強、比他好。』他並表示,在創業的過程中,失敗的經驗更加寶貴。希望有一天,可開設管理課程,講述並分享失敗的經驗。」
▪ 「失敗是通往成功的鋪路石。」失敗是成功之母,借鑒是成功之父。成功取決於勇氣。我們要擁有挑戰的勇氣,敢於接受冒險的挑戰,只有一件事可以阻礙夢想成真,那就是害怕失敗。如果能從自己的失敗中得到教訓,看到別人的成功,學到改進自己的方法,你將會獲得人生中更大的成就。
❖ 用熱情和敬業守住靈魂
▪ 「熱情」起源自希臘文 en theos,意思是「內心的神」,也就是你最有朝氣又最富靈性的時刻。燃燒熱情不怕夢想太遠。從正面的情緒出發,找出工作的熱情。熱愛你的工作,燃燒工作熱情。培養歡樂的心境,變成快樂的習慣。欣賞你自己,實現自己的特長。樂趣使人聰明,腦子以樂趣為驅動力。有了熱情,工作有了動力;保持熱情,擬定最好的工作方法。熱愛工作,可從中得到滿足感。
希望每個人都能找出熱情,去追逐自己的夢想,追求精采人生。請記住:「只要你真心渴望一樣東西,就放手去做,當你真心熱情地去追求某樣東西時,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完成。」
▪ 沒有熱情,就不會成就偉大的事。法國哲學家狄德羅(Denis Diderot)說:「擁有了強烈的熱情才能將心靈提升至偉大的境界。」愛默生說過:「沒有任何一件偉大的事業不是因為熱忱而成功的。」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也說:「每一個自我實現的人都獻身於某一事業、號召、使命和他們所熱愛的工作。」伴隨成功的朋友是熱情與行動。找到志業,有了熱情,就很容易充分發揮潛能,展現與生俱來的才華。找出歷練的機會,激發「我辦得到」的精神,並建立自信。
詹姆斯.威廉建議:「立刻行動!充滿熱情!對任何事都要如此。」當我們全心全意為人生目標和夢想努力時,就會擁有無限的力量。工作熱忱是任何成功者都必須具備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特質。沒有工作熱情,就不能取得工作的進步。透過你應做的事情,付出全部的熱情,得到你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
▪ 「敬業是事業成功的靈魂。」敬業,就是把自己的工作當作生命裡一項偉大事業。即使在工作中遭遇各式各樣的困難,也能以高度負責的態度,全心全意付出努力,這就是敬業精神。敬業的人忠於職守與責任,敬業使一個人工作愉快有活力。它使人樂於工作,盡心把工作做好,從而得到成功的喜悅。
南宋朱熹說:「敬業的人,就是專心致志地做他的工作。」把全部心思投入工作,就比較容易成功。俗話說:「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成功者都是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有一種特有的持久之心。責任心是升職的基礎,肯做事是成功的保證。懷抱熱情加上敬重自己的事業是成功的靈魂。
❖ 用勤奮和毅力創造一切
▪ 「勤奮是通往榮譽的必經之路。」古羅馬有兩座聖殿,勤奮殿與榮譽殿。要前往榮譽殿,必先通過勤奮殿。其意義是指,想要成功,贏得榮譽,唯有勤奮工作一途。在許多人眼裡,勤奮是一種過時的口號。
現今社會裡,勤奮仍然是絕對不可少的。有一些人有著非凡的身世及聰明才幹,但是並沒有成功。而那些資質一般,又沒有什麼特別能力的人,卻因勤奮努力、彌補自身的不足,而且堅持不懈,成就了自己的事業。要成功,勤奮、認真是最基本的功夫。
▪ 勤奮可以創造成功的機會。依靠勤奮才能獲得機會。勤奮包含積極的態度、主動的行動、強烈的責任心。積極的態度是一種正確的心態。例如希望、樂觀、勇敢、創造、機智等等。具有積極態度的人,都懷著較高的目標,不斷地奮鬥,以達到自己的目標。主動的行動,就是去從事他所應該做的事,自動自發,隨時做好準備,甚至主動去敲機會的大門。
責任心是負責到底的把事情做好。真心希望得到的東西一定要想方法去得到。越是認為自己行,你就會變得越高明。有一位知名人士曾說:「人生所有的履歷都必須排在勇於負責之後。」努力培養勇於負責的精神,才是成功的不二法門。
▪ 「毅力是事業成功的支柱。」做任何事都需要用毅力去支撐。毅力是應付困難事的工具。毅力的強弱,足以影響一個人的命運。毅力強,即使你的智力、能力較差,也能克服困難,達到成功之途。
美國西點軍校奉行的最重要行為準則「沒有任何藉口」——不要找藉口,不要放棄,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毅力。強化每位學員想盡辦法去完成任務。
▪ 在現實生活中,每一個人都有夢想,都渴望成功,都想找一條成功的捷徑。其實,捷徑就在你身邊,那就是勤於累積,腳踏實地,棄而不捨,積極努力。靠勤奮累積實力,創造機會;用毅力克服困難,達成目標,最後一定可以走上成功之路。
▲我對積極態度的體認
❖ 剛進入職場年輕人,如何面對公職生涯?
▪ 適應環境是成長的第一步。離開學校生活進入職場要適應新工作,常常導致適應不良,引起情緒失調。要熟悉新工作,學習與同事及上司建立關係,當然會使情緒不勝負荷。適應力是決定一個人成敗,非常重要的特質。下列事項是初任人員必須特別加以重視的。
‣ 儘快熟悉機關環境、各單位掌理業務、公文處理及電腦操作流程,及上下職等職務相關規定,應切實瞭解。
‣ 對自己承辦之業務工作內容、工作要領及作業方法,有任何困難,應向輔導人員求助,尋求解決。
‣ 與其他新進同仁,相互關心協助,分享經驗及情緒感受,並藉以擴大個人的社會支持網絡。
▪ 把握公文製作要領。身為公務人員每天均須執行公務辦理公事,實際上就是辦理與撰寫公文。初任人員必須對公文條例之撰寫與製作特別重視與用心,學好這種看家本領,以便在公職生涯中有效掌控吃飯傢伙。茲提出下列數點注意事項,供新進人員參考。
‣ 向資深同仁請教,學會處理公文要領。
‣ 注意公文處理實效,不得積壓公文。確實掌握公文處理流程。
‣ 精讀相關業務法規。熟稔法規,公文處理才不致發生錯誤。
‣ 相同公文不要重複犯錯。從長官批改公文中,了解自己所犯之錯誤,下次不再犯同樣錯誤。
‣ 以公文之製作,展現自己的能力。所處理的公文,均可順利獲得長官的核可判發,可增強自己信心,提升本身的能力。
▪ 有效融入組織文化。初任人員進入職場要適應新工作,除了要將注意力全放在工作上,使自己很快能掌握工作要領外,還須儘速融入組織文化,適應組織生活。以下各項,可作為自己檢討的依據。
‣ 了解機關的業務重心,組織的核心職能。
‣ 清楚組織的管理特性及長官的領導風格。
‣ 熱心參與各項活動,與同仁打成一片。
‣ 檢視自己是否適應這項工作,以作為自我調整改進。
▪ 積極面對每一項工作,奠定生涯發展的厚實根基。剛進入職場的公務人員,最重要的事,就是必須抱著積極的態度,面對每一項工作。菜鳥的最大本錢就是態度。以下幾項處事原則,提供年輕朋友參考。
‣ 辦好分配給你負責辦理的工作。每個人都應該認為自己的工作是一項神聖的使命。不論工作條件有多困難或需要多麼艱難的過程,都須用積極負責的態度去進行工作。千萬不要敷衍了事,那是非常不負責任的表現。
‣ 不要推工作,而且能爭取分外的工作。除了分配給你的正常業務外,有時候長官還會臨時指派一些工作讓你處理,這正是表現能力的機會,要用心把它做好,讓長官相信你有能力勝任更多、更重要的工作。此外,你也可以自己爭取額外的工作,或者參加一些專案研究業務。
‣ 不要害怕離開熟悉的環境,害怕工作輪調或調到其他機關工作。有些人害怕要去適應新環境,要去碰新的業務,這是不對的。熟悉的舒適圈,只會讓你安逸、懈怠,限縮你未來的發展。接受不同的歷練,可以充分發揮多元才能,克服自己的局限。
‣ 發揮自己的優勢,讓你有自信、很開心地面對工作。設定你的目標,專注於最擅長的強項。熱愛你的工作,將工作與興趣結合。勇於求變與突破,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注重行動力的培養,穩定展現專業行為與習慣。認真勤快,樂觀進取,自信活力,你每天都開心去工作。
❖ 傑出公務人員,為何能有突出的表現?
▪ 通過對模範公務人員的公開表揚,樹立工作楷模與彼此激勵的作用。
政府每年辦理「模範公務人員」與「傑出貢獻公務人員」兩項選拔與表揚,主要目的在於肯定公務人員傑出的工作表現,樹立公務人員學習標竿及強化公務人員優質形象。
每年從全國各機關選拔出工作績效卓著之「模範公務人員」,予以公開表揚;另外考試院又特別從曾經獲得模範人員當中,每年選拔「十大傑出公務人員」更隆重地表揚,這是得獎公務人員的莫大榮譽,更是全國公務人員的一大盛事。
▪ 他們的成功是持續不懈、辛勤,月復一月的努力結果,值得政府中每位公務人員學習與效法。我們發現他們皆因能體認為國家服務的難得機會,不斷學習成長,累積專業知識,推陳出新做出改革。每個人都在各自工作崗位上,付出相當多的心力,主動積極,不斷研究創新,才能獲得重大的成就。從歷屆表揚人員的事蹟中,歸納出一些共同的特質,作為公務人員學習的標竿。
‣ 艱苦環境中成長,力求上進耐辛勞。吃得苦中苦,方能頭角崢嶸,成就斐然。
‣ 高度的工作熱忱,十足的前進勇氣。經常日夜加班、苦幹,殫精竭慮,備嘗辛勞,方能成功。
‣ 公正廉明,守正不阿;嚴守紀律,廉潔奉公。誠實高潔的品德操守,才能獲得長官的支持與信任,認真熱誠的工作態度,才足以維持公務人員優質的形象。
‣ 鑽研專長,追求學識;精湛的專業學養,豐富的行政經驗,力求達到最高成效。不忘隨時汲取新知,學習新技能,凡事用心,持之以恆,樂觀進取,不斷創新,是他們追求卓越的原動力。
‣ 強烈動機,實現理想;旺盛的使命感,達成自我實現。勇於改變,勇於堅持,勇於追尋,以服務公職為終身志業,多麼令人敬佩!
‣ 多元發展,終身學習,與時俱進,維持卓越。他們除了在專職上表現良好不斷升遷外;一邊工作,一邊求學,在學術上不斷成長,藉助習得的理論突破實務上瓶頸限制。總是比別人投入更多,多方激發內有潛能,當然會有更傑出的表現。(詳拙著優勢力加分——從人才到幹才,p.214-218)
四、培養專長
身為公務人員最基本的事項,就是必須具備優良的專業能力。從事任何一項專業性公務,必須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才能勝任。所謂專業,指的是一個全職的工作,此種工作為社會帶來貢獻,也受到社會的尊重,從事這種工作的人必須接受相當程度的教育,並在某一特殊的知識領域接受過訓練。「專業是身心一致的態度。真正的專業需要標準流程、知識、自信的語言和恰當的回應。」
專業化是指你如何把工作領域的事做到最好。每一行業能成功的人都有精湛的專業,而不是只是廣泛的瞭解而已。他們把時間及精力專注於他們專精的事情上,而不會浪費時間在沒有深切瞭解的事物上。力量集中是每一專業領域能夠成功的關鍵。
▲關於培養專長:名家如是說
▪ 博恩.崔西(Brian Tracy)說:「如果你覺得總是無法勝任工作,那你就不可能對自己有自信。如果你想改變自我評價,最有效的方法便是,下定決心在專業上追求卓越。」
▪ 愛爾蘭劇作家蕭伯納(George Bernard Shaw)說:「世界上只有兩種特徵,就是有才和無才;只有兩種類型的人——天才和傻瓜。」看看自己有什麼才能,想想如何去利用它。才能是你獨一無二的成功機會,好好培養它,你將展翅翱翔。
▪ 文斯.倫巴迪(Vince Lombardi)說:「無論你選擇什麼專業領域,你的生活品質是由追求卓越承諾的深度所決定。」
▪ 拿破侖.希爾(Napoleon Hill)在所著「成功之鑰」書中提到:「明確目標鼓勵你行動專業化,而專業化可使你的行動達到完美的程度。你對特定領域的領悟能力,以及在此一領域中的執行能力,深深影響你一生的成就。」
▪ 美國企業家詹姆斯.彭尼(James Penney)說:「除非你願意在工作中超過一般人的水準,否則你不具備高層工作的能力。」「讓自己與同領域中的其他人有所不同,而這些差異之處,就是最珍貴的地方。」
▪ 美國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說:「利用反饋分析找出你的優點,然後,努力強化你的優點。找出妨礙你充分發揮優點的壞習慣,改掉這些壞習慣,找出適合你的事,盡力去做。最後決定你不適合從事什麼事務。」
▪ 日本趨勢專家大前研一在所著「OFF學——會玩,才會成功」書中說:「每個人都有被隱藏的才能,只是,可能連自己也沒有注意到。不管自己本身有什麼樣的才能,如果沒有嘗試看看,將永遠無法知道它的存在。從現在開始,挑戰各種不同的興趣,並且期待著跟未知才能的相遇。」
▪ 名作家何飛鵬在著作「自慢」中提到:「有心而長期穩定的培育、學習、追逐,則是培養自慢絕活不可或缺的方法。就算再辛苦也要樂在其中。」「培養自慢絕活,擁有無可取代的專長,這個專長要最佳、最好別人都比不上你。擁有自己最有把握的自慢絕活,是每一個工作者必須具備的條件。」
▪ 德國社會學家馬克思.韋柏(Max Weber)說:「專業就是熱情、責任感和判斷力。」
▪ 日本趨勢專家大前研一說:「提前配備『身價』(工作能耐)與『頭銜』(資歷),強化職場求生的利器。」
▪ 丹尼爾.柯尹爾(Daniel Coyle)在所著「天才密碼」書中說:「天才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只要經過1萬小時的錘鍊,任何人都能從平凡變成超凡。」「天才必須耗費十年光陰來學習他們的特殊才能,絕無例外。每一行的專業人士,都投入大量心血,培養自己的專業才能。」
▪ 日本慶應義塾大學畢業,在高盛銀行從事企業併購顧問業務,其後於哈佛商學院取得MBA學位,進而轉進麥肯錫顧問公司,從事多國企業併購、合作等戰略顧問業務的戶塚隆將(Takamasa Totsuka)在所著「世界頂尖人士如何實踐這樣的基本功:讓高盛、哈佛、麥肯錫精英不斷前進的三大動能」書中說:「所謂基本功究竟是什麼?我在高盛、麥肯錫及哈佛商學院這三個組織中,從一同工作的上司、前輩、同事、後輩與一起學習的同學身上,發現的共通思考模式、價值觀、工作風格,並稱其為『基本功』。」
「我自己摸索到的基本功定義,可用下列三項解釋闡明:(1)根本且重要的事,而且會大幅影響成果。(2)眾所周知的事。(3)難以持之以恆的事。」
「每個人要主動積極去啟動自己的內在力量,把這股力量做最有效的利用,以支持自己實踐基本功。實踐高盛、麥肯錫、哈佛間共同基本功的內在動能,主要可以整理為以下三大項:(1)自己只要努力就做得到的『自信』。(2)自己願意率先貢獻的『責任感』。(3)達成自己所設的『高目標』的信念。」
「只要落實基本功,自己就能前進的『自信』;自己願意率先實踐基本功,為團隊作出貢獻的『責任感』,會展現在領導能力與團隊合作當中;實踐基本功,達成自己提出的高目標的強烈信念。其實,自信、責任感、高目標,這三大動能會相互影響,創造出良性循環。」
▪ 國立政治大學校長周行一在「你應該知道的趨勢」一文中說:「這世界有三個趨勢你應該知道:國家內貧富差距會日益擴大、國與國間的競爭力差距會劇烈變化、資金與人力的國際移動會更為普遍。科技的進步是這三個趨勢的主要成因之一。重點是我們如何在這三個趨勢中自處。」
「就個人而言,我們必須培養能在高效能組織工作,以及能建立這種組織的能力,包括老生常談的領導力、涵養、整合力、國際觀、語言力等等。我們應思考如何才能獲致這種能力,而且劍及履及的去學習,才會成為能聚集資源而且能幫助別人的人。」(104.11.4)
▪ 世紀經理人奇異前總裁傑克.威爾許睽違10年後傾畢生精華之最新力作「從管理企業到管理人生的終極MBA」(The Real Life MBA) 書中提到:「事業生涯為何陷入僵局?跟事業生涯有關的每個故事都自己的獨特性,譬如:讓人無怪罪的因素、本身特別的處境等等。但大體說來,事業生涯只會因為一些原因而陷入僵局,如公司沒有讓你得以升遷的職務,太過於執著於多種專業知識的重要性,或是因為態度問題而陷入僵化。」
「真正的理由,你就是不夠『大』。你的廣度和深度不夠大。不管你做什麼工作,廣度和深度就是你的主管等著要看到的組合。」
「如何突破事業生涯僵局?利用六個行動步驟,協助你脫離困境並有所精進,展現新的廣度和深度。善用這些選項或挑選其中一些去做,你就會成功。(1) 永遠做得比老闆要求的更好;(2) 自願接下重大任務;(3) 辛苦贏得追隨者;(4) 確保自己的技術與時俱進;(5) 把身邊每個人當成你的老師;(6) 愛每個人。」
▲我對培養專長的看法
▪ 專業知能是走向成功的基石
‣ 培養自己的真才實學,成為真正的專家。
一位公務人員,可能囿於所學領域與工作性質不相符,或限於自己的能力,以致無法迅速正確地完成本身工作。這不僅使自己感到壓力,且其工作表現也無法達到機關的要求,對其考績、升遷都會有不良影響。因此公務人員必須不斷努力、以強化自己的能力,使自己成為一位專業人才。
「專業是能力的支撐元素。」如何才會讓自己的能力充分表現出來呢?「能力就像持續且近乎完美的表現。能力就像人格一樣,是信任感的一種源頭。」不斷學習使能力有所成長,熟能生巧,練習造就好能力。構成能力的三種要素為:(1) 天賦:是與生俱來的人格特質,可以不斷探索,開發出來;(2) 技巧:可以經由專業訓練,學會取得技能;(3) 知識:也可以學習獲得。
每個人天生就有無限的潛能,必須經過做事、學習、訓練、歷練等作為,不斷地把自己的能力發揮出來。在辨識自己的能力時,必須注意你做的事給你什麼感覺,你的感覺,透露你的能力。最有資格說你有什麼能力的人,應該就是你自己。
成功人士很少做不在行的事,而是做很多拿手的事。當然,要了解你最擅長是什麼,這需要自覺。讓你的天生熱情或才華,以及獨特的特質,幫助你找到最適合的位置。梭羅說:「我所知最振奮人心的事,莫過於一個人具備不容質疑的能力,加上直覺的努力而提昇了生命。」一心一意要成功,就能把人生提昇到應該有的層次。
如果你期望發揮自己的能力,有所成就,那就要犧牲一些東西,來換取才智的擴展。要想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能力,每個人都必須準備以勤奮去實現。如此才得以讓自己獲得真才實學,成為真正的專家。
‣ 創造不可取代的優勢,設法成為「碰不得的人」。
在知識經濟及全球化時代,位處這個地球村中,我們所面臨的競爭強大,增加自己的「贏面」也益形重要。這個時代逼得我們每一個人都必須要有一個以上的專長,這樣才具有競爭力。
亞都飯店總裁嚴長壽在「御風而上」書中說:「你不但要有專長,還要有一個以上的專長;不但工作要能專精,還要創造自己不可取代的條件。」日本的趨勢專家大前研一也說:「如果要從一而終確保工作權,必須努力成為單項專業的 T 型人,如果希望在職涯中擴大發展,必須努力成為擁有二種專長的 π 型人。」
大前研一強調,在「專業分工」的數位時代裡,有一項專長只是「守備」,多一項能力才能「進攻」,獲得更多升遷與表現的機會。要成為 π 型的人,必須在發展第一項專業領域時,就開始培養第二項能力,而且這項能力最好來自「興趣」。第二項專長如果堅持做喜歡的事,較能自動自發學習,並且全力以赴。當然,不管是第一或第二專長都不能等閒觀之,必須堅持做到最好,成為精英、成為幹才。
除了具備多樣專長外,還必須設法讓自己變成不可或缺的人物,成為「碰不得的人」。「所謂『碰不得的人』,就是太特殊、太專業、太深耕、太會調適,才會讓人碰不得。」你擁有別人無法取代的專長,能為組織提供其他人無法提供的服務,使你的地位,重要到無人可取代的地步。
要使自己變得比別人強,則必須付出更多的精神。作家何鵬飛在「自慢」書中提到:「有心而長期穩定的培育、學習、追逐,則是培養自慢絕活不可或缺的方法。」自慢絕活就是自己擁有獨特而無可取代的專長。
讓自己與同領域中的其他人有所不同,而這些差異之處,就是最珍貴的地方。美國企業家彭尼(J.C. Penney)說:「除非你願意在工作中超過一般人的平均水準,否則你不具備在高層工作的能力。」日本松下幸之助認為:「每位職員必須具備高於二級的能力表現。在升遷的競爭當中,才能比別人有更多的機會。」
彼得.杜拉克曾說:「百分之八十五的人,升職後表現不佳。所有組織裡,我所見過最大的資源浪費,就是升遷至新職的人卻表現失敗。原因在於這些人接下新職後,卻從未脫離過去的做事方法。」
總之,你必須找出自己最大的優勢,凸顯自己的特質,並不斷地充實自己的能力、發揮自己的專長,在升遷時才有更多的機會,升職後也可以繼續有優良的表現。
‣ 經常檢視並評估自己的能力。
在這個專業化的時代,競爭是職場唯一的生存之道,必須在專業領域不斷地鑽研、尋求突破,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上,有良好的表現。所以,身為公務人員,必須隨時自我檢視能力是否勝任?對工作是否有滿足感?什麼技能對你是最有用的?你有什麼特殊技能,強過其他同一職務的競爭者?你要如何改變,才能使自己在專業領域中一直可以傲視群倫?
檢視並評估自己的能力,是極為重要的一件事。自我評價的能力是一種基本的心理素質,一個人只有能對自己作出實事求是的評價,才能建立正確的自我觀念。自身評估包括優劣勢、知識技能、人格特質及人生目標等。認清並面對自己的優勢,從潛力和經驗發現你的職業價值,建立並管理潛力與經驗,在職業生涯的每個階段為自己創造最大價值。
「評估是否專業,必須符合下列條件:(1) 具備職業意識;(2) 懷抱職業熱情;(3) 要有職業耐心;(4) 具備職業見識;(5) 積極進行職業積累。評估自己是否專業,要有『大氣、骨氣、志氣』,自我要求,有原則,有己見,對自己有自我期許,對未來有想像。」
就如同管理大師麥克.波特(Michael Porter)所說的:「無須事事第一,只須獨一無二」,先要了解及接受自己的獨特性,然後充分發揮。請記住:「只有在你願意檢視自己的信念系統時,才可能創造出優勢。你要創造出優勢,必須以全新的眼光反省你的限制,才能永遠保持你的優勢。」
‣ 專業倫理比專業知識更重要。
「專注,是一個人用一輩子時間去練就一項最有把握的絕活,久而久之就可以創造出與別人不同層次的差異化,形成自己的專業。」而專家能夠專心一致地去完成令人感動的事,把每個細節做到完美無瑕。專注會產生專業,專業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得到客戶的尊敬而成為專家。所以說,「專業是身心一致的態度。唯有效忠自己的專業,保持持久不變的精神,以態度和氣勢顯現對專業的自信。」
我們常以為的「專業」,總是將它定義在技術面上,而忽略了專業的態度,其實比技術更為重要。譬如當醫師,醫術高明,只是技術,而博得病人的信任才是專業的態度,兩方面都要具備了,才能算是真正的專業。所以,當我們在追求專業技術的同時,必須了解與技術同樣重要的,是一個人工作上的專業態度。大家都聽過,態度決定成就的高度,足見專業的能力,態度面甚至比技術面更為重要。
新加坡的政府效能,幾乎每年被評比為全球第一。關鍵在於,他們擁有第一流的公務人員。他們遴選公務人員時,就以應徵者的個性、價值觀作為取才的重要條件,而非著重其專業知能,因為他們認為個性與價值觀較難改變,而專業知能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即可達成。
公務人員的倫理規範,要比其他一般行業的專業倫理,要求更應特別的高。專業知能與行政倫理相結合,俾能滿足為民服務的成就感與使命感。考試院核定的公務人員核心價值為:廉正、忠誠、專業、效能、關懷等五項。廉正是個人操守的要求,忠誠是對國家的忠心不二,而專業、效能與關懷則是每一位公務人員盡最佳的專業能力,發揮最高的效能與效率,為民眾謀求最大的福祉,真正關心老百姓的生活。
面對多元發展的社會,公共管裡者所面對的倫理新挑戰,除了消極防弊外,更應有積極興利的決策功能之政策倫理。如何加強全面倫理管理,重視公民精神,尋找公共利益,追求社會平等與正義的實現,已成為當前施政重要的課題。
▪ 公務人員必須強化的能力
‣ 文字表達的能力
公務人員文字表達的能力,包括製作公務文書及撰寫研究報告的能力。公文製作是公務人員吃飯的傢伙。基層人員負責簽擬公文,主管及高層人員核閱、批改公文,都必須要依法辦事,其內容應謹守法規規定,因此必須熟悉所有的相關法規,才能做到合法且合理,達成政府之公信,並解決民眾的問題。
至於撰寫研究報告,當你職務升遷至專員、編審、或是專門委員等較高職位時,經常要負責專案研究,或擬寫機關的施政重點,及首長的致辭講稿等之報告,相關之論文寫作方法及要領,就極為重要。
曾任銓敘部政務次長之徐有守在「做一個成功的公務員」書中,就說:「依法辦事,知之非艱,行之惟艱,現實困難重重,人人皆知。至於如何解決現實困難,則各憑智慧。」「公文書之製作,最好抱持創作藝術作品之心情以從事,對每一公文書均求精求美,久之豈有不精不美之理?」若決定繼續從事公務,即應抱持敬業精神,全力以赴。
要提高寫作能力,首先必須隨時用筆,記下好的句子、小故事,與人交談重要的內容,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點滴記錄,變成了不朽的指南。尤其是初為公務人員者,更需勤於動手。其次就是養成寫日記的習慣,不但可以提高你的寫作表達能力,還可以培養制度化的職場工作模式,堅定持之以恆的信念。
最後,必須養成持續閱讀的習慣,如教育學者席澤(Theodore Sizer)所說的:「即使在沒人注意的時候,依舊學習。」要成為寫作高手,必須大量閱讀。除了專業知識外,有些知識對所有人都有用處。歷史學、未來學、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國際關係、文學藝術等學科,都有助於汲取磨練多元的知識,豐富寫作的題材與思路。
‣ 語言表達的能力
公務人員必須強化的第二項能力,就是語言表達能力。每天回答民眾問題、同仁間討論業務、向主管口頭報告、業務簡報、參加會議發言、回答記者提問、向民意代表說明政策及法案,甚至對內、對外的演講,都必須具備良好的表達技巧。
掌握高效、生動地表達技巧,如演講技巧、簡報技巧、談話技巧以及非語言技巧等,對於一位公務人員的工作表現及未來的發展至關重要。語言交流的能力,重在平時的訓練,如開會、聽演講的場合,儘量坐到最前排,並主動發言,要訓練隨時可以發言的能力。爭取多發言,說多了,自然會講出道理來。
此外,要發言及和他人交談前,須有充分的準備。哈佛商學院唐哈姆院長(Wallace B. Donham) 說:「在會見某人之前,我寧願在他辦公室前的人行道上多走兩個小時,而不願貿然走進他的辦公室,因為如果我的腦海中沒有清晰的概念,不知道該說些什麼,也不知道他大概會怎麼回答,我無法保證交流的效率。」院長的話說明,只有自己多花時間準備、注意改進交流技巧,才能確保交談的高效進行。
在使用語言交流時,避免使用含糊和不流利的話語。要學會利用語調、停頓、聲調以及表現信心等非語言交流技巧,來增加自己語言的感染力。
再者,訓練即時回答的能力,也很重要。在公務體系,經常發生高階官員因為匆忙講錯一句,而下台的例子,可見學會掌握扼要發言能力之重要性了。
演講是最有效率的交流方式之一,也是人人都需要學會的交流技巧。尤其是高階主管人員及機關首長必須要具備的本領。許多人都對演講有無比的恐懼,一上台就緊張,怕說錯話。因此,將公開演講視為畏途。
要改進演講的技巧,先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多準備、多練習;每次演講前,先寫好講稿,反覆練習;要記住講稿內容,並將講稿帶到會場,以防萬一。開場白最難,可用有趣的小故事吸引聽眾的注意,最好用接近說話的方式,用簡單的語句表達清楚就好。只要有信心,只要經過反覆練習,人人都可以成為優秀的演說家。
‣ 會議管理的能力
行政機關業務日趨複雜,分工越來越精密,牽涉範圍廣泛,為取得各相關機關或單位的合作,求得一致的行動,以利解決問題。乃透過召開會議的方式,邀請有關單位代表,共同參與討論,謀求資源、經驗、專業及智慧的匯集,進而達成集思廣益、群策群力、團隊合作的效益。
公務人員從事公務活動,除了製作公務文書外,大部份的時間都在開會。會議誠必求其成功,但不成功者比比皆是,皆因不諳成功之道,以致會議目的不達,浪費行政資源。會議管理就是機關希望運用會議為手段,以達成組織目標時,幫助其管理者探索如何貫徹會議的執行與順利完成其目標的具體技術、方法與程序。
簡單的說,會議管理就是為達成組織的目標,透過會前充分的準備,參加會議人員積極提供意見,以及會議主席充分了解會議規範的內容,有效運用會議的技術與程序,達成議事的效果。
會議要能成功,必須要參與會議的成員做好本身的工作。某位會議權威曾說過:「好的會議不是憑空發生的,它是設計出來的。架構一個好會議就如同製作一件好產品,需要投注心力去思考、計畫和設計,思索什麼樣的人和步驟才能使會議成功?更重要的是必須讓與會者了解會議是項工作,它是件實實在在的工作。」一個成功的會議,必須參與會議的成員做好自己的角色及任務。
業務承辦人員,先提出開會的需要,確定會議的目的,擬妥討論的議題,選定參加會議的人員及會議主席,簽奉首長核定後,寄發開會通知給參與會議人員,完成會議的準備工作。開會當天,佈置好會議場所,通知主席到場主持會議,擔任紀錄。會後迅速整理好紀錄,簽請首長核定後分送各機關(或單位)執行,並列管追蹤執行情形。
參加會議人員,必須於收到通知後,先詳閱議程及有關資料,整合各單位意見擬具發言要旨,簽奉首長核定後代往會場。開會時明確表達立場,遇有爭執應據理力爭,情勢不利本機關時,應要求發言列入記錄,討論超出原簽內容時應充分說明,不遲到早退會中全神貫注,會議結束應簽報書面報告,才算完成參加會議的任務。
會議主席,是會議成功與否的關鍵角色。主席在會議前,應詳閱議程逐案研究,調閱檔卷了解歷史變革及爭執點和原因,面洽相關人員諮詢詳商,並先沙盤推演預擬妥適決議。主席在現場要掌握會議的進行,必須做到:「冷靜、專心、客觀、忍耐、智慧、民主、果斷、明確等表現,才能讓會議順利完成,得到合理的決議。」
有人說,會議就像一場足球賽,正反雙方激烈攻防,擔任主席者,要有「歸納」與「摘要」的能力,能掌握「在渾沌與秩序間往返穿梭」的技巧。主持會議的技能,是個人素養、領導能力及經驗累積的綜合表現,包括溝通、協調、判斷、待人接物的手腕等各種技巧,必得經過不斷的學習、歷練,才得以至之。
總之,會議的管理者要能清楚會議的目標,邀請適當的人參與開會,議程安排妥適,相關資料準備齊全,準時且有效率的開會,主席掌握好主持要領,注意到程序的合法,相關人員均熟悉所扮演的角色及所負的任務,積極投入及熱忱參與,並按照預定時間進行,不被其他性質不同議題打岔,在有限的資源和時間內,商議出解決共同面臨問題的最佳方案,並貫徹會議紀錄的執行與後續追蹤,這才稱得上是一個圓滿成功的會議。(詳見我的授課講義,會議管理與實務,2012;會議管理,2013)
‣ 管理核心能力
管理核心能力,係代表擔任主管職務者,達成有效管理目標應具備之人格特質、領導管理觀念與技能。自從美國學者凱芝(Robert Katz)發表「有效行政人員的技能」乙文,指出所有管理者都必須具備三種技能:
(1) 技術性技能(Technical Skills):此為完成工作所必須具備的方法,過程與技能之了解及熟練性,例如檔案管理,從事會計報表或審計的技能等。
(2) 人際關係技能(Human Skills):即作為團隊一份子把工作有效地做好,或能使他人有效地在一起工作,並使上司、部屬、同事各方面的關係有效地推動工作的進行。例如:溝通、協調、激勵等能力。
(3) 概念性技能(Conceptual Skills):即抽象思考的能力,並能將組織視為一個整體,使各方的功能相互調適運轉,及整個組織或其各部門如何能與環境相互關聯的能力。例如:分析、判斷、綜合等能力。
Katz指出這三種技能是所有管理者都必須具備的,但隨著職位的不同,其重要性的比重因而有異,愈是低階管理人員,愈需要技術性技能,愈是高階管理人員,則愈需要加重概念性的技能,而不管位於哪一階層的管理人員,都必須具備同樣多的人際關係技能。
先進國家如美國、英國、加拿大及新加坡等國為提升其中高階文官素質,均訂定主管人員之核心能力,作為人才培育及任用之依據。我國行政院已核定中高階主管職務管理核心能力,並要求公務人員在訓練、研習時列為課程範圍。中階主管管理核心能力選定為:目標設定與執行,衝突折衝與溝通,指導與經驗傳承,顧客導向服務,知識管理與運用,流程與時間管理等項目。
身為主管或準備晉升為中階主管人員,必須將這些管理核心能力,作為自己努力的目標,期能充實本身的管理知能,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至於高階主管人員之領導才能,於後面再討論。
五、創新思考
行政機關往往被視為保守、僵化,較無法因應外界的變化而調整行政作為。創新意味放棄傳統,並且徹底檢視自己的工作方式,看看是否有必須改進之處。生活就是一連串的創造過程,如果能提升自我的創意,你將可擁有成功的人生。
創意是新世紀不可小覷的競爭力,也是事業推展的能量發電機。創意取決於用心的觀察和不斷累積經驗之後的用心成果。因此,只有透過平時努力汲取新知,存取更多資訊,再加上不斷累積的經驗,才能使自己的前瞻性預感變得更落實可靠。
處於知識經濟世紀,公務人員需要調整心態,勇於變革創新,應該有前瞻及策略化的思考,敢於承擔風險,時時檢討改進現狀,並積極開發更新,更有效的方法來達成工作目標。
▲關於創新思考:名家如是說
▪ 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理解力更重要。」「接受新構想的心靈,絕不會再回到原來的狀態。」「世界上什麼工作最艱苦?思考問題。」「學習知識,要善於思考、思考、再思考。」
▪ 劇作家雨果(Victor Hugo)說:「我們可以抵抗武力入侵,卻抵抗不了觀念入侵。」
▪ 約翰.麥斯威爾(John Maxwell)說:「今日的生活來自昨日的思想,今日的思想將決定明日的人生。」
▪ 康德說:「人的心中有一種追求無限和永恆的傾向。這種傾向在理性中最直觀的表現就是冒險。」美國房地產商人希爾頓在自傳「希爾頓冒險」裏指出:「致富祕訣,在於大膽創新,眼光獨到。」
▪ 馬克吐溫說:「我從不讓學校課業干擾我的教育。我們必須學習如何好好思考,才能達成夢想,發揮潛能。」
▪ 愛迪生說:「幾乎所有的人都會往不可能再想出具有創造性思維的地方下手,也因此折煞了創造的動力,但世上其實還有許多值得發現的事物。」
▪ 世稱「藍光之父」中村修二(Shuji Nakamura)教授在所著「我的思考,我的光:諾貝爾獎得主中村修二創新突破的 7 個思考原點」書中提到:「我發現成功只是極為單純小事的累積,而這些小事歸結起來其實就是『思考力和貫徹力』兩件事。」
「相信自己,有著不斷奮進的勇氣,夢想必定會實現,成功必將在眼前。但能否抓住那條成功之繩,關鍵在於對目標是否夠堅持、能否將發想轉化為成品,也就是你是否擁有思考力和貫徹力,因為巨大的成就皆由此開始。」
中村修二創新突破的 7 個思考原點為:「(1) 不用能力出眾,但要有自己的風格。(2) 沒有想像力,就沒有知識和樂趣。(3) 不要安於和別人一樣。(4) 有企圖心,就能到你想去的地方。(5) 顛覆常理,才能創造不凡。(6) 要有別人學不來的優點。(7) 有堅持才能實現夢想。」
▪ 彼得.杜拉克說:「每個組織都需要一項核心能力——創新。不創新就滅亡。」傑克.威爾許(Jack Welch)說:「有構想的人才是英雄。」比爾.蓋茲(Bill Gates)說:「如果微軟不能對變化給予快速反應,那麼微軟就離倒閉只有十八個月。」在在都說明創新的重要性。
▪ 丹尼爾.平克(Daniel Pink)在其著作「未來在等待的人才」中指出:「未來屬於有截然不同思想、完全不同類型的人——他們是創造者和具有同理心的人,他們能認清模式並創造意義。現在,這些人能獲得社會最優渥的報酬並分享最大的喜悅。」
▪ 拿破侖.希爾說:「人類最大的天賦就是思考能力。它使得人類能夠分析、比較、選擇,並且能夠創造、想像、預見和產生新的概念。」「所有之計劃、目標和成就,都是思考的產物。思考是你唯一能完全控制的東西。你可以以智慧或是以愚蠢的方式運用你的心思意念;但無論如何運用,它都會顯現出一定的力量。」
▪ 倫敦商學院教授葛瑞騰(Lynda Gratton) 在「未來工作在哪裡?」書中提到:「創新不再是特定團體、公司或政府的專利,而變成需要高度合作、群策群力的社會活動,具備不同技能、秉持不同觀點的人可以分享知識與洞見,激盪出各種創新構想。」
▪ 成功學大師博恩.崔西(Brian Tracy)在「成功者跟你想的不一樣」書中說:「成功的人會用不一樣的方法去思考自己的生活、人際關係、目標、問題等等。他們勤於播下優質的種子,以期達到更好的生活。如果你能夠學習及模仿他們的思考及行為模式,你也能很快擁有他們的快意人生。」「所有外在行為的改變,都必須先從改變自我概念做起,從改變如何思考和如何感覺做起。」
▪ 嚴長壽董事長在其著作「御風而上」中提到:「面對問題,有時不需鑽牛角尖,執著於一個方向。經常,只要換個角度去思考,爬上了椅子,站上了桌子,視野就完全改觀。」凡事需從「與眾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才有創意和商機。
▪ 台灣雲端技術先鋒者、和沛科技公司創辦人翟本喬在「突破框架」書中說:「創新是一種態度,不是一種制度,態度決定你的高度,變成制度,那就會限制你的高度。」「創新的態度,不僅僅是有突破觀念限制的魄力,更要有創新的意識和方法支持。」
「創新沒有固定的程式,可以獲得具體的答案,但是創新是一種態度,只有勇於跳出框架之外,才能看到事物的本源;要用打破現有的標準,才能真正地解決問題。」
▪ 大陸年輕企業家袁岳在「搶進頂尖百大企業的職場成功法」書中提到:「跳脫常軌,化外思考。所謂化外思考,是指跳出工作和平日一成不變的生活,並且在不同於平常的條件下思考問題。」
「賈伯斯告訴我們要不斷挖掘自己的潛能,並聽取自己內心的聲音。他個人的人生卻是不斷地創新和探索中延續的。⋯⋯他持續的創新,並且永遠積極懷抱著令人出乎意料的創意。」
▪ 美國創業界教母艾美.魏金森(Amy Wilkinson)在「創新者的六項修練」書中提出:「創新者的六項修練——敏銳、偏執、果斷、誠實、合作與慷慨。創新者靠六大修練成功創立企業。各竅門本身都很管用,但更能相輔相成。我們能靠結合六大修練開啟無限的可能。」「這六大修練不是只有一小群得天獨厚的少數人才擁有,也不是什麼稀罕的天分,而是人人都能學得。每項修練都能加以演練與培養。一旦你知道創新者密碼,就能運用於接下來的創業路。」
「創業是一個源自信念的行動,是一股追逐夢想的熱情。我們每個人都有成為創新者的潛能。⋯⋯是否要發揮你的驚人力量,加入全球眾多創新者的行列,完全取決於你。」
▪ 大陸暢銷書作家張笑恆在編著「首富馬雲站在新起點——阿里巴巴的激情」書中引述馬雲的話說:「我們阿里巴巴在過去的七年裡和我本人近十年的創業經驗告訴我,懂得去了解變化、適應變化的人很容易成功,而真正的高手還在於製造變化,在變化來臨之前變化自己。」
「面對各種無法控制的變化,真正的創業者必須懂得用主動和樂觀的心態去擁抱變化。當然變化往往是痛苦的,但機會卻往往在適應變化的痛苦中獲得。」「如果我失去了創造性的思維,那我這個人就一點價值也沒有了。」
▪ 被譽為創造學之父的美國人奧斯本(Alex Faickney Osborn)曾說過:「舒適的生活常使我們創造力貧乏,而苦難的磨練卻能使之豐富。」俗話說:「你順著河流走,可以發現大海,逆著河流走,可以發現源頭。」我們可以從正向思考,也可以從反向思考。很多時候,當你一籌莫展時,試一試逆向思維法,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 推出平價服飾品牌 UNIQLO 的日本迅銷有限公司(Fast Retailing)總裁柳井正在著作「一勝九敗」書中提到:「事業的經營,有些人認為自己善於連戰連勝,但每一場都全勝是不可能的。若有人認為可以十戰十勝,也只能說他的成功標準過低。大部分的生意人都很熟悉『勝』的感覺,卻對『輸』的感受很陌生,這是因為他們不懂創新。」
「做生意就要不斷創造新的需求,並把它變成商業契機來運作,最終要創造出附加價值,並為社會作出貢獻。在真正的生意場上,十次機會當中能有一次成功就足夠了,反過來說,即使失敗了九次仍要繼續挑戰。」
▪ 經濟學博士,曾任記者長達二十年,目前在韓國「朝鮮日報」經濟部擔任部長的李志勳在所著「魂、創、通:工作者決勝未來的三大關鍵能力!」書中提到:「這個時代有太多的不確定性,我們無法預測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事。眾人在茫茫大海中不斷尋找智慧之舟,然而,從古之初就一直陪伴我們,卻經常為我們所忽略的智慧就近在咫尺,這就是『魂.創.通』。當我們將三者結合、發揮各自的能力、產生綜合效應時,人生就會碩果纍纍,企業就能締造輝煌成績。有了這三種智慧,危機會變成轉機,希望可以戰勝恐懼。」
「魂、創、通三者具有同等重要地位,『魂』是其中的基礎。因為『魂』是目標、是夢想、是信仰,賦予我們堅持不懈的意志力和不畏艱難的使命感。有了魂,還要有『創』。創,就是說我們用豐富的知識創造有意義的事物。⋯⋯創就是通過發明和執行來實現夢想。『創』是為了創造新事物而付出的種種努力。為了讓世界變得更美好,必須打破陳規、不斷創新。」
「『通』,就是相互溝通,也是指引彼此夢想之方向的魂。溝通彼此共同存在於這個世界的意義。⋯⋯為了讓多變、競爭激烈的社會和組織正常運轉,我們需要透過有共識的努力來實現心與心的溝通。⋯⋯當魂、創、通三者完美搭配運用時,才能使擁有這三種能力的人和組織獲得成功、取得成就。」
▪ 培根(Francis Bacon)說:「如果想要獲取前所未有的成就,就必須期待你的方法是前所未見的嘗試。」人不進則退,若不追求創新,便是一種退步。
▪ 哈佛大學教授,也是國際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Howard Gardner)說過:「若想跳脫框架來思考,則需要先有框架的存在。」「框架代表基本的訓練和素質。有了基本的條件,才能做到跳脫框架的思考方式。」為了「跳脫框架的思考」這個創意,首先要有基礎框架的訓練。
▪ 歌德說:「所有真正的聰明智慧,都經過前人數千次的思索;但要使之真正適合自己,我們必須再誠實的思考,直到它根植於實踐之中。」思考是實踐的靈魂,經過思考之後,勇敢付諸實施,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 柏拉圖說:「思考的本質就是自己與靈魂的對話。」尼采說:「世界上的每一次進步都是以精神和肉體上的折磨為代價獲得的。」一個人如果停止思考,就意味著停止生命。為了讓自己的生命不斷地獲得新的成功,你必須敢於創新思考。
▪ 電影導演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曾說:「最偉大的成就,通常來自於如同小孩子問『為什麼』一樣的好奇心理,千萬不要丟棄這樣的童心。」要不斷地提出為什麼,由自我提問來調整自己的心態,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 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說:「沒有什麼比提筆寫下來,更能強迫自己思考、釐清思緒了。」如果你寫不出來,代表你思考得還不夠清楚。你在寫的同時也會仔細思考,這也是為什麼提起筆寫下來更好的原因。
▪ 哈佛商學院教授克雷頓.克里斯汀生(Clayton M. Christensen)說:「很多顛覆性的創新都是跨界產生的,尤其是產業發生整合時,傳統行業的格局洗牌會越來越快,現在大家看到的其實才剛開始。這種創新一方面會消滅行業領袖,另一方面則給予新企業提供進入行業的機會,我們稱之為『破壞性創新』。這使得複雜而昂貴的產品變得更便宜、使用門檻更低,讓更多的人可以使用它。」
▪ 策略顧問和領袖諮商師布萊德.羅米尼克(Brad Lomenick)在「給得勝者的20個關鍵字:頂尖管理大師教你的致勝力」書中說:「創新,就是超越平均水準,拒絕走捷徑、不滿於現狀,並具備勇氣翻轉無意義、使人怠惰的例行公事。」
「創新的基本原素是下列四種要素所組成:(1) 勇氣 (2) 挫敗 (3) 耐力 (4) 火花。創新是探索新思路的行為,如果一個領袖銳意革新,他就必須在自己的生活中培養這樣的習慣。」
▪ 傑克.威爾許(Jack Welch)和夫人蘇西.威爾許(Suzy Welch)合著的「從管理企業到管理人生的終極MBA」(The Real Life MBA) 書中提到:「重新定義創新,讓創新成為每個人的工作。我們受到墨守成規這種文化觀念的影響,認為創新是愛迪生、愛因斯坦和賈伯斯那種人做的事。⋯⋯這種令人驚嘆的罕見天才當然存在,也幸虧有他們這些人。」
「但是如果你想激發所屬組織的成長,就不能妄想等待這種罕世奇才向你提出創新,那些孤獨天才努力創造的是破壞性的重大突破。那種標準太高了,讓太多人被撇到一邊,心想:『創新是別人,不是我這種人做的事。或許我是聰明人,但我沒有那麼高明。』這樣想,等於第一天上班就決定離職。」
「聽好:在商場中,當企業把漸進改善界定為每個人的工作時,創新就最有可能發生。創新可以、也應該是一件持續進行中的日常工作。而且,每天早上進辦公室時就這樣想:『今天,我打算找一個更好的方式,來做我的工作。』⋯⋯你只要相信,漸進式的改善就是創新。」
▲我對創新思考的體認
▪ 善用創新能力,提升競爭優勢
‣ 什麼是創新?什麼是創意?創新和創意有何不同?
創新概念的起源可追溯到美國經濟學家熊彼得(Joseph Alois Schumpeter)的「經濟發展概論」。他在書中提出:「創新是指把一種新的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的『新結合』引入生產體系。」他的創新概念包含的範圍很廣,如涉及到技術性變化的創新及非技術性變化的組織創新。其後創新的對象漸漸從經濟學的角度考慮創新,擴散到商業化的服務外,更涵蓋了人類所做的一切事物都存在著創新。
美國新墨西哥州立大學教授埃弗雷特.羅吉斯(Everett M. Rogers)在「創新的擴散」(Diffusion of Innovations)書中認為:「個人或是採用單位所接受的新創意、新事物或是新物件的認知。」凡是能夠提出新觀念、新創意或新產品,就可稱為創新。
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也認為:「創新是賦予資源創造財富的新能力,增加原有資源的價值就是創新。」所以,創新是與現代所存在的任何不同的,包括思想、行為或事物。也就是說,創新可以是小至個人的觀念改變,也可以大至科學技術甚至是國家社會的改革。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曾提到:「創新是什麼?從英文 innovate 來解說,字義裏含有很重要 do 的意義,換句話說,要勇於執行,要實踐去做,這是最重要的。比如說,沒有人去做的事,你去做了,就是創新。」
創新除實踐性外,同時還具有新鮮性、新奇性與獨創性之特性。創新的核心:就是創新思維。是指人類思維不斷向有益於人類發展的方向動態變化的改變。創新的關鍵就是改變。向新的方向、有效的方面進行量與質的變化。
創新的作用就是滿足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需要;深化對客觀世界的認知與駕馭能力。所以,創新就是人類為了滿足自身需要,不斷拓展對客觀世界及其自身的認知與行為的過程和結果的活動。
「創意是指依據個人感官所創造出來的思維或想法。」創意是一種感性的思考模式。創意是一種意念,是過去沒有的,而剛有或剛經驗到的想法。創意具有富變化、猜不到與令人印象深刻的特性。創意就是能夠發展出新穎,而且是可行的想法的一種行為能力。創意必須是新穎的想法,而且是可行的想法。
史丹佛大學教授湯姆.彼得斯(Tom Peters)說:「創意是新穎加價值的結合。創造新的思維與價值,讓一切既有的東西重新洗牌與定義。」
人類潛能開發先驅肯.羅賓森(Ken Robinson)在「讓天賦自由」書中說:「所謂創意,就是在既有事物之間發覺新的關聯:事物不曾改變,你看待它們的方式與角度卻已不同。」創意就是用不同角度或不同凡「想」看待事物所產生的結果。
創新與創意有何不同?張忠謀董事長在「年輕人應具備的能力與國際觀」演講稿中說:「邏輯思考就是在推理過程中能清楚何種邏輯會獲得什麼結論。有了邏輯思考的根基才會產生獨立思考,不會人云亦云。」「至於創新,則又更上一層,就好比一個金字塔,創新在最高一層,下面一層是獨立思考(又稱洞察);再往下類推分別是知識、資訊,最底層為原始資料。原始資料要經過組織,才會成為資訊,資訊透過內部化成為知識,知識經過思考後則成為洞察,最後才會有機會再往上成為創新。」由此可知,創意思考是執行創新工作的根本,有了良好的創意思維,才會有成功的創新結果。
日本趨勢專家大前研一在「思考的技術」書中的內容,在強調「思考力決定成就的時代」,除了討論思考的方法外,大部分的編章都涉及創新的運用。教導正確思考模式,應用在個人、機關及企業組織的創新發展上。使得每個人的思考與作為,都能夠運用邏輯思考能力,邁向真正專業的要求。
大前先生在最新著作「創新者的思考:看見生意與創意的源頭」書中說:「所謂創新,即是凡在所有經營領域中未曾有過的思考方法,皆可納入創新的範疇。」討論的重點是如何把好的創意運用來作為創新的力量。
總之,創新與創意雖然在意義及著力點上略為不同,但兩者之目標和作用是相同的。唯有奠基在富想像力及創造力的創意思考上,才能擴展創新的價值與功效。
‣ 思考的力量,改變觀念,掌握先機。
任何人都無法使你改變,如果你不想改變。在大趨勢和新潮流面前,誰先改變,誰就掌握先機;誰先幫別人改變觀念,誰就擁有市場。如果你不改變,你就會被淘汰。
發揮創意最重要的就是不拘泥於固有,要有勇氣打破舊有的思維模式,真正去研究了解整個社會發展的趨勢及人們生活的偏向,然後大膽顛覆傳統,才可能走出自己的特色。所以,每個人都要有打破過去思維的勇氣。
許多事情的本質並不難,只要加上一些小小的創意,就能收到相當驚人的創新效果。打破框架的思考,才能有效因應科技帶來的衝擊。翟本喬總經理說:「如何讓生活更好,而不是依循舊路,倚賴習慣,聽信人言?我的體會是,打破習慣,思考更好的方式,不是件容易的事,但絕對可以經由學習,訓練自己來逐步達成。」
如果你願意從他人的想法中學習或是從閱讀書本中學習,並改變自己的想法與做法,秉持開放的心態,不斷地獲得新的啟發,都將是成功的關鍵。
激勵大師大衛.舒茲博士(David J. Schwartz)在「大膽思考的力量」書中說:「大膽思考的人總是能看到事情在未來所能達到的境界,他的思考不會侷限於目前的狀態。當你真正相信事情是可能做得到時,你的心就會幫助你找到方法去達成。」
總之,不要凡事都依靠以往的經驗,沿襲陳舊的傳統,習慣於抱守我見,寄情往昔,缺少創新和面對現實的勇氣。真正能從舊觀念、舊思想中脫穎而出的人,一定是有智慧、學識,又具勇氣、能承受各種壓力的人。善於創新的人,往往有自己獨特的見地和對事物敏銳的洞察力,這樣的人大都能夠成功地駕馭生活,享受生命。
‣ 培養思考能力,擴散創新能量。
我們的創造能力很有限,大多數只是模仿別人創造出來的東西。當接觸到新事物時,能夠保持清醒,客觀地看待新事物,作仔細的分析、研究,從容不迫地決定行動方案。如能經常接觸新的思想、新的理論,勇於向新事物挑戰,善於利用自己的經驗和知識來推斷事物的真偽,然後從中學習有益於自身的東西。
英國勵志作家詹姆斯.艾倫(James Allen)說:「才思敏捷的人總喜歡發明、發現和創新。他們將自己投入到進步的洪流當中,所以,他們是不可能失敗的。他們的思想中充滿了新的計劃、新的方法、新的希望,因此,他們的生活是那麼充實。」
古今中外許多改革家,他們共同點就在於:「面對新事物,既能看到它負面的影響,堅持自己的立場;又能捕捉它有利的一面,大膽加以利用,改良創新,使它成為建立新思想、新觀念的重要因素。」
嚴長壽董事長在「做自己與別人生命中的天使」書中說:「從思考延伸你的觸角。我們要做的是自我訓練,培養觀察與分析能力,讓你不管面對任何的議題與事物,都能夠具有深度的思考,掌握事情真正關鍵的核心:有深度的思考,也才能發揮極致的創意。」
思考是艱苦的,行動是困難的,要把思考融入行動中是世上最困難的事。人類最寶貴的資源是結合教育與經驗,用來改善全人類生活的態度和想像力。我們真正的財富,是無形的思考力量。
思考是人類最基本的資源。創造力是人們贏在終點的關鍵。有關如何學習、培養思考能力,自從 Edward de Bono 首創「水平思考法」之後,他又提出「六頂思考帽」一書,使用六頂思考帽子(白、紅、黑、黃、綠、藍)代表不同的思考型態。使我們的思考更有效率,用更新、更好的方法去處理任何問題。
還有廣告大師奧斯本(Alex F. Osborn)創立的「腦力激盪法」等各種思考模式。約翰.朗格爾博士(John Langrehr)在「創意思考是教出來的」書中,提供兩百多個協助發展核心思考過程的練習,有系統地教導孩子重要的思考能力。
中西貫通的潛能開發大師高原在所著的「改變力:當世界無法改變時,改變自己!」書中提出:「培養創新思維的做法:(1) 樂於接受各種創意。(2) 要有實驗精神。(3) 進步本身就是一種收穫。(4) 尋找靈感。(5) 管理和利用創意。」只要你敢於讓創意萌芽,就是創新思維的源頭。不要被傳統的思維束縛,干擾了你的發展空間和創造力。
有關如何培養創新思考的書籍越來越多,下列各著作都是關於討論思考的方法,如何把好的創意用來作為創新的力量。大家可以詳加閱讀,將有助於提升創新能量。
✧ 大前研一著「思考的技術」、「創新者的思考:看見生意與
創意的源頭」。
✧ 肯.羅賓森著「讓天賦自由」、「讓天賦發光」。
✧ 哈佛商學院教授,破壞式創新的管理大師克雷頓.克里斯
汀生(Clayton Christensen)著「5個技巧,簡單學創新
」。
✧ 彼得.聖吉(Peter Senge)著「第五項修練」、「修練的
軌跡」。
✧ 蕭瑞麟著「思考的脈絡:掌握問題全貌,創新更成功」。
✧ 李錫東著「讀故事,學創新」。
✧ 艾美.魏金森(Amy Wilkinson)著「創新者的六項修
練」。
✧ 中村修二(Shuji Nakamura)著「我的思考,我的光:
諾貝爾獎得主中村修二創新突破的 7 個思考原點」。
✧ 傑克.威爾許(Jack Welch)、蘇西.威爾許(Suzy
Welch)合著「從管理企業到管理人生的終極MBA」。
▪ 公務人員如何創新思考,提供優質服務
‣ 面對變動世界,該有未來定見。
人類社會正邁向大變動的年代,世界變得愈來愈難以捉摸。艾瑞克.布林優夫森(Erik Brynjolfsson)等在合著的「第二次機器時代」(The Second Machine Age)書中說:「我們的世代很可能目睹史上最為驚人的兩件大事:人類創造出真正的機器智慧,以及所有人都透過共同的數位網路相連結, 徹底改變地球上的經濟態勢。創新者、創業家、科學家、發明家以及各式各樣的科技狂都將充分把握這片豐饒的沃土,打造出能令我們驚歎、歡心,亦為我們賣力工作的新科技。——頂尖科技簡直與魔法無異。」
「第三次工業革命」作者、未來學大師傑瑞米.理夫金(Jeremy Rifkin)在「物聯網革命」(The Zero Marginal Cost Society)書中說:「物聯網開啟第三次工業革命。改寫市場經濟,顛覆產業運行,你我的生活即將面臨巨變。」「物聯網將透過一個高度整合的全球網路,把所有事物和每個人全部連結在一起。舉凡人、機器、天然資源、產品線、物流網路、消費習性、回收流程以及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幾乎所有面向,都將透過感測器和軟體連接到物聯網平台,而且會持續不斷地及時對每個節點(node,包括企業、家庭、汽車等)提供巨量資料(Big Data)。」
「物聯網已經進化人類生活和顛覆企業運作模式,改變經濟『典範轉移』(paradigm shift)(註:所謂『典範』,是指一種信仰及假設制度,將會形成一套完整且令人不得不接受的世界觀,使普羅大眾將它當成一種公認的現實,一旦一個典範被接受,一般人就難以質疑它的中心假設所反映出之各種事物的自然秩序。)典範轉移的破壞力如此強大,我們如何懂得根據歷史觀點,因應全球經濟體系隨著轉移所產生的種種紛亂變化。」
葛瑞騰教授在「未來工作在哪裡?」書中提到:「周遭的世界不再一如往常了,我們正邁向大變動年代,然而我們還沒有準備好如何回答這一波波的問題。」「未來幾十年,可以預期,隨著科技發展、全球暖化、社會變遷、人口結構變化及長壽趨勢、能源問題等,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影響世界各國政府,工作也會出現變化。⋯⋯過去我們把許多工作視為理所當然,但這一切很快將會消失,未來的工作方式將變得更難以理解,也更難以捉摸。」
「在我看來,知識、創意和創新將成為未來工作的基石,而我們對工作的感覺和態度將影響創新的成果。你的前途完全取決於是否有足夠的深度和內涵,一方面專精某個領域,另一方面又擁有多種能力。」「如何讓每個年輕人都能運用快速發展的學習科技來獲取市場需要的技能,是政府的當務之急。」
當代趨勢大師約翰.奈思比(John Naisbitt)的著作「奈思比11個未來定見(Mind Set!),中文翻譯,有兩層意義,一是指「心態」,一是指「傾向或習性」。奈思比自己在政府機關及大企業任職,多年穿梭不同職場,蛻變為趨勢專家後,精練自己觀察功夫的一身本領,在本書中告訴讀者,這世界怎麼變化(看見未來趨勢),並言簡意賅地整理成11項絕招(11個未來定見),提供讀者學習、參照。
他所歸納出的11個心態,能以精準數字概念抓住變化的趨勢,並以想像力去穿透不變的本質。十年後的今天,他所推論的「大勢所趨」,仍然相當準確。當年有人問他,11個定見當中,哪一個最重要,他回答說,第4個定見:「盡情想像,別怕出錯」,這能帶來很大的力量。
「未來的特徵是速度、複雜、風險及改變。改變的速度令人目不暇給,牽連的事物無所不包,風險日新月異,威脅層出不窮,劇烈變化讓人感到難以適應。」奈思比傳授這套觀察趨勢的祕訣,告訴我們需要一些定見,才能面對未來的改變。定見是可以累積,可以訓練的,必須不斷去吸收新知,經驗當然更是關鍵。公務人員如何用正確的定見或心態來看世界和未來,乃是當前極為重要的課題。
‣ 運用創意思考,勇於改革創新。
面對全球經濟激烈的競爭,知識快速爆發的時代,台灣的未來在於台灣要能走進世界。因此,應走外向型的治理結構。此外,必須設法加入區域型的經濟夥伴協定,取得各國開放市場的利益;對內,則全民、產業需要對「開放」更有開放的看法,這著實考驗政府的智慧,以及執行政策的全體公務人員的能力表現,如何贏得全民的信賴。
公務人員唯有隨時吸收新知,充實新穎的未來知識,才足以應付新的挑戰。因此,在知識經濟時代,公務人員必須具備高度前瞻性的能力,以及個人持續發展的能力。也就是說,公務人員應該擁有變通性、獨立性、創新性,及洞察力、想像力等創新素質,才有助於創造能力的形成。如何才能提升創意思考及創新作為呢?下列做法,可供參考:
✧ 累積豐富的知識與經驗。
任何創新都不是空穴來風,創新者應該了解前人的發明創造過程,學習如何靈活利用知識去創新。一個人的想法、觀點、感覺、態度,或是價值觀,都緣自學習而來。
愛因斯坦曾說:「我沒有出眾的天賦,我僅對任何事情都充滿好奇而已。」「孜孜不倦地學習,廣泛追求知識,必能獲得豐碩的成果。智慧不產生於學歷,而是來自對知識的追求。」
知識是個人能力的論斷基礎。知識是可以改變一切的偉大力量。堅持不斷的學習就可以得到。人的一切知識都是從學習中得到的。
歌德曾說:「人不是靠他生下來擁有一切,而是靠他從學習中得到的一切來造就自己。」透過學習,能夠不間斷地為自己注入一股來自四面八方的活水,如此,我們便不會畏懼自己的創意,有枯竭的一天。人的知識儲備越多,才能便越豐富,改變與創新的能力也就越強大。
智慧是後天經驗累積的,是我們努力可達成的,它能夠讓我們看到別人沒有看到的東西。經驗可以影響創造力。經驗的取得有兩種途徑:從閱讀內化而來的前人經驗,以及自身經歷累積得到的經驗。經驗有助於思考,經驗讓人了解眼前發生了什麼事(判斷)及如何因應(決策)。因此,可以迅速作決定,毋須苦苦思索或努力,以求最好的決定。
經驗和時間有關,適合某一時代的行為,並不意味著在今天仍然行得通。我們不僅要善於運用傳統經驗,而且要不斷地解決新問題中探索新對策,產生新觀念,以指導新的實踐,解決新的問題。公務人員應該勇於嘗試不同的工作,累積更多的經驗,才能擯棄固化思考,才可以創新思考。
✧ 勤於思考,用提問學思考力。
思考是人類能力中最高級的活動形式,然而令人遺憾的是,許多人在處理問題時很少真正的理性思考。石油巨子亨利.福特(Henry Ford)說:「思考是辛苦的工作,難怪很少人認真去做。」思考是一種訓練,經過磨練就能精益求精。只要肯用心學習思考,就可以經由閱讀或實際工作得到新的觀念或作法,讓你的智慧大有進展。
一個人的成功與否,真正的差異,在於你有沒有改變自己的思考模式。你的思考模式能幫助你達成目標。勤於思考的價值在於:「為好的結果奠立基礎;增進潛能開發;衍生更好的想法。」
莎士比亞曾說:「沒有什麼事情是好或是壞,只有思考能讓事情有好壞之分。」成功並非取決於一個人的智力高低,而是一個人思考的格局。在大膽思考中會產生神奇的力量,讓你在工作及生活中,常有更多的創意。
問一個你不知道答案的問題,需要有點創造力。提問會幫助你獲得新的想法、用不同角度看事情。「問題是創造的母親。」善用問題的力量來激發思考及智慧,在解決問題的決策過程中,就可以激發出創造力。
大前研一說:「思考就是提出疑問。我們的人生就是這樣不斷思考。思考,就是常常提出疑問,然後自己努力地尋求解答。其實,這種事情大家都可以做得到。」抱持疑問就是解決問題的源頭。對這些為什麼的答案,就是對任何事情都抱持著懷疑的態度。
英國作家及詩人吉普齡(Joseph Kiplin)說:「我有六位忠臣(我的所知皆來自於他們);他們的名字是:什麼、為何、何時、如何、何地、以及何人。」他擅用 6W 來幫助思考,以求得解決問題的答案。美國發明家凱特林(Charles F. Kettering)說:「一個陳述清楚的問題,可以說已經解決一半了。」愛因斯坦也說:「我並沒有什麼特殊才能,我只不過是喜歡尋根問柢地追究問題罷了。」
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說:「所謂重要且高難度的工作,不是要找到正確的答案,而是要提出正確的問題。」身為業務人員,在平日生活中,面對各式各樣的現象,都要養成自問「如果是我,我會怎麼辦?」的習慣。這樣的提問,正是練習「思考沒有正確答案的問題」的絕佳方法。
提問可以激發潛能,創造力高的人,都是具有善於提問的能力。提問是發現和解決問題的一種重要的方法,希望能擅加應用,以訓練自己的創新能力。
✧ 培養良好的性格,調節個人情感。
個人性格的好壞影響著創新能力的強弱,如自信、勤奮、進取心、濃厚的認知興趣、富有幽默感、堅強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等性格的人,比較具有旺盛的求知欲望,較能發揮創新能力。
「創意人大都獨立、執著、對工作有強烈的動機;他們反迷信、反傳統,但具有懷疑與冒險的性格;他們多半憑直覺與本能決定事情;有時雖然難以相處,但都具有高度的幽默感。」
成功者的特質,就是不論已經有多大的成功,他們仍然片刻不忘以積極的企圖心,不斷追求自我成長,隨時追求進一步的自我提升。
積極、健康和穩定的情感將激發創造力,如鎮靜、樂觀、愉快等等,可促進思維活動的進行,啟發創意意識,具備前瞻力。創新來自人人共有的一項特質:熱情(跟隨自己的熱情)。成功的祕訣就是用熱情將志趣化為工作。
創新的前提在於,你必須以無比執著的熱情追求特定目標。對工作深入了解以培養熱忱,了解愈深就會愈感興趣。當你投注愈多的熱忱和心力在一項挑戰上,你就愈容易成功。「創新能力的培養來自習慣的訓練,可以強化創新能力,可以提升觀察力和記憶力,從而打開創新思想的閘門。」
保持心情愉快,對創意很重要。「快樂思考是創新的源泉。」快樂的時候,人更有自信,思考更靈活。邱吉爾(Churchill)曾說:「快樂是一種責任,只是我們總是低估其價值。」快樂的心態,有助於人們增強和完善工作,並能進一步激發人們的創造性,生產率和團體合作的精神。
總之,培養好的心情,隨時保持歡笑,可以減少壓力,促進免疫系統功能,從而釋放人們的情緒,具有增氧健身,提升創意的作用。
要想辦法讓創新成為日常生活,使創新思考滲透於工作、學習、生活和一切活動。創意思考先驅大衛.舒茲博士在「大膽思考的力量」書中,提出幾項工具,可以幫助創意思考,特列出於後,供大家參考:
◉ 相信自己做得到。
◉ 不要讓傳統凍結你的心。
◉ 每天都問自己「我如何做得更好?」
◉ 練習詢問與傾聽。
◉ 擴展你的心靈。
◉ 將你的思考升級,向頂尖人物學習。
✧ 精進專業能力,發揮創新價值。
當今社會趨勢正面對空前之變局,我們如何面對挑戰,跳脫約制成俗的慣性,用大膽的勇氣與知識的力量去開創新的機會。學會如何創新思考就變得至為重要。世界在快速的改變,你的觀念和思考也必須快速改變。
成功與失敗最大的差異在思考模式不同。用積極性的想法去取代消極的想法。要想成功就要有強烈的創新和開拓意識,就是要從我們未知的領域入手,向別人沒有涉足的地方邁進,才能成為開拓者,並會留下閃光的足跡。
「創新是管理的最後出路。」對於企業來說,進步的瓶頸不是產品創新,而是管理創新。行政機關除了管理創新之外,最重要的是服務創新。公務人員應該將服務儘量自動化及網路化,而且應該多訓練思考的能力,擅於利用自己的智慧,構思出更好的服務。
總之,在決策及執行時能夠運用邏輯思考能力,不管成敗如何,都能隨時的檢討這種邏輯過程,獲得改進和學習的機會,這就是所謂「專業」之特質所在。
嚴長壽在「做自己與別人生命中的天使」書中說:「儘管只是縣政府裡的一個小科員,都必須有一種抱負,給自己期許:因為我掌握了國家資源,相信有我的『投入』,公務工作可以『改變』,許多事情,對社會有更大的貢獻。當你有機會升遷,有更高的職務,掌握更大的資源,你才會更具使命感,一心要把國家帶到更好的方向。這才是做一個公務人員正確與理想的態度。你把格局放多大,工作的意義就有多大。你必須要用熱忱投入,才能成就工作的價值。」
他繼續說:「好比今天你學會了一身好的泳技,可是你只敢在游泳池裡面游,你不敢游向大海去,因為你怕風浪,那麼你將永遠無法體會徜徉在大海中的風光。」勇敢的接受大海的挑戰,才是面對工作,面對人生應該有的做法。
葛瑞騰在「未來工作在哪裡?」書中提到:「可以預料的是,隨著技術進步,大家不斷提升技能,獲取知識,而高價值的工作正需依賴技能專精的優秀人才。如何讓每個年輕人都能運用快速發展的學習科技來獲取市場需要的技能,正是政府的當務之急。」她還說,要擁有充實的工作生涯,關鍵在於你們有沒有能力因應下面三個挑戰。特列出供年輕朋友參考:
◉ 第一個挑戰是,你們在工作生涯中能投入多少知識資本,在感
興趣的領域建立專精的技能與高深的造詣。
◉ 第二個挑戰是,你們能透過友誼與人際網絡,投入多少社會資
本。對你們而言,最有價值的人際網絡是既能與少數信賴的朋
友建立深度友誼,又能和不一樣的人聯結成更廣大的網絡,並
在兩者之間取得適當平衡。
◉ 第三個挑戰是,如何從追求金錢與消費的傳統工作方式,轉換
為重視創造力和生產力的工作方式與追求豐富體驗的工作生
活。
六、人際關係
一個人沒有足夠的朋友,就缺乏人際支持系統,是不可能成功的。沒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或不善於利用關係的人是不可能把一件事順利辦成的。你想要把工作做好,一定要有好的人際網絡和友誼。
上班族要在組織遲滯發展的情形下,找出升遷空間,除了專業能力及工作績效不能太差外,人際關係的建立最為重要。尤其職位愈高,個人的EQ及人際關係的能力對其成功就愈重要。羅斯福總統曾說:「成功的公式中,最重要的一項因素即是與人相處。」足見,良好的人關係著實是使自己有較佳成功機會的不二法門。
善於傾聽別人的建議,是一種對別人眼光、見識、經歷、智慧、創意的吸取和學習,藉由這種方式,才能不斷地改善自己的工作,提升自己的能力。所以在日常工作中,要多聽少說,集思廣益,善於從別人的建議中汲取智慧,幫助自己在工作上求取進步。
莎士比亞說:「有很多良友的人,就是有很多財富。」甘迺迪總統也說:「前進的最好方法就是和別人和睦相處。」西方有一古諺:「有人分享快樂加倍,有人分擔痛苦減半。」人際關係是生活中的快樂活泉,但也可能是痛苦的根源。
總之,人際關係的技巧不是與生俱來的特質或能力。無論是價值、觀念、或目標皆在人際關係中形成和發展。如果能懂得察覺、學習和發展人際的觀念、策略和技巧,才是真正享受人際快樂的高手。
▲關於人際關係:名家如是說
▪ 愛因斯坦說:「世間最美好的東西,莫過於結交幾個頭腦和心地都很正直、嚴謹的朋友。」「我每天都要不斷地提醒自己,我們內在和外在的生活都得仰賴他人的努力。」「唯有為他人而活的生命,才是有價值的生命。」
▪ 馬克吐溫說:「遠離那些試圖貶低你雄心壯志的人,那通常是小人的做法。真正偉大的人會使你感到自己也可以成為偉大的人。」柏拉圖也說:「合作與友誼連接起天空和大地、神靈和人類。」良好的合作伙伴可以帶來極大的幫助和好處。
▪ 莎士比亞說:「社會對於一個不夠社會化的人來說是不容易生存的。「「多認識一些朋友來延伸你的人際圈。」「成功的人往往是由於身邊朋友的鼎力相助。」
▪ 培根(Francis Bacon)提到:「除了真心的朋友之外,沒有可以直達人心的處方。」
▪ 拿破侖.希爾說:「與人分享者必得到加倍的回報,吝於分享者,必將失去所有。」
▪ 阿德勒強調:「交友的巨大效益,參與社交可增強一個人的能力。人應該不斷地從他人的身上學習長處,參與各種團體活動,獲得精神上的各種食糧。」
▪ 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說:「令我難過的不是你對我撒謊,而是從今以後我將無法再相信你。」
▪ 麥斯威爾(John C. Maxwell)說:「人們的成功或失敗通常都可以歸因於他們生命中的人際關係。」
▪ 戴爾.卡內基的名言:「贏取友誼與影響他人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認真對待別人的想法,讓他覺得他很重要。」
▪ 股神華倫.巴菲特認為:「最好的美德是誠實。誠實就像氧氣,缺乏氧氣的話,其他一切全部都無用武之地。」他在用人時會特別觀察對方是否具備誠實、活力、聰穎三項品德。
▪ 洛克菲勒說:「如果你仔細地去看成功者,會發現他們有一個共同之處,那就是他們的人際關係都很廣泛。」
▪ 歌德說:「當你把信任給了別人之後,換回來的就不僅僅是信任了,可能還有尊重和友情。」
▪ 美國名作家柯塔說:「人際網絡非一日即成,它是數十年來累積的成果。如果你到四十歲還沒有建立起應有的人際關係,麻煩可就大了。」
▪ 愛迪生說:「寬容是化解一切仇恨的最好方法,理解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
▪ 哈佛大學教授,享譽全球的 EQ 之父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在著作「SQ − I − You 共融的社會智能(Social Intelligence)」書中說:「生活的價值一大部分決定於我們的幸福感——是否快樂,是否滿足。良好的人際關係則是幸福感最重要的來源。人們的情緒會相互感染,意味心境通常是透過人際主動來營造。」
「縱觀世界各地的人們,優質的人際關係是眾所公認的美好生活要素。人們普遍認為溫暖的人際關係是『人類生存最佳狀態』的核心特質。」
▪ 西塞羅(Cicero)說:「朋友可以讓人長壽。」迪更生說:「愛能使地球轉動。」荀子也曾說:「人生不能無群。」人際關係,自古以來即存在,而且也深受重視。
▪ 前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艾倫.葛林斯潘(Alan Greenspan)在哈佛大學的畢業典禮致詞時說:「你們個人的成功,以及我們整個國家的成功,都將取決於你們同時代的所有人在未來能夠堅持正直、誠實,並且有其他優良的品質。而且,你們的下一代,也就是你們的子女輩,當他們畢業時,你們也會告訴他們,不管你取得怎樣的成功,都是由於你的誠實、你具有成效的工作以及能夠以己度人的處世方式。」
▪ 享譽全球的未來學大師兼著名經濟學家傑瑞米.里夫金(Jeremy Rifkin)在「物聯網革命」(The Zero Marginal Cost Society)書中提到:「人類史上最大的經濟典範轉移,不但以一種效力十足的新結構,結合通訊革命與能源機制,改變社會經濟生活的通訊革命。而且,通訊與能源的種種新組合也藉由將同理動機延伸到更廣大的時間和空間,讓人類意識因此出現改變。」
「發揮同理心,就是文明;文明,就是發揮同理心。其實,兩者是不可分的。人類旅程史暗示出,幸福無法從物質主義中發現,而會在同理投入(empathic engagement)中找到。」
▪ 雲朗觀光集團執行長張安平在「EQ之父丹尼爾.高曼」所著「高 EQ 領導力」書中之推薦序文裡提到:「令人鼓舞的是,情緒智商跟其他的技能一樣是可以學習、升級和進步的,就像一個運動家不停的練習,就可以使自己的體能跟技術提升;這也表示,最差的經理人只要有心的話,都可以大幅改善他管理領導的能力。」
「此外,只要注意到對內在、對外部、對別人的觀察及具同理心,就可以在自己的老闆、同儕、直接下屬、客戶,甚至家人之間打造出堅強的人際關係。」
▪ 博納德.羅斯(Bernard Roth)在所著「史丹佛大學設計學院創辦人教你:把成功變成習慣」書中提到:「我對良好的人際溝通,有下列幾點最主要的建議:(1) 代表『你自己』說話。(2) 不要評斷。(3) 要表示你已經注意到他人的議題。(4) 不要問『為什麼?』,只要就你的立場陳述意見就可以了。(5) 真正的傾聽。(6) 當你再說一個故事的時候,要將你的重點述說明白。(7) 要確定溝通的訊息,已經如你期待的那樣被聽見。(8) 同時,確定自己了解對方想傳達的訊息。」
▪ 全球最大社群網路服務公司 LinkedIn 董事長雷德.霍夫曼(Ben Hoffman)等合著的「自創思維:人生是永遠的測試版,瞬息萬變世界的新工作態度」書中提到:「人脈對職業生涯很重要,無論你在哪個組織或資歷深淺,畢竟每份工作都是在與人互動。事實上, Company(公司)這個英文字源自拉丁文的 Cum 和 Pane,意思是『分食麵包』。無論任何性質的公司,都還是由人組成的組織。」
「人際關係很重要,因為你身邊的人會塑造你的為人、影響你的樣子。行為和理念是有感染力的,你很容易『感染』到朋友的情緒、模仿他們的行為,把他們的價值觀變成自己的價值觀。改變自己的最快方法,就是和那些已經達到你目標的人相處。」
「培養人脈素養,擷取最有效情報。幾世紀以來,識字力指的是讀寫能力,能讀書和寫書的人在社會上握有權力。後來網路出現了,資訊大幅增加。權力移轉到有讀寫能力、而且能從網路的海量資訊中找出最佳資訊的人身上。作家約翰.貝勒(John Battelle)稱這種能力為『搜尋素養』(Search literacy),這是輸入最適的搜尋關鍵字、瀏覽大量的搜尋結果,跟著連結找到最佳資訊的能力。」
「如今有搜尋素養還不夠,擁有人脈素養(Network literacy)的優勢更大,這是知道如何讀取社交人脈圈內流動的資訊,產生概念,從而受惠的能力。」
「如何從人脈圈獲得情報,增進人脈素養?(1) 對整個人脈圈發問:在人脈圈中一次詢問很多人,可以接觸到許多人及多元的觀點,也因為交流及觀點互動而受惠。(2) 鎖定特定對象直接提問:領域專家、很了解你的人及絕頂聰明的人等直接深入徵詢意見。(3) 提出的問題:下列是提出好問題的一些祕訣——交談,而不是審問;調整觀點;陳述與引導:追問與旁敲側擊。(4) 偶然的情報:把有趣的資訊傳播給你的人脈圈,也增加你獲得偶然情報的機會。」
▲我對人際關係的體驗
▪ 人本性就需要與人交往,本能地尋求友誼
‣ 人生不能無群,且人都喜歡被重視。
在湯姆漢克(Tom Hanks)所主演的電影浩劫重生(Cast Away)中,主角查克搭上空難飛機,漂流到一個無人的小島上,單獨一人在島上奮力求生了好幾年。而在這段日子裡,最令查克無法忍受的,是完全沒有朋友。他用一顆排球畫上了人的五官、插上草當做頭髮,把它當作自己最好的朋友,與它聊天、鬥嘴,無話不說。的確,正如一本書的書名「People Need People」所顯示的,每一個人都需要朋友,沒有一個人可以單獨生存。
培根說:「獨處中感到快樂的人,不是野獸,就是上帝。」人從本性上來講,就是有社會性,獨自生活不會是愜意的。心智健康的人不會樂於孑然一身地生活。亞理斯多德說:「缺乏友誼的人不可能得到快樂。」人際關係,自古以來即存在,而且也深受重視。
生命的意義,是很多人思考的問題。人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什麼才會讓人覺得生命是有意義的呢?經過學者的研究,發現人際關係居然是大家認為最重要的。幾乎每個人都提到感覺被愛、被重視是很重要的。「其實每一個人心底都潛藏著一個需求:人都喜歡被重視(make me fell important)。」
尼采說:「人的一輩子都在尋找重要感。」教育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也說:「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受到肯定。」他用的字眼是渴望(craving),如同口渴的人對喝水的盼望。我們可以想像,人們是多麼希望自己能夠受到眾人的肯定與讚賞。被關心是身為人類的基本需求之一,我們希望自己在別人心裡有地位,有重要性。
‣ 唯有花時間維護友誼,才能從友誼中得到快樂。
人際關係是二個人之間彼此相互影響、相互信賴,而且彼此互動維持一段較長的時間。經常彼此共同參與活動,共享很多興趣。基本上人都有愛人與被愛的需求,因此必須與人產生關聯,發展彼此依附、互相可以照顧、關懷的關係。德國的諺語:「把快樂分給別人一半,快樂會翻倍。把悲傷給別人一半,悲傷會減半。」快樂與悲傷都會激起向他人傾訴的慾望。
古羅馬政治家西塞羅說:「建立友誼是美好生活的核心。」「世上最令人滿足的經驗就是,有這麼一個人,你和他可以無拘無束、暢所欲言地談論任何話題,簡直像和自己說話一樣。」「可惜,很多人不願花時間來培養友誼。每個人都曉得擁有幾頭羊,卻說不出到底有幾個朋友。為了買牛可以花很多心思,卻不肯好好地挑選朋友。」令人驚訝的是,古羅馬的真理拿到今天來看依然正確——唯有花時間悉心維護友誼,才能從友誼中得到快樂。
▪ 朋友的影響巨大,必須慎重選擇
‣ 志同道合的人,才會成為朋友。
能成為你的朋友的人,你在過去往往曾投入很多時間了解他們,或因為背景相同而互相學習,找出共同關心的問題。當彼此看到共同的問題,並且從合作問題中獲得經驗,互信就加深了,也為長遠的關係奠定良好的基礎。因為人們渴望相連相繫、渴望同理心、渴望相互依賴。
「物以類聚」、「臭氣相投」、「龍交龍、鳳配鳳」,都鮮活地描繪出相似的人,比較容易彼此吸引,成為朋友的現象。而這些相似之處,可能是在態度、興趣、價值觀、背景、人格等各方面有相似的地方。
大詩人赫利克(Robert Herrick)說:「性情相近者最為投合;同屬一類者,最為相愛。」圍繞在自己身邊的人就像一面鏡子,可以反映出自己的模樣。只要觀察身旁人們的樣子,即可明白自己的現狀。
人們通常傾向和擁有相同個性的人聚合。基本上,一個人只要改變自己的交往關係群組,開始和不同背景的人來往,很快的,他對自己就會有不同的看法,而外在的世界也會跟著開始改變。
‣ 與贏家為伍,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一個人的成功,不可能只憑一己之力,就可以達成,必定是集眾人之力所促成的結果。而你跟什麼人在一起,就會受到什麼人的影響。思考模式與習慣自然跟著改變,而在不知不覺中有所提升、成長。你所往來的人會反映出你的格局。幾乎可以斷言,會與我們湊在一起的,必然是與我們志趣相投的人。
英語有一句俗話:「觀其友,知其行。」我們的行為不斷受到周圍人際交往的深刻影響。另一句老話講的好,「與王子為友,你會風度翩翩。」朋友的言行會薰染你,我們還沒來得及發覺,它以浸透到你的心靈深處。因此,選擇好人作為朋友當然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了。
你應該主動為自己選擇合適的朋友,要根據人們內在的道德素質來選擇你的交往對象。一個人若是與品德卑賤的人交往,那他自己的人格也一定是可疑的。所羅門箴言:「與智者同行,自己也會變得充滿智慧。」莎士比亞也說:「無論是智慧的談吐,還是愚蠢的舉止,都像疾病一樣,使人們相互傳染。因此,人們一定要對自己的交往多加留意。」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與人會相互影響、改變對方。
人際關係的影響微妙但強大,而且持續一生。「請記住:打通人脈無往不利。人際關係是實際生活中所有成就的溫床。」你認識的人,或是認識你且喜歡你的人,對你一生的成功、快樂、成就高低,會比任何其他因素都來得重要。所以說,人際關係就是一切。
▪ 強化人際關係技巧,與人相處,合作共贏
‣ 同理心是人際交流的基礎,是個人發展成功的基石。
同理心的英文是 empathy,「pathy」是「情緒」之意,「em」是代表「投入」的意思。因此,empathy 就是「進入到別人的情緒之中」。同理心是理解別人的主觀經驗之能力。傅佩榮教授在「管理自我的潛能」書中說:「同理心是讓自己透過理解進入一種情況,這種情況能夠使一個沒有實際遭遇的人,形成類似的經驗。一個人越能『自覺』自己的情緒,就越能準確理解別人的感受。」一個有同理心的人,會常常想到人間的苦難與悲傷,因此整個人會慢慢轉變。
EQ專家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在「EQ II—工作EQ」書中提到:「同理心是我們的社交雷達。缺乏這種敏銳性,人們就算『出局』了。對於情緒之聲聽而不聞,會帶來社交窘境,足以摧毀人際關係。另一種缺乏同理心的形態,便是以刻板印象反應,而不是把對方當成獨立的個體對待。」
高曼認為,「以最低標準而言,同理心要求能夠了解別人的情緒;以高標準來說,它還涵蓋察覺他人未說出的顧慮和情感並作出反應。而最高境界的同理心表現,就是了解他人情緒背後的原因。」了解別人情緒之鑰,在於對本身情緒深切熟知。
「自我察覺是同理心的先決條件:先認清自己體內種種情緒的反應訊號。」最簡單的說法是,如果對自己的情緒都不清楚,又怎麼可能了解別人的感受?因為不了解自己,所以也無法了解別人的情緒。
李開復在「做最好的自己」書中提到:「同理心是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並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其實,同理心就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提到的設身處地、將心比心的做法。生活中常說:「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強調的就是同理心。同理心是人際交往的基礎,是個人發展成功的基石。
同理心不僅是為了理解別人,也是為了讓別人理解自己。具備同理心並贏得他人的信任並不困難。只要做到下面六點,就是一個有同理心的人:
(1) 我怎樣對待別人,別人就怎樣對待我。
(2) 我想他人理解我,就要首先理解他人。將心比心,才會被
人理解。
(3) 別人眼中的自己,才是真正存在的自己。學會以別人的角
度看問題,並據此改進自己在他們眼中的形象。
(4) 只能修正自己,不能修正別人。想成功地與人相處,讓別
人尊重自己的想法,唯有先改變自己。
(5) 真誠坦白的人,才是值得信任的人。
(6) 真情流露的人,才能得到真情回報。
‣ 設法讓自己更有人緣,做個有交際魅力的人。
「在人際互動過程中,某些人會帶給別人愉快滿足的感覺,使人願意接近他們,與他們建立人際關係,這就是所謂的人際吸引(interpersonal attraction)的現象。人際吸引是一種態度,指的是人與人之間彼此互有好感,並進而建立友誼的心理歷程。」
為什麼有些人的「人緣」很好,很受大家的歡迎,而有些人卻形單影隻,受到他人的排斥呢?這可能與個人的人格特質、能力、外表吸引力,以及彼此之間的相似性等因素有關。由於人們先天的遺傳條件不同,再加上後天的學習環境也有所差異,因此,每個人都具有其獨特的人格特質,有的人樂觀,有的人卻鬱鬱寡歡。
在人們所喜愛的特質當中,真誠是所有共同的因素。只有真誠的人,才能獲得他人的信任,而以真誠和信任為基礎的友誼,才能使人坦誠相見,深交交心。另外,溫暖與能力兩項,也是人們喜歡的特質。因為從他人溫暖的特質當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情感的存在;而他人的能力,可以獲得我們的尊敬。
「情感與尊敬正是形成人際之間喜歡的兩個重要因素。」人們所樂於交往的對象,是溫暖的、對世界充滿正向樂觀態度的人;與溫暖的人在一起可以感染其積極接納的特質,彼此的感情交流更能熱絡,會使人更具吸引力。
能力也是交朋友所要考慮的因素。一般而言,人們比較喜歡和聰明、有能力、能幹的人交往,從他們身上學習到新的觀念,見識到豐富的經驗,同時也因為彼此知識的分享,使雙方都互蒙其利。
有關外表吸引力對於人際吸引的影響,一直是非常熱門的課題,歷久不衰。大多數的研究都證實,外表美麗的人的確受到他人的歡迎,而且,在社會互動中,也獲得較好的待遇。外表對於第一印象的確具有重要的影響力,而第一印象又往往會進一步影響人們繼續交往,建立人際關係的意願。
微笑除了可表達個人溫暖的特質外,同時也是最好的「化妝品」,能使我們更具吸引力。外表長相對長期關係的影響力,雖然沒有像第一印象那麼大,但是適度地裝飾自己,隨時保持乾淨、清爽、美麗、大方,仍有助於人際關係地增進。
一個人的魅力,包括形象、活力、關係、使命感等特質。有魅力的人總是那些善於和人相處、善於處理人際關係的人。魅力、人緣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可以培養的。如何讓自己更有人緣,李開復在「做最好的自己」書中,提出下列建議:
透過「真誠,對別人感興趣;報以微笑;多提別人的名字;做一個耐心的傾聽者,鼓勵別人談他們自己;談符合別人興趣的話題;以真誠的方式讓別人感到他們自己很重要」等六種方式,努力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主動和別人談有趣的事,活潑開朗一點,展示真我;改變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有意識地培養一些興趣愛好,用智慧和淵博體現個人魅力。
‣ 改進人際交流能力,廣建高素質人際網。
人際關係不但可以幫助個人成長和發展,也可以使我們更加瞭解自己,建立正向的自我概念,讓我們可以真實地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以及生命存在的意義。同時,良好的人際關係也可以使個人獲得並維持生理與心理的健康,而且,人類之所以能夠持續生存與演化,正是因為人們具有創造、發展、維持人際關係的能力。
只有擁有廣泛的人際關係,才能建立起一個龐大的資訊網,這樣就比別人多了一些成功的機遇和橋樑。要想成功,就必須有一個好的人際圈子,要知道僅憑一個人的能力是很難完成自己的事業的。只要有人願意幫你,不斷地給你提供各種資源,你就能有更多成功的機會。但是,人際關係的圈子是需要你來培養的,只有用真誠和愛心才能建立並鞏固你的人際關係。
心理學家約翰.高曼指出:「每天不論是什麼情況,都要對他人的幽默感熱絡回答。這有助於改善並鞏固人際關係,也讓彼此相處更有趣開心。」引發人際關係的觸媒,多采多姿的人際網需要持續不斷地維護,架構人際網需要長期和人保持聯繫,你必須跨出腳步,在自己有需要時尋求協助,在別人有需要時,自己也有能力及時伸出援手。
在自己的人際網中,需要一些彼此高度信任的、一輩子的知己。在尋求成功的道路上,這樣的友誼彌足珍貴。盡量結交不同類型的朋友,不要只去找和你相像的人或附和你的人做朋友,俗話說的好:「結交須勝己,似我不如無。」如果你想在某一個領域擴展人脈,最好能結識在這個特定領域被稱為頂尖好手的人們。你的整個人脈將因此獲得提升。然而,不容否認地,這並不容易做到。
由於人們容易和自己程度相當的人們結識,所以為了結識一流人物,有必要使自己也成為一流人物。因此,可以先自己成為自己專長領域內一流好手作為目標,只要能成為一流好手,必定有機會認識其他領域的一流好手。
良好的人際關係的建立是一個不斷努力的過程。想要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必須勤下功夫。你可以去培養一些興趣和愛好,共同的興趣和愛好也是與朋友建立深厚感情的途徑之一。例如,體育活動既可以發揮運動潛能,也可以認識一些好朋友,培養團隊精神。多讀些好書,豐富自己的知識。運用自身的能力和智謀去實踐、去成長、去思考,並按照自己的願望去塑造自己。
下列各點,對於擴展人脈,廣建寬闊的人際網,也許有所幫助:
(1) 平易近人,學會微笑。
(2) 尊重個人隱私,避免引起不悅。
(3) 接受不同意見,用同理心理解別人。
(4) 彬彬有禮,舉止得體,熱情感人。
(5) 主動表示友善,露出誠意之態。
(6) 事情不成,不埋怨別人。
(7) 主動跨出第一步協助他人,勿計較付出多少。
(8) 樂於分享別人的好消息,讓他人生活開心,留下美好回
憶。
(9) 參與專業團體活動,多認識一些專業人士。
(10) 利用網路,成為人脈經營的工具。
▪ 公務人員晉升配方,有賴職場關係圓滿
人際關係好的人,我們稱他的人緣好。好人緣的基本特質是別人願意跟你相處,對你有興趣,賞識你的風采。別人信賴你,跟你接觸,並伸出友誼的手,相對的,你也會對別人發出信任和誠摯的回應。人緣好是事業成功的要件。它能使自己左右逢源,上下齊心,神采奕奕,信心十足。
溝通與人際關係專家戴爾.卡內基說:「一個人事業的成功,只有15%取決於他的專業技能,另外的85%要依靠人際關係和處事技巧。」黑幼龍在新著「掌握人際關係 5 力,職場人人是貴人!」書中,提到:哈佛大學一位權威教授的研究,認為職場上的「競爭優勢」,就像一個三角形,最底邊是「專業知識」,另外兩邊則是「態度」和「能力」。其中,「態度」指的是自信、熱忱,「能力」指的是溝通、領導、與他人合作的能力。兩邊的「態度」和「能力」都很長,底邊的「專業知識」只有一小節,也就是說,百分之八十的競爭優勢,來自於我們的態度和溝通能力。
此項研究,告訴我們,在一個組織中,如果你能本著真誠態度與人相處,與周遭的長官和同事都能有良好的溝通,讓你的人際關係圓滿,你也會樂在工作,或有利於職務的晉升。
對上班族來說,大多數公務人員一生當中,會有30-40年的時間貢獻在工作的領域上。因此他們與同事相處的時間,甚至超過與家人共度的時光。同事之間來自不同的家庭環境、社會背景,具有相異的價值觀念、行事風格,也擔任不同的職務角色、地位層級。而長官與部屬之間的關係,會隨時間變化,可能發展出親疏不同的關係。因此,如何與長官及同事融洽地相處,實在是一大難題與挑戰,其困難程度,可能更甚於工作本身。
黑幼龍說:「在職場的人際關係中,我們和主管、同事、部屬、客戶之間的相處很重要。當職場的人際關係圓滿了,不但自己工作起來會非常快樂,還會有一個『附加價值』,就是會出現很多『貴人』。多數人都希望在職場上遇到貴人,其實『貴人』就在自己身邊,只是我們不知道。」
在公務體系中,大家都會認同這樣的說法:公務人員職務要能晉升,靠的是自己的努力、同事的幫忙,和長官的提攜。也就是,要有圓滿的職場人際關係,才會有傑出的表現,獲得晉升的機會。
‣ 自信、進取、快樂,表現最好的自己。
大多數公務人員,都是經過國家考試及格後進入相關服務,開始漫長的公務生涯。但是有些人在機關裡浮浮沈沈沒有太多的長進;有些人則從科員、專員、科長、司(處)長、次長,甚至成為部長,一路升遷非常順暢而快速,差別實在很大。
根據現任考試院考選部邱華君部長在「公務人員工作價值觀之探討」文中,提到:「有五分之二的公務人員覺得升遷管道不暢通、升遷不容易。」可見,公務人員在職場上的升遷機會不多,惟有真正能胸懷大志、融入職場環境、建立良好的職場人際關係,找到發展自己潛力的機會,才能力爭上游、頭角崢嶸、成為職場上真正的幹才。
公務人員在發展其職涯的抱負與理想時,難免會遭遇挫折與困難,而使其發展路徑產生遲延,此時若當事人能有對自己充滿自信、積極進取、樂觀且充滿希望的活力,必能化阻力為助力,蓄積再出發的動能,為每一次的機會與挑戰做好充足萬全的準備。
信心是一切成就自己強項的基礎。信心永遠是成功的先導。有信心的人,總是顯得穩健安定,儀態優雅,從容機智。他們不會懷疑自己是否處在合適的位置上,不會懷疑自己的能力,更不會擔心將來。缺乏信心的人,則惶惑畏懼,優柔寡斷,不相信自己的能力,更不敢對未來有所期待。
美國個性啟發學校創始人波谷.貝魯曾說:「向別人表現你充滿自信的表情和態度,會使你變成一個更具吸引力和活力的人。」一個人如果能培養源源不絕的信心,就能在各種環境裡成功地做好每一件事。因此,發展自己內心真正的信靠,才是成就一切的起點。
進取心就是積極主動的作為,不先自我設限。拿破侖曾說:「你唯一的限制,就是你自我所設立的限制。」他強調進取心是一種極為難得的美德。如果你想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中脫穎出去,唯有比別人更積極進取、自動自發、主動作為,才能有更高的成就。主動加班,爭取更多的工作,參加各種工作小組,不排斥採購、國會(議會)聯絡、公共關係等大家比較不敢接受的職務,更能展現你的影響力,獲得長官的賞識與重用。
一個人如能充滿自信,積極進取,就能擁有豁達的心胸與充滿希望的能力。而樂觀可以提供人所需要的自信,還能帶來好心情。黑幼龍說:「快樂也是一種職場競爭力。」「只有成為一個快樂的人,你才會喜歡自己,跟自己相處愉快,最後還能將這份快樂的能量,帶進職場上,讓主管、同事、部屬、客戶,也覺得跟你相處是件很快樂的事。」他並舉出賓州大學華頓學院巴薩德(Sigal Barsade)教授的說法:「員工每天帶著腦子來上班,也帶著情緒來上班。因此,一個快樂的人,比較能夠在職場上贏得成功。」
總之,讓你自己充滿自信、樂觀進取、開心快樂面對工作,就能展現出自己的專業能力,發揮自己的優勢,表現出最好的工作成果。讓自己在辦公室中扮演更多的角色,努力周旋於人群中,讓大家感到舒適自在,自己也會覺得輕鬆愉快,真正做到樂在工作的境界。同事們會喜歡跟你合作,長官喜歡你、信任你,這就是你考績可以得甲等、升官機會比別人多的緣由;而且,大家也會認為你實至名歸。
‣ 互信互助、同心協力,合作無間同事關係。
行政機關是一個分層負責的組織,必須分工合作,各司不同的業務職掌,每個職位和任務都有明確的界定和說明,每個人都有特定的工作任務,扮演不同的角色。因此,組織中的成員必須分工合作、同心協力,才能有效達成組織的目標。
同事間的相處關係,是影響工作滿足感與工作品質的重要因素。如果同事之間,擁有良好的互動關係,那麼工作滿足感較高;反之,如果彼此關係不佳,則可能產生不滿、挫折,甚至增加離職或調職的可能性。同事間的關係,雙方是處於平等的地位,進行各種職務上的合作與互動交往。但有人認為出了社會就是競爭,同事間也都是自己的競爭對手。
的確,在工作上的能力評價,有時會讓同仁們置身於競爭關係。尤其在考績的評比及職務的調升,因為受考列甲等的比例及職位出缺不多的限制,讓一些人失去機會。但這些都有人事管理法規的清楚規定,是公開公平的良性競爭。
如果有人看到績效優良而比自己早升遷的同事,而去想像一些貶低對方價值的事情,例如「那是因為他會討好長官歡心」等等批評,都是不應該的表現。這種作為,不僅影響團隊的合作關係,對自己的人際關係也不利,你會失去人緣,而且還會刺激到自己的自卑感。
每個組織的成員通常都是「多元」的,每個人的差異性頗大,各自擁有不同的個性與才能,卻能彼此互補。他們必須站在同等的地位,相互鼓勵,並且把質疑、批評視為進步的正面因素。哲人說:「每個人都不同於他人,每一天他不同於自身。」差異不是距離,是改變眼界的機會。看法不同又如何?
人際關係的基本是親密度、互助及合作。在職場上,每個人都應該具備互信、互助,同心協力的觀念與能力。不論何時何地,同事間都應該保持共同合作的基本態度,而不是追求個人的勝利。
歌德說:「不管努力的目標是什麼,不管你想幹什麼,單槍匹馬總是沒有力量的。合群,永遠是一切善良思想人的最高需要。」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通常會有自己的立場和定見,在職場上,就會形成所謂的「本位主義」。單位與單位之間,或是個人與個人間,有時也會堅持自己的立場,以至於無法合作無間,影響組織目標的達成。如何才能贏得同事的合作,黑幼龍在「掌握人際 5 力,職場人人是貴人!」書中,提出下列方法:
(1) 要贏得同事的友誼,爭取由衷的合作,一定要避免爭執。
(2) 跟同儕表達不同的看法,除了「講道理」外,先釋出善意
尊重對方的意見,永遠是有效溝通的不二法門。
(3) 凡事不能只想到自己的需要,而應該先引起別人的渴望。
(4) 喚起一個人心中的榮譽感,也能影響對方,進而接受你的
意見。
此外,劉俊崚譯:「辦公室的人際關係」書中,也提出幾項原則,有助於增進改善同事關係。列出於後請參考:
(1) 接受合理的工作量。
(2) 使用共同的設備時,應該保持合作的態度。
(3) 樂於幫助同事。
(4) 在工作中即使遇到不喜歡的同事,也應該盡力與之合作。
(5) 不向主管說同事的壞話,以免被當成「抓耙子」,受到同
事的排斥。
(6) 需要時,也可以請求同事的幫助和指教,使同事間的互
助,更為密切頻繁。
(7) 不要對同事的私生活過分好奇,以避免侵犯他人的隱私
權。
總之,與同事相處,要能接受每一個人都是不相同的個體。接受彼此的相異點,尊重對方的性格;反省是否只顧到自己的需求,而無理要求對方要滿足自己的期待。更重要的是,要看到別人的優點,多給予對方稱讚,若能進一步從所有人身上學習,不僅對自己有所助益,對別人能更自然地肯定對方。
孔子向世人提倡「恕道」,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要靠「恕道」才能維持長久。同事之間,如果沒有「相助相讓」的恕道,也無法維持和諧的關係。面對同事,齊心打造合作力,營造出互信、互助的良好關係,是公務人員經營公務生活最好的作為。如果每個同事都說你很好相處,大家都願意幫助你,那就是你獲致績優表現,有利升遷的最佳利基。
‣ 真誠態度和卓越表現,贏得長官賞識與信賴。
行政機關中長官—部屬關係與同事間的關係,最大的不同處,在於長官—部屬因為職務地位的差異,而產生支配—服從的關係。在行政機關的官僚組織層級體系中,長官有權力要求部屬完成工作任務,能夠給予部屬獎勵或懲罰之外,最重要的,他能左右部屬的考績和升遷的結果。因此,身為部屬者,如何表現出最好的一面,建立好與長官的關係,就極為重要。
「態度」是思想引發行為或行動的開始。所以常有人說,「態度」決勝負。在人際關係當中,誠實就是最好的待人之道。人們的相互交往當中,最希望的是能以真誠的態度相對待。真誠的作為,才可以得到別人的信任。因此,以真誠的態度,表現出最真實的自己,不僅能為自己帶來真正的自信,更能獲得別人的好感與尊重。
所謂人際關係的技巧,就是個體內在的特質向外延伸出最佳的表現。語云:「誠於中,形於外」即是此道理。保持真實的自己,是對自己也是對人誠實的表現。而偽裝自己等於欺瞞對方的行為,是最不可取的舉動;也是想贏得長官信賴最差勁的作法。真誠可以保持獨特的個人風格。在人生的征途中,每一個人都需要真誠的幫助。有了真誠,才能腳踏實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有了真誠,才可以獲得長官的信任。
彼得.杜拉克說:「什麼是我可以貢獻的?」成為經典名言——它在「個人企圖心」與「交出成果」之間架起了橋樑。為了要「交出成果」這個終極目標,我願多做一些什麼?我怎樣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為了要交出好的成果,為了要比別人有更傑出的表現,就不在乎全心的投入或超額的付出。
我在「培養專長」單元中,提到彼得.杜拉克認為,積極的態度和長官喜歡你,是升官最重要的因素。松下幸之助,要求同仁要有高於自己職位二級的表現。都在說明,唯有付出努力,才得以獲得長官的重用。
英國組織學大師韓第(Charles Handy) 在「你拿什麼定義自己?」書中說:「假如你有的生活實驗都得到好的結果,那麼很可能是你推自己推得還不夠遠。⋯⋯你會不會喜歡、能不能勝任哪種工作,可能一無所知。」我在前面提過「認識自己」很難,但是你的長官比你清楚你有哪些專長。擔任主管人員的能耐之一,就是他能把適當的人,安排在合適的工作上,讓每個人能各展所長。
正如唐代文人韓愈所言:「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縱有千里之能,若遇不上伯樂賞識,則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一位公務人員,除個人的條件及努力外,能否得到長官的提攜很重要。
長官與部屬之間的關係,如何拿捏得體,做到恰到好處,常令許多公務人員感到非常困擾。陳皎眉教授在「人際關係與人際溝通」書中提到:「上司與部屬之間的關係,會隨時間變 化,可能發展出親疏不同的關係。上司通常會與一小部份的部屬建立特別的關係,這些部屬成為內團體者(the in-group),亦即所謂的『親信』。這些內團體者扮演上司左右手的角色,提供各種支援、建議或訊息。⋯⋯他們和上司建立起較親近互信的關係。而這種關係,亦有助於部屬在組織內的職位升遷與生涯發展。」
我在前面「認識自己」單元提過,如果你能成為年輕長官的團隊或班底(即這裡所稱的親信),你可以比別人省十年的奮鬥。部屬應該採取哪些行為,才得以成為上司的「親信」,曾瑞真等譯「人際關係與溝通」書中,提出三點建議:
(1) 部屬必須評量自己是否具有特殊的專長或能力,可以完成
本職以及一些份外的工作。
(2) 必須表達自己有承擔上司交付所有任務的能力和意願。
(3) 你的表現必須達到上司要求的標準。如此,才能獲得上司
的肯定與重視。總之,部屬應多學習與工作有關的技能,
儲備自己的能力和資源,這將是和上司建立密切關係的重
要條件。
黑幼龍說:「面對主管,要成功擁有說服力。」要贏得主管的信任,必須做到下列各點:
(1) 遇事不批評、不責備、不抱怨,先體認自己的不足,發現
主管的優點,不滿腹牢騷,而是更願意傾聽、配合。
(2) 別當主管眼中的「隱形人」。「保持距離,以策安全」,
是很多上班族面對主管、老闆的逃避心態。傳統的「埋頭
苦幹」的觀念,已被「抬頭苦幹」所取代。讓長官看到你
的表現,以及你對工作的投入,也很重要。
(3) 在會議中建立「能見度」。會議是在長官面前建立「能見
度」很好的機會。參加任何會議,可爭取發言的機會,但
要先做好準備,有充分的準備,才有可能讓你侃侃而談,
而且言之有物。
(4) 當你和長官意見不同時,先表達同理心。表達不同意見,
並不是要吵架,不要挑戰他的權威,讓他下不了台,否則
就是兩敗俱傷。要站在長官的立場想事情,畢竟他要擔負
組織任務的成敗責任。
根據個人近40年的服務經驗,以及常年觀察周邊同事的職涯發展結果,覺得一個人只要對自己有自信心、誠實可靠、腳踏實地、肯拼肯做,都會得到長官的喜歡與信任。獲得長官的信賴感,他就會給你重任,讓你有表現才能的機會。對長官來講,他得到可靠且有能力的助手,讓他得以完成組織的任務;對你來講,可以得到個人的成就感與滿足感。一展長才,施展抱負,成為現代人的千里馬。
‣ 我個人職場人際交流能力之檢驗。
我自小在農村長大,每天大部份的時間都在田野間與農作物為伍,除了學校同學外,認識的人很少。且由於個性較屬於內向,不太喜歡說話,與人交往的能力,不是太好。就讀政治大學一年級時,國文課有一堂要演講,每位同學都上台演說,輪到我講完之後,老師的評語是:「你的國語不標準,講的都是台灣國語,使用的詞彙貧乏,過於平淡,無法吸引別人的注意,必須加強語言表達能力。」
因此,口語表達及人際交流,是我的弱項,只得把它列為必須強化的重點。記得在初任公職時之公務人員履歷表自我介紹這樣寫著:「憨厚老實,不善交際,不會逢迎,在現今社會,容易吃虧,應設法加強自己的人際關係能力。」我自認為是一個內向性格的人。
李開復在「做最好的自己」書中提到,有一位同學問他:「我是一個極端內向、不善言談的人。平時很少和身邊的人交流。我應該怎麼辦才能成為外向活潑的人呢?」李開復回答:「內向並不是缺點。而且內向和外向之間並不是非此即彼的關係,而是有一個可以動態的範圍。比方說,假如用1到10共十個數字來標記人的性格,1為極端內向,10為極端外向,那麼,要一個人從內向的2跳到外向的9顯然是不現實的,但要從2跳到4,就不會很困難了。」
他說:「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動態範圍。例如,我做過兩次『Myers Briggs 測試(一種性格自測問卷)』。在我做經理之前,我的『內外向』指數是4,在做了十多年經理後,我的『內外向』指數是6。也就是說,我可以在較為內向和較為外向的範圍內,根據需要調整自己的性格。所以,每一個內向的人都可以在不給自己太大壓力的前提下,儘量往外向方向發展。」
人類潛能開發先驅肯.羅賓森(Ken Robinson)在「讓天賦自由」說中說:「我們不斷試圖想將性向分類,希望藉此更了解眾人,並有效加以組織。(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簡稱MBT1)是一種性格分類指數,人事單位經常用來為人『定位』的工具。這項測驗可以測出16種性向類別。測驗本身隱含的意義是,你與地球上的60億人都各自屬於16個框框之一。我認為,只把性向分成16種,可能過於低估了。根據本人的估算,大約接近60億種吧!⋯⋯當你預設人類只有某幾種性向,可能不但無法開發人類潛能,反而是關上了大門。」
日本東京家政學院大學根本橘夫(Kitsuo Nemoto)教授在「讓痛苦人際關係一口氣變輕鬆的祕訣」書中說:「我認為內向性格的基礎是來自於與生俱來的氣質。根據發展心理學及行為遺傳學的研究都證實,形成內向性格的因素,有大部分是遺傳的影響,其他就是家庭內的養育方法及個人的經驗影響。」
他說:「內向性格基本上受制於氣質。所以,內向的人要轉變為外向性格,並不是簡單的事。對人際關係敏感的人,不得不帶著這樣的性格生活。除了自己之外沒有人可以幫助自己向外界伸出觸角。重要的是在這過程中,如何學習適當的對應方式,讓自己習慣外界環境。因此,我們要接受現在的自己,並且坦然地表現出來。這才是克服內向性格最短且最平坦的道路。」
根本教授說:「內向的人,會被周圍的人評價為『較內斂且性格相當可靠』。這表示你擁有纖細的情感,並努力地保持誠實。儘管為自己非社交性的性格所苦,也要去接受這就是自己的特別之處,可以當作自己的優點來看待。」他認為恐懼社交的人,通常有以下的優點:
(1) 纖細的感性。能夠敏感地察覺人心細微的變化,並且擁
有能夠感同身受,溫和待人的素養。
(2) 能以為他人付出為榮。內向的人大都較為內斂且客氣。
對於在背後為人付出感到滿足,對於為人奉獻也會感到
喜樂。
(3) 工作細心。在工作時,常常能夠設想長遠。責任感很強,
所以大家都可以安心將工作託付給他們。
(4) 有濃烈的自我成長的意願。是個完美主義者,在本質上就
是一種期望自我成長的意願。
(5) 能夠獨立完成工作。喜歡一個人進行工作,也具有一個人
承受許多問題的強韌度。是一種可以為組織獨立完成工
作的重要能力。
根據上述三位學者專家的論點,一個人的性格受遺傳及早期家庭生活的影響,會有偏內向或偏外向的情形。但它並不是絕對的關係,永遠無法改變;而且對於性向所做的測驗結果,只可作為參考,讓人了解自己的性格傾向。譬如,讓一個內向的人去處理對外界公共關係工作,或參加大派對或面對數千人發表演講,他會覺得壓力很大;同樣的,讓一個很外向的人整天獨自思考,他也會感覺到很大的壓力。
內向的人不應該徹底改變自己,而應當慶幸自己擁有這樣的個性,並透過最適合自己的方法獲得能量。因此,瞭解自己的性格,善於發揮自己的特長,以自己擅長的方法獲得成功,才是最為重要。
根本教授提到,許多在社會上相當活躍的人,在年輕的時候,也曾為內向性格所苦,很不喜歡面對人群。但是後來因為工作需要,在執行業務職責當中,克服了內向的性格。他自己也是原屬於內向性格的人。他說:「在這段漫長的歲月裡,我背負著恐懼社交的包袱一路走來,我想在此根據我的經驗,跟年輕朋友講幾句話。請以執著實現夢想的觀點,來克服社交恐懼症。人生只有一次,要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而努力。為了實現夢想的人生,不管多麼痛苦,相信都能夠鼓起勇氣忍耐。勇敢地迎向外界的挑戰,就能夠培養自己克服社交恐懼的力量。」
根本教授是一位心理學專家,將他自己的親身經歷說出來,最為真實可信。一個人的心中恐懼會阻礙你盡情揮灑的空間、對世界作出貢獻。要排除恐懼,邁向自我實現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接受你的恐懼,但依然放手去做。雖然成長的文化環境會影響你的價值觀與生命態度,對性格取向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但不要為求改變原有個性,讓人套入一個刻板的模式中去,而是引導依據自身的個性和氣質特徵揚長補短,塑造具有鮮明個性特徵的風度。正如人際專家卡內基所言:「不要模仿別人。讓我們發現自我,秉持本色。」
說了半天,應該拉回到我自己身上了。當年我這個沒見過世面的「鄉巴佬」,來到繁華的台北,的確很難適應。雖然經過大學及研究所的學習和調適,總覺得自己還是不喜歡與人交談,害怕到人多的地方去參與活動。初任公職擔任科員時,很幸運遇到一位知人善任、沒有官架子的科長,他看了我的履歷表的自述內容,了解我的個性,教導我公務禮儀的應對進退,輔導我漸漸融入了公務生活。
改變是成長的刺激,因應改變是相信成長,以及把恐懼和挫折放在一旁。如果你拒絕改變,你永遠都無法成長。我的公務生涯總共遷調了八個性質不同的機關服務。雖然內向性格的本質,一直跟隨在我身邊。我還是不太喜歡人多熱鬧的場合,我也不會沒事的跟人家聊東聊西。但是隨著職務的調升,擔任科長、主任、處長、以至於機關首長之後,用忙碌的工作,克服內向性格的缺陷。每到一個機關,我的真誠與溫和的態度,跟同事相處的很愉快;我的專注、耐心、甚至是勇於創新,頗得長官的看重,不斷的給我歷練的機會。
申請退休時,我在簽呈上這樣寫著:「一路走來,還是堅守一貫的原則,品德操守擺第一,違法失職不能理,只要盡心盡力做,自然會有好結果。雖然在人際交往方面可能還是不及格,EQ管理有待加強,可是我總認為,誠能感人,真理永在人心,凡事只要對得起自己良心,又豈在乎他人的想法如何?並堅信,唯有腳踏實地,才能安穩地一步一步向前邁進。這樣的性格與作為,是在職場上發展的利基,還是成為成長的障礙,老實講,我不是很在意。因為三十餘年來,確實為社會做了一些事情,更為自己賺到『心安理得』的生活,已經很滿足了。」
在簽呈的最後,我用「勤能補拙,天道酬勤;廉潔自持,全身而退。」為我的公務生涯作總結。我的長官批准了我的退休,並且告訴我,很欣賞你的作風,你的為人處世成功了。
七、建立風格
一般公司會為自己的每一項產品設計商標,只要結合商標上的訊息,就會令人覺得確實、有價值、值得信賴。信賴度決定一個商標的成敗。人同樣也有商標,我們稱之為「聲譽」。良好的聲譽必須植基於個人風格,人在職場上要發展自己的風格,才較有可能成功。
風格通常會與自己的才華結合。如言行一致、深思熟慮、明確果斷、精密小心、活潑自信、熱忱關懷、善於交際等特性。一個人要希望能在工作職場上成功發展,必須定位自我身分,亦即佔據屬於自己的位置。身為公務人員,必須設法找出自己的長處、做事方式及價值觀,持續評估優缺點,並選擇正確的工作,以最好的工作方法及態度,不斷努力修正,就有成功的機會。
自我風格建立在行為和溝通方式上。日常行為揭露了我們的想法和行事風格,而溝通方式,則讓別人藉由言談了解我們。人際間的溝通建築在彼此相互信任對方人格的基礎上。好的人際關係,倚賴彼此展露出一種鮮明的個人風格。
風格乃是由個人性格、才能與多年工作經驗共同造就而成。英國詩人約翰.德萊敦(John Dryden)說:『人先養成習慣,而後習慣造就人。」作家赫洛斯曼(Horace Mann)也說「習慣像一條絲線,我們每天為它纏上另一條絲線,使其日益堅固,終至無法斷折。」
人生最重要的目標就是養成好習慣、塑造良好的品格。品格代表一切,而品格的定義是坦誠、正直、實在。而風格就是個人本身內在複雜心靈的外在顯現。建立個人品牌,可以從個人的良好品格、未挖掘的潛能等強項開始。即早找到自己的強項,儘量地發揮,這是快速脫穎而出的祕訣。
▲關於建立風格:名家如是說
▪ 蘇格拉說:「好口碑是你能夠擁有的最珍貴的珠寶,獲得它的方式就是努力讓自己成為你想要成為的樣子。」口碑可以理解為別人對我們的看法,它可以導致一個人的成功或失敗。因此,成功的道路上沒有什麼比口碑更重要。
▪ 博恩.崔西說:「看重自己,才會被別人看重。」「當你無條件的接納自己是一個值得被看重的人時,你就會在言行之中流露出合宜的行為,長期下來,它就會成為你的一部份,你的理想自我將成為真實的自我。」
▪ 詹姆斯.威廉說:「把你未來希望成為什麼樣的人轉換成影像刻印在腦海裡,久而久之,你就能成為想像中的那個人。」
▪ 倫敦商學院教授葛瑞騰(Lynda Gratton)在著作「未來的工作在哪裡?」中提到:「建立品牌將變成熱門行業,幾百萬人都在做類似的事情,因此他們說的有些話會言過其實、或根本沒說實話。很重要的是,你必須持續塑造值得信賴的個人品牌,才能脫離隱形人的行列,但塑造品牌的方式必須真誠而實際。你必須不斷提升和維護自己的聲譽。」
▪ 張忠樸在「人生的不標準答案」書中寫道:「為了獲致成效,對許多人而言,最好的方法是靠自己的技能、知識、與工作資歷,建立個人品牌(personal brand)。個人品牌是人生邁向巔峰的真正本錢,而這種本錢就是靠自己日積月累地去積攢。」
▪ 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認為:「一個知識工作者如果要維持自己的效能,並與時俱進,就應該為自我的發展和定位負起責任。否則他根本不可能在長久的工作生涯中,繼續維持效能和生產力,並且不斷地成長發展。」
▪ 湯姆.彼得斯(Tom Peters)在「快速企業」書中,便以「標示你自己(brnad you)」來定義個人風格。能被明確辨識的個人特質,即可視為一種個人風格。人一旦建立自己的風格,就等於有一套生涯的理路,很容易發揮潛能,獲得工作績效。
▪ 喬愛玲.狄米雀絲(Jo-Ellan Dimitrius)在著作「魅力行銷」中說:「印象管理,就是教你如何透過內在的誠意傳遞最有魅力的個人特質。」在職場定位時,你愈能突顯自己的優點,就愈能建立你的個人品牌。
▪ 亨利.福特(Henry Ford)說:「未完之事無法幫你建立聲譽。」「我們良好的聲譽建立在品質的基礎上。」他意識到聲譽的重要性,並且知道信任是聲譽的核心。贏得他人的信任,可以塑造個人良好的聲譽。
▪ 李棋芳著「臉書(Facebook)統治網路的八個觀念」書中提到:「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打造十五億用戶王國的祕訣,是他經營臉書的八大關鍵理念:熱情、目的、產品、團隊、挑戰、分享、簡單和夥伴。多方呈現祖克柏成功經營臉書的祕訣,更是他追求與實現夢想的重要理念。」
▪ 全美行銷天才,曾負責資深廣告社群副總裁,為紐約市建立城市形象品牌的凱薩琳.卡普塔(Catherine Kaputa)在「我,就是品牌」書中說:「要對人們進行自我品牌建立,必須先發現專屬於你的『獨創性』,也就是獨特銷售論點(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想要讓自己代表某件特別事物,必須提供一套能夠說服他人的價值觀。你可以闡述自我觀點、視野、風格,甚至和別人分享你的秘密,對於你是否能讓自己特別且意義重大,這扮演決定性的角色。」
「自我品牌關係到如何在職場生涯及人生中,持續扮演一個積極的角色,並且學習如何為自己定位及行銷,好將自己的優勢最大化。」
▪ 江緯辰等在「LQ: 職場人必懂的『大圈小圈』定位法則」書中提出「定位商數」(Location Quotient, LQ),指的是你為自己應該擺放的位子、應該扮演的角色有多少了解。定位,不只是對自己的生存、事業、工作負責任,同時也是維持大環境平衡的方式。
▪ 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認為:「人如果能加以適度地琢磨,就會像美玉一樣晶亮,各種優秀的特質也就隨之而得到充分發揮,而這個人特質的發揮,正是充實生活及成功事業的開始。」
▪ 台大管理學院財務金融系暨「萌拓學院」創辦人陳嫦芬教授在所著「菁英力:職場素養進階課」書中說:「形象是個人素養的外顯。形象有如無聲的個人品牌,是一個人的自我展示,既可以成就自己的期待目標,同時也暴露自己可能未察覺的短處。」
「形象是一個人的『心』外露的呈現,形象管理就是當事人願意重新化育『心』的狀態,成為『更好的自己』。心態一旦轉變,人的作為與容貌即隨之而變,外界的印象也會調整,忠實地反映這個人調整後的新特質。」
▪ 葛里森.韋恩(Garrison Wynn)在「原來這樣就能成功」書中說:「你要追求成功,最有效的選擇就是運用個人優勢,把自己變成一個可信、易懂的解決之道。你希望獲得在動手之前別人就能相信你的優勢。如此一來,當你動手時,就能獲得相當的信任。我稱之為『立即印象衝擊』(instant image impact)。」
▪ 從事公關事業 35 年,曾任公關公司總裁,目前是全球公關行業最有成就的翹楚克里斯.科米薩耶夫斯基(Chris Komisarjevsky)在著作「口碑就是我」書中說:我們目前所處的時代比以往任何時候更需要彼此坦誠、相互理解和資訊公開。對對方的透明,即意味著對真實的重視,意味著你具有信心。相對的,透明、真實以及信心有利於營造一種信任的氛圍,在這樣的氛圍中合作更容易達成,職涯也會邁向成功。」
「口碑可以理解為別人對我們的看法,而這會影響我們在私下和公共場合,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以及我們一切的努力。所以,口碑是我們最寶貴、最強大的資產。」
「好口碑能帶給你什麼?簡單來說,就是讓別人能夠:(1) 相信你。(2) 模仿你的承諾和激情。(3) 看到你的辛勤工作,並樂意和你一起付出。(4) 尊重你的判斷。(5) 想與你一起參加活動。」
「一個人品格的真實和行為的透明,對塑造其良好的口碑以及達到事業的成功是極為重要的。正如孩子們經常會說的:『不要裝了。』」
▪ 品牌專家、知名的演講人永.克利斯托夫.班特(Jon Christoph Berndt)在所著「我,就是品牌:是 A 就別假裝是 B,創造你的獨特賣點,做最棒的自己」書中提到:「個人品牌術(Human Branding,意思是:把個人打造成一個品牌)的開發,目的是使人和其他有所區別,散發獨特性,一如在為數眾多的製造商和商品當中,每個人都會有自己最喜歡的品牌一樣。」
「人的品牌特質說明了他是誰,是個什麼樣的人,本質為何,真正的原動力是什麼。以品牌特質作為基礎,將可以事半功倍—變得更受人喜愛、更成功、更滿足。這就是個人品牌術成功的地方。」
「一個人是強力品牌的先決條件有哪些?可以用『品牌三角形』來說明根本的先決條件。在它的三個角,我們可以清楚看到一個品牌之所以強大的主要原因是什麼。(1) 第一個腳——特點:你有什麼獨特賣點?(2) 第二個角——規範:你有足夠的競爭優勢嗎?(3) 第三個角——社會貢獻:你的功效也一樣清楚嗎?」
「請注意:品牌三角形所有的角都得一樣強大——否則根本就會成了一個鬆垮無力的小三角形,或甚至一個兩角型,或在最壞的情況下成為一個一角形。」
▪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世稱「藍光之父」中村修二(Shuji Nakamura)教授在所著「我的思考,我的光:創新突破的 7 個思考點」書中說:「要如何找到自己的風格。最重要的是你要知道,風格其實本來就存在你的身上,並非由他人教導而來。當然,也不是說你什麼事都不做就會實現你的風格。風格其實是從頭到尾徹底完成一件事情或一項產品產生出來的個人特色。」
「簡單說,要實現自己的風格,無論如何都要親手完成一件事,或者實現一個目標,因為這是發現風格最重要的關鍵因素。」
「所謂的自我風格是指你獨有的直覺。這種直覺和一般所說的直覺不同,是你用一己之力完成一項產品時,本身才能感受到的判斷力。」
「在你孜孜不倦、一步一腳印親手進行每個步驟的過程中,你會突然看見閃現遠處的微光,而這些微光日後就會漸漸匯集成你的風格,之後,你再以自己強烈的風格,徹底貫徹目標時,就有可能創造巨大的成功。」
▪ 全球最大的會計專業服務機構(PricewaterhouseCoopers / PwC)全球議題倡議長史維毆克拉(John Sviokla)與 PwC美國聯盟副所長科恩(Mitch Cohen)兩人合著的「大翻身時代」(The Self-made Billianaire Effect),研究了全球 120 位白手起家的億萬富翁,在書中提出:「我們從自立門戶百億富豪身上觀察到五項關鍵的雙重能力,分別是:
(1) 想法上,富含同理心的想像力(Empathetic Imagination):一方面對客戶需求與渴望採取極富同理心的觀察,另一方面則是通過極富想像力的思維模式,探詢各種新穎且未經驗證的想法,使之能夠完美結合。
(2) 視野上,是耐心的急驚風(Patient Urgency):他們會急著做好準備以掌握難得的機會;但也會耐心蟄伏,等待機會完全成熟的時刻全力出擊。
(3) 行動上,有開創性的實作力(Inventive Execution):開創性帶來自由發揮的空間,但開創者的實踐方式,卻是從頭到尾用兼具整合與開創性的思維模式處理價值高達數百億的念頭。
(4) 態度上,以相對觀點評估風險(Taking a Relative View of Risk):他們不會為了帳面的損失驚慌失措,因為他們採用相對觀點看待風險,與其在意手中的籌碼有多少損失,更在乎自己在未來恢宏的版圖中有無一席之地。因此遭遇挫折時,總是有辦法愈挫愈勇,屢敗屢戰。
(5) 領導上,具伙伴式領導風格(Leadership Partnership):開創者幾乎毫無例外都不是獨行俠。最該重視的雙重能力,或許就是不要淪於剛愎自用,而是要在人際間通過伙伴關係補足團隊各項技能,建立互信。⋯⋯開創者的確能夠兼具想像力與判斷力,卻少有人能夠同時在兩種領域中出類拔萃。」
PwC 台灣聯盟所所長張明輝在本書推薦序文中說:「百億富豪有何過人之處?如果出身、學歷、運氣、年齡、產業這些都不是原因,那麼白手起家的致富關鍵是什麼?這項調查分析還原了這些富翁在白手起家之前的起心動念,歸納出他們成功關鍵,其實在於特殊的人格特質。」
「這項研究對於企業組織可以從中知道如何培育或找到更多具有特殊人格特質的人才,以持續創造企業價值;至於個人,則可以從中了解如何提升個人對於新價值的創造及掌握能力。」
▪ 現代品牌之父,柏克萊哈斯商學院行銷學名譽教授大衛.艾克(David Allen Aaker)在所著「品牌王道」書中說:「什麼是品牌?品牌絕不只是一個名稱或商標,更是一間公司對顧客的承諾;不僅給顧客功能性利益,還帶來情感、自我表達與社會利益。一個品牌,是以顧客每次與其接觸的認知與經驗為基礎,不斷發展而成的關係。」
「品牌具有強大的影響力。它是顧客與組織關係的核心,是策略抉擇的平台,也是影響股票收益等財務表現的重要力量。一些極具競爭力的品牌,都有其『精髓』。⋯⋯。這些品牌均以獨特優勢贏得顧客的忠誠與愛戴,以及商業上的成功。」
「品牌個性可以傳達產品屬性、提供品牌活力、確立顧客關係、引導品牌建構計畫、洞察顧客態度和行為。⋯⋯如果品牌個性能夠獲得,並保持一定能見度、鑑別度及忠誠度,實是品牌一大優勢,因為品牌個性通常難以模仿。」
▲我對建立風格的體認
▪ 培養脫穎而出的特質,確立個人的專業風格
‣ 發揮自我的潛能,創造自己的價值。
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信念,即真正的專業才可能導致一些人在其行業中出類拔萃,而其他人仍在原地奮鬥。如果這是事實,正確的成功祕訣,卻是隱藏在每個人的潛能及力求表現的個性之中。人如果能加以適度的磨練,各種優勢的特質也就隨之而得到充分的發揮,而特質的發揮,正是充實生活及成功事業的開始。
不斷地藉由生活與工作,就會更認識自己。設法找出你認為有興趣的工作,對某類工作有興趣就會較有成就感。有興趣就會產生持久的特質。因為每個人都具有獨特的興趣模式,表現出「潛在自我」。我們生命內在藏有豐富的潛能,等著我們去喚醒。每一個成功人士都會以一種簡單的策略確保成功的品質——認識自己。
關於認識自己,我們在前面「認識自己」的單元,已經討論很多。在此,特別再引用國內著名文學家王鼎鈞教授在「九十回顧自述」一文中,討論到如何認識自己。他說「人有三個『我』,一個是別人認為你是個什麼樣的人,一個是自己以為『我』是什麼樣的人,在這兩者之外還有一個『真我』。別人眼中的我,自己心中的我,有很大的差別,至於那個『真我』是什麼樣子,據說沒有人知道。」
「所謂知己,就是『別人眼中的我』正是『自己心目中的我』;所謂錯愛,謬愛,就是『別人眼中的我』高過『自己心中的我』;所謂懷才不遇,就是『別人眼中的我』低於『自己心目中的我』。」因此,每個人必須努力找到「真我」,發揮最大的潛能,來改變並提高「別人眼中的我」的份量與價值。
嚴長壽董事長在「做自己與別人生命中的天使」書中說:「你必須在工作中創造出不同於他人的價值。不管你的工作或職位,在你未來的人生中,你可以自己做選擇。只是如果你能夠在其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價值,這才是最好的選擇,因為這樣做,不僅讓自己提升,也能夠影響、改變周遭更多的人。」每個人應該掌握自已個性上的優缺點,並因著人生各個階段的轉換,讓它往好的、對的方向發展與改變,如此才能不斷地提升與發現自己的能力。
成功學大師史蒂芬.柯維(Stephen R. Covey)在所著「第8個習慣:從成功到卓越」書中說:「『與成功有約』是探討人生全面成功的七個習慣,因為七個習慣是關於提高效能,它們是放諸四海皆準永恆不變的法則。」
「第八個習慣:『發現內在的聲音』,包含了兩個部分:一是『找到自己內在的聲音』,二是『激勵他人尋找內在的聲音』。找到內在聲音的能力,隱藏於我們與生俱來的潛能之中。雖然是潛伏的、尚未開發,種子卻早已種下。⋯⋯每個人都有極大的內在潛力,甚至可以說是無限的。因此我們應該積極運用、開發天賦才能,獲得的將會增加,能力也就愈大。」
人之所以能成功,要能凡事全力以赴,故而得以正確激發潛能。當你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時,你就可以在職場上制勝,而且自己就能感覺到那種盡情發揮、自在瀟灑的神態,你的步調、才華、最優質的自我就可以熠熠生輝。
‣ 展現獨到的特質,奠定專業的形象。
品牌的建立是日積月累而成的。你做的每件事都在打造你的個人品牌,那就像你的招牌,讓人對你產生特定的預期。試想你手邊的某個品牌用品,如蘋果的 iPhone 手機,你想到那個產品時,會想哪些屬性及哪些特質代表那個品牌?人也可以創造品牌,當你想到某個名人的名字,就會浮現對他的印象。個人的品牌,就叫做風格。
能明確辨識的個人特質,即可視為一種個人風格。個人的風格發自人格特質,並展現在內在的思慮與外在的個人特徵及行事作風上。具體言之,風格是指正確的形式風範,縝密的思考方式,以及良好的生活、作息和工作習慣。
所有成功人物,都具有一種非凡的特質,他們不會恐懼失敗,反而喜歡接受失敗的到來;但他們不容許因失敗或是犯錯,而讓自己陷入情緒的低潮之中。他們在內心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手上的任務。他們所顯現的是堅忍不拔、臨危不亂、沈著因應的個人特質,並且能夠適時地發揮最大的潛能。
台大商學院特聘教授郭瑞祥提到:知識工作者需要在職涯發展中檢視自己的特質,才能做出最適當的發展方向。他提出的五項特質(SHAPE)為:
◉ 心靈(Spiritual):清楚自己的價值觀與志業。
◉ 興趣(Heart):找出自己最喜且最擅長的工作。
◉ 能力(Abilities):可導致更有效或更優勢工作表現的習
慣。
◉ 個性(Personality):穩定的性格、興趣及愛好。
◉ 經歷(Experience):經過各種不同的歷練,具有相當穩定
的專長。
打造各人的風格,那本身幾乎就是一份工作。你必須主動聲明你是誰、你的立場、以及你希望給人的觀感。一個人的聲譽恰如其分。常言道:「久仰大名」,都是先聞名聲,再見其人,而名聲可能為人增添氣勢,也可能減損氣勢。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說:「良好的聲譽需要二十年的時間才能建立,但卻能毀於一旦。只要想到這一點,你一定要更加謹慎。」
嚴長壽董事長在「御風而上」書中提到:「顯(visibility),是你必須要讓自己被看見。每個人都有缺點,但是如果我們只專注在自己不如人之處,很可能反而失去了你的優點。⋯⋯找出你自己最大的優勢,凸顯你的特質,這就是顯。」在一個無所隱蔽的環境裡,坦然誠懇地面對挑戰與溝通,才是真正面對競爭的生存之道。當我們在追求專業技術的同時,贏得信賴是專業態度的第一步。技術與專業,兩方面都具備了,才能算是真正的專業。
形象顧問愛利.辛普森(Eleri Sampson)在「個人形象與專業風采」書中提到:「你的專業形象即是一幅宣傳你自己的廣告看版——替你自己的專業表現打包票。絕大多數的專業人士給人的印象有五項根本特質」:
◉ 勝任:你的各項本領,包括技術、才華、資格、經歷以及
你自己相信能夠辦得到的事。
◉ 可靠:你表現出來的樣子、運用的言語以及處事的作風讓
人看出你信得過。
◉ 克制力:自制是成熟人格的表徵。風度好顯示具有自制能
力,而且持續不變。
◉ 自信:是發自於心而形於外。態度積極樂觀,並且知道自
己很有內在,隨時散發出可以承擔重任的本事。
◉ 前後一致:能永遠保持專業的風範,發揮獨特形象的實質
能力。
職業生涯停滯不前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是由於個人風格給別人不良的印象。上面所列出之組成個人形象的特質,是你必須去苦心學習、修練,日積月累才能得之。因此,如何建立良好的個人風格,是你在職場上能否脫穎而出的不二法門。
▪ 公務人員如何建立自己的風格?
‣ 肯定自己選擇的志業。
一個人會選擇當公務人員,一定經過慎重的考慮,而且必須相當辛苦的準備,才能通過國家考試,正式成為公務人員。能服務公職必然相當欣慰,因為那是一項崇高的事業,可以作為安身立命的志業。
曾任銓敘部政務次長徐有守在其著作「做一個成功的公務員」中說:「身為公務員應該感到驕傲,也應該感到責任的沈重。因為在千千萬萬國民中,國家選定了你做幾十萬中之一的公務員,這不僅是一份莫大的幸福,更是求之而不可得的榮譽。因為你是在替國家做事,為人民服務,為人類的進步繁榮而效力;這與世上任何其他行業比起來,顯然不同凡響,無與倫比,為任何其他行業所望塵莫及」。
徐次長繼續說:「我們中華民族自古以來,更是不知多少先聖先賢,都曾對這種服公職的神聖意義和價值,多所闡揚。北宋理學家張載有四句話更是慨乎言之,氣魄非凡:『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話誠然是用來勉勵所有士大夫的,也就是勉勵所有讀書人和政府官吏的。⋯⋯這真是公務員何等神聖的使命!公務員本身也何其神聖!」
公務員是負責國家政策的制定與執行的任務,關係社會的安定與發展,為全體民眾謀求最大的福祉。公務員的責任何等重大,公務員又應該感到何等的驕傲。「人在公門好修行」,所有公務員都應該勇於承擔這樣美好的修行。
嚴長壽董事長在「做自己與別人生命中的天使」書中也提到:「年輕人從事公務工作時,儘管是縣政府裡的一個小科員,都必須有一種抱負,給自己期許:因為我『掌握了國家資源』,相信有我的投入,公務工作可以改變許多事情,對社會會有更大的貢獻,當你有機會升遷,有更高的職務、掌握更大的資源,你才會更具使命感,一心要把國家帶到更好的方向。這才是做一個公務人員正確與理想的態度。」
黃丙喜等合著的「新時代的為官之道」書中提到:「文官無論古今中外都是一個崇隆、尊貴的地位,因為它是國家治理及行政推動的引擎,更是人民福禍的關鍵。文官非常不可或缺,而且愈來愈重要。」「文官體系本是推動國家向前的最大引擎,它既是動力,也是方向。我們卻很不幸地看到,過去十幾年,隨著政黨輪替,很多事務官在期間彷徨不定,失去了穩定的力量。」
最近看到聯合報的社論,這樣評論道:「無能無法把事做對,失廉無法做對的事。台灣怎麼了?政府好像無心做事,沒辦法做事,或者做了事也沒辦法把事情做對。⋯⋯政府沒辦法「把事情做對」,表面看是效率問題、能力問題;但追根究柢,一次又一次的改革半途而廢,證明政府根本沒有決心去做對的事。⋯⋯可悲台灣的前途,可恨政客非貪婪即無能,可憐民心失落無所依!」我不知道當今在朝的官員們看了這則報導,內心作何感想?
在職場上,你會碰到很多痛苦的抉擇,如要妥協價值觀、壓抑意見或隱藏良知。有些痛苦阻礙我們的學習、成長和思考,吞噬我們的未來。觀念分歧、權力鬥爭、階級隔閡、個人利益衝突等等,都會影響自我在職場上的判斷。所以,你如何選擇什麼是正確的?你要聽誰的?建議你可採取亞理斯多德的看法:「最終什麼是正確的,答案存乎己心,你應該相信自己。」忠於自我,相信自己的直覺,該做就去做,發揮自己的特質,充分展現自己的潛能,做出最大的貢獻。
想要擁有脫穎而出的「獨特氣質」,並能讓自己揮灑自如並不容易。但是隨著年齡與經歷的增長,真正穩重的人會逐漸擁有更多的能力與權力,可以在職場上表達真實的自我。你練得的冷靜沈著,自我堅持,自會贏得別人的好感與信任。你坦然的心胸與卓然的精神表現,更會讓人感到佩服與尊重。
賈伯斯說:「只有熱愛你的工作,你才能做出偉大的工作。」蘇格拉底也說:「每個人身上都有太陽,只是要讓它發光。」人生是一場豐富的饗宴,生命要活得精采,只在於我們能不能把自己的生命發揮得淋漓盡致。你選擇擔任公務人員作為終身志業,希望你能肯定自己的選擇,並且能在自己的努力下,發光發熱,發揮生命最大的價值。
‣ 建立良好風格的作法。
大多數公務人員都從基層做起,在剛開始的時候職位可能不起眼,但如能充分發揮自己的優點,並隨時發現自己的不足;能看清自己的優缺點,並且將它放大,這樣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斷的做修正,都可以慢慢地找到陽光大道。
在職場上要充分發現自我,你必須彰顯個人的特點,而不是掩藏起來。你的態度沈穩、親切而堅定,具有同理心,真誠的表現,以及言之有物的談論,充滿果斷明快的做事風格,在在都充分散發出穩重的氣勢,備受長官及同事的關注,讓你更能展現自我,充分發揮才能,快速脫穎而出,成為職場上的幹才。
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在「自我管理」書中即闡述:「知識工作者必須有效地做自己的執行長。你可以自己選擇,知道什麼時候該改變路線。要把事情做好,你必須培養對自己的深刻了解,包括:(1)你如何學習?(2)你的做事方法為何?(3)你如何與他人共事?(4)你的價值觀如何?(5)你可以在哪些地方作出貢獻?」你必須對自己有清楚的了解,並藉由不斷的反省與自我調適,才能找出最佳的職涯策略。
打造個人風格的做法,如再多做一些、說到做到、注意細節、決心與規律、放下自尊等作為,都有助於提升個人風格的效益。要把事情做對做好,要在工作中展現真實的自我。你的為人與價值,和職稱、薪酬或做什麼樣性質的工作無關。「成為你能變成的樣子」,是一輩子的歷程,但那是你能做到的事中最重要的。事實上,那正是你在工作中展現出個人的「獨到特質」。它能驅動你的動力、動機和毅力,讓你持續學習、成長和挑戰極限,使你與眾不同。
美國爵士音樂家邁爾士.戴維斯(Miles Davis)說:「有時候你需要演奏很久,才能演奏出自己的風格。」想要建立自己的風格,你需要堅持、決心、熱情、專注、努力,才有可能做得到。而且風格的形成,是要日積月累,才能慢慢展現出來。你必須找出你的「獨到特質」,帶著它踏進職場,才可以幫助你邁向成功之路。
以下提出幾項建立個人風格的作法暨介紹幾本相關的書籍,你可以不斷的學習、修練,希望能對你有所助益。建立風格的作法:
◉ 沈著穩重的氣勢,展現冷靜和堅定信心的做事能力。
◉ 堅持該有的作為,敢說敢做的正直和勇氣。
◉ 專注於自己的承諾,善於提出高明的見解,展現卓越的績
效。
◉ 重視未來的發展,不會惦念過去的錯誤,把焦點放在未來
可以有哪些影響力。
◉ 身為主管人員,不論在順境,或是逆境,都需要親自面對
員工,以顯示你的真誠領導。
此外,哈佛大學商學院著名的「破壞式創新」創導者克雷頓.克里斯汀生(Clayton M. Chirstensen)教授在「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書中,提出的「人生三問」,可供全體公務人員思考自己未來如何正確經營自己的人生:
◉ 如何知道我的工作生涯可以成功、快樂?
◉ 如何知道我與配偶、兒女與朋友的關係可以成為快樂的泉
源?
◉ 如何知道我這一生會堅守原則,以免牢獄之災?
關於如何建立風格,介紹幾本相關的書籍,供大家參考研閱:
◉ 克雷頓.克里斯汀生(Clayton M. Chirstensen):「你
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 查爾斯.韓第(Charles Handy):你拿什麼定義自己?
◉ 葛瑞騰(Lynda Gratton):未來工作在哪裡?
◉ 席薇雅.安.惠烈(Sylvia Ann Hewlett):讓世界看見
你。
◉ 南.羅素(Nan S. Russell):大膽起步——在工作中展
現自我,創造耀眼的自己。
◉ 嚴長壽:做自己與別人生命中的天使。
◉ 李開復:做最好的自己。
◉ 黃丙喜等:新時代的為官之道。
◉ 博納德.羅斯(Bernard Roth):史丹佛大學設計學院創
辦人教你:把成功變成習慣。
◉ 克里斯.科米薩耶夫斯基(Chris Komisarjevsky):口碑
就是我。
◉ 永.克利斯托夫.班特(Jon Christoph Berndt):我,就
是品牌:是 A 就別假裝是 B,創造你的獨特賣點,做最棒
的自己。
◉ 史維克歐克拉(John Sviokla)、科恩(Mitch Cohen):
大翻身時代。
◉ 陳嫦芬:菁英力——職場素養進階課。
◉ 李棋芳:臉書統治網路的八個觀念。
◉ 大衛.艾克(David Allen Aaker):品牌王道。
◉ 史蒂芬.柯維(Stephen R. Covey):第8個習慣:從成功
到卓越。
八、領導才能
行政機關高階人員肩負機關之規劃與推動任務,上層政務人員之政策指示,帶領中低階層人員落實政策之執行,關係機關之成敗甚鉅。
高階人員經過中階文官之歷練,尤其以擔任科長職務,極為優秀者,始能晉升為簡任職務,平均約需經過二十五年左右之努力,才有此機會。因此晉升簡任職務競爭相當激烈,必須表現極為優秀者,才有晉升的機會。而擔任簡任職務,往往成為公務人員職涯規劃努力的目標。
在簡任人員中,最為關鍵的職位是司、處長,是擔任領導職務。領導與管理的工作是不同的。要釐清兩者的差別,可從英文字根來看,領導(lead)的字根原意是「前進、帶路」;而管理(manage)的字根是「手」,根本含義是「處理事務」,和維持秩序、組織與控制有關。
管理是處理事物、安排組織的資源;領導則帶領追隨者前往從未到過的地方。簡單的說,管理是把事情做對(do the things right),領導則是做對的事情(do the right things)。領導是願景與判斷的活動,追求效能;管理是講求效率。管理者維持現狀,而領導者改變現狀。
領導就是影響他人朝某個方向努力時所展現的能力。領導者具有的人格特質如:驅動力、影響他人的欲望、誠實、自信、良好操守、智慧和相關知能等。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當領導者。但是有意成為領導者對領導能力可預作準備,使自己成為一位優秀的領導人才。
領導不是天生的,成功的領導者大部分都是後天培養的。只要虛心學習、鍥而不捨地努力,盡情發揮自己的才能,就可以成為傑出的領導者。
▲關於領導才能:名家如是說
▪ 威斯.威爾(John C. Maxwell)說:「所有好的領導者都有夢想,而所有偉大的領導者和別人分享夢想,讓這些人仍能夠幫助他美夢成真。」
▪ 美國史丹佛大學教授湯姆.彼得斯說:「現在的領導者必須具備美感與說故事的能力。」領導的美感包括:效率之美、決策之美、團隊精神之美。
▪ 奇異公司前執行長克威爾許說:「過去的老闆之所以成為老闆是因為他比為他幹活的人多知道一點東西。而未來的領導者,則是以願景、共同價值觀及目標來進行領導。」
▪ 法蘭克.克雷恩(Frank Crane)曾說:「如果你太相信別人,你就可能被欺騙,但是如果你不信任別人,你卻會活在痛苦之中。」宏碁電腦公司創辦人施振榮認為:「領導者要能享受大權旁落的樂趣。」奇美的許文龍董事長的領導哲學是充分授權。他喜歡釣魚,有人問他在釣魚時是否也在思考些什麼偉大的計畫,他總是笑笑地說:「我只在想魚。」
▪ 松下幸之助說:「領導者必須經由各種方式讓同仁了解他的信念與哲學。同時,最重要的就是能以身作則。如果一位領導者缺乏以身作則的氣魄,相信同仁絕不可能衷心追隨。」
▪ 丹尼斯.魏特利(Denis Waitley)說:「要獲取他人的尊敬,必須努力做到值得人尊敬。要成為學習的模範,首先要樹立積極的典範。」「誠信是做人的根本,無論在什麼情況下皆要堅持誠信。」
▪ 華倫.班尼斯(Warren Bennis)說:「在21世紀中,領導者最重要的挑戰將是,如何啟發組織的腦力。」印度聖雄甘地對於不同的文化曾提出「尊重、理解、接受、欣賞」的見解,領導者在處理團隊多元的意見時可以學習這樣的精神。
▪ EQ 之父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在所著「高 EQ 領導力」書中提到:「研究發現領導者會有六種特殊的領導風格,每一種都由不同的情緒智商結構所組成;最重要的可能性是績效最好的領導者不只憑藉一種領導風格;在一星期當中,他們通常使用多種或大多數的領導風格,天衣無縫,且程度不同,端視商業情況所需。想像這些不同的領導風格,就像專業高爾夫球選手球具袋中的各式球桿一樣。⋯⋯專業選手感知眼前的挑戰,迅速抽出正確的工具,優雅地運用它。這也是高影響力的領導者工作的方式。」
「這六種領導風格是什麼呢?(1) 權威型的領導者激勵他人朝願景前進;(2) 聯繫型的領導者創造情感連結及和諧;(3) 民主型的領導者透過參與建立共識;(4) 領先型的領導者期待卓越及自我引導;(5) 教練型的領導者培育未來人才;(6) 高壓型的領導者要求立刻順從。」
「在六種領導風格中,權威型的領導是最有效、最能帶動工作氣氛的一種。教練型的領導方式最少被使用,然而這個風格隱含的訊息是,『我相信你。我投資在你身上,我也期待你最大的努力。』聯繫型領導是建立歸屬感的大師。民主型的領導者建立了信任、尊重和承諾,但是也有缺點。高壓型的領導方式在大部分情況下效果最差。」
「當然,很少領導者具備全部六種領導風格,更少人知道應該何時及如何使用它們。⋯⋯領導者首先必須了解何種情緒智商職能,是他們所缺乏的領導風格的基礎,然後不斷努力增加及提升這些情緒智商。⋯⋯每一小時,每一天,每一星期,主管都必須像練習高爾夫球般演練他們的領導風格;在對的時間,運用對的風格,使用剛好的份量。報酬就在於結果。」
▪ 法國名畫家布拉克(Georges Braque)曾說過:「藝術中唯一重要的事是無法解釋的。」領導也是如此。領導力是一門鼓舞他人為共同理想而奮鬥的藝術。有人請教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如何學習領導,杜拉克回答說,去學拉小提琴。
▪ 美國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說:「一個人應該利用別人的經驗,以彌補個人直接經驗的狹隘。」前紐約市長朱利安尼說:「領導者最艱鉅的任務之一,是讓每一位部屬施展所長,將其內在潛能發揮到極限。」印度格言:「經驗,製造一切未來;經驗,是所有過去的成果。」成功的領導者,要能將組織建構成學習型的團隊,要建立學習型的團隊就從經驗分享開始。
▪ 拿破侖名言:「一隻獅子率領的羊群,可以打敗一隻綿羊率領的獅群。」英特爾創辦人之一安迪.葛落夫(Andy Grove)說:「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鴻海董事長郭台銘說:「在快速成長的企業,領袖應該多一點霸氣。」俗語說:「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這些說法,都在強調領導者在組織中的重要性。
▪ 亞都飯店總裁嚴長壽說:「我認為一位優秀的領導人,並不只是一個優秀經營者與決策者,還要是一個能夠規劃願景的人,有開闊的視野、卓越的見解,可以洞察機先看到組織將要發生的問題,針對問題規劃出方向,從高處去看問題。組織有願景,企業才有未來。」
▪ 德克薩斯州錦繡鎮鎮長唐納.菲利普(Donald Phillips)在所著「向林肯學領導」書中說:「林肯領導學是普世典範。林肯知道,真正的領導力是發揮日復一日沈靜而細微的影響,常常與追隨者等民眾面對面接觸。⋯⋯他激勵人民,從平凡無奇到追求更好的表現、成就、自覺。⋯⋯他坦率無偏見、客氣有禮、寬恕容忍、公正不倚,對於全民的尊嚴時時刻刻保持敬重。」
「林肯的態度與行為,實際上描繪出一個過程,象徵人與人之間受歡迎且正直的關係。亞伯拉罕.林肯就是領導力的本質。」「林肯說:『品格如同樹林,名譽如同樹蔭,我們只想到樹蔭,卻不知道樹木才是根本。』品格是領導力的基礎。」
▪ 曾任美國總統文謄、教授、作家等身分活躍於美國政壇與公共生活的大衛.葛根(David R. Gergen)在所著「美國總統的七門課」書中提到:「根據我的判斷,有七把成功之鑰,能讓白宮有效領導。他們不但適用於各黨各派,也適用於其他大多數組織的領導人——企業執行長、大學校長、軍隊統帥,以及非營利組織負責人。這七門課是:人品貴重、目標清楚、說服力強、在體制內運作的能力、就任百日內定江山、堅強的顧問群及傳承願景。」
▪ 華倫.班尼斯(Warren Bennis)和羅伯.湯瑪斯(Robert Thomas)合著的「奇葩與怪傑——時代價值和關鍵時刻如何塑造領袖」書中提到:「我們研究發現,每位目前還在扮演領袖角色的怪傑,都擁有一個特質:赤子之心(neoteny)。赤子之心不僅是返老還童,擁有年輕的外表,同時也重新具備年輕人的人格特質:好奇、愛玩、熱切、坦然無懼、體貼和氣、精力充沛。」
「赤子之心就是在成年之後仍然保有年輕人的特性,是一種進化的動力來源。⋯⋯我們猜想,所謂領袖魅力(charisma)其實就是赤子之心。領袖魅力也會讓人不自主地為這位領導者服務。⋯⋯我們相信,這是怪傑們最大的秘密,讓他們能夠不斷領導、學習,而且無論生理狀況如何,都能常保喜樂的心。」
▪ 日本第一位牛津大學教育學博士,東京外國語大學教授岡田昭人在「未來你是誰——牛津大學的 6 堂領導課」書中說:「牛津大學校友人才輩出,其中許多人還是歷史上的偉人。之所以有這樣的成就,原因就在於『打破常識』的教育理念。」
「要成為活躍於世界舞台的全球化人才,要具備 6 種能力,成為一流的領導者。這 6 種能力是牛津大學校友的共通『特質』——統御力、創造力、戰鬥力、分析力、冒險力、表現力。」
▪ 曾任高盛公司副董事長,目前是哈佛商學院企業管理講座高級講師羅伯.克布倫(Robert S. Kaplan)在遠見天下出版公司編印之「哈佛教你做好自我管理」書中提出:「領導人七大自我評量:認為領導人要評估績效,維持運作正常,應該不時暫停一下匆忙的腳步,問自己一些問題。包括:(1) 溝通願景和優先要務;(2)時間管理;(3)意見回應;(4) 接班規劃;(5)評估和調整;(6)在壓力下領導;(7)保持本色。」
「成功的領導人在他們的事業生涯中,難免會走入岔路歧途。若要重回正軌,必須稍停一下,看清楚想明白之後,才擬定新的作戰計畫。在這個過程中,花時間問自己正確的問題,洞悉問題所在,遠比找到答案更重要。⋯⋯定期自問自答,可以幫助你克服領導上的挑戰和解決問題,而這些挑戰和問題,都是你在職場生涯中一定會碰到的。」
▪ 曾任「財星」五百大企業人力資源主管,目前為主管教練、講師,以及書籍作者史考特、艾伯林(Scott Eblin)在「預約下一次的升遷:從總機到總裁都要知道的九大工作秘密」書中說:「領導人要定期更新自己的經歷與視野。並引用哈佛大學教授也是『調適性領導』一書作者隆.海菲茲(Ronald A. Heifetz)曾提到,『領導人必須定期離開一下舞台到陽台上透透氣。』讓你到陽台上透透氣的好方法之一,就是培養你定期會施行的例行更新工作。」
「要在主管職位的漫漫長路上成功,你就必須在心裡、生理、精神和人際領域上,養成定期更新的慣例。⋯⋯若能在你的生活保留空間,你的精力和視野也將讓你在下一階層的未知領域奮鬥時受益無窮,進而幫助你,並帶出你的最佳狀態。」
▲我對領導才能的體驗
▪ 什麼是領導,領導者具備哪些領導才能?
有關研究領導的書籍可謂汗牛充棟,對於領導所下的定義,也近百則,我們無法詳加討論。我的重點在瞭解領導的職責所在,並使有意成為領導者對領導能力預做準備,使自己成為一位優秀的領導人才。
‣ 所謂領導(leadership),就是影響他人朝某個方向努力所展現的能力。
領導是一種影響的過程。因此,有學者認為,領導最簡單的定義是:「有跟隨者,才有領導。」華倫.班尼斯說:「領導就是影響人們願意甚至是熱誠地奉獻自己的心力、創造力,以及其他的資源。領導就是讓人盡其所能。」
美國前紐約市長朱利安尼認為:「領導的方式不限於一種。羅斯福總統的演說激勵人心,邱吉爾是口若懸河的演說家,雷根以其人格的力量來率領眾人——大家信任他,所以願意追隨。你指揮人們的能力,多半是看他們對你的想法。」領導者最艱鉅的任務之一,是讓每一位部屬施展所長,將其內在潛能發揮到極致。
領導者具備的領導才能,諸如視野開濶、型塑願景、敏銳觀察、快速反應、策略分析、創新思考、勇於變革、溝通協調、有影響力等等才能。茲將較為重要的影響力、願景及變革等三項,略述於後。
✧ 領導是一種影響力,有影響力的才是真領導。
領導者所擁有的見識廣度、知識豐富性、和洞察力深度,成為部屬接受的權威基礎。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說:「領導者必須經由各種方式讓同仁了解他的信念與哲學。同時,更重要的就是能以身作則。如果一位領導者缺乏以身作則的氣魄,相信同仁絕不可能衷心追隨。」
喬頓.巴頓將軍也曾說過:「領導力有三項原則:一是以身作則;二是以身作則:三還是以身作則。」再沒有比做眾人的模範更具激勵效果的了。當你挺身而出、以身作則,便能激勵他人。所以,要成為一位好的領導者絕非偶然,它需要在行動上樹立榜樣,成為團隊的標竿以及學習的對象,激發成員主動行事的精神。
領導者的格局與魅力,是影響力重要的來源。格局是由能力、見識與氣度所構成。在領導職位上,就必須有先見、更大的氣度與能量。領導者能以格局超越懷疑和恐懼,克服追隨者不安的感覺。用寬懷的氣度讓部屬敢於創新求變,不怕犯錯,是推動團隊持續前進的關鍵。
魅力是優越的人格特質,是一種經年累月的智慧結晶和能力,諸如自信心、意志力、熱忱、敏銳觀察、堅持理想、人際關係等多項成功特質。魅力是吸引力和影響力的交集,它不但能吸引人追隨,還能發揮影響力,領導人群朝共同願景邁進。
✧ 領導者有願景,而且教別人看未來的視野。
成為領導者的第一步,就是能夠認清整個大環境的現狀,然後公開表明你要走的方向。領導人的角色是描繪出願景的專家,讓他所領導的人也接受這願景。這樣一來,組織所有的能量集中在相同的目標,這就是願景。真正的領導者是提供願景和方向感,並能以他的氣度、能力及方法,團結和提升眾人,讓願景得以實現。所以,願景是看到別人所沒看到的。領導是化願景為實際的能力。 哈佛大學教授嘉納(Howard Gardner)於「領導大師風雲錄」一書中認為:「領導者如說故事的高手。優秀的領導者以文字號召追隨者,激發追隨者對願景心生渴望,甚至自己成為後人傳頌的傳奇事蹟。」
美國知名暢銷書作家及企業員工訓練專家史蒂夫.錢德勒(Steve Chandler)在合著的「勇敢放手的成功領導課」書中說:「做為一名領導人的首要工作就是營造願景,然後讓自己生活在願景之中,就好像已經發生了一樣。領導力的精髓就是你必須有願景,不能只憑空吹噓。真正的領導人能帶領團隊成員邁向未來。」
「第五項修練」的作者彼得.聖吉(Peter Senge)說:「lead 的古字為leiten,意思是『跨越一個門檻』,領導人的特質,就是願意帶領眾人,踏出未知一步,指出一個方向。真正的領導人應該要拋棄恐懼、焦慮等包袱,帶領大家向前邁進,每天與員工建立互信關係,從錯誤中學習,並永遠保持願景。」
總之,領導者具有一種驅使人們邁向理想與偉大的情操,他具有夢想、理想,擅於擬定目標與塑造願景、不斷追求組織的成長進步。
✧ 領導者就是變革的建築師。
領導者除了塑造願景,並且要帶動員工意識到變革的必要,以及馬上採取行動的重要。讓大家清楚認知變革的未來與過去會有什麼不同,預見變革落實的步驟。
華倫.班尼斯說:「因應環境變化,改革各種做法,並且建立員工信心和充分授權,讓員工找出新的做事方法。他們勾勒遠景,激發大家對新做法的信心,從而瓦解改革的排斥。」對於班尼斯而言,領導其實就是變革的建築師。
變革是希望的源頭。傑克.威爾許認為:「一個敢於挑戰傳統經營觀念的人只要記掛改變的存在,就能夠保持警醒,並隨時採取行動。」領導者與眾不同之處,在於他能探究各種假定狀況,並能對傳統抱有懷疑的態度。
前面提到的史蒂夫.錢德勒也說:「領導人是改變的倡導者,他們會持續宣傳不斷改變的優點,他們會擁護自我改造的組織,讓生產力和創新力一次次攀上新高峰。」
組織變革理論的鼻祖寇特.盧文(Kurt Lewin)說:「只要改變,才能真正理解。」前HP CEO 卡莉.菲奧莉娜(Carly Fiorina)說:「改革要有公信力。」約翰.科特(John Kotter)等著「冰山在融化」書中,提出成功變革的八大步驟:(1) 建立危機意識;(2) 成立願景團隊;(3) 提出願景;(4) 溝通願景;(5) 授權員工參與;(6) 創造近程戰果;(7) 鞏固戰果並再接再厲;(8) 讓新做法深植企業文化中。這項「變革八步曲」,確實可作為領導者參考運用的變革法則。
▪ 領導是天生或養成?
領導是天生的抑或後天打造、訓練出來的?可以從觀察、學習、訓練而成為卓越的領導者嗎?領導力當然不是一種基因,也絕非凡人無法了解的神秘、天命。經過研究不斷顯示,領導是一種可觀察、學習的實務。
‣ 華倫.班尼斯說:「最可怕的迷思,就是認為領導人都是自然天成的。也就是說,領導人的骨子裡都有其特殊的遺傳因子存在。這個迷思似乎在推論,每一個人的體內都存在著特定的美德,或者是一點也沒有。」班尼斯說他在評量偉大的領導者時「他們全認為領導者靠養成,而不是天生的,而且養成主要是基於自己的努力,多於任何外在方式。」班尼斯也認同這種看法:「我相信,每個人無論年齡與環境如何,都能夠自我轉型。」
‣ 朱利安尼說:「領導才能不會從天而降,但可以藉著學習逐漸培養。」領導才能是個人經驗累積的成果,乃日常生活養成的智慧。而且領導人才的培養是長期而持續的過程。
‣ 彼得.杜拉克說:「領導不是天生,也不是由外力所塑造,是經由自我鍛鍊而成大器。」每個人可以從發展自己的長處開始做起,時時為自己添加新的本事,然後在工作中實踐。
‣ 領導是一種技能。也就是說,領導是一種可以習得,同時也可以獲得的能力。事實上,大多數人都可以透過一定過程的訓練以及學習之後,而獲得領導技能。如果你想具備領導才能,就必須通過學習、歷練,不斷提升自己,使自己在學習和工作中逐漸成為一名合格的領導人才。
▪ 如何培養成為領導人才
‣ 相信自己有領導魅力
要想成為領導者,首先必須自己有志向及勇氣,才有可能成為領導者。拿破侖曾說:「不希望成為軍官的大兵,永遠成不了將軍。」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亦曾強調:「一名職員,卻不以為自己是職員,而以社長那樣的心態來工作——『自己就是社長』的氣魄。」松下認為人的素質是有差異,但不會太大。聰明人與愚笨人的差別,只不過一紙之隔而已,如能磨練,都能發光。
美國西點軍校前校長潘模將軍(Dave Palmer)曾說:「給我任何一個人,只要不是精神病人,我都能把他訓練成一個領導人。」西點相信,並不是只有少數人天生具有領袖的特質,而是每個人都具有成為領袖的潛力。你應該相信,自己可以成為優秀的領導者。
‣ 為領導能力作準備
不管是研究領導理論之學者,或是實際從事領導工作的政治家或企業經營者,都肯定領導才能是可以通過訓練逐漸培養而成。成為領導者是個人發展的一個永無止境的旅程。
約翰.寇特(John Kotter)指出,「要養成一位卓越的領導者,至少必須花費十至二十年的時間。」這個時間大約就是一位公務人員從科員晉升到高階主管人員的時間。也就是說,你必須從服務公職開始,就要培養領導能力。而且,要注意許多的領導原則擷取自日常生活中的點滴而來。
‣ 加強領導能力的培養
在前面提到,領導能力大部份都靠後天培養而來,只要虛心學習,鍥而不捨地努力,盡情發揮自己的可能,就可以成為傑出的領導者,下列各點可供參考。
✧ 自我肯定,發展自我
自我覺醒是成功領導者的必備要素。而認識自己是成為領導者的條件之一,想成為領導者,必須先了解自己。你對自己了解愈多,越能理解平日工作與生活中遭遇的難題與矛盾。領導者藉由反省自己的生活和檢視自己的經驗,發展出導致他們成功的態度、行為和觀點。最後,他們培養出一種周延又可行的領導風格。
✧ 在專業環境中學習
領導者一定要具備的能力是,以豐富的專業知識來預測未來。未來不但要靠直覺,還要靠知識,才能引領以組織向正確的方向邁進。要發展領導能力,最有效的場所還是工作場合。英國作家道格拉斯(Norman Dauglas)認為:「某些事情是無法從別人身上學到的,你必須親自赴湯蹈火。」
工作場所根本之學習之道來自留心看待經驗。工作時如果能記取自己以往的經驗,或是接受他人經驗的傳授,不斷累積自我評量的經驗,並通過自己的洞察力提升個人實力。
✧ 自長官標竿學習
身為長官都有他們值得學習之處,學習他們的做法及思維,並由這些經驗中學習,是最直接有效途徑之一。被稱為「領導藝術家」的傑克.威爾許(Jack Welch)進入通用電氣公司從一位化學工程人員做起,三十三歲成為通用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總經理,四十五歲成為董事長,他的成就也是在公司內逐漸歷練培養而成。
美國前總統艾森豪曾說過:「吾人應如何發展成為一個領導者,就是在領導者身上學習。」朱利安尼也說:「我的長官,對於我理念的塑造產生深遠的影響。」總之,如果你用心的話,你會發現身旁就有一些模範,可逐漸強化本身的領導風格。
✧ 加強參加訓練及進修活動
領導者需要不斷汲取新知才能領導組織成長。領導者除了在工作中學習外,還必須要加強參加工作外訓練及進修活動,充實自己的領導能力。領導人員的核心能力如型塑願景、策略規劃、變革及危機處理、團隊激勵、跨域協調等知能與技巧暨有關人格特質與魅力,包括正直、果斷、自信、活力、關懷、使命感等等,均可以透過訓練培養成為一位成功的領導者。
彼得.杜拉克等許多管理學者都強調多參加訓練及重返學校進修對於領導者的重要性。要成為領導者,就需要大量閱讀、不斷學習,使自己具備最新的知能。「學習領導」一書作者丹尼.寇斯(Danny Cox)就強調:「世界上一些最偉大的成就,都是由那些不斷自我學習的人所造就的。」寇斯說:「我願意花一萬美元來找一本書,教得我學會這一切。」你願意為你的領導才能投資嗎?
▪ 我的領導能力學習、磨練之得與失
‣ 年輕科長,初試啼聲;適逢環境改變,抓住機會全力衝刺。
擔任台北市政府教育局科長,當時年齡剛滿三十二歲,服務公職才五年,又從人事業務轉任教育工作,有些惶恐,但還是接下挑戰。
在學校學的是公共行政,高考是人事行政,初次擔任教育行政主管職務,必須充實主管管理知能,且因非教育本行,更須汲取教育專業知識,否則「外行領導內行」,何以勝任工作。因此,立即參加師範大學研究所在職學分班,利用夜間及週末進修教育課程。
此外,就是在科員時期,從科長身上學到的領導管理知能,加以模仿運用。譬如,如何瞭解每位同仁的專長,分派適合的工作;如何鼓舞士氣,讓大家全力以赴;如何有效創新,展開新的業務等等功夫。雖然初任主管,尚能帶領十幾位同仁,同舟共濟,共赴事功。
對我較大挑戰的是,當時的市長非常重視文化活動,被譽為「文化市長」,以推動全市文化活動,作為施政重點,我這位「文化科長」,就得承擔更多的業務。除了在硬體建設要規劃推動遷建動物園、籌建社會教育館、天象館、新建美術館等重大建設外,還得負責推動台北市音樂季、戲劇季、體育運動季及市民講座等重大文化活動。可謂「文」「武」全包,「日」「夜」間都有業務。白天上班、開會,晚上辦理各項藝術表演活動,工作特別繁重。
為了完成這些任務,除了親自參與,激發同仁熱衷於工作外,當時最大的幫助是,我借重了民間各相關活動的協會或學會,以及許多專家學者的參與和指導,才得以順利完成任務。
擔任科長六年多的時間,雖然辛苦,然而「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不僅常常得到長官的肯定,自己也覺得有成就感。希臘哲學家伊比鳩魯說:「戰勝越大的困難,就得到越大的滿足。」經過長期努力掙來的成就,最能讓人滿足。當時除了獲得總統核定為保舉特優人員的殊榮外,對於往後的升遷當然也累積更有利的資歷。
‣ 「外行館長」,運用管理知能;大破大立行事,挑戰與試煉的寶貴經驗。
能被奉派擔任台北市立圖書館館長,大概與先前在科長時期的表現有關。當時市長召見的時候,告訴我說,希望我去圖書館服務,不要讓他失望。當年適值台灣完成十大建設之後,全力推動文化建設計畫,分別在每個縣市興建一處文化中心,以圖書館為主,並包括文物陳列室,音樂演奏廳等設施。台北市則要興建圖書總館及各行政區分館。加強推展文化活動為當時之重要政策。我到市圖服務,正趕上文化建設的列車,乃掌握有利的契機,積極開創各項館務工作。
雖然圖書館業務,對我來說算是門外漢,但擔任科長時,就是督導圖書館業務;又曾經參加「教育部文化中心考察團」,赴美、日兩國考察,為期兩周,參觀過之圖書館從社區圖書館到大都會圖書館(如紐約市立圖書館),以及國會圖書館,都深入地訪問學習,並蒐集許多資料帶回來參考。對圖書館專業的經營管理,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
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曾說:「對某種知識有最深遠影響的改變,通常並非來自同一知識領域。」也就是說,某一專業如能有不同領域的人參與意見,可以帶來衝擊及改革,成為進步的動力。
我在大學及研究所主修公共行政,就是本著管理理論之原理原則,有其共通性,可以觸類旁通廣泛運用於各種組織管理上,乃毅然投入圖書館事業。當年正值四十歲,年輕氣盛,以初生之犢不怕虎的心態,拼老命式地展開各項館務改革。當時的圖書館界曾以「改變市圖的艾科卡」形容我在市圖的作為;並歸納成「企業的經營及人性的管理」兩大要素,說明當時市圖的經營成效。
我在市圖重大的創新與變革是:將落後的閉架式改為開架式,便利市民借閱圖書,快速增加分館及民眾閱覽室,辦理各項推廣活動,吸引市民來利用圖書館,大膽重用圖書館專業之年輕同仁賦予重任等等,有別於之前圖書館之經營模式。(詳拙著「優勢力加分——從人才到幹才」,P. 273 - P. 288。第十四章,挑戰與試煉——我經營台北市立圖書館的經驗。)
改革必然帶來陣痛。正如梁啓超所說「改革必然引起眾怒」。政治思想家馬基維利(Niccolo Machiavelli)也說:「若想要樹敵,就試著改變一些事吧!」從事組織變革,有時難免要大刀闊斧,否則不見其功。然而組織承受力有其極限,太多的改變與新增的壓力,亦將使組織中不確定性增加,衝突水準提高。如何拿捏壓力得宜,是領導者高度的挑戰。
我當時亟思有所表現,業務過度的擴張與變革,所產生的不良適應,是我所忽略掉的。辛苦耕耘的結果,雖然在館務推動上許多的成就,但所遭受到的挫折及打擊,也非常的大,幾乎無法承受。
記得我曾經去請教一位剛從權力核心退休下來的長者,他卻我說:「老弟啊,你朝中無人,不要衝得太快,還是保守點好。」可見,在當時的官僚組織文化裡,能夠勇於任事,積極從事改革,還可以全身而退,是多麼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剛好當時國父紀念館副館長職位出缺,館長說需要我去協助。為了避免自己遭受無謂的傷害,乃決定交出棒子,讓有志者繼續跑下去,我有些失望地離開了喜愛的圖書館。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東坡先生這闋「 定風波」詞,是我當時心境的寫照。五年中的點點滴滴,可以說是挫折、艱困、逆境與挑戰的奮鬥歷程。而這段經歷,是我公務生涯中,非常重要的考驗與寶貴的試煉,對於後來的工作態度有很大的影響。這段工作歷練,雖然悲多於喜,苦多於樂,但所獲得的實務經驗,比讀三年的公共行政研究所更能累積真正的實力。
‣ 新機關所長,以真誠和共識確立核心價值;用策略管理與創新,擬定未來發展願景。
國家文官培育所(現改為國家文官學院),乃是新成立的機關,我是第二任的所長,當時成立甫滿一年,還沒有選妥固定所址,借用別人的教室及宿舍,開始辦理訓練。因此,如何選定永久的園地,擬定未來發展的重點,激發全體人員向心力,型塑良好組織文化,以確立共同努力的目標,身為所長者能夠帶領同仁擬定正確的管理策略是為最重要的任務。
當時採取的措施是,舉辦「優質培訓激勵營」全員訓練產生團隊共識;透過不斷的討論,擬定核心價值——服務、成長、創新;運用策略規劃之SWOT分析,訂定短、中、長程業務重點及未來發展願景。在任職短短的一年半內,推動下列重要工作:
✧ 搬遷台北新址,美化教學環境。
✧ 辦理訓練國際交流,提昇專業知能及視野。
✧ 成立全球資訊網站,提供網路學習課程。
✧ 創刊「電子簡訊」,傳播學者新知。
✧ 推動「每月一書」活動,倡導閱讀、汲取新知。
在短短的五百多個日子裡,與同仁一起快樂工作,組織文化良好,大家共同為公務人員培訓擬定了發展策略,確立核心價值及未來發展願景,已為培訓所奠定發展的基礎。(詳拙著.前提書,P. 289 - P. 298,第十五章:服務、成長、創新——我在國家文官培訓所採行的策略管理。)
‣ 擔任副主任委,緊守分際,頗得首長信賴;以專業和謙和,贏得同仁配合,享受樂在工作的美好時光。
因為曾經擔任培訓處處長及國家文官培訓所所長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所以,升任常務副主任委員後,對於培訓業務,已相當熟練,因此能夠獲得前後二位主任委員的信賴,得以充分授權,讓自己的專業知能有所發揮並做出貢獻。此外,由於個性較屬溫和,與全體同仁可充分溝通,相處關係良好,也能得到尊重。七年多之副首任職期間,可謂是公務生涯最得意的時光。
此外,擬在此附帶介紹「副首長哲學」。領導學向來多講「做老大的學問」,對於「老二學」則沒有多少著墨。有公務前輩及學者曾經對「老二哲學」有很精闢的論述,確能抓住真髓。我頗有同感,特地予以列出,供大家參考。
‣ 養精蓄銳,積累能量;他日擢升,大展長才。
✧ 必須尊敬老大,並與之協作,最好有明確的分工。
✧ 在私下會表達歧議,在公開場合則表示配合。
✧ 要讓自己有執行能力,但要注意不能「功高震主」。
✧ 要有上下認可的人品,更要有上下皆通的智慧。
✧ 如果說老大必須具備魄力和遠見,那麼,老二就必須要有
知識與策略。
‣ 若未能更上層樓,要謹記「副首守則」,可享受快樂時光。
✧ 職司龍套,開會先到;
✧ 位列上席,面對幕僚;
✧ 閉目養神,臉帶微笑;
✧ 少發意見,多聽報告;
✧ 主管裁示,經常強調;
✧ 人事財務,切莫干擾;
✧ 請客吃飯,不掏腰包;
✧ 美哉副座,千萬莫調。
九、終身學習
二十一世紀人類的終身大事,就是終身學習。學習革命已風起雲湧,知識即將決勝未來。而這場跨越個人生命、深入企業、超出國界、無藩籬的競爭,是每個人終身都要參與的。誰能在這場戰爭中拔得頭籌,就可以掌握未來。
終身學習是一種能力的表現。終身學習是個人成長的重要能力,是一種高瞻遠矚的能力。法蘭西斯.培根曾言:「知識就是力量。」亞理斯多德說:「人類天生渴望求知。」亨利.梭羅說:「多少人因為一本書而開始他的人生。」終身學習已經成為普世價值,全球化時代,知識就是成功的關鍵。因此,掌握知識,即等於掌握成功。每個人都要不斷學習,才能保持個人競爭的優勢。
俗語說:「流水不腐」,水流急的地方,水質通常會較潔淨。所謂「學無止境」,人必須學習水一樣不斷去流動,不斷去學習、去努力,才有未來可言。朱熹在「讀書有感」中說道:「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學習為一切動能的源頭活水,當然要把握各種學習的機會。
公務人員「絕不能成為知識的怠惰者」,要具備不論於何種情況都能生存的技能,就需要大量閱讀、不斷學習、積極實踐。此外,身為領導者更要能敞開胸懷,吸納各種新知。西方有人說:「A leader is a reader.」,領導者一定是閱讀者,成功的領導者無論多忙,總是能在百忙中撥出時間,不斷學習。
▲關於終身學習:名家如是說
▪ 蘇格拉底說:「世界上只有一樣東西是珍寶,那就是知識;世界上只有一樣東西是邪惡,那就是無知。」
▪ 亞里斯多德說:「對於那些需要先學習才能做的事情,我們邊做邊學。」不要覺得自己無所不知,要多向經驗豐富的人請教,學習成功者的經驗。
▪ 古羅馬哲學家塞內卡(Seneca)說:「世上只要還有你不知道的事情,就要堅持讀書。」書籍實際上是一種工具,可以幫助我們全方位改善自己的生活。可是,有不少人不懂得使用它,實在讓人遺憾。。
▪ 法國思想家孟德斯鳩(Charles de Secondat, Baron de Montesquieu)說:「我從不知道有什麼苦惱,是不能為一小時的讀書所排遣的。」閱讀能夠讓人發洩情緒,用來排解壓力。
▪ 印度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泰戈爾(Rabindranath Tagore)說:「要是童年的日子能重新回來,那我一定不再浪費光陰,我要把每分每秒都用來讀書!」
▪ 愛因斯坦說:「對於在學習以及追求真理、美感的路途上,我們可以一輩子懷抱赤子之心。」「最有效的學習方式,莫過於親身體驗。」「教育最重要的方法就是鼓勵學生實際操作、表現。」「學校教不出智慧,它得透過一生努力不懈地追求才能獲得。」
▪ 亨利.大衛.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說:「一本真正的好書讀過後,應有所收獲。我會迫切地希望放下它,然後按照它的提示生活。始於讀書,止於行動。」
▪ 英國作家湯瑪斯.卡萊爾(Thomas Carlyle)說:「書最大的影響力,就是可以刺激讀者自我思考。」英國哲學家約翰.洛克(John Locke)說:「思考,才使我們閱讀的東西成為我們自己的。」我國宋朝詞人蘇軾也說:「好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 莎士比亞說:「知識是帶領我們飛向天堂的翅膀。」「無知是上帝的詛咒,擁有知識才是正途。」「讓自己擁有更全面的能力卻不鋒芒盡露 ;讓自己擁有更豐富的知識卻不浮誇炫耀。」
▪ 英國哲學家懷德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說:「所謂學習,一定要到課本遺失,筆記焚毀,為了考試而背下的條目全都忘記了,然後還記得什麼,那才是真正學到的部分,對自己才有用。」
▪ 查理.瓊斯(Charlie Jones)說:「除非改變了交往的人與所讀的書,否則五年後的你與現在完全一樣。」
▪ 本田直之在其所住「槓桿閱讀術」中提到:「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學習某個成功人士的作法,再加上自己獨樹一格的應用法,這就是走向成功的捷徑。因為並不是把時間、勞力用在嘗試摸索上,而是能夠用在產生成果上的緣故。總之,在你的衝勁上,加上別人的智慧、經驗,這種『槓桿效益』能產生幾十倍,甚至百倍的成果。」
▪ 朗.布里沃斯(Ron Bliwas)在著作「贏在終點」中提到:「找一個能正確教導你的良師。你必須了解學習哪些知識和技能才能讓你在目前的工作上獲得成功,才能讓你被拔擢到更高階的工作。」
▪ 白崇亮在「勇於真實」書中說:「這個世界如果只剩下一樣最重要的能力,應該就是學習如何去學習的能力了。」
▪ 華倫.班尼斯說:「無論你年紀多大,際遇如何,你教育中的任何空白都可以透過閱讀和思考所讀的東西來填補。」
▪ 韓國專欄作家,目前在韓國延世大學授課的崔孝燦博士在所著「世界名家的閱讀教育——打開人生格局、下一代翻身成材的秘密」書中提到:「曾經有人問比爾.蓋茲希望擁有哪一種超能力,他的答案是:『能夠比現在擁有更快的閱讀速度。』另外,有人寫信問華倫.巴菲特,如果您願意給予不曾謀面的人們一句智慧的話,那會是什麼?幾週之後,華倫.巴菲特寄了一封親筆寫的明信片。內容如下:『閱讀、閱讀、再閱讀。』」
▪ 蘋果公司創辦人史蒂夫.賈伯斯曾經捐贈巨款給就讀的母校里德學院,並說道:「古典作品閱讀計畫讓我徜徉在古典的浩瀚之洋。這也是今日創辦蘋果電腦的力量。」他特別用心鑽研東方哲學,並曾表示自己對麥金塔電腦和 iPod 的設計美感是源自大學時旁聽的書法課程。
▪ 洪蘭教授在「知書達理」書中說:「一個有創造力的心靈必須是自由的,它必須不受束縛,而閱讀正是解開它的束縛,使它飛翔的金鑰匙。」
▪ C.H.傑爾在著作「年輕人的第二張文憑」中提到:「21世紀的成功概念是學習成功學,你必須要不斷吸收新知,駕馭知識,才能在詭譎多變、競爭激烈的社會叢林中生存。」
▪ 傑克.威爾許說:「組織的學習能力,以及迅速將學習化為行動,乃是上乘之競爭優勢。」「永不停止學習的熱忱,是未來領導人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
▪ 英國組織學大師韓第說:「文憑只是繼續學習的一個資格,是教育的起點,不是終點。」「除非學習和經驗結合在一起,否則學到的東西會蒸發掉。經驗加上反省,才是不會消失的學問。」
▪ 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說:「知識已成為主要經濟資源,是競爭力的關鍵要素,甚至可以說是唯一要素。」「要跟上時代的步伐,有三種策略可供選擇:第一,學習;第二,變革;第三,加速學習和變革。」
▪ 哈佛大學前校長埃略特曾說:「養成每天讀10分鐘書的習慣。這樣每天10分鐘,20年以後,你的知識水準一定前後判若兩人,前提是你得讀好的東西,汲取的是有力量的知識。」
▪ 牛頓說:「我今天所取得的成就,並不是說明我比前人要高明許多,而不過是站在前人的肩膀眺望,自然看得遠一些罷了。」
▪ 美國女作家華頓(Edith Wharton)說:「雖有病痛,雖有哀傷,如果我們無懼於改變,在智識追求上永遠不得飽足,從大處關心,從小處開心,縱使我們灰飛煙滅多年之後,精神仍然長存。」無論你年紀多大,這些都是伴著你生活及成長的好話。
▪ 日本作家,教育訓練講師松本幸夫(Yukio Matsumoto)在著作「我在包裡放本書:能幹的人、聰明的人、有自信的人,都怎麼看書?」書中提到:「把書放入包包裡的動作,就表示我有『就是要讀』的欲望。所以,我會放三種書在包包裡:(1) 只要有時間就想讀的書(如小說或憑直覺挑選的書)。(2) 娛樂的書籍。(3) 與工作相關的、必須要讀的書。」
「如何讓閱讀變成一種樂趣?你可以這麼做:(1) 高喊一聲:接下來是快樂的讀書時間(喊一聲:要快樂地享受喲!)。(2) 讀自己喜歡的書。(3) 試著在心情輕鬆愉快的時間稍微閱讀。」
▪ 作家、詩人羅智成在「美好的閱讀」一文中說:「我忍不住想:在生活中,還有什麼比閱讀更有益、更划算的嗜好?只要你願意付出一些時間,某個智者畢生思索的結晶、某個學者以淵博知識、獨特觀點陳述的史實、某個科學團隊以天文數字的預算鑽研出來的新知、某個小說家嘔心瀝血、極力杜撰的虛構世界、某個旅行家出生入死,斷了腿甚至終生受苦於瘧疾所換得的珍貴體驗⋯⋯這一切,你都可以用一本書的代價輕鬆獲取,而這些東西有一天可能成為我們心靈的重要成分。」
「從小到大,我在閱讀中所獲得的驚奇與感動不勝枚舉。⋯⋯但是,這種幸福、豐盛之感有時很難傳達,只能安靜旳打開一本喜歡的書,專心讀它。」
▪ 美國著名之銷售大師、暢銷書作家弗洛伊德.威克曼(Floyd Wickman)與知名女企業家,同時是威克曼的高徒泰莉.柔丁(Terri Sjodin)合著的「成功,有師為伴」(Mentoring)書中提到:「當古希臘伊底卡國王奧德賽(Odysseus)遠征特洛伊城時,傳說將他的的兒子特勒馬修斯(Telemachus)托給他最信任的朋友孟鐸(Mentor)照顧。從此,『孟鐸』一詞即意謂著一個有智慧且受信任的老師或咨商者。」
「孟鐸(或師傅)協助我們學習世事,並由衷地為我們設想。師傅是一個付出時間與知識而不求回報的朋友。師傅的學生通常稱為徒弟(protégé),徒弟常是一個對師父所能教導的知識很有興趣的年輕人;師傅則認為徒弟是值得他付出時間的人。這種師徒間的關係幾千年來都受到尊重。」
「時至今日,師徒制又再度蓬勃發展,引起廣泛的興趣和探討。在今日這個技術快速變革的社會中,師徒制值得我們特別注意。師徒制可行的四大理由:(1) 經驗是最佳的導師。(2) 綜效的驚人益處。(3) 維持積極的行動。(4) 生命中自然的一部分。」
「師徒制可以成就以下六點:(1) 延續你的成就。(2)保持頭腦清明。(3) 使你為他人設立典範。(4) 加強你對他人的價值。(5) 激發個人創造力。(6) 領略『施比受更有福』的人生哲學。」
「成為一位好師傅的條件:(1) 無私地付出時間。(2) 具備寶貴技巧或經驗。(3) 願意分享知識。(4) 願意承諾付出。」
▲我對終身學習的建議
▪ 確實了解終身學習是時代趨勢,及它對自己的益處。
‣ 知識經濟時代,終身學習的重要性,為全人類所共識,形成普世價值。終身學習,是學習者一生中為增進知識技能、改變態度、發展情意,使用各種教育資源,所進行的一種學習歷程。終身學習可以幫助個人發展,邁向成功事業、成就夢想。同時,可以促進社會融和,達成發展、創新、增進生產力以促進經濟成長。此外,終身學習,沒有所謂的終點,它是持續一生的事。
‣ 閱讀,讓我們有機會跨越這個世界。「閱讀文字」(read the word)與「閱讀世界」(read the world)並稱,透過閱讀才能掌握世界的變化。「Reader takes all. Or nothing. 」就是這個世界的寫實。法國文學家雨果(Victor-Marie Hugo)說:「書籍是朋友,雖然沒有熱情,但是非常忠實。」
‣ 閱讀就像一扇門的作用。 每一本書,像一道窗戶,可以讓我們走出去,人生因書而豐富起來。「Open your heart,就是學習。」俄國作家高爾基(Maxim Gorky)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閱讀能造化心靈、強化知識、培養專業、提升技能,可以使人自信心大增,還能幫助大家自我成長。
‣ 學習是保持青春最佳祕訣。「一生勉強,一生青春。」人若能終身學習,就能永保青春活力。英國思想家培根(Francis Bacon)說:「讀書可以使人愉悅,增加文采及充實才能。」德國哲學家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也說:「讀書給我更多的憩息,引導我散步在別人的知識與靈魂中。」
‣ 閱讀增強生命智慧。學習是人生最好的投資。美國總統富蘭克林說:「在知識上的投資,獲得的利息最大。」大前研一也說:「把讀書當做投資活動來看。從一本書一千五百日圓的書中,所得到的知識,會有一百倍的回報。」
▪ 釐定一個學習計劃,把閱讀成為生活習慣。
‣ 為自己訂定一個終身學習計畫。有目標、有規律、有計畫的學習。譬如回學校讀EMBA班,到補習班修學課程,參加讀書會,或遠距教學課程。此外,要求自己每天要看書多少時間,每月看幾本書,每年至少要讀多少書等。要下定決心、花時間,嚴肅以定,並確實照計劃執行。而且,必須想辦法將學習與工作結合在一起,並把學習應用到工作上。
‣ 把閱讀成為生活習慣。要養成每天必須要閱讀的習慣。你的一天有1440分鐘,將這個時間的10%,即14分鐘用於閱讀,並養成這個習慣,你會有很大的收獲。美國教育學家賀瑞斯.曼恩(Horace Mann)說:「每天決定去讀一點,即使是幾段也好,假如你每天能有15分鐘的讀書時間,一年後你就可以感受到它的結果。」
你是否養成閱讀的習慣,可用下列指標來檢視自己:一個月買幾本書?看幾本書?上幾次圖書館?訂閱多少期刊雜誌?如果答案是很少,甚至沒有,那就應該加油了。
▪ 改變讀書的觀念,選擇適當的書來念。
‣ 為興趣而念書,閱讀除獲得資訊,更為增加理解能力。為滿足自己的興趣而念書,必須擺脫以念書為手段,並以升學及就業為目標的心態。許多年輕人,大學畢業後,就以為從此可以不再念書了。這是錯誤的觀念。
閱讀有兩種目標:為獲得資訊而讀,以及為求理解而讀。前者,我們閱讀報紙、雜誌或書籍,目的是希望能從讀物中增加資訊,了解一些事實的現況。而後者,是為了增進理解而閱讀。這種學習是要理解更多的事情,而不是記住更多的資訊。要能從作者想表達的東西,增進閱讀者的理解能力。
簡單的說,要從比我們「更高桿」的人身上學習。因此,要努力應用閱讀的技巧,從有益的讀物上學到更多的東西,不斷提升自己的思考,創新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 要閱讀哪些書,如何選書,才好呢?
‣ 每一種書都有它的作用,先廣而後精,要選自己喜歡的書。我在當台北市立圖書館館長時,經常有民眾問我要讀哪些書,我都告訴他們要多念三方面的書:
(1) 專業的書:即工作本行的書,你要靠它吃飯的書。要多念本
行有關的書,才能使自己成為專家。
(2) 增廣見聞的書:使自己知道許多事物,見多識廣,培養多方
面興趣,且可增添談話的題材。
(3) 提昇靈性的書:宗教、哲學、文學、藝術等類的書,可開闊
心胸,變化氣質,改善本身的涵養修為。
‣ 要如何選書呢?有三個方向可供參考:
(1) 依主題選書:事先設定主題,想詳知某個題目的內容、想解
決某個問題等,來決定選書。
(2) 依趨勢選書:想掌握、預測時代的趨勢,然後決定去蒐集和
挑選有關的書籍來讀。
(3) 依直覺選書:依照自己的直覺,選讀有趣的書。順著自己的
本能來選書也無妨。
▪ 應用有效的閱讀方法,發揮「槓桿效益」。
所謂「槓桿效益」(leverage),是指槓桿的作用,利用槓桿原理,只要加上少許的力氣就能夠輕易地舉起重物。阿基米德說過:「只要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夠移動地球。」日本學者本田直之提出「槓桿閱讀術」,就是透過閱讀,應用書中所闡述的訣竅,活用在實務上,就可以發揮「槓桿效益」。以你的領悟,加上別人的智慧、經驗,就能產生十倍,甚至百倍的成果。
「槓桿閱讀術」的重點在於,讀書的速度上採用「輕重緩急」。自己判斷重要的地方,就慢慢地讀,其他地方就快速跳過。當你拿到一本書時,先看書名、前言、目錄、序文、作者介紹、後記等過目一遍,就可掌握整本書的概略,這叫「略讀」,或「掃讀」。
當你決定要仔細閱讀的書,就要邊讀,邊在重點地方畫上線,利用空白處把重點或自己突然想到的點子記下來。然後把畫線的重點,打進電腦裡,做成筆記。再將其列印到A4的大小影印紙上,經常把它帶在身上,偶而拿出來反覆閱讀。
如果能持續保持這樣的閱讀方法,就可以在別人的成功經驗上附加「槓桿效益」。請記住:「不斷學習的企圖心」以及「擁有學習的能力」,才是漫長人生競賽中獲得最後勝利的關鍵。
十、正當休閒
忙字就是「心」加上死亡的「亡」,如果太忙,心靈一定會死亡。其實人類已從「為工作而生活」的發展階段,進步到「為生活而工作」的階段。在過去,休閒是為了補充勞動的體力;如今,休閒則是為了增加我們的創造力。
宏碁電腦公司創辦人施振榮在一九八八年「鮮活思維」一書中,提出「新好逸惡勞論」,認為「好逸惡勞」沒有什麼不好,人生應該以享受為目的,未來社會將發展出「越休閑,生產力越高」的社會模式,為重視休閒的觀念,開創了先河。
其後,日本趨勢專家大前研一在二00六年,推出「OFF學——會玩,才會成功」一書,使人們對於正當休閒有更進一步的重視。大前先生說:「贏家的條件在休閒之中!過去成功靠努力苦幹(work hard),今後要成功,一定要智慧工作(work smart),想要 work smart,就要懂得休閒,要增加創新能力。」
政大教授曹仁芳在大前的這本書的序言中這麼說:「對一直追求效率、效果(Business Model),卻缺乏心靈深戲、創意生活(Life Model)的台灣人民,大前先生的『OFF學』提示了一個值得伸頭探看,並進一步思索人生達人創意生活記錄簿。」其實,台灣缺的不是工作技能,而是休閒技能,一個缺乏休閒技能的國家。
因此,從年輕的時候開始,對於「ON(工作)」與「OFF(休閒)」都應該同樣的重視,並且設法創造出時間、金錢、休閒的心情,盡情享受人生的能力與作法,是一個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事。
▲關於正當休閒:名家如是說
▪ 馬克.吐溫說:「成功的祕訣,是把工作(vocation)視為休閒(vacation)。
▪ 愛因斯坦說:「只要你有一件合理的事去做,你的生活就會顯得特別美好。簡單而淳樸的生活,無論在身體上還是精神上,對每個人都是有益的。」
▪ 英國作家史考克說:「沒有歡樂的人生,等同於沒有油的油燈。」有一名法國作家也說:「生命苦短,別忘了享受生活的樂趣。」國內學者游乾桂在「放下人生更豐富」書中說:「玩是天賦,是努力工作之後的一份酬勞。」
▪ 羅馬哲學家西賽羅說:「如果靈魂也需要值得研究和學習的精神糧食,那麼最美味的糧食就是漫長的閒暇。」美國教育家費普斯(Edmund Phelps)說過:「千萬不要低估閒暇的價值。充裕的閒暇是珍貴的生活寶藏。那些選擇利用閒暇開發腦力,喜愛動人音樂、精彩好書、優美畫作、迷人戲劇、知心朋友、愉快說話的人,都是什麼樣的人呢?他們是全世界最快樂的人。」
▪ 國內學者白崇亮在著作「勇於真實」中說:「一次又一次的旅行,是一次又一次重見我世界觀的經驗,也是引發我那一整年閱讀興趣的起點。我一向相信一個卓越的領導者需要知識、見識與膽識,而旅行正式同時培養這三者最好的途徑。」
▪ 華倫.班尼斯說:「許多猶太人之所以具有敏銳的智慧,是因為他們處於永無止境的放逐狀態。他們用遊歷增長智慧,在陌生土地上看到更多新鮮的東西。」
▪ 作家楚士瑩曾說過:「旅行能讓人找到自己在世界上的那一『點』,才能往對的方向找到幸福。旅行對於你未來的事業與人生價值的定位是有很大幫助的。大多數的美國企業領袖認為,擁有豐富的旅行經驗能運用在工作上,讓他們贏得優勢。」
▪ 日本趨勢家大前研一在著作「旅遊與人生的奧義」中說:「旅行正是人生。」又說:「所謂『擅長旅遊』,要點在於知識是否充足、是否玩得有效率。如能拋開一切煩憂,在大自然之中悠閒渡過,感受『無所事事』的時光,真是一種最高的享受!」
▪ 戴爾.卡內基說:「人生當中有價值的目標共有兩個。一個是你必須設法得到你想要的東西;另外一個是試著享受你已經得到的東西。」
▪ 美國副總統韓福瑞說:「生命不是讓人感受的,而是用來享受的。」人生上半場演完了,只剩下半場,怎麼演最好,可是智慧。
▲我對正當休閒的體驗
▪ 運動員的基本條件,對我職涯工作的推展助益甚大。
我出生於農村,從小在田野間奔跑長大。很自然地把運動當成習慣。從初中時代開始擔任運動選手,一直到讀完研究所畢業,都是田徑及排球校隊。作為一位運動員,如果要有好的成績表現,必須具備三項最基本的條件,那就是速度、彈性與耐力。缺乏這三項基本能力,不管是田徑、球類或其他各項體能競技,都不會有太好的成績。我把這三項素質,作為從事公職努力的標準:
‣ 速度——主動積極、富衝刺力、動作迅速、反應靈敏。
‣ 彈性——心胸開闊、適應力強、容忍度高、不計小節。
‣ 耐力——吃苦耐勞、不怕吃虧、要有恆心、堅強毅力。
在運動場上,速度是最基本的要求,身體的柔軟度,跳躍能力更需具備,而耐力通常是最後致勝的關鍵。在職場上,主動積極、快速反應、開朗心胸、良好適應、忍辱負重、堅持到底等素質,都是成為贏家的必備條件。雖然擔任運動選手,耽誤不少學校課業,但是在運動場上所培養出來的體能及運動精神,對我在職場上的發展助益甚大。
▪ 各種不同的體能活動,伴隨我自年輕到現在有用不完的體力。
我擔任公職以來,大部分時間均負責新業務的開創或新機關的成立,必須比一般人要付出更多的體力與心力,我依靠的是,常年保持不斷地運動。
在35歲以前,我是臺北市政府員工排球隊隊長,每週二晚上一定要練球;而且經常要參加各項比賽,或到南投、台中、高雄、屏東等外縣作友誼賽。排球運動維持年輕力壯的體能。後來由排球改打羽球、桌球、登山等活動。50歲到60歲時期,則以網球、登山為主;60歲以後,到現在大多以打網球、騎單車、步行作為活動項目,每週打二次網球,每次三小時左右;此外,幾乎每天騎單車和步行以保持經常性的活動。
為了測試自己的體能狀態,在65歲退休時,完成了玉山攻頂及爬上險峻的奇萊山脈。70歲那年,則以13天的時間,完成單車環島之旅。這些活動對一般人看來,都認為不可能做到。但只要平時保持不斷運動,加上把它當作是自己挑戰的目標,終究可以實現它。
▪ 每次的出國參訪或旅遊,都能拓展自己的國際視野。
民國60-70年代,我在臺北市政府教育機關擔任科長及圖書館館長,專門負責規劃及推動文化建設業務,當時在台北市要興建社會教育館、美術館、擴建天象館、遷建動物園及興建圖書館總館和各行政分館。臺灣省各縣也要興建文化中心,所以教育部就把這批主要負責業務人員,組成考察團赴日本及美國考察博物館、美術館,育樂廳及動物園等文教機構的營運情形。
我是考察團的成員之一,總共用了二個多星期的時間參觀日本及美國從西部、中部、到東部紐約及華盛頓特區的文教機構,了解人家的營運狀況,並蒐集許多寶貴的資料,帶回來參考運用。對於台灣規劃相關設施及辦理活動,提供不少助益。
民國85-97年間,我在考試院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負責規劃、推動公務人員培訓制度及辦理培訓活動。期間也曾前往德國、瑞典、比利時、挪威、丹麥、紐西蘭、澳洲、泰國、馬來西亞及新加坡等國考察或參加研討會,所獲得之心得及帶回來的資料,對我們制度的建立及業務的推展,裨益良多。
如果以純旅遊及觀光來說,我也遊歷過俄羅斯、波蘭、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法國、西班牙、葡萄牙、摩納哥、摩洛哥、安道爾、日本、韓國、印尼、蒙古等國以及中國大陸的北平、大連、瀋陽、青島、濟南、武漢、長沙、南京、成都、重慶、上海、福州、廈門、峨眉山、武夷山、張家界等地區及觀光景點。
我們家人也都特別喜歡旅遊。內人是學校老師,她經常利用寒、暑假(以前還有春假),去實現旅遊夢想,她以旅歷100個國家為目標,到目前為止只剩下一個手掌的數字,就可達標。她特別喜歡看非洲的草原動物大遷徙,歐洲文明古國的皇宮、大教堂,以及許多國家的在地民眾的市井生活和原住民族的文化保存狀況。而且,每到一個國家都會帶回一件代表當地的紀念小物品。
大女兒以教書(只願兼任、不喜歡專任職)及寫作為業。她為了要豐富寫作題材,選擇以跑馬拉松方式,周遊列國。且為了要節省費用,只能坐廉價航空、住青年旅社,甚至當沙發客。目的是要結識各國朋友,了解當地風土民情,品嘗道地小吃,俾能深入當地民間生活實情。她的國際路跑計劃,已完成了法國、英國、西班牙、葡萄牙、荷蘭、土耳其、摩洛哥、日本等逾十二國,正逐一在增加中。
▪ 從事各項休閒活動,豐富退休生活,期能永保健康快樂。
民國97年7月,在工作達38年之後,終於要退休了。如何面對退休生活,我的前同事,知名的諮商心理學家及名作家鄭石岩就說:「退休表示自己在事功奮鬥階段漸漸結束,把重心放在另一個人生的主題:去發現另一面光彩的生活,探索和實現前所未有的生命奇蹟。」「退休並不就是快樂,它需要準備、學習和行動,才能享有這段夕陽無限好的生活。 」我在退休之前,確實也做了些準備。譬如,看了相關的書籍,如「老的好優雅」、「幸福退休新年代」等書。
尤其是,自己在「國家文官學院」講授「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課程,當然對於自己的退休生活,必須有所計劃。「幸福退休新年代」的作者柴林斯基(Ernie J. Zelinski)在書中說:「事先要安排精彩的退休生活。為退休生活做好萬全準備的人,無論財富或收入多寡,都會過得稱心如意。」他建議可為自己製作一份「生活脈絡圖」,並提出適合列入的活動共有278項之多。我參考了某些活動項目,也製成了「我的退休活動選項」(如後附生活脈絡圖)。
退休至今,已逾七年。檢查一下退休活動選項,四個選項當中,在健身活動方面:除了前面提到完成單車環島及玉山、奇萊山的攻頂外;每週打兩次網球,每次三小時左右;及每天早晚的步行,是一直持續不停的活動。在休閒活動方面:在我過去服務的衛生署當了三年的志工外;現在最常做的就是每週一次的泡溫泉、看電影、觀看球類比賽,及和好朋友偶爾小聚一番。在旅遊方面:退休之後跑了不少國家及中國大陸景點,已在前面提到過。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乘大女兒在日本參加馬拉松活動之際,我和她去了日本大阪郊外「天見」地區,一家溫泉旅館「南天苑」,是由日本明治時代的著名建築師辰野金吾所修建完成的古色古香的溫泉旅館。住在「觀月樓」房間,泡著「極樂湯」,吃日本最經典的美食,參觀最古老神社「住吉大社」,還到河內長野公園內的「延命寺」做了參拜。
這一趟旅行,置身於山清水秀環繞的溫泉旅館,享受完全放鬆的時刻,與難以忘懷的時光。體驗輕鬆愜意、穿過精緻的和式庭院,泡著熱氣騰騰的溫泉,帶給身心最愉悅的舒暢,享受最新鮮的時令食材,精心準備的精緻優雅的日本傳統的料理及款待。短短的五天,有女兒陪著,共想天倫之樂,過著暢懷無比的快樂時光。
在學習活動方面:看書、做做股票,學習電腦外;最值得的是花了不少時間及精神,把目前還沒有完成的這本「職場成功法則」筆記,做了比較有系統的整理,期望能給年輕朋友有所借鑑之功。
伍、結語
用了將近七個月的時間,終於把十幾年來在看書時所抄寫下來的資料,經過有系統地歸納整理之後,使它成為一本書的架構,有條理而便於閱讀。我把它稱之為「筆記」,因為不準備印刷出版,只把它放在部落格中,和我的自傳、上課的講義,及一些休閒活動照片等匯集起來,作為個人七十多年來,主要活動的記錄而已。如果有人願意點讀參考,則算是附加的價值。就當作是我退出職場之後,對公務人員及年輕朋友,所作出有意義的一件事吧!
這本筆記名之為「職場成功法則——行為的準則,經驗的精華」,顧名思義就是要闡述在職場上如何掌握一些成功的法則,作為自己努力的標竿及做事的方法,持續為之,就得以成功。大部份的資料來自古今中外成功人物的經典名言及行為準則。再加入我在職場上親自經歷和觀察所得,集結而成的。因此,別人的智慧與理念較多,我自己的想法和創見較少。好在,創意通常是來自舊元素的新組合。把舊有的觀念賦予新的意義,加以活用踐行,同樣可以產生很大的效用。
心靈安慰作家陳彥谷在「10位成功大師送給年輕人的10堂課」書中說:「世界各地無數的成功大師們不斷地研究、更新和發展成功學的知識體系,目的是為了幫助更多的人成功改變命運。這些大師們的精妙言論,將給你的成功產生極為重要的思想啓蒙和行動推動作用。」我把一些成功的法則,彙整在一起方便年輕朋友借鑑,算是「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吧!當初,心想如果有一個人因此獲益,那麼我的辛苦就值得了,何況到目前已有1000多人,上網點閱,比預期的還多呢!
正在思索如何結束這本筆記時,走到書局去尋找靈感。在書架上看到最近剛出版的新書「開放台灣」,作者正是鼎鼎大名的高希均教授。當下忽然喚醒我,對呀!我怎麼會忘記高教授對於台灣的貢獻和影響力呢?正如溝通暨人際關係大師戴爾.卡內基說的:「成功學是一門經濟的哲學,是一門關係自我管理的學問,更是一門幫助人建立完善人格、享受豐富人生的大學問。或者說是理想信念與目標行動教育方面的內容。它不僅是一個人幫助人脫離貧困、實現經濟富裕方法。」高教授正是這麼一位誨人不倦、助人成功的經濟學家。
理律法律事務所陳長文所長在「開放台灣」書中的序文說:「高希均是經濟學的巨擘、台灣的良心。『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開啓公共政策的理念革新。他的一字一句透著率真、寫著坦蕩,傳遞的是一股豁達的正氣。這點點滴滴的力量,都是台灣開創的動力。這條開放台灣之路,只有一個高希均是不夠的。這社會需要更多高希均的知音,讓我們成為高希均的知音吧!」
高教授是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教授,曾獲得威大傑出教授獎及美國傑出教育家等多種獎項。40多年前毅然放棄在美高薪,返回台灣創辦遠見雜誌及天下文化出版公司,鼓勵出書及邀請世界級大師來台演講、座談。同時,他自己著作等身,可謂開啟台灣知識的先河,促進台灣發展進步,貢獻卓著巨大。
他在這本書中,真是言之諄諄,大聲疾呼,強調台灣唯有「開放」,台灣才能走向「文明」。他同時強調:「年長者要以身作則,年輕世代要自創前途。」「人生的起點是奮鬥,沒有奮鬥的人生,等於沒來到人間。人生的終點是分享,不肯分享的人生,早應消失在人間。」高教授「是台灣人的知識之師,理念之父。」真正是成功人物的最佳典範。
高教授在書中最後一章為「從重要人物及著作獲益」,他說:「體會到分享有成就人的『智慧』,遠比分享有錢人的『財富』有價值。」在書裡介紹多位大師級的典範人物,國外的有傅高義(Ezra Feivel Vogel)、波特(Michael E. Porter)、康納曼(Daniel Kahneman)等等,享譽全球的學者。國內部分有孫震、張沁湜、謝孟雄、漢寶德等等。這些國內外人士,對台灣的發展進步,均有很大的貢獻。他對公務人員及年輕朋友,更是帶有許多期許和殷盼。謹以他的建言作為我筆記的結尾,最是完美。高教授的期許和建議分列如後:
‣ 對公務人員的期盼
◉ 政府的公務人員在當前的環境下,應當深切體認,你們的護身
符是為多數人創造「興利」,你們的殺手,就是為多數人爭取
「開放」。
◉ 改革者需要遠見與格局;開放者需要說服力與執行力。二者都
需要無私的人格魅力及道德勇氣。
◉ 此刻必須要讓我們的心智、思維、步伐、策略、創新、膽識來
個徹底的解放,把它們放大、放快、放遠。也就是要有大格局思考。
◉ 大格局思考者擁有四項特質:
✧ 一種全球布局放眼世界的策略。
✧ 一種意氣奮發四處擴散的生命力。
✧ 一種泱泱大國的全民氣質。
✧ 一種為天下代代子孫永續發展的深思熟慮。
‣ 對年輕朋友的建議
◉ 要有四個自我的修練:
✧ 盡一「己」之力、
✧ 用一「己」之強、
✧ 少一「己」之私、
✧ 無一「己」之怨。
◉ 需要四個自我要求:
✧ 第一個是學習心:大量閱讀,不斷學習,培養新的技能。
✧ 第二個是冷靜腦:擁有冷靜的頭腦,做明確的判斷,不要
錯失時機。
✧ 第三個是中華情:對中華歷史與文化有熱情,對傳統倫理
有溫情。
✧ 第四個是世界觀:全球化視野,融入世界。
這本筆記談了許多的成功法則,我認為以英國前首相邱吉爾(Churchill)說的最透澈。他說:「成功的祕訣,只有三句話:絕不放棄,絕不放棄,絕不、絕不、絕不放棄。」誠摯的希望,全體公務人員及年輕朋友們,能夠抱持積極、勇敢、自信與堅持,用學習累積經驗,從失敗中學會選擇,不斷地累積為成功的智慧,幫助你踏上成功的坦途,創造美滿的人生。
參、自傳
(屏東林邊鄉百年福記古厝)
一位農村長大孩子的公務生涯
——辛苦耕耘的明證
❖ 田庄囝仔的誕生,艱苦的小學生活
屏東縣林邊鄉竹林村下庄路有一個小村落叫「湖內」,僅住著幾戶人家,都以務農為生。其中一戶人家,在民國三十二年四月四日當天,生下了一位小男孩,取名為吉男,一個吉祥男孩。七歲才進入林邊國民小學就讀,每天脫赤腳,以包袱巾當書包,帶著書本和便當,步行二十多分鐘才能到達學校上課。
民國三十年代,台灣的農村生活還相當貧困,在國小六年當中,沒有正式的書包,穿著麵粉袋做的褲子上學,到晚上小村莊並沒有接來電燈,只能以煤油燈來溫習功課。
在學校的成績前四年表現平平,到五、六年級被選為班長,成績也大幅進步,畢業典禮時以全班第一名成績,光著腳丫上台領「鄉長獎」。那樣的刻苦求學生活,大概也只有那個年代的小朋友能夠忍受。
❖ 初、高中時期的迷惘,大學聯考落榜陷危機
民國四十五年,小學畢業後順利考上省立屏東中學初中部,惟當時屏中在南州鄉成立分部,凡是居住在潮州以南的考生,如南州、林邊、東港、佳冬、枋寮、恆春、墾丁等鄉鎮者,都必須在南州分部(現改為南州國中)就讀。這對我來說,真是方便極了。上學只要騎著腳踏車三十分鐘內就可以到達學校。
南州鄉也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生活環境,沒有太複雜的不良誘惑,也沒有交到不良朋友而學壞,學業成績雖然不是特別好,大體上還在中等之上;倒是把全部精力用在體育活動上,當時選入了排球校隊;田徑項目如跳高、跳遠、撐竿跳等項目都有不錯的成績。在初中時期練就的體能,累積成往後事業打拼的本錢。
民國四十八年,順利地考上屏東中學高中部,必須在屏東市區的校本部上課,每天早上五點多出家門,步行30分鐘到林邊火車站,搭1小時火車到屏東站,下火車後再步行約30 分鐘抵達學校,每天光上、下學途中就花掉4個小時之久。在當時除了覺得辛苦,並不會想到利用在火車上的時間來好好看書。此外,平日除了到學校上課外,假日還要到田裏幫忙,三年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
在那個時候的生活環境,是沒有收音機、沒有電視、沒有看過電影,也未閱讀課外讀物,貧瘠的文化刺激,跟街上或城市裡的孩子,落差有多大?懵懵懂懂過著日子,不知道自己的優缺點,沒有明確的目標,更沒有特別下苦功用心準備功課,面對競爭激烈的大專聯考,當然不會有好的成績出現。
大學聯考落榜後,失去學生身份的保護,一個十八歲的青年,在農村正是年輕力壯的勞動力,每天跟父親及哥哥下田耕作,插秧、除草、割稻、採收香蕉等等,所有田間作活,樣樣都得做。沒多久,整個人曬黑了、手臂變粗、手掌長滿了繭,道道地地變成了一位農夫。
粗重勞累的日子,似乎過得特別快,一轉眼,半年過去了。有一天自己猛然驚覺到,這是我要的生活嗎?我的未來就要在田野間度過嗎?過了新曆年,提起勇氣向父母親要求要離開家,到臺北準備重考大學。經獲得同意後,向隔壁阿姨借了一只舊皮箱,裝了幾件衣服和書本,和一位同學一起赴臺北租屋苦讀,還到補習班補習英文和數學,強化自己較弱的學科。
當時已下定決心,只許成功不許失敗,果然皇天不負有心人,聯考放榜後終於考上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系;而且為了保險,還同時報考警官學校(現改為警察大學),也錄取行政警察學系。考上大學在我生命中是一件非常重大的改變,它扭轉了我的命運。
❖ 高考及第奠定基礎,開啓多元生涯發展
台灣有兩項制度最為公平:一項是大學聯考,不分貧富貴賤、身份地位,只要憑自己努力就可進入想要唸的大學;另一項制度,就是公務人員以考試取才,通過考試就可以分發工作,正式成為公務人員。
大學選擇就讀政大公共行政系是希望能通過高等考試成為一位行政人員。在政大的大學四年及研究所碩士班三年,就是為了要通過高考在作準備。民國五十八年終於以很好的成績錄取高考全國人事行政類科中等第一名,取得公務人員的任用資格。
這是自己生涯規劃設定的目標,長期辛苦耕耘的初步結果,對父母親辛苦賺錢栽培的小小回報,放榜當天家裡放鞭炮慶祝。記得林邊鄉公所在民國七十四年編印「林邊鄉志」時,還將我高考錄取之事列為記事之一。
民國五十九年九月十六日,正式前往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報到,擔任委任第五職等科員,開始邁向漫長的公務生涯。茲將從事公職重要階段的職位及工作重點分述如後:
◆ 初任人事行政工作,學以致用開展才能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科員(5、6、7職等),(59.9 ~ 62.2)
初任委任科員時,先擔任職位分類業務,半年後調升為荐任第六職等科員,第三年即調升為七職等科員,在人事行政局服務三年當中,處理職位歸級、人事任免、考績列等等人事案件,嚴守秘密、客觀公正;且速度明快、書寫工整,傑出的表現頗受科長及各級長官喜愛,升遷自然比別人快了些。
◆ 人事幕僚轉教育業務,生命中意外的大轉彎
台北市政府教育局科長(9職等),(64.3 ~ 70.10)
民國六十二年六月,經人事行政局調派前往台北市政府教育局人事室擔任第八職等視察職務,當時人事局有一項政策,凡是大學畢業、高考及格者,都列為培育對象,必須派到基層機關歷練,再俟機調回局內擔任科長職務,我符合培育條件,因而有此調動機會。
在人事室二年的視察職務,負責視導市立各級學校人事業務,對於教育的全盤業務逐漸深入瞭解,因此當經濟部來函要商調前往擔任該部人事處八職等專員時,當時的教育局長不同意放人,而且還直接將我調升為九職等社會教育科科長,脫離了人事業務系統。
這項工作的調整改變,對我來說,也是生命中意想不到的大轉彎。為了充實教育知能,還特別利用夜間及週末前往師大教育研究所完成了教育碩士班課程,對於業務的推動才更有信心。
由於那時的台北市長重視文化活動,被譽為「文化市長」,以推動全市文化活動作為施政重點。我這位「文化科長」,就要「文」、「武」全包,「日」、「夜」都得辦理各項活動,任務特別繁重。這是一項對體力和心力的很大考驗。
當然,「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辛苦的結果,不僅得到長官的肯定,還於民國六十八年榮獲總統核定為保舉特優人員,成為全國模範公務人員的殊榮。
◆ 首創教師研習進修園地,營造百年樹人使命傳承
台北市教師研習中心副主任(9職等),(70.10 ~ 72.3)
台北市政府教育局為對市立各級學校教師之重視與尊崇,乃向市長爭取同意撥用原陽明山管理局裁撤後之舊有房舍,成立台北市立教師研習中心。由於個人在科長任內表現良好,乃被派擔任副主任(主任為教育局長掛名兼任),實際負責規劃成立。在短短一年時間,裝修為美輪美奐的培訓園地。
新成立的研習中心,不僅適合進修研究的環境,還設計新穎的課程,聘請一流的講座,提供親切溫馨的服務,連三餐伙食都讓來參加研習的老師們讚賞。當時教師中心所營造出來的服務模式及運作氛圍,已塑造成為一處「上山修道、下山傳道」,使命傳承的精神堡壘。
◆ 運用行政管理最新知能,改變圖書館之經營模式
台北市立圖書館館長(10職等),(72.3 ~ 77.1)
擔任教育局科長及教師研習中心副主任,職位列等均為九職等,已經做了八年,這對一位勇於開創、表現優良的人員來講,似乎有些委屈。因此,當市立圖書館館長退休而職位出缺時,長官們立刻想到我,而調升為簡任第十職等的館長。當時年齡差一個月滿四十歲,也算是年輕的機關首長。
在市圖館長任內,嘗試將所學的行政管理理論運用在圖書館的經營上,想要打破極為保守的圖書館管理方式。當時的圖書館界曾以「改變市圖的艾科卡」形容我在市圖的作為;並歸納成「企業化的經營」及「人性化的管理」兩大要素,描述我的經營策略。
當時在市圖的工作重點是推動計畫施政,提升館藏品質,建立館藏特色,強化推廣活動,提高行政效能等諸項改革措施,為國內公共圖書館的經營管理模式,確實造成很大的改變。
◆ 參與國父紀念館修建工程,滿足慶典及藝文活動需求
國立國父紀念館副館長(11職等),(77.1 ~ 80.1)
代理館長(80.1 ~ 80.9)
國父紀念館是一座重要之紀念性建築,並扮演文教活動重要任務。興建時可能因為建築造型需要,屋頂所用的材料過重,幾年下來開始發生屋頂落水、鋼樑傾斜、牆壁龜裂、地層下陷等現象,已危及安全,必須立即關閉修建。當時館長可能看到我已有興建市立圖書館總館及多處分館的建築經驗,而找我來擔任副館長,協助完成此項重大工程。
擔任副館長三年,代理館長職務八個月期間,總算完成修建工程,並將館內大會堂二千多張座椅全部提升為表演所需最高標準,表演舞台、燈光、音響設備全部更新,同時對於同仁的服務態度亦加以訓練,要求要有更好表現,使得國父紀念館之軟硬體都煥然一新。在這段時間付出的心血與得到的磨練,自己也感到頗為值得。
◆ 重視溝通協調運作,促進衛生專業發展
行政院衛生署企劃室主任(12職等),(80.9 ~ 85.9)
能進入行政院衛生署服務,是相當偶然的機會。我有一個朋友在衛生署服務,問我有沒有意願去擔任企劃室主任。當時在國父紀念館代理館長職務已經八個月,好像沒有真除的跡象,想到自己階段性的任務已完成,於是動起再接受新職的意念,答應接受署長的面談,沒想到署長告訴我歡迎我去,準備下週去報到。雖然這對我是一項嶄新的領域,但我很願意接受挑戰。
在衛生署服務五年期間,建置公文自動化系統,新建衛生人員訓練中心,編印從台灣光復到民國八十五年的「台灣地區公共衛生發展史」之重要文獻,並協助規劃推動全民健康保險制度等幾項重大措施,在台灣醫藥衛生界留下了些許事蹟。
◆ 主動積極創新作為,開創各項培訓業務
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培訓處長(12職等),(85.9 ~ 89.6)
考試院為加強公務人員權益保障及強化公務人力培訓,特於民國八十五年六月一日成立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個人有幸擔任第一任培訓處處長,負責規劃各項公務人員培訓典章制度。
就任之後即多方蒐集資料,參考主要先進國家公務人力培訓暨國內外著名企業人才培育的做法,先後完成各項培訓法規,有效展開各項培訓業務,因業務推展順利,成績卓著,乃在民國八十七年再度榮獲全國模範公務人員,第二度享有公務生涯中莫大榮耀。
◆ 帶領同仁凝聚共識,塑造文官培訓願景
國家文官培訓所所長(13職等),(89.6 ~ 91.1)
國家文官培訓所是新成立的機關,在成立一年半之後,我奉調為第二任所長,當時沒有固定所址,對於未來發展,同仁缺乏信心。此時最重要的工作是帶領同仁建立核心價值,凝聚團隊共識,運用策略管理,塑造未來發展願景,以提振同仁奮勇向前之信心。
在文官培訓所服務一年半餘的期間,完成搬遷台北新址,辦理訓練國際交流活動,成立全球資訊網站,推動「每月一書」等活動,為新成立的訓練機關奠定良好的發展基礎。
◆ 晉昇常任文官最高職務,深諳副手哲學備受信賴
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14職等),(91.1 ~ 97.5)
代理主任委員(97.5 ~ 97.7)
由於曾擔任培訓處處長及文官培訓所所長,對於文官培訓業務多年接觸,已甚為熟諗,工作得心應手,頗為順遂;且身為副手,緊守分際,深得前後兩位主任委員信任,這段時間是擔任公務人員的最後一站,也是最為輕鬆愉快的公務生涯。
此外,意想不到的是,在離屆齡退休的最後兩個月,因考試院首長們的任期屆滿,新任主任委員尚未派定之前,由我暫代執行職務,也算是一項美好的 ending。
❖ 鄉下人純樸習性,加上運動員特質,是職場發展利基
從小在農村長大,一直保有鄉下人純樸善良、吃苦耐勞的習性。尤其自初中時代開始在運動場上所培養出來的體能及運動精神,對我在職場上的發展幫助甚大。
自民國五十九年九月從委任第五職等基層科員工作開始,經過長達三十八年時間的辛苦耕耘,終於爬到常任文官最高階職位簡任第十四職等。且由於工作勤奮,表現優良,每年之年度考績,除初任第一年考列乙等之外,其餘連續三十六年均考列甲等,這在公務人員中是非常難得的。
此外,平時的行政獎勵記功、嘉獎也合計達139次之多,還兩度獲選為全國模範公務人員。最後又因對健全人事制度有卓越貢獻,得到銓敘部頒發人事專業獎章及考試院頒授一等功績獎章的殊榮。
從個人的公務生涯過程中,可以得到見證,那就是不管你的出身如何,資質是否聰穎,只要敢於去嘗試,比別人更勤奮耕耘,更願意付出代價,成功的機會就會更高。語云:「勤能補拙,天道酬勤」,實乃至理名言也。
為了將自己公務生涯留下的事蹟,有較詳細的記載,特別利用公餘之暇,先後撰寫成「公共圖書館的經營管理」與「優勢力加分——從人才到幹才」兩本書籍公諸於世,俾供有意深入瞭解者參閱。
-
❖ 集數十年行政經驗,期予農村青年借鑑
多年來在國家文官學院講授「公務經驗傳承」課程,將個人三十多年來從事公職之親身經歷,及在職場上觀察所得,歸納成幾項原則,提供給剛踏入公務體系之年輕朋友參考。特將其中幾項列入本文,盼能為家鄉青年,尤其是農家出身的田庄囝仔,有意投入公務部門者所有啓迪,實乃莫大心願也。
◆ 自己的命運要靠自己開創
每個人的出身不是他自己可以決定的,但是他將來要變成怎樣的一個人,則完全掌控在自己。中國人的生命觀:一命、二運、三風水、四功德、五讀書。最容易改變一個人命運的方法,就是從讀書下手。
郭台銘先生說過:「人沒有天生的窮命和賤命,只有你是什麼心態來磨練自己。」怎樣思維,就會有怎樣人生。因此必須多花點時間認識你自己,真正瞭解自己,用心找出自己的長處、優勢特質,才能找到最適合你的位置,開拓屬於你的領域,這是走向成功的一條捷徑。
◆ 每個人的潛能都可以無限發揮
一個人最有價值的資產,就是自己的潛能。但是很可惜,大多數人都沒有將潛能發揮到極致。教育心理學家威廉 . 詹姆士(William James)說過,大多數人只用到潛能的三分之一;事業成功者,可能用到二分之一。
你自己努力過嗎?你願意發揮你的能力嗎?無論你的出身如何,你都擁有非凡驚人成就的潛力。要敢於積極嘗試新事物,不要因為害怕失敗而坐守終日,甚至不敢抓住眼前的機會。凡奮鬥過的必經歷成長,沒有經過奮鬥的過程,缺乏真正的實力。因此,你必須拿出勇氣來面對生活,接受不同的挑戰,並從錯誤中學習,就能找到讓你發揮影響力的機會,充分展現你強大的潛力。
◆ 工作的使命感,決定成功的可能性
事業有成就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偉大的使命感。蕭伯納說過:「生命的真正快樂,在於為自己認為意義重大的使命而奮鬥。」你必須親自去找出對自己重要的使命是什麼,只要全心投入,一定會找到的。
如果你選擇當公務人員,我會非常敬佩你,而且衷心祝福你要用盡方法達成目標。「人在公門好修行」,公務人員每天的工作是在為民眾謀求更大的福祉,也是在為自己修練最大的福報。有一位公務前輩曾這麼說:「公務生涯像一條不歸路,走進來之後永不後悔。」 因為你可以把它當作實現理想、安身立命的志業。
◆ 有所為有所不為,可以過得心安理得
成功者的優點,其中最基本的要求便是堅持,也就是克服逆境的能力。亞都飯店總裁嚴長壽說:「在做人做事上,有些事情可以妥協,有些事情不能妥協。如果必須妥協到委屈自己的人格,或許你就應該重新評估,是否還要把你的理想建築在這個工作上了。」也就是說,有所為有所不為,一個人如能操持堅定,軟哄不受、硬嚇不怕,一定可以避開危機、全身而退。
職場上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有困難、挫折、煩惱和痛苦,你必須面對。但要記住:只有做能對自己的生命負責的事。我自己的公務生活,一直秉持重廉潔、守原則;不忮不求、無愧於我心。三十餘年來,確實為社會國家做了些事情,更為自己賺到「心安理得」的生活,已經很滿足了。
—— 一個公僕走過的路《幻燈片連結》
(如採下方觀看請拉右側滾筒看圖)
伍、休閒生活
一、玉山攻頂
二、花東縱谷騎跡
三、單車環島之旅
壹、著作
❃ 公共圖書館的經營管理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三部份:第一部份:以行政管理的理論探討圖書館的規劃與發展,並以市立圖書館的工作成效作為實施的証明。第二部份:就近年來市立圖書館所推行的研究作一介紹。第三部份:為附錄資料,包括各項法規章則,及推廣活動設施計畫或要點,可供各地方圖書館規劃服務之借鑑。
目次
‣王序
‣自序
‣從行政學的觀點看圖書館的發展方向
‣論圖書館行政發展趨勢:兼談當前我國圖書館行政工作重點
‣公共圖書館的現況與發展策略
‣談圖書館的公共關係
‣談圖書館推廣服務
‣公共圖書館的參考服務
‣臺北市立圖書館推行工作簡化成果報告
‣臺北市立圖書館自我評鑑制度之研究
‣建立各分館藏書特色之研究
‣臺北市立圖書館新總管之籌建經過與設計內容
‣圖書館人物
‣五年有成乎——回顧與感言
❃ 優勢力加分——從人才到幹才
內容簡介
在競爭激烈、講究生存哲學的年代,只擁有單純技能的人才競爭力已逐漸消退,唯有融合創造性、 主動性、成就取向,及突破卓越的菁英知識者,才是未來優勢力幹才的趨勢。作者累積30年的公務 生涯體驗,融合學理與可行性方案,並透過人力資源發展的角度,以新世紀、知識經濟的眼光,參 酌歐美各國培訓公職人員的優點,提出我國公務人力培訓的改革方向,建立完善的培訓制度,讓機 關組織中處處是人才處處是幹才。本書主要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為人才培訓──強調政府重視 培育人才的重要性,第二部分為職涯發展──傳授成為幹才的辦法。
目次
第一部 人力培訓
第一章 現行公務人員訓練進修重要規定
前言
訓練進修的意義
訓練進修的功能
訓練進修的的重要性
訓練進修的法制體系及特色
訓練進修的組織體系及權責劃分
訓練進修的分類
訓練進修的實施方式
相關權利與義務規定
終身學習規定及管道
結語
案例解析
問題討論
第二章 制定公務人員訓練進修法的意義與努力方向
——公務人力培訓改革突破的契機
前言
公務人員訓練進修法之重要內容
揭示政府重視公務人員培訓之深遠意義
掌握契機、推動公務人力培訓改革突破
結語
第三章 政府再造與公務人員培訓
前言
公務人員培訓在政府再造工程中扮演的角色
新加坡邁向21世紀公共服務革新之公務人員培訓政策
我國公務人員培訓制度的發展方向
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目前推動之重要培訓業務
訓練機構可加強辦理之工作
第四章 知識經濟發展與公務人員培訓
前言
知識經濟社會,公務人員扮演的角色
美國及新加坡兩國在推動知識經濟發展過程中對公務人員培訓的作法
我國公務人員訓練現況分析與改進之道
對本項教育訓練方案的建議
結語
第五章 公務人力培訓改革突破的作法
前言
新世紀人力資源發展之趨勢
我國公務人員培訓之問題與改進建議
第六章 建立高級文官培訓制度
前言
德國培訓高級文官之啟示
建立我國高級文官培訓制度
結語
問題討論
第七章 澳洲公務人員培訓制度初探
前言
政府再造工作中的「人力再造」
公務人員培訓的作法
重要的培訓計劃
結語
第八章 公務人員訓練的典範:新加坡公務員學院
重視人力資源發展的國家
公務人員培訓的特色
公務員學院之沿革與功能
新建大樓教學設施與經營策略
可供借鏡之處
第九章 企業人力資源發展策略對公務人力培訓之啟示
前言
人力資源發展的重要性
國內企業人才培訓的作法
公務人力培訓概況檢討
公務人力培訓改革方向
結語
第十章 培訓經驗談——參加高階主管研究班心得
前言
規劃用心、執行盡心、收獲豐盈
瞭解國家未來發展方向
掌握政府再造工程的重點
領悟主管人員應具備的領導風格
習得創意、規劃與決策的要領
提升溝通、協調、談判的能力
培養深厚情誼,「公」「私」獲益匪淺
結語
第二部 職涯發展
第十一章 做好基層紮根工作,奠定未來發展基礎
前言
如何做好公務生涯規劃
從基層開始做起,做好發展的準備
爭取表現,脫穎而出
傑出公務人員為何能有突出的表現?
我擔任基層工作的經驗及經營生涯發展的理念
結語
第十二章 歷練中階主管角色,有效發揮管理功能
前言
什麼是管理工作
中階主管人員的職責
如何扮演中階主管的角色
培養管理核心能力
我擔任科長職務的經驗
結語
第十三章 ,培養高階核心能力,成為卓越領導人才
前言
領導與管理之不同
高階主管人員的職責
高階主管人員核心能力
培養成為卓越的領導人才
我擔任簡任主管職務的經驗
結語
第十四章 挑戰與試煉——我經營台北市立圖書館的經驗
前言
外行人帶來的衝擊
管理理論的實際驗證
公務生涯的重要體驗
樂見市圖的永續發展
結語
第十五章 服務、成長、創新——我在國家文官培訓所採行的策略管理
前言
推動策略管理的過程
策略規劃之SWOT分析
任期內推動之重要措施
結語
點擊閱讀:Google Books: 優勢力加分——從人才到幹才
❃ 職場成功法則
——行為的準則,經驗的精華
壹、引言
貳、為什麼「成功法則」能流傳千古,歷久彌新?
叄、「成功法則」的經典著作與成功典範
肆、職涯發展要成功必須掌握的十大要項
一、認識自己 六、人際關係
二、訂定目標 七、建立風格
三、積極態度 八、領導才能
四、培養專長 九、終身學習
五、創新思考 十、正當休閒
伍、結語
壹、引言
這是一本我多年來讀書後所作的筆記。我看書的習慣,是把書中好的語句和小故事,抄錄下來,再按主題分門別類加以蒐集。日子久了,就會彙整出好多好多經典名言及有趣的小故事。它的好處是當你要主持或參加會議,上課或演講,寫報告甚至出書,這些資料就可以派上用場,真是妙用無窮。
由於它是十多年來看書時所隨手抄錄下來的資料,有些地方沒有同時註記資料的來源。因此,現在整理成文章時,我雖已盡力查明出處,若有不夠明確或遺漏之處,請讀者參照著作權法之規定避免引用。
我之所以要將這本筆記公開,是覺得與其讓它隨我老去,不如讓大家有機會共同分享,說不定對於年輕朋友有些助益。不就是我這輩子從事教育和訓練工作的心願嗎!
對於在生涯中參與公職的人,我讚揚你們,好好享受你任公職的時光。這可能是你人生中最有趣,當然也是最具挑戰性的經驗。好好做,並享受你的工作,不要把它搞砸了!
邱吉爾曾說:「對於每個人來說,生命中總會有一個特殊的時刻。這就像是,命運拍了一下他的肩膀,給他一個機會去做一件非常特別的事情,一件獨一無二而且適合他天賦的事情。那會是他的生命中最輝煌的時刻。如果他在那個時刻沒有準備好,或者不能勝任這個工作,那將是何等的悲哀!」
我把一生從事公職的親身體驗、職場上的觀察所得,以及從閱讀中匯集許多名人、成功者的智慧,提供大家參考。你在這個時刻會選讀這本筆記,表示已意識到屬於你的時刻已經到來。希望你讀下去、傳下去,可以向你保證,你會變得不一樣。
這本筆記的內容包括引言;說明為什麼「成功法則」能流傳千古,歷久彌新;介紹「成功法則」的經典著作及成功典範;最後的重點在討論職涯發展要成功必須掌握的十大要項:認識自己、訂定目標、積極態度、培養專長、創新思考、人際關係、建立風格、領導才能、終身學習、正當休閒等項。
貳、為什麼「成功法則」能流傳千古,歷久彌新?
要了解「成功法則」能千錘百鍊、長遠流傳,必須先了解什麼是「成功」?「成功法則」具有哪些特質?才能進一步說明它能流傳千古,歷久彌新的原因。
◆ 什麼是成功?
成功,很難用一個意義,就來界定它。因為每一個人對成功的要求不同,就會給成功一個意義。成功就是認準一個目標,付出全部的努力,雖然不能馬上到達,但每天一點一點的接近,堅持到底就是成功。所以成功可以從不同的面向來看它。成功,可以是一個人按照自己的價值觀,實現自己的夢想與志向;也可以是為許多人貢獻自己的力量。
拿破崙說:「我成功,因為我志在成功,未嘗躊躇。」洛克菲勒說:「我成功,是因為對別人往往會忽略的平凡小事特別關注。成功的祕訣在於將平凡的事,做得不同凡響。」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說:「任何一項偉大的事業,只有靠實實在在的、微不足道的一步步地積累,才能獲取成功。」成功是一個人以強烈的企圖心,來實現自己的人生願景。
德國探險家威廉.彼得斯(Wilhelm Peters)說:「大部分的成功是在別人都放棄之後,仍堅持不懈努力的結果。」當你願意去做別人不願做的事時,就是成功的開始。成功者擁有追求成功的心態,並懂得運用成功的法則來達成自己的目標。
「心靈雞湯」作者傑克.坎菲爾(Jack Canfield)說:「我認為成功就是學習,當我一面學習一面成長,那就是成功。」成功是一個不停變動的目標,需要我們不斷的努力才能達成。成功人士就是能夠有耐心、有毅力做自己想做的事的人。
打開關於討論成功的書籍,你會看到每個人對成功都有不同的說法。由於追求的目標各有不同,對於成功的看法,也就不同。因此,只有一個人,能為自己人生中的成功下定義,那個人就是你。
台大教授傅佩榮在所著「成功人生」書中說:「人人都希望成功;但是每個人對成功的看法卻不盡相同。一般來說,成功的兩個指標是:別人認為你是否成功,以及你認為自己是否成功。但重要的是,成功是出自一個人內在自我的肯定,而不是外在的財富、名望、地位、權勢所能增減的。並且人應該對自己負責。」
有人問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一生最偉大的成就是什麼時,他這麼回答:「做達文西。」意思是,「做你自己」,即忠於自我很重要。不管你是否得到哪些成就,最重要的成功定義永遠都要由自己來界定。
史丹佛大學設計學院創辦人博納德.羅斯(Bernard Roth)在「把成功變成習慣」書中說:「成功就是『擁有美好的人生。』能以一種讓人心滿意足的方式,完成生命的課題,讓生命力在我們及我們相知的人心中滋養,這就是成功。」
◆「成功法則」的特質
「成功法則」就是成功人士經過親身體驗,證實哪些成功的要素,可以用來幫助自己走向成功,改變自己的人生。他們為了將成功的經驗,傳達給別人,所以就用警語、諺語、妙語、寓言、名言、箴言、格言、故事、傳說,或守則、教條⋯⋯等不同方式來呈現。
莎士比亞說:「一個短短的詞可以橫亙古今、涵蓋永恆!」「一個被詳敘的故事,傳播速度是最快的。」雖然這些「成功法則」,表達的方式不同,但它們都是嘔心瀝血所產生的語句,是辛苦耕耘留下的事蹟,是經年累月的智慧結晶,是人生經驗累積的精華。
「成功法則」是經由長期嚴謹的觀察導出的原理原則,放諸四海皆準、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真相,能解答我們對生命的疑問,幫助人們在困惑中作出正確的抉擇,是教導人們改變生命的最高法則。
成功學大師,「與成功有約」一書的作者史蒂芬.柯維(Stephen R. Covey)在所著「第8個習慣:從成功到卓越」書中說:「原則是普遍適用的,可以跨越不同的文化和地理環境,放諸四海皆準。原則也是永恆不變的,諸如公平、和善、尊重、正直、誠信、服務他人、有所貢獻、⋯⋯等,不同的文化可能有不同的說法。但原則確實存在。它們就像引力法則,一直都在。原則也無法論證,它們是不證自明的。」
法國哲學家史懷哲(Schweitzer) 說過:「真理沒有屬於自己的時間。它的時間就是現在。——永遠如此。」真理是永恆的,與宇宙共存亡,因此它不受時間的限制。
猶太先賢也說:「古老的法則比古老的城堡還保存得更久。」成功人士因為卓越的經歷而成為榜樣。很多人想學習他們成功的奧秘,因為他們已經成為一個被證實的範例。
雖然「成功」有各種不同的意義,還是可以找出共同具備的要素。成功者所具有的素質和本領,即為成功者的特質。下列是關於如何才能「成功」的說法:
▪ 欲望是一切成功的起源
▪ 調整心態是成功生活的開始
▪ 適應中找到成功的機會
▪ 責任心是成功的基礎
▪ 敬業是成功的靈魂
▪ 創新是成功的翅膀
▪ 毅力是成功的支柱
▪ 自信是成功的最大秘密
▪ 勇氣是推向成功的力量
▪ 熱情是成功的動力之源
▪ 勤奮是通往成功的階梯
▪ 專注是所有成功的關鍵
▪ 自律是成功的最重要單一素質
上述關於獲致「成功」之態度、適應力、責任心、敬業、創新、毅力、自信、勇氣、熱情、勤奮、專注、自律⋯⋯等行為模式,就是成功者所必須具備的成功要件,可以透過學習、模仿,使它變成一種經常性的訓練與習慣,或者說是素養。唯有透過不斷的努力修練,才能幫助自己,向所期望的成功之路邁進。
◆「成功法則」可以激勵人心,助人成功
◊「成功法則」教導人們學習成功的意義
著名教育家尼爾 · 麥斯威爾(Nell Maxwell)告訴我們:「精神世界的法則和物質世界的一樣真實,我們的世界依這些法則運行。」世上沒有偶然,凡事的消長都遵循十個甚至一百個定律和法則運行。因而發展出了自信、勇氣、熱情、專注、自律⋯⋯等特質,人們可從中了解成功的意義,學習邁向成功的方法。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德國出身的大文豪赫曼.赫塞(Hermann Hesse)認為:「閱讀有幾百種方法。如果要舉出其中一種原則和方向,那就是對獨到的文字懷著敬意、想要領悟的耐心,以及接納和傾聽的謙遜。」英國首相邱吉爾也說:「對年代久遠的歷史理解得愈多,就愈能夠掌握遙遠的未來。」「當我們回顧過往,便能了解為什麼人總是從錯誤中獲得助益、卻因誤以為明智的判斷而遭禍。」
某位哲人說:「書有時是將命運導向勝利之路的方法。」「閱讀古典作品,是能夠涉獵人類流傳千年偉大的精神產物、知識和哲學的最佳方法。而歷史書中記載的成敗事例,正揭示人們的判斷與決定、過程與結果是如何造就成功與失敗。這正是成功法則存在的證據。」
「頂尖人物」一書,開宗明義第一句話即說:「在還沒找到成功的祕訣以前,你是不可能成功的。」因為從傑出人物身上,你將會發現這些人在事業成功之前,是多麼努力在找尋、調整、發現並確定他們自己的成功哲學。
◊ 「成功法則」 是引導方向的人生導師
愛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形容:「我們找尋的人生導師,應能夠啓發我們去成為期望中的自己。」成功人士都有其模仿的「榜樣」,每個人心中都有仰慕的典範,在人生關鍵時刻指引你方向。那些在世界上留下了偉大事蹟的人們,將他們的經驗,彙整成人生智慧。留下典範,成為永遠指引邁向成功方向的人生導師。
德國哲學家康德(Immanuel Kant)說得好:「活出精彩的人生,如同你的一言一行都將成為宇宙的法則。」這個宇宙的法則是個人行為的極佳指引。一個人的生活和行為將被其他所有人完全模仿。
以色列知名暢銷書作家史威如.貝爾格曼(Zvika Bergman)在所著「猶太人這樣想、這樣做:200 則讓全世界買單的成功術」書中說:「有一個公開的秘密:如果長期堅持固定訓練某種行為,該行為會變成人的『天性』,這種訓練的實質是什麼?其實就是模仿那些實現自身價值或社會價值的成功人士的行為。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麼成功所需要的兩樣東西就是:成功模式與對模式的模仿。」
英國首相與作家班哲明.狄斯雷利(Benjamin Disraeli)說:「英雄的遺產,是對偉人的回憶和承繼的偉大典範。」美國密西根大學心理學家約翰.科垂(John Kotre)在「創造黃金人生」(Make It Count)一書中,認為:「大部分的人在人生中所做的事,都會是那種能為下一代留下有所助益的遺風餘澤。」老子在道德經裡強調,榜樣就是激發他人去效法的人。史懷哲也說:「好榜樣不是影響別人的因素,乃是唯一的因素。」
古羅馬哲學家皇帝馬可 · 奧理略(Marcus Aurelius)在其曠世巨著「沈思錄」中這樣說:「目標明確,就不會精疲力竭。」「障礙就是你的機會;你害怕改變嗎?」這些勉勵人們邁向成功的話語,經過千年沈澱,至今還是顛撲不破。許多人都是從中獲得啓發,找到人生的方向。
◆「成功法則」傳授行為改變的方法
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說:「這並非只是個好主意,或是好聽的話,這是法則。」它是全人類適用的法則,這些法則能讓我們的思想和行為合一。他更強調:「真正值得學習的事情是無法教導的,只能透過學習,親自體會。唯一合理的教學方法是做出榜樣。」
馬基維利(Niccolò Machiavelli)曾說過:「有遠見者,必然遵循偉人的足跡,借鑑已然的卓越。」這位十五世紀的政治家的箴言,時至今日,仍舊受用。某位名人也說:「仿效不僅僅是最誠摯的奉承方式。複製你欽佩的人其行動,並體現其個人特質,是一種最直率的傑出策略。」
凱因斯(John Maynard Keynes)說:「影響歷史軌跡是觀念。」遵循法則,藉由改變想法和觀念,才能敞開心胸,學習成功的意義,同時也獲得許多行為改變的方法。當我們內化了這些法則,便能激發我們與生俱來的潛能來成就我們渴望的成果。
日本大腦科學人才顧問石川大雅(Ishikawa Taiga)在所著「人人皆可實踐,向頂尖人士學習用腦方式——複製成功腦」書中,提出他訪問兩萬名成功人士的過程中,以大腦科學、心理學為基礎,得到「腦內複製」模仿成功的技術。他強調:「成功可以複製,榜樣可以模仿,行動可以臨摹。在模仿成功時有一件事很重要,那就是必須將習得的內容『化為自己的事』,並加以實踐。也就是說,不是用腦袋去理解,而是要逼真地想像進展順利的情境,加強『這樣行得通』的具體感覺,想像自己成功的樣子。」
他並以創立「軟體銀行」的孫正義為例,證明成功人士皆以某人為榜樣而獲得成功。孫正義在年輕時,遇到時任夏普(Sharp)專務(相當於總經理)的佐佐木正,以及現任財團法人日本綜合研究所會長的野田一夫兩位恩師,向他們學習商務。藉由模仿他們「所做的事」和「所做的思考」,從中累積經驗,打下今日成功的基礎。
叄、「成功法則」的經典著作與成功典範
上一單元,我們說明「成功法則」是經過千錘百鍊所留下來的人類寶藏。本單元要介紹一些經典著作與成功典範,提供大家研閱學習,作為實踐履行的榜樣。
英國詩人亞狄生(Joseph Addison)說:「書是偉大的天才留給人類的遺產,當做給予尚未出生的後代的禮物。這種遺產代代相傳。」書對於人類的貢獻是眾所公認的。它確實是能夠永遠傳承的寶貝。
然而,幽默大師馬克吐溫(Mark Twain)則說:「經典之作。人們稱讚一部不想讀的好書。」一般人對讀經典之作常避而遠之。因為大多數人認為,它們太過於理論,太枯燥,太理想,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得到的⋯⋯等等理由,先排斥而不願翻閱來讀讀看。
有被譽為「自我啟發之父」美譽的阿德勒(Alfred Adler)在「閱讀與心靈的成長」書中提到:「好書確實會因你想去閱讀而報答你。」好書會把有關世界和你自己的事教給你,讓你更加了解生命,更深刻認識人生的偉大與永恆的真理。
名偵探福爾摩斯(Sherlock Holmes)的創造者,英國偵探小說家柯南 ・ 道爾(Conan Doyle)說:「用幾本你自己的真正好書展開生命,乃是一件重大的事。」好書不必多,身邊有幾本好書,隨時可以從中汲取養分,生命就此展開,多麼美好。在後面所介紹的書籍,都是在討論有關成功的法則,期盼你能常常閱讀,幫助你展開美好的人生。
❃ 夢想沒實現?因為你不懂老派熱血的秘密
塞謬爾 · 史邁爾斯著 · 1859
這是一本由被譽為「西方成功學之父」的塞謬爾 · 史邁爾斯(Samuel Smiles)著作,是教導如何立志,追求夢想,使夢想付諸實現的經典法則。該書於西元1859年出版,至今已過一個半世紀之久。舉世流傳,跨越不同的文化,甚至經歷科技的考驗,依舊是不易的真理。近年來還新刷重印,熱銷全球,歷久彌新,被奉為是經典的成功法則。僅將其中有關職涯發展的部分,摘錄於后。
▪ 勤勉、堅毅與自我培養,才能獲得人助、天助,進而完成夢想。
▪ 偉人都是從勤勉竄起,絕大多數的成就,歸功於出身卑微。
▪ 燃燒熱情,不怕夢想太遠;命運的變化,考驗的是意志。
▪ 想得到別人的幫助,先靠自己才是正途;人若有實力,成功是遲早的事。
▪ 學習永遠不嫌晚,別將年紀當理由;學無止境,得到生命終了才停止。
▪ 要活就要動,要成長更要動;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有強健的心靈和體魄。
▪ 成功者的典範,可以撼動一般人的士氣;傳記讓人體驗人生,找到榜樣。
❃ 思考致富
拿破崙 · 希爾著 · 1937出版 · 2017中文初版
思考致富(Think & Grow Rich)是由世界最早的現代成功學大師拿破崙.希爾(Napoleon Hill)所著。他創建了成功哲學和13條成功白金法則,鼓舞了千百萬人。
本書自一九三前年出版以來,堪稱勵志類書籍的長銷經典,全球銷量超過六千萬冊,其龐大的影響力,八十年來持續不墜,至今仍長踞亞馬遜網路書店暢銷榜。
這本書最大的魔力在於,希爾極富感染力的熱情和文字,將鼓舞你勇敢做夢、踏實逐夢,並走上確實的成功之路。
▪ 心想事成:靠「念力」就讓湯瑪士.愛迪生點頭合夥的人
◊ 成功人士思維(1) 動腦思考就能致富!
▪ 成功白金法則 1:熱烈渴望——畢生成就的出發點
◊ 成功人士思維(2) 致富,始於渴望有錢!
▪ 成功白金法則 2:建立信心——想像並相信渴望終獲實現
◊ 成功人士思維(3) 反覆對潛意識下達確切指令,培育信心。
▪ 成功白金法則 3:自我暗示——影響潛意識心智的媒介
◊ 成功人士思維(4) 人可以透過自我暗示主宰命運
▪ 成功白金法則 4:善用專業知識——懂得活用知識就能創造成功
◊ 成功人士思維(5) 把一件事做到好,絕對不嫌煩!
▪ 成功白金法則 5:激發想像力——心靈夢工廠
◊ 成功人士思維(6) 每一筆龐大財富都源自原創者想到的好點
子!
▪ 成功白金法則 6:條理分明做計畫——具體化渴望為行動
◊ 成功人士思維(7) 明確可行的計畫,將渴望落實為財富!
▪ 成功白金法則 7:下定決心——戰勝拖拖拉拉的毛病
◊ 成功人士思維(8) 養成明快做決定的習慣!
▪ 成功白金法則 8:保持毅力——堅持不懈是喚醒信念的必要元素
◊ 成功人士思維(9) 培養不被挫折打倒的意志力
▪ 成功白金法則 9:活用智囊團的力量——追逐夢想的動力
◊ 成功人士思維(10) 找到一起實現夢想的夥伴!
▪ 成功白金法則 10:理解性欲轉換的奧秘——將激情轉化為創造力
◊ 成功人士思維(11) 化愛與性為成功的動力!
▪ 成功白金法則 11:開發潛意識——串聯意念與無窮智慧的媒介
◊ 成功人士思維(12) 讓潛意識幫助你完成心願!
▪ 成功白金法則 12:瞭解大腦的力量——思想的廣播與接收站
◊ 成功人士思維(13) 運用大腦的無形力量!
▪ 成功白金法則 13:相信第六感——進入智慧殿堂的大門
◊ 成功人士思維(14) 透過自我暗示喚醒第六感!
▪ 智取六大恐懼惡魔:清出大腦空間,讓位財富
◊ 成功人士思維(15) 杜絕所有負面思想的影響!
❃ 拿破崙.希爾成功法則 (The Law of Success in Sixteen Lessons)
拿破崙 · 希爾著 · 2020出版
本書作者拿破崙.希爾 (Napoleon Hill) 說,這本書集結了許多頂尖人物的成功哲學。他仔細研究了100多位成功人士的奮鬥史之後寫成的,他們都在各自的領域取得非同凡響的成就。
他撰寫本書的目的,是為了讓每個人都明白,你可以更加勝任自己的工作,你我都有更大的潛力。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你要分析自己、認清自己的能力,從而才能有效運用自己的能力。
▪ 第1課 成功法則導論:智庫的力量
▪ 第2課 成功法則之一:明確的目標
▪ 第3課 成功法則之二:自信心
▪ 第4課 成功法則之三:儲蓄的習慣
▪ 第5課 成功法則之四:進取心與領導才能
▪ 第6課 成功法則之五:想像力
▪ 第7課 成功法則之六:充滿熱情
▪ 第8課 成功法則之七:自制力
▪ 第9課 成功法則之八:付出多於報酬
▪ 第10課 成功法則之九:吸引人的個性
▪ 第11課 成功法則之十:正確思考
▪ 第12課 成功法則之十一:專注力
▪ 第13課 成功法則之十二:合作精神
▪ 第14課 成功法則之十三:面對失敗
▪ 第15課 成功法則之十四:寬容他人
▪ 第16課 成功法則之十五: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逆境商(AQ)修煉:戰勝逆境的十二堂必修課
于建忠編著 · 2003
逆境商 (Adversity Quotient, 簡稱 AQ) 指的是人類對逆境的反應和應變能力,由美國保羅.史托茲 (Paul G. Stoltz) 博士所提出的逆境中向上的思維,逆境商能協助人類改變負面思想,增加面對失意和逆境的能力。
本書是根據史托茲博士所提出的逆境向上思維,包括行動力、肯定自己、信念與勇氣、學習力和正面樂觀的態度,整理出修煉逆境商的十二堂必修課,而這也是擁有高AQ 的判斷指標。
▪ 第一課 成功來自於逆境中的磨練
▪ 第二課 修煉自己
▪ 第三課 越挫越勇的行動力
▪ 第四課 肯定自己
▪ 第五課 求生信念與勇氣
▪ 第六課 設定邁向成功的目標
▪ 第七課 堅持不懈的毅力
▪ 第八課 輸得起的冒險精神
▪ 第九課 培養隨機應變的能力
▪ 第十課 創新思維破局而出
▪ 第十一課 逆境向上的學習力
▪ 第十二課 正面樂觀的良好態度
❃ 秘密——吸引力法則
朗達 · 拜恩著 · 2007
秘密(The Secret),是一本討論「心想事成」的「吸引力法則」(The Law of Attraction)。在美國掀起一陣心靈勵志旋風,上市兩個月就狂銷超過五百萬冊,流傳全球,盛極一時。這本書的作者朗達 · 拜恩(Rhonda Byrne)更因此被「時代」雜誌選為2007年最有影響力的人士之一。
「秘密」的爆紅相當有趣,作者是澳洲電視製作人。2004年,她遭逢父親亡故、離婚、製作經費捉襟見肘、負債累累⋯⋯等困境;正當走投無路之際,她的小女兒拿了一本百年古書「致富的科學」(The Science of Getting Rich)給她看。拜恩宣稱,她從中領悟出,原來古往今來的偉大人物如柏拉圖、牛頓、林肯⋯⋯等,都知道一個至大的秘密。
▪ 「秘密」這本書的核心,就是「吸引力法則」。所謂「吸引力法則」,就是人必須散發出信心和信賴,同時可以要求、相信與接納,就可以實踐美好人生。茲將其內容重點摘錄如后。
▪ 「秘密」揭露的法則:生命的偉大秘密就是「吸引力法則」。「吸引力法則」說:「同類相吸」。因此當你有一個思想,你也會吸引同類的思想過來。
▪ 你當下的思想正在創造你的未來。你最常想的,或最常把焦點放在上頭的,將會出現在你的生命裡成為你的人生。你的思想會變成實物。
▪ 「吸引力法則」就是一種自然法則,跟重力法則一樣公正無私。除非你用持續的思想召喚,否則不會有任何經驗進入你的生命。
▪ 你秘密的運用要透過創造的過程,有三個簡單的步驟,幫助你創造出你想要的:要求、相信、接收。從吸引小的事物開始,譬如一杯咖啡或停車位,是體驗「吸引力法則」實際運用最簡單的方式。以強烈的意圖,吸引小的事物,當你體驗到自己擁有吸引的力量,你將可前進到更大的事物。
▪ 你的秘密,即一切都是能量。你就是一個能量的磁鐵,因此你可以傳電一般,讓所有的事物隨著你而「活化」,而你也可以隨著你想要的事物來「活化」自己。
▪ 有無盡的思想可以供你利用。一切的知識、發現、發明,都已經以「可能性」的形式存在於宇宙的心中,等著人類的心靈去喚起。你的意識中即擁有一切。
▪ 生命本來是豐足的。美好的事物永遠也用不完,就算分配給每個人,還是綽綽有餘。你有能力透過思想和感覺,向「無限的供應者」汲取,並讓它在經驗裡顯現。
▪ 讚美、祝福這世界的一切,你將化解負面性和不協調,讓自己和最高的頻率「愛」一致。
❃ 接受不完美的勇氣 ——阿德勒的100 句人生革命
小倉廣著 · 2015
佛雷德 · 阿德勒(Alfred Adler)是奧地利著名的心理學家,與佛洛伊德、榮格齊名,被稱為心理學界的三巨頭。他開創個體心理學,有「自我啟發之父」的美稱。
「接受不完美的勇氣」一書,鼓勵人們要認同、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用意志和勇氣去改變、開拓自己的人生。僅摘出書中與職涯發展有關要點。
▪ 人生不是取決於「命運」和「過去」的創傷,而是自己的思考方式。也就是「人生中,沒有你辦不到的事。」
▪ 遺傳和成長環境只是單純的「材料」,只有你最能決定如何使用材料,打造真正舒適的家。(最好的自己)
▪ 人只能透過失敗來學習,藉由失敗的經驗,守護自己「想要改變」的決心。
▪ 只要有心想改變自己,就非常有可能改變生活形態,直到人生落幕的前一、兩天,性格還是可以改變的。
▪ 你其實不是「不想做」,只是自己決定「不要做」。其實不是「無法改變」,而是自己決定「不改變」。
▪ 「大家都討厭我。」「這次不成功,下次肯定也不會成功。」只要試著冷靜舉證,便能破除這種迷思。
▪ 「勇氣」就是克服困難的活力,缺乏勇氣的人,遇到困難,就會墜入人生的黑暗深淵。
▪ 不受他人的評價左右,接受真正的自己,擁有接受不完美的勇氣。
❃ 成功者的特質 ——與傑出人物對談 · 2014
❃ 堅持下去 ——只差一點點,你就成功 · 2015
奧里森 · 斯威特 · 馬登著
奧里森 · 斯威特 · 馬登(O.S. Marden),被譽為「美國成功學大師」,是著名的成功學奠基人和最偉大的成功勵志導師之一。他所創辦的「成功」雜誌,在美國風行、家喻戶曉,改變了無數美國人的命運。
馬燈自幼失去雙親,經歷坎坷的童年生活,意志力強,憑藉不怕吃苦的精神,取得哈佛大學醫學博士學位。之後赴波士頓就讀神學院,知識的累積和專業知識的涉獵,為其往後的創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礎。
在1897年創辦了頗為暢銷的「成功」雜誌,並在30年間完成了60多本著作,內容都是激勵年輕人的文字,為文鞭辟入裡,令人百讀不厭,廣為美國人傳誦。在此特別選出「成功者的特質」及「堅持下去」兩本著作的內容要點,來了解馬登的成功法則。
▪ 成功不只是一種。任何一個做好自己工作,任何一個提升自己,以便做得更好的人都是成功的。有理想並努力實現理想的人,也是成功的。
▪ 年輕人能自己掌控自己一生的最重要原則就是應該發現自己想做什麼、能做什麼,然後竭盡全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而努力。要一直記住勤勉、誠實、率直、決不氣餒,以及自力更生是成功的唯一基礎。
▪ 自立自助是進入成功之門的鑰匙,是獲得勝利的象徵。
▪ 不斷堅持著自己的希望就能增加自己的力量,也就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 期待會使人們的潛能充分發揮出來,產生一種神秘的力量,以使他們達到目的。
▪ 一個積極成功者的特徵,就是他能隨時隨地地求進步。
▪ 脫離貧窮處境的祕訣,就是積極及堅持去做,那貧窮的環境就可以打破。
▪ 自信造就奇蹟。如果有堅強的自信,往往能使平凡的人,做出驚人的事業出來。
▪ 自由是勇敢的果實。任何人都應該不惜代價來爭取生命中的自由。
▪ 貧窮是最大的財富。為脫離艱難的處境而努力掙扎,是去除貧窮的唯一方法,而這個念頭最能造就人才。
▪ 夢想是實現之母。人類所具有的種種力量中,最神奇的莫過於有夢想的能力。
▪ 機會來自於勤奮。良好的機會完全在於自己的創造。
▪ 正確的工作態度。不論做任何事,都必需竭盡全力,總要做到盡善盡美的地步。
▪ 累積一生的資本。有充沛的體力和智力,也擁有豐富的成功資本,人們必須保持最旺盛狀態,且努力不懈地做事。
▪ 正直品格的偉大力量。公道、正直與誠實是成功所包含的要素。無論是何種職業,都不要忘記:你是在做一個「人」,要做一個具有正直品格的人。這樣,你和職業生涯才有重大的意義。
▪ 悲觀失望時勿下決斷。因為那種沮喪心情會使你的決策陷入歧途。
▪ 偉大來自於苦難。最好的才能往往是從烈火中冶煉的,從堅石上磨練出來的。貧窮和苦難都是一種激勵,能堅定人們的思想,發展人們的精力。
▪ 意志高於一切。有著堅強的意志,便有創造的力量,它能克服困難,幫助人達到成功的目標。
▪ 優柔寡斷為成功之敵。要逼迫自己訓練一種遇事果斷堅定的能力,遇事迅速決策的能力,對於任何事情千萬不要猶豫不決。
▪ 誠實、信用是最好的策略。如果一個人的聲譽損壞了,那他的人格和信用也會喪失殆盡。
▪ 管理自己的情緒。真正偉大的人往往能主宰自己的性情,統治自己的心靈。
▪ 不要讓煩惱走入你的生命。卸除煩惱最好的方法就是保持一顆愉快的心情,而不要處處想到生活與工作的不幸。維持身體的健康,也是去除煩惱的首要條件。
▪ 神奇的內在力量。在每個人的體內,都潛伏著巨大的力量。這些力量,只要你能夠發現並加以利用,便可以幫助你成就你所嚮往的一切事物。
▪ 失敗是人格的試驗地。許多人要是沒有遇到失敗,就不會發現自己真正的才能。「跌倒了再站起來,在失敗中求勝利。」是歷代偉人的成功祕訣。
❃ 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史蒂芬 · 柯維著 · 2016 (第八版20刷)
史蒂芬.柯維(Stephen R. Covey)是哈佛大學企管碩士、楊百翰大學博士,同時也是國際知名教育訓練機構「富蘭克林柯維公司」共同創辦人。
柯維博士曾被「時代雜誌」(Time)譽為「人類潛能的導師」,並入選為全美二十五位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他在領導理論、家庭與人際關係、個人管理等領域素負盛名,以深刻且直接的引導,畢生致力於向大眾證明,每個人都能掌握自己的命運。
本書高踞美國暢銷書排行榜長達十餘年,出版二十五年來,已被翻譯成四十種語言,全球發行超過二千五百萬冊。其他重要著作包括:「第八個習慣」、與領導有約」、「與時間有約」等等。
作者在本書十五週年紀念版前言:「探索成功的意義」文中說:「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出版至今,世界已經起了巨大變化。生活變得更複雜,壓力更大,要求更多。」「社會以及全球數位化的幡然改變,引發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這也是經常有人問我的問題:『時至今日,七習慣仍適用嗎?』或更進一步問『十年、二十年、五十年、一百年後這些習慣還能適用嗎?』我的回答是:變化愈大、挑戰愈艱難,這些習慣要解決這些問題都必須仰賴不分地域、時間且不言可喻的原則。」
「我一生中最深刻的學習經驗是:若想達到最高期望並克服最大挑戰,就得認清主宰你的原則或自然法則,然後加以運用。每個人運用原則的方式,會依個人的力量、天賦與創造力而大不相同,但一切努力都必須符合成功所繫的原則,才能獲得最後成功。」
▪ 重新探索自我
◊ 由內而外全面造就自己
◊ 成功人士的七個習慣
▪ 個人的成功——從依賴到獨立
◊ 習慣一:掌握「選擇的自由」——主動積極的力量
◊ 習慣二:鎖定生命的座標——以終為始、全心以赴
◊ 習慣三:忙要忙得有意義——要事第一的個人管理
▪ 公眾的成功——從獨立到互賴
◊ 你不是一座孤島
◊ 習慣四:大家都可以是贏家——雙贏思維的人際觀
◊ 習慣五:做個「雙向傳播」的聆聽者——知彼解己的溝通原則
◊ 習慣六:統合綜效、威力無比——統合綜效的合作原則
▪ 全面觀照生命
◊ 習慣七:最佳的「自我投資策略」——不斷更新的成長原則
◊ 再談由內而外造就自己
❃ 成功哪有那麼難:12槓桿解決各種人生困境
史蒂芬 · 柯維著 · 2016
史蒂芬.柯維(Stephen R. Covey)是享譽國際、備受尊敬的領導力權威、家庭關係專家、組織顧問與作家,一生致力於教導大家,如何透過以原則為中心的生活方式與領導力,打造家庭與組織。
他出版了多本廣受好評的著作,包括在全球銷量超過千萬冊的「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被譽為二十世紀最有影響力的商業書之一,柯維已於2012年離世,享壽79歲。
柯維之子西恩.柯維在新書的序文中說:「本書收錄了家父最傑出的一些文章,從未被集結在書裡,也沒有太多人讀過,卻是史蒂芬.柯維的經典之作,承載了他的思想精髓。因此,我的同事和我認為,我們應該與世人分享這些作品。」
柯維的同事在書中前言,「成功的首要」文中提到:「為什麼是這十二槓桿?柯維博士提出的十二個槓桿,是根據他個人的深入研究,以及長年以來與全球各地成千上萬的人共事的經驗。對他而言,這些原則是基本且必然的,而且有高低順序之分。」「善用這十二個槓桿並非成功方程式,要獲取成功,還有許多其他的原則要遵循。但這十二個槓桿是不可或缺的基石,一旦缺少,你就無法獲得真正的成功。」以下是十二成功槓桿。
▪ 成功槓桿1:正直
▪ 成功槓桿2:貢獻
▪ 成功槓桿3:優先目標
▪ 成功槓桿4:犧牲奉獻
▪ 成功槓桿5:服務
▪ 成功槓桿6:責任心
▪ 成功槓桿7:忠誠
▪ 成功槓桿8:相互性
▪ 成功槓桿9:多元性
▪ 成功槓桿10:持續學習
▪ 成功槓桿11:自我更新
▪ 成功槓桿12:教學相長
❃ 通往夢想的 10 個黃金法則
約翰 · 麥斯威爾著 · 2010
約翰 · 麥斯威爾(John C. Maxwell)是全球公認的著名領導學專家、演說家及作家。他的作品「領導力二十一法則」、「思考的黃金法則」、「領導的黃金法則」等等著作,總計銷售量超過一千六百萬冊。著作曾榮登「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及「商業週刊」等暢銷書排行榜,並入選「世界頂尖領導大師」、「亞馬遜網站十週年名人堂」等榮譽。他在本書中提出了圓夢清楚的原則和步驟,更列舉各界成功人士的圓夢經驗,增強你圓夢的信心與能量。他的「通往夢想的 10 個黃金法則」為:
▪ 我的夢想確實是我的夢想嗎?
——唯有是自己的夢想才能成真
▪ 我看得清楚自己的夢想嗎?
——你的夢想對準焦距了嗎?
▪ 我能靠自身的力量去完成夢想嗎?
——夢想是否建立在真正的強項上?
▪ 我的夢想是否讓我非實現不可?
——熱情創造可能性
▪ 我是否有實現夢想的策略?
——尋找成功的途徑
▪ 我是否已網羅幫助我圓夢的人手?
——一路有貴人相助,組成團隊,傳達願景
▪ 我是否捨得為夢想付出代價?
——不斷做夢,不斷犧牲
▪ 達成夢想的距離是否更接近了?
——堅定的走下去
▪ 努力向夢想邁進會讓我感到滿足嗎?
——在奮鬥過程中找到滿足
▪ 我的夢想能夠造福人群嗎?
——誰會因你的夢想而受益?
❃ 倫斯斐法則
統帥的智慧 ——美國傳奇前國防部長的14堂領導課
(Rumsfeld's Rules: Leadership lessons in Business, Politics,
War and Life)
唐納德 · 倫斯斐著 · 2015
唐納德 · 倫斯斐(Donald Rumsfeld) 是美國第13任和第21任國防部長,兩家財星500大企業執行長,是一位精明幹練、智勇雙全的主管。這本書是不傳的白宮智慧,從書中倫斯斐親身實證的法則,你將讀到他實用、經得起考驗的管理哲學。
美國福特總統要求白宮幕僚必讀之作,啓發多位美國總統、白宮幕僚長、各級官員、國會議員,人手一份的金科玉律。美國重要媒體的強力推薦,華盛頓郵報譽之為「必讀經典」。紐約時報則稱:「任何組織和機構都能由倫斯斐法則中獲益。」
這些法則,融合東西智慧、全球運籌帷幄,貫通公私部門經驗,以求決勝千里之外的畢生精華,值得細細品味。它不是教條,是當我們陷入抉擇迷霧時的一線光亮。它可適用人生和事業不同的階段,有些可以運用在你目前的狀況,有些在未來當你職務升遷,承擔更多責任之時,提供寶貴的價值。在此僅將職涯發展有關部分,抄錄於后。
▪ 除非你家世顯赫,姓氏如雷貫耳,否則在事業的起跑線上不可能有任何優勢。大部份的人都是由靠近底層開始做起的。他們都努力工作、勤奮向上。
▪ 不論你的職位是什麼,都該向懂得比你多、年資比你久的人討論,向上位者學習。
▪ 不論你擔任什麼職位都要記住:對外界,你代表的是你的老闆,你所說和做的,反映的是你的老闆和整個組織。
▪ 不要以為你不可或缺,或是不會犯錯,也不要讓別人有這種想法。記住,你沒有那麼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各種責任。
▪ 如果你不知道你的前三項優先要務是什麼,你就沒有輕重緩急之分。
▪ 要精準,在誤差率極小時,欠缺精準會很危險。妥善的準備,可防止表現不佳。
▪ 你最好的問題往往是「為什麼』?
▪ 光是看到一個問題存在,未必就表示會有解決辦法。
▪ 你學到人生中很少有平台期,你不是向上,就是向下。
▪ 人生就像在做體操時一樣,絕不要放鬆任何一個環,除非你已經抓穩了下一個。
▪ 最糟的錯誤是有最好的梯子,卻爬錯了牆。
▪ 如果你不想相信它,那麼不管有多少證據,你都會置之不理。
▪ 學會說「我不知道」。如果使用得當,就會發現它經常會用到。
❃ 走出一條不平凡的領導之路——黑幼龍是如何做到的
黑幼龍著 · 2020
中文卡內基訓練創辦人黑幼龍自剖內心世界,最無私且誠摯的心靈分享,寫給想成為更優秀領導人的你。
▪ 我的領導之路
◊ 人生第一次當主管
◊ 轉換跑道再試領導力
◊ 帶領團隊成為全球第一
▪ 領導力的六大支柱
◊ 支柱1: 信任感來自態度和自信
◊ 支柱2: 人際溝通與建立團隊
◊ 支柱3: 激勵,是最有價值的能力
◊ 支柱4: 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 支柱5: 創新是所有產業的不歸路
◊ 支柱6: 授權、輔導,做同事的貴人
▪ 領導力實戰錄
◊ 中鋼董事長 翁朝棟
樂在溝通,才能贏得信任與合作
◊ 台積電歐亞業務資深副總 何麗梅
建立願景,是領導人首要之務
◊ 華語流行音樂天王 王力宏
領導人要學習成長,也要帶領團隊學習成長
◊ 麗明營造董事長 吳春山
讓同仁覺得你懂他,就會有同心力
◊ 全雄公司總經理 林楷頤
主動關心寫卡片,團隊更緊密
❃ 一流的人如何保持顛峰 (Peak Performance)
布萊德.史托伯格
及史蒂夫.麥格尼斯合著 · 2029
布萊德.史托伯格 (Brad Stulberg) 是人體健康與體能表現科學的專題作家,以擅長結合最新科學發現及精彩個人故事著稱。史托伯格.麥格尼斯 (Steve Magness) 是世界頂尖長跑好手的教練,目前在休士頓大學擔任教練。
世界愈競爭,你愈需要持續成為頂尖,發揮自己最大潛能,想持續維持巔峰表現,讀完這本書就會有幫助。
▪ 成長方程式
◊ 常盛不衰的秘訣
◊ 善用壓力
◊ 巧妙地刻意練習
◊ 更拼命不會更成功
◊ 像頂尖高手那樣休息
▪ 事前準備
◊ 設計讓身心就位的最適習慣
◊ 管理每一天,凡事從簡
▪ 驅動使命
◊ 超脫自我
◊ 規劃使命
❃ 賈伯斯送給年輕人的 11 個忠告
約翰 · 凱奇(John Cage)著 · 2013
賈伯斯(Steve Paul Jobs)的親生父母還沒結婚,母親生下他後即將他送往工人家庭收養。考上大學後,不久即休學,在車庫組裝出一台屬於自己的電腦,之後成立蘋果電腦公司。等公司逐漸發展壯大後,被董事會掃地出門。幾年後,蘋果公司因賈伯斯的捲土重來而新生,至今已成為對世界影響力極大的公司。本書作者說:「賈伯斯的個人魅力和影響力,已經成為屹立不倒的美國式英雄。他除了創新能力傲人之外,天生就有演講的能力和說服別人的『法術』。」
對於普通大眾來說,最重要的也正是賈伯斯精神。他的創業故事值得每個創業者去思考和學習。他曾說:「人這輩子沒法做太多事情,所以每一件都要做到精彩絕倫。」他給年輕人的忠告,值得大家從中吸取精華,取得成功的借鑑。
▪ 領袖和跟風者的區別就在於創新。
▪ 將卓越變成你的特質,最大限度地發揮你的才智。
▪ 成就一番偉業的唯一途徑就是熱愛自己的事業。
▪ 帶著責任感生活,嘗試為這個世界帶來點有意義的事情。
▪ 擁有初學者的心態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 丟棄那些壞習慣,讓大腦快速運轉。
▪ 從來沒有哪個成功的人沒有失敗過或犯過錯誤。
▪ 把蘇格拉底的原則運用到你的生活、學習和工作上吧。
▪ 活著就是為了改變世界,難道還有其他原因嗎?
▪ 你的時間有限,所以不要為別人而活。
▪ 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做自己應做的事。
❃ 希拉蕊給幸福女人的12堂課
高曉彥編著 · 2015
希拉蕊(Hillary Diane Rodham Clinton)是世界上少數極為成功的女人之一。從州長夫人到第一夫人,從國會參議員,到國務卿,到總統職位競爭者,她走過的「成功之路」給女人們帶來了很多寶貴的啟示。
本書從希拉蕊的權力、事業、領導才華、經營家庭的方式、自身形象的成功轉換,以及她的口才等各個出色的方面,傳達了希拉蕊用自身經歷告訴我們——幸福成功的祕訣。
▪ 有一點野心的女人更能找到自己的幸福
——不必掩藏和壓抑自己的野心,在野心的推動下,潛力必能激
發出你無可限量的潛能,從眾多的競爭者中脫穎而出。
▪ 保持真我本色是女人獲得幸福的秘密
——保持真我,做一個情感上有自信的強者,是女人獲得幸福非
常重要的課題。
▪ 氣質魅力是幸福女人的資本
——美麗出自天然,可愛乃是本性。希拉蕊算不上大美女,但穿
著打扮、個性特徵、言談舉止無不流露出超凡的氣質。
▪ 新型理財觀念讓女人擁有更多財富和幸福
——經濟獨立才能實現精神的獨立,讓女人的臉上洋溢幸福的笑
容。
▪ 幸福屬於樂觀堅韌的女人
——幸福和快樂是發自內心深處對待生活的態度。不管遭遇什麼
樣的風雨,樂觀堅韌的女人都能體味到幸福。
▪ 協調人際關係——氣場女王的幸福智慧
——有氣場才有凝聚力和輻射力——人際關係協調度直接影響女
人的幸福感。
▪ 積極經營、婚姻決定女人一生的幸福
——和諧美滿的婚姻需要女人運用智慧,費心經營和保衛。
▪ 掌握平衡,要成功事業也要幸福家庭
——家人是無可取代的,女人應好好呵護親情,不要找任何藉口
為自己開脫。
▪ 決勝職場,會工作的女人最幸福
——積極參與,敢於表現的女人,才能像希拉蕊一樣在職場中大
放異彩。
▪ 善用權力、領導力成就幸福女人的事業夢想
——有爭取權力的雄心同樣可以成為優秀的女領導者,實現自我
價值,成就夢想。
▪ 努力爭取自己想要的,成功是女人達到幸福的手段之一
—— E 時代的女性想要什麼就去爭取,成功是達到幸福的手段
之一。
▪ 好口才有好運,注重說話技巧的女人幸福多
——沒有亮麗的外表,高貴的華服,女人也能憑藉智慧的語言爭
取到成功與幸福。
❃ 給得勝者的12個關鍵字:頂尖管理大師教你的致勝力
布萊德 · 羅米尼克著 · 2016
布萊德.羅米尼克(Brad Lomenick)是一位策略顧問和領袖諮商師,也是研討會、校園、教會的知名演講者,專長為影響力、創新性、代溝議題和商業策略。他擔任「感召力青年領袖培育中心」主任逾十年,其充滿前瞻性的慧眼,讓「感召力」成為美國最大的基督教領袖組織。
領導特質不是某些幸運者才有的天賦禮物,只要培養正確的習慣,每個人都能從領導自己開始,逐漸轉變為人人都想跟隨的成功領導者。重點是:要培養哪些習慣?這些習慣又要如何培養?
作者布萊德以他數十年領導與策略顧問的經驗,將複雜的領導學化繁為簡,歸納出三大領導原則及 20 個關鍵致勝的工作習慣,並針對每一項工作習慣,提供實際而有效的練習方法,幫助你在領導之路上先馳得點、旗開得勝。
▪ 心懷謙卑——瞭解你是誰
◊ 探索自我:瞭解你的真實身分
◊ 保持開放:和他人分享真正的自己
◊ 謙 和:隨時記得自己不重要
◊ 信 念:堅守你的原則,做對的事情
◊ 信 仰:計劃一天行程時,把神擺在第一位
◊ 使 命:確認當下的任務,活出內心的召喚
▪ 保持飢渴——確認你想到達哪裡
◊ 野 心:培養對「下一步是什麼」的熱情
◊ 好 奇:永遠保持學習的心態
◊ 熱 情:享受你正在做的事情
◊ 創 新:關注趨勢、保持創意、敬業投入
◊ 激 勵:栽培一個願景,創造美好明天
◊ 勇 氣:精心規劃,敢於承擔風險
▪ 隨時拼搏——掌握你要怎麼做
◊ 追求卓越:定下讓自己害怕的標準
◊ 堅持到底:把眼光放遠,為自己負責
◊ 執 行:培養帶頭完成任務的能力
◊ 凝聚團隊:打造能吸引、留住優秀人才的環境
◊ 合 夥:與同事和競爭對手一同合作
◊ 預留餘裕:養成健康的生活規律
◊ 慷慨大方: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 傳 承:尋找交棒的動力
❃ 比成功更重要的事:激勵大師傳授你贏得讚美、忠誠和
受人尊敬的12條黃金法則 丹.克拉克著 · 2015
丹.克拉克(Dan Clark)是國際級高效能顧問公司 Clark Success Systems 執行長,同時也是大學教授、得獎運動員,他奮力克服美式足球場上意外造成的癱瘓傷害,回復正常生活,但其運動明星生涯亦因此提早終止。
暢銷書作者、冒險家、金唱片詞曲作者,以及目前最受歡迎的演說家之一,西元2005年,克拉克正式獲選進入「全國演說名人堂」。另外,「北美傑出者」和「歐洲傑出者」都將它提名為世界前十大演說家之一。他已在4500個場次中,對400多萬人演說,足跡遍及52個國家,前500大企業等。
克拉克著有20本書,其著作被譯成40多種語言,全球出版4000萬冊以上。本書用他的12條法則,領導我們超越成功,邁向非凡。
▪ 學習順服而非自由意志
▪ 堅毅而非耐心
▪ 主動展延,而非被動應變
▪ 信任而非期盼
▪ 了解全面的真相,而不執於己見
▪ 聚焦於獲勝,而非團隊
▪ 與其追求頂尖,不如做正確的事
▪ 體驗和諧,而不是強求平衡
▪ 接受他人,不帶批判
▪ 愛與被需要勝過迷戀與利用
▪ 許下承諾,而不是履行契約
▪ 寬恕而非道歉
❃ 哈佛教你打造健康人生
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和
東尼.史瓦茲(Tony Schwartz)等著.2017
對職場上的你來說,成功的定義是什麼?是成為領導人、是事業經營一帆風順、是高度發揮專業?
本書以「健康人生」為主題,你可以從這本書開始,學習如何在高度競爭的職場與商業環境中找出工作與生活上的最佳平衡、拚事業與顧健康的雙贏人生。
▪ 養精蓄銳
◊ 超人也不能超時工作
◊ 睡眠為競爭力之母
▪ 重燃熱情
◊ 重新喚醒工作熱情
◊ 重返英雄戰場
▪ 自我管理
◊ 作自我情緒的領導人
◊ 能量管理新顯學
▪ 雙贏人生
◊ 別把工作當成不回家的藉口
◊ 成功的代價一定高?
▪ 引領「吾齡時代」,享受熟年「心」生活!
❃ 姿勢決定你是誰:哈佛心理學家教你用身體語言把自卑變自信
艾美.柯蒂著.2017
本書作者艾美.柯蒂(Amy Cuddy),是哈佛大學教授,同時也是著名心理學者,主要研究非語言行為與刻板印象、權力對人的影響。她曾被《時代》雜誌譽為「改變遊戲規則的人」,並擠身美國知名商業網站「財經內幕」的「改變世界的50名女性」,世界經濟論壇基金會也推崇她為全球青年領袖人選。
在書中,她集結扎實的心理學研究,發現人的非語言動作,對自己的態度和心理有強大的影響。透過某些行為、動作,竟可傳達力量,刺激分泌帶來力量的賀爾蒙,使你能在高壓狀態下,穩定表現,展現信心十足的最佳狀態。
▪ 展現最佳的自己,是什麼狀態?
‣ 表達最真實、最犀利、最無畏、最放鬆的自己
‣ 透過自主又真誠的行動力表達價值觀
‣ 建立信任,讓想法交流,還能幫人面對考驗
▪ 為什麼你無法展現最佳的自己?
‣ 冒牌者症候群——讓你喪失力量,扼殺最佳狀態
‣ 無權力感讓人覺得自己很糟,賦予自己推力吧!
▪ 這樣做,讓你有權、有勢又很強
‣ 利用肢體語言操控內在的權力感
‣ 臉部表情、呼吸、姿勢都能引動情緒
‣ 身體形塑你的心智,伸展吧!
‣ 這些時候,擺出權力姿勢,激發最真的你
‣ 輕推自己一下:小動作帶來大改變
‣ 無數用姿勢改變人生的見證人,你也可以!
❃ 什麼時候心才能不那麼累:與長期的身心壓力和好
蘿拉.李普斯基著,2019
本書作家蘿拉.李普斯基 (Laura van Dernoot Lipsky) 是創傷管理協會的創會執行長,著有暢銷書「創傷管理」 (Trauma Stewardship) 。她是創傷遭遇領域的先驅,三十多年來在世界各地與個人、系統與社區共事。本書從諸多層面分析種種心理負擔的來源,並提醒我們,人生於世,雖然無法避免不幸與壓力襲來,卻可以通過學習,緩解它們所造成的傷害。
▪ 心力交瘁是什麼感受?
‣ 個人的心力交瘁
‣ 在人際關係與家庭中的力不從心
‣ 在社區與社會中的不堪負荷
▪ 造成心力交瘁的原因是什麼?
‣ 外在與內在力量
‣ 我們的承擔
‣ 環境
▪ 出路:少即是多
‣ 把種種遭遇代謝掉
‣ 紓解飽和狀態
‣ 承認潛在障礙
‣ 少即是多
▪ 少分神,多用心
‣ 你分神了嗎?
‣ 練習起心動念
▪ 少疏離,多參與
‣ 你疏離嗎?
‣ 練習參與
▪ 少依附,多好奇
‣ 依附
‣ 練習保持好奇心
▪ 少耗損,多耐力
‣ 你耗損了嗎?
‣ 鍛鍊耐力
▪ 該走開的時候
‣ 做出明智的抉擇
‣ 要不要繼續?如何繼續?
❃ 改變力:當世界無法改變時,改變自己!
高原著 · 2013
高原是中西貫通的潛能開發大師,繼承全球著名的勵志大師、潛意識專家如詹姆士.艾倫(James Allen)、戴爾.卡內基(Dale Carnegie)、齊格.齊格勒(Zig Ziglar)等人的思想理論與實際經驗。著有暢銷書「氣場」、「潛意識」等書。
本書出版後首賣狂銷15萬冊,網評:一本能改變自己命運的書。作者在序言中說:「 一直以來,我都想寫這樣的一本書:一本讓你改變自己的書,更是個人與這個世界的一次對話,一次非同尋常的探索,一次對自我成功經驗與失敗經驗的總結。⋯⋯一本書除了我個人與身邊朋友的成功經驗之外,也彙集了全球許多名人的案例。⋯⋯讓渴望改變、渴望成功的人能夠在成功路上找到完全可以仿效的標竿。」
希望本書能成為一本讓你在這個社會立足、生存、成功的實用之書。它能讓你認識世界、認識自我、改變自我、成就自我。
▪ 突破意識圍牆,做最優秀的自己
——人不能一直停留在一種固定不變的模式裡,我們需要一種
更新的眼光來審視這個世界,並且證明自己的能力。
▪ 只需三步,你就可以創造奇蹟
——目標對於人生,就像空氣對於生命一樣,生命抽離了,空
氣便蕩然無存,人生沒有目標就會停滯不前、毫無生機。
▪ 管理時間,讓你效率百倍
——時間是一種資源,它就像資金、人脈、生產設備一樣,是影
響我們成功的要素。
▪ 高貴品格,持續成功的根本力量
——就算你一無所有,失去一切,你還有自己,你的勇氣、毅
力、尊嚴和信心是無價之寶,要花最大的努力保有它們。
▪ 轉換思維,快速成功
——想成功,很簡單:只要會歸納經驗和教訓就可以了。因此,
想改變自己,就要轉換思維,正確地看待失敗。
▪ 培養出色的社交技巧
——人際關係中最重要的就是懂得尊重;尊重別人的心理、感
情、精神和觀點,尊重別人眼中和內心的世界。
▪ 先改變自己,再改變世界
——一個內心強大的人,通常也是個充滿自信的人。因為他知道
自己並不完美,所以他會放開胸懷,接納不同的聲音,在聽到和
自己不同的聲音時,也不會焦慮。
▪ 從優秀到卓越,超越自我
——成功者最大的阻礙,其實並不是資金、合作、環境和對手等
外在因素,真正的阻礙是自己。
❃ 勇敢做自己:奇異管理學院的7堂領導課
田口力著 · 2016
本書作者田口力,日本早稻田大學畢業,2014年取得一橋大學MBA學位。曾在IT企業的企業大學裡,擔任職能別與階層別的研習課程、幹部培育徵選研習的企劃及講師。
2007年進入奇異公司,任職世界最高水準的領導者培訓機構「克頓維爾學院」,成為唯一一位指導領導力培訓的日本人。曾擔任亞太地區專案經理。從2010年起,連續4年被學員評選為「世界第一講師」。現任TLCO股份有限公司社長。
奇異的領導人培訓機構「克頓維爾管理學院」設立於紐約州克頓維爾(Crotonville),是世界第一所企業管理學院(1956年成立)。有「二十世紀最佳經理人」美稱的奇異前董事長,傑克.威爾許(Jack Welch)就任執行長,大刀闊斧加以改革之後,便轉型為專門「培訓領導者」的組織。
克頓維爾管理學院的培訓,基本上是遴選在「世界最強企業」奇異創造出最高業績的人,即「精英中的精英」來進行教育。未來的領導者與儲備幹部在此切磋琢磨,激發能力。
作者說:「克頓維爾管理學院,是奇異一百三十年不斷成長的秘傳醬汁。」「奇異就像一座讓人與事業不斷成長的巨大裝置。」「奇異能持續成長,是因為在優秀的員工組織、強烈的文化素材上,淋上了克頓維爾管理學院這道密傳醬汁。基於保密合約,我不能公開奇異的秘傳醬汁的配方,不過本書會詳細介紹醬汁的風味。」就讓大家從書中探索奇異人員持續進化的培訓訣竅。
▪ 認識自己——用「3個循環法」確認自我價值觀
如何成為最佳經理人?傑克威爾許的答案是「自我覺察」。
▪ 表達自己——練習在最開始的60秒提出結論
別人不見得看到你的努力,想要成功必須懂得自我表現。
▪ 自己思考——做決策時,養成從高成本效益切入的習慣
留心周遭訊息,養成自主思考的習慣,才能避免成為井底之
蛙。
▪ 鍛鍊自己——不斷的學習,成為一位「企業運動員」
所有奇異人都知道的守則:當你放棄學習,就是公司請你離開
的時刻。
▪ 改變自己——只要達到7成就能繼續前進
遵守「守、破、離」原則,讓個人與組織加快速度,因應變
化。
▪ 領導自己——自己的命運得由自己掌握
把能力當做啤酒杯,不斷擴大容量,吸收經驗、知識及技
能。
▪ 領導他人——領導與管理的差別是,指南針與時鐘
如何讓工作者超越自我期許?得設定目標與步驟才能創造績
效。
❃ 贏家的邏輯:《孫子兵法》扭轉人生的關鍵智慧
田口佳史著 · 2016
田口佳史(Yoshifumi Taguchi)是日本東洋思想研究家、知名企業顧問。「東洋與西洋的智慧融合研究所」理事長,「Image Plan」公司社長。著有暢銷書「示弱的勇氣」。
作者說:「成為強者,必有一套必勝法則。」「《孫子兵法》以極為具體的方式,闡述如何思考與行動,這些方法不僅能在商場派上用場,也能應用在人生。」
▪ 《孫子兵法》乃現代人必讀的「生存寶典」
▪ 始計——第一堂課:確立人生計畫
最後贏家都知道的求生戰略
▪ 作戰——第二堂課:策略作戰的法則
在現今時代生存,必須取得專屬於你的「武器」
▪ 謀攻——第三堂課:取得勝利的戰術
用兵最高境界:「保存實力,不戰而屈人之兵」
▪ 軍形——第四堂課:營造必勝的態勢
別想「怎麼贏過對方」,要想「怎樣才不會輸」
▪ 兵勢——第五堂課:發動必勝的攻擊
平時培養實力,才能在關鍵時刻一舉痛擊敵人
▪ 虛實——第六堂課:取得支配對手的主導權
「主動」「機動」雙管齊下,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 軍爭——第七堂課:逆轉勝的迂迴戰術
化不利為有利,達成你的目標
▪ 九變——第八堂課:靈活應變突發狀況
面對突發狀況都能不動如山的秘訣
▪ 行軍——第九堂課:人生處世的智慧
人生道路上,贏家與輸家的分歧點
▪ 地形——第十堂課:正確評估現狀
從不同角度確實掌握自己身處的情況
▪ 九地——第十一堂課:贏家的必備心態
讓勝利成為囊中物的「心靈整理術」
▪ 火攻——第十二堂課:形象策略與媒體應用
提升自身評價與印象的技巧
▪ 用間——第十三堂課:聰明的情報蒐集術
真正有用的第一手消息,往往來自現場的人
❃ 18 項修煉:成就自我、人生快意的必修課
何飛鵬著 · 2017
何飛鵬現為城邦媒體集團首席執行長、媒體創辦人。擁有30年以上的媒體工作經驗,同時也是國內著名的出版家,創新多元的出版理念,開創多種不同類型與與主題的雜誌與圖書。著有《自慢》系列暢銷書。
作者說:「人生是一段永無止境的修煉,不只修煉能力,更是修煉心性。每一項修煉都無法速成,只有不斷精進,才能成就自己。」
「人生有三個境界:不用為錢煩惱的個人成功者;正直正派、仰俯無愧的君子;幫助弱勢、改變社會的回饋貢獻者。這18項修煉總結了達到成功者的必要條件,是我走一步、看一步、想一步的過程。」
▪ 如何達成人生成功者的境界
▪ 心性的九大修煉
‣ 第一項修煉:適應環境
‣ 第二項修煉:充滿自信
‣ 第三項修煉:自律嚴謹
‣ 第四項修煉:挑戰自我
‣ 第五項修煉:知錯能改
‣ 第六項修煉:明快果決
‣ 第七項修煉:讓人相信
‣ 第八項修煉:協調合作
‣ 第九項修煉:恐懼求變
▪ 能力的九大修煉
‣ 第十項修煉:追根究柢
‣ 第十一項修煉:精通專長
‣ 第十二項修煉:會做生意
‣ 第十三項修煉:分析思考
‣ 第十四項修煉:數字敏感
‣ 第十五項修煉:解決問題
‣ 第十六項修煉:手腳俐落
‣ 第十七項修煉:守時精準
‣ 第十八項修煉:喜歡讀書
❃ 挫折是成功最好的老師:從名人智慧學習克服
逆境的能力 孔柄淏著 · 2013
本書作者孔柄淏畢業於高麗大學經濟系,美國萊斯大學經濟學博士、日本名古屋大學客座研究員、韓國經濟研究院研究員;自由公司中心和自由公司第一任所長、院長。現任S&TC社外理事與孔柄淏經濟研究所所長。曾出版包括「十年法則」、「十年後的韓國」、「未來人才條件」等80多本書籍。
作者在本書中透過十二位成功人士克服逆境的故事,分享讀者在挫折中生存下去的方法。他說:「我衷心為各位祈禱不要遇到人生的逆境,但是當苦難和挫折來臨時,也不要失去勇氣,擁有能夠大膽克服逆境的智慧,相信本書能夠成為讀者很大的動力。」
▪ 在挫折的星球中
▪ 人生是解決問題的過程
‣ 人生是我們所無法主宰的
‣ 逆境是無法預測的
‣ 直視逆境
‣ 參考相關的案例
‣ 對逆境錯誤的理解
‣ 克服逆境的必需要素
▪ 苦痛中創造自我的人
‣ 我會再回來:隆納 · 威爾遜 · 雷根(Ronald Wilson Reagan)
‣ 門關上前,我會挺住:溫斯頓 · 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
‣ 敗北,讓我回頭看:歐巴馬(Barack Obama)
.......
.......
.......
▪ 在挫折星球中生存的方法
‣ 從「為什麼」再往前踏一步
‣ 所有事情都會過去
‣ 要找出意義
‣ 仔細回顧過去
‣ 和自己充分對話
‣ 尋求專家的協助
‣ 從現在可以做的事情開始
‣ 寬待取代自責
‣ 尋找可行的方案並實踐
‣ 把平日和逆境相關經驗建構成資料庫
‣ 不斷充實內在
▪ 人生就是內涵
❃ 啟動未來式頭腦:關鍵12密碼,職場潛
力X競爭力翻倍 珍妮.布羅姬著 · 2016
珍妮.布羅姬(Jenny Brockis),是執業醫師,除了提倡頭腦健康之外,也是未來心智規劃師,並另外創辦了「強健頭腦」計畫,擔任計畫主持人,著有『強健頭腦!』與『聰明腦袋』等書。
作者在本書中指出,想打造聰明靈活的腦袋,首要掌握3大步驟:建立→運作→統整,從12個面向調整「腦袋」,就能輕鬆取得優異的工作表現。
▪ 打造高效能頭腦
‣ 補充工作所需的高效能腦力,從吃開始
‣ 讓職場高效能頭腦順利運轉,從運動著手
‣ 幫助高效能頭腦充電——許我一夜好眠
‣ 工作之餘別忘了做頭腦伸展操——鍛鍊心智肌肉
▪ 運作高效能頭腦
‣ 培養職場專注力——調整我們的注意力鏡片
‣ 矯正職場心態——你的工作態度正確嗎?
‣ 舒緩工作壓力——營造讓頭腦放鬆的環境
‣ 再忙也要覺知當下——找到足夠的思考空間
▪ 統整高效能頭腦
‣ 職場不可或缺的變革力——為進步而調整
‣ 激發創新力——好奇才有頓悟與創新
‣ 找到相互合作的橋梁——並肩同行
‣ 展現領導力——先思後行
❃ 一輩子要學會的職場黃金課
——七堂課保證你工作事業都順利
伍忠賢著 · 2016
本書作者伍忠賢是國立政治大學企管博士,曾任報社記者,並在多家大型企業公司擔任高階職務。現職為真理大學財務金融系助理教授;並成立義育研究室,從事寫作、教學與顧問工作。著作計有二十五本之多。
作者以多年工作、管理、教學經驗,綜合成職場黃金課,堪為是工作指導聖經。在書中提出「職場成功的關鍵因素分成兩大類,運氣與操之在己。『操之在己』是職場贏家的必要條件,約佔八成。『運氣』(包含機會)是充分條件,約佔二成。」以下是職場黃金的七堂課:
▪ 了解就業市場趨勢
▪ 盤點你的欲望、野心與志向
▪ 克服負面挫折、發揮優勢
▪ 訂定職涯目標與策略
▪ 建立達人本事的威望
▪ 用專業溝通,打遍天下
▪ 以人際關係發揮團隊合作
❃ 成功者都這樣「浪費」時間
——不怕繞遠路的人生哲學
國貞文隆 · 2015
國貞文隆是日本山口縣人,日本學習院大學經濟系畢業。現職為記者、經濟評論家。著有「慶應的人脈力」、「社長的學習法」、「這些失敗改變了我」等書。
他曾採訪超過300位企業經營者與各界名人,發現這些成功人士都有一個共通點:懂得利用時間,然後做出與眾不同的選擇。
▪ 「時間」就該浪費在幫你成功的事物上
‣ 成功前的失敗,是極為珍貴的時光。
‣ 成功者懂得「浪費」時間,做對的事。
‣ 成功之前,是漫長的練習。
‣ 成功者把時間花在「觀察」,然後走那條沒人的路。
‣ 為達到成功,該如何安排每一天?
▪ 成功者們這樣利用時間
‣ 專心集中做好一件事。
‣ 不害怕累積失敗,大器晚成的成功人士比你想像的更多。
‣ 把時間花在觀察,不跟從流行。反其道而行,方有寶山。
‣ 成功者不輕易放棄,但若事與願違,也不頑固堅持,勇於轉換
跑道。
‣ 把時間花在鑽研與取經,磨練爆紅直覺。
‣ 把時間花在執行別人認為是白日夢而放棄、不相信的事。
❃ 態度定高度:哈佛大學的37堂菁英必修課
韋秀英著 · 2016
韋秀英是江蘇連雲港人,2001年畢業於揚州大學。知名圖書策劃人,從事圖書編輯工作十餘年,策劃出版「哈佛凌晨四點半」、「卡耐基寫給女人一生幸福的忠告」、「為什麼我們的決定常出錯」、「氣質何來」等暢銷書。
本書作者可視為一位哈佛心理勵志研究專家。她精煉37堂哈佛大學頂級的教育理念,讓你透過故事、測驗、語錄,一次學會那些成功者的態度,並轉化成為你未來,成就的高度!
▪ 與哈佛同行:勤奮是通往成功的階梯
▪ 記得你是誰,也相信你自己!
▪ 熱情,讓你燃起挑戰的勇氣!
▪ 學習,能解決所有未知的難題!
▪ 創意,能推倒思維那堵高牆!
▪ 態度,決定是否實現夢想的高度!
❃ 創新世代12個人文思維
蔡進發著 · 2016
蔡進發是台灣嘉義人,美國西北大學電機工程和電腦科學系博士,專長為軟體工程、生物資訊、人工智慧、分散式即時系統。曾擔任美國伊利諾大學芝加哥校區教授、美國史丹佛大學客座教授等多所名校教授。亞洲大學創校校長,現任亞洲大學校長兼生物資訊與醫學工程學系講座教授。
曾獲頒伊利諾大學傑出教授獎、美國工程基金學會研究獎等,並獲選為國際電機與電子工程師學會院士、美國科學促進學會院士等多項殊榮與肯定。
本書是蔡校長闡述他隻身前往美國攻讀博士學位的艱苦與挑戰,在美國教學與研究的付出與成就,以及返國創辦亞洲大學的歷程與理念。是集個人人生經驗、建校的使命感、辦學的熱情與創新,和對教育品質的要求,是一本焠煉出人文思維的專書。
「人生因付出而豐實,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業。」「在知識經濟時代,做有人文底蘊的創新者。」書中所展現的核心精神與實踐成果,頗值年輕朋友閱讀,從中獲得啟發。
▪ 有深度的創新才能創造價值
▪ 跨領域學習,多面向思考
▪ 獨立思考,做自己的主人
▪ 敬重你的時間,你將因此擁有被尊重的人生
▪ 打開每一扇窗,迎向全世界
▪ 沒有美學涵養,沒有成熟人格
▪ 回到真實人生,焠煉理性與感性
▪ 尊重每個生命的獨特性
▪ 內心永遠有一把尺,就不至於迷惑
▪ 唯有終身學習能拉近競爭距離
▪ 忠於本心、全力以赴,就是成功
▪ 抱持服務之心,你將看見美好的遠方
❃ 閱讀的力量:改變生命的旅程
吳錦勳等著 · 2016
本書集結了十二位橫跨公益、教育、藝文、出版、服務等各界的菁英,透過閱讀,他們或突破艱困的環境,或創造出新的機會。在文中道出他們的體會,和影響自己深遠的著作。
十二種閱讀樣貌,淘選出百本經典匯聚成磅礴的智慧之泉。也許你會在其中發現閱讀的力量,開啟生命轉變的旅程。
▪ 發現謙卑的力量 信仰者/李家同
▪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 務實者/陶傳正
▪ 向真實人生取經 薪傳者/嚴長壽
▪ 贏得滿堂彩的知識庫 傳遞者/蘇國垚
▪ 悠遊理性與感性之間 連結者/陳怡蓁
▪ 在閱讀的路上看見光 分享者/林天來
▪ 改變人生的閱讀 行動者/郭國榮
▪ 尋找自己的人生解答 思索者/沈方正
▪ 自我獨立的探索之旅 追尋者/劉軒
▪ 為兒童閱讀四處「放火」 燎原者/幸佳慧
▪ 把喜歡的作者當老師 沉吟者/陳安儀
▪ 衝破人生的逆流 翻轉者/王政忠
❃ 邁可 · 喬丹的23堂課
史提夫 · 查坦(Steve D. Chatham)等著 · 2007
邁可 · 喬丹(Michael Jordan) ,在高中時期並非就讀籃球名校,剛開始進入NBA球隊,也不是正選球員。但是憑著他的毅力暨努力,終於成為NBA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球員之一。它能夠脫穎而出的原因,秉持的就是他的成功法則。僅選出其中幾項,供作參考。
▪ 超越逆境
他說:「被淘汰事件好事,因為它讓我知道失望是什麼感覺,而我再也不想嘗到那種感覺,再也不要⋯⋯。」他懂得利用逆境來激勵自己,克服面前的障礙,超越它進而獲得更大成就。
▪ 全神貫注
人生中每個領域的成功者都能夠專注於手上的任務,成功地解決問題,得到想要的結果。喬丹傳球的認真,比賽時的專注能力,很少有球員能與他相比。
▪ 找出熱情
「不因為障礙停步。當你碰到一面牆,不要回頭、不要放棄!想辦法爬上它、穿過它,或找出一條路繞過它。」這就是喬丹籃球熱愛的生命。
▪ 追求卓越
他說:「成功與卓越之間的差異,就在於心。」在球隊遇到心理瓶頸,運動家稱它為「折磨期」。他能夠克服折磨期,釋放出更大潛能,來驅動自己更上層樓。
▪ 不屈不撓
「我的心態就是:如果你認定我有某項弱點,而想迫使我屈服於它,我就會將那個弱點轉化為力量。」這就是他比別人堅強,比別人優秀的原因所在。
▪ 克盡己職
「你會發現只有一個人,能為你人生中的成功下定義,那個人就是你。」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人生,如果你找到你熱愛的工作,你會認為做的事情非常有意義,可以讓你學到新的東西,你就會全力以赴,肩負更多的責任,最後便能成為那一行的佼佼者。
▪ 勇於挑戰
「我在職涯中投球失誤超過九千次,打輸的比賽將近三百場,有二十六次人們相信我會投出致勝的一球,結果我卻失手。在人生中,我一而再、再而三地失敗,那正是我成功的原因。」成功,並非總是取決於輸贏,而是取決於勇氣。只要能學會度過恐慌、取得信心;相信自己,人生中任何事都能達成。
▪ 邁向成功
「成功,不是追求就可獲得。你必須不斷投入努力,然後也許在你最意想不到的時候,它就來了。大部分人並沒有搞懂這點。」你只要找到一個有意義的目標,便懷抱熱忱追求它,努力下功夫發展你的技能。只要你做到了,你就會發現成就有更大的涵義,那就是人生目標的內在意義。
❃ 馬雲給年輕人的12堂求生課
張燕編著 · 2015
首先認識馬雲這個人,長的矮又瘦,小身子,小腦袋,有點醜。小時候,功課也不好,自上小學開始,就對數學頭痛不已,國中畢業,報考二流高中,依然落榜。補習了一次後,勉強讀了高中;參加大學聯考,因數學只考了一分,與大學無緣。第二次再考,數學只考十九分,又名落孫山。經過補習後,繼續考第三次,他背了十個基本數學公式,考試時就把公式往試題裡套,結果數學考七十九分,他及格了。
考上了杭州師範學院專科部就讀,後來學院升格為大學,他進了外語系。因為英語好,讓他在大學裡相當輕鬆活躍,參加各種社團,成了大學裡風雲人物,奠定了他日後發展的基礎。
馬雲將網際網路作為自己事業的目標,從阿里巴巴到創辦淘寶網,他成為了中國第一個登上「富比世」雜誌的企業家。馬雲在接受採訪時說:「一個男人的才華往往與容貌成反比。」這句話膾炙人口,廣為流傳。他將自己的成功歸結為:「每次成功都可能導致你的失敗,每次失敗好好接受教訓,也許就會走向成功。」
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在「穿布鞋的馬雲」新書的導讀文裡寫著:「從馬雲身上學什麼?我個人從他身上看到了那些獨特、難得和值得尊重的地方:(1) 戰略思維、商業高度;(2) 格局長遠、膽識並行;(3) 團隊至上、人才第一;(4) 用心溝通、風格獨特。馬雲是個不受約束,走自己路的人,希望台灣讀者在他的故事裡找到自己的路。」
馬雲在2004年來台灣時說:「台灣沒希望了,七、八十歲的人還在談創新,不相信年輕人更會創新。」2014年,馬雲再度訪台,再次重申自己對年輕人的支持——「如果你相信未來,就要相信年輕人;如果你相信年輕人,就會相信未來是美好的。」他相信,世界是屬於年輕人的。
他鼓勵年輕人應該欣賞自己,努力改變自己。當你滿手都是空的時候,其實也正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的大好時機。只要你努力活下去,讓今天比昨天更好,日子再殘酷,也終能看見朝陽燦爛升起!馬雲給年輕人的12堂求生課,內容如下:
▪ 成長這回事——學會用左手溫暖右手
▪ 堅持下去——像堅持初戀一樣堅持理想
▪ 找到機會——看不清的機會,才是真正機會
▪ 創新視野——讓別人跟著鯨魚跑吧!
▪ 創業之路——光腳的永遠不怕穿鞋的
▪ 經營之道——賺錢模式越多,越說明你沒有模式
▪ 管理哲學——責任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 領導心法——別把飛機引擎裝在拖拉機上
▪ 別怕競爭——只要三流的點子,加上一流的執行力
▪ 擬訂戰略——活下去,保持熱情
▪ 金錢觀——想賺錢,要先把錢看輕
▪ 生活態度——人生在世是做人,不是做事
❃ TEDx Taipei 未來世代的成功必修課:
15位新世代啟航者,顛覆思維的生命故事
許毓仁、TEDx Taipei策展團隊著 · 2015
本書的主要作者許毓仁在序言提到:「價值和信念是我們這一代缺乏的,因為我們選擇安逸不夠勇敢,因為我們恐懼失敗。⋯⋯我們需要更多年輕人站出來承擔責任,積極參與改變,用熱情克服生命的困難。」
「台灣社會需要更多的領袖,各行各業的領袖。⋯⋯這些青年領袖是用自己的生命力量樹立新的典範,這一群人我稱為『新世代啟航者』。這本書收錄的15位新世代啟航者,他們突破人生的框架、勇於挑戰冒險,定義生命的厚度與廣度,他們來自台灣、土生土長,他們選擇不躲在安逸的舒適窩,向國際的殿堂挑戰,隻身負笈海外拜師學藝,在世界級的比賽一爭高下,再回到台灣貢獻給這塊土地。」
「這些人都有一個共通的特點,他們定義新一代的價值,他們是新世代的啟航者,我們有機會介紹這些故事,也期待無論您在生命中哪一個時刻,您都有勇氣揚帆而行,也祈願你們的未來宛如盛夏太陽般閃爍。」請大家一起來感受這書裡頭每個人的精采故事。以下是他(她)們每個人的內心話。
▪ 王艾莉(設計師):我們的現在,就是老一輩的未來,這對想像我們的未來,是很好的範例。
▪ 江振誠(知名主廚):回到初衷,在我們所做的每件事上找回想像力。
▪ 吳學衡(農業發展):謹慎以對你心中所想,因為它將成真。
▪ 李筱瑜(職業三鐵選手):沒有不可能,只看你願不願意去嘗試。
▪ 林弘全(群眾募資平台發起人):要改變這個社會之前,先改變自己!
▪ 林孟欣(世界疊杯冠軍):沒有任何人能夠決定你的命運,能改變命運的,只有你自己。
▪ 陳立喆(甜點冠軍):成功只有兩個字可以形容:「勤操」。
▪ 陳星合(太陽馬戲團成員):我覺得我們都比想像中的自己還要勇敢!
▪ 陳帟睿(前衛藝術表演團團長):今天街舞把我們帶到TEDx Taipei,相信明天能把我們帶到全世界!
▪ 連德安(冬季奧運雪橇選手):叫人不要小看我們年輕!
▪ 黑嘉嘉(職業棋士):孩子是獨立個體,父母可以努力造就他們,但不能企圖複製成你們自己。
▪ 蔡柏璋(劇場界鬼才導演):我們生來就有發聲的權利,有說話的力量, 有提問的權利。
▪ 蔡舜任(油畫修復師):你必須放下所有創作慾望,否則沒有辦法認識你要去修理的東西。
▪ 劉耕名(旅紐西蘭回台的動畫師):我們永遠都在問自己,還能做些什麼?還有什麼新的 idea?
▪ 優席夫( 旅英原住民藝術家):好好的珍愛這塊土地,我們的力量非常卑微,但並不孤單。
❃ 你把你自己還給你
——三十歲前達成高薪X高階X高成就的27個完勝職場學
周昊著 · 2014
周昊,現年27歲,目前擔任騰訊視頻、騰訊娛樂台灣事業總監。他對自己的評價:「20歲的年紀,30歲的外貌,40歲的心態。」曾經幹過報紙、雜誌、廣播、電視、網路等工作;也擔任過記者,跑娛樂、財經、民生、房產、教育等路線;演唱會、話劇、唱片、出版等業務,樣樣都經歷過。究竟他是怎麼辦到的?這本書告訴你所有成功人士沒有說的職場真相。
他說這本書是我從「心」出發的點點滴滴,心中殷殷切切地期盼,對於學生和職場新鮮人有一點點淺薄的幫助和提示。它帶著我真心誠意,將職場觀察的真相毫無保留地與各位分享,若覺得對你此刻的人生有一點點作用,希望它可以跟隨著你一路走往人生的下個階段。珍惜你自己,把你自己還給你。周昊的完勝職場學重點為:
▪ 贏就要贏在開始
▪ 從菜鳥變身骨灰級職場殺手
▪ 攤開你的人脈存摺——尋常的碰面都是人脈
▪ 給工作一段時間,卻迷路的你
此外,下列一些職場容易發現的小問題,你必須特別注意:
▪ 面對問題要靈活思考
▪ 從實做中學經驗,而非課本中學習
▪ 大膽說出想法,做個有特點的人
▪ 解讀資訊,激活思維能力
▪「化繁為簡」是最棒的能力
▪ 有時間,就去面試吧!
❃ 五星級溝通術,你的成功巨浪
卡曼.蓋洛著 · 2018
本書作者國際溝通大師卡曼.蓋洛(Carmike Gallo)訪談了劇作家、神經學家、經濟學家與 Google、Nike、Airbnb 等世界級巨頭企業負責人,以第一手素材讓你掌握說服的獨門技巧,探知表達能力的差距所帶來的影響。請大家來看看他怎麼說的。
▪ 起身而行
▪ 為什麼優秀的溝通者無可取代
‣ 文辭、威力、射月
‣ 打贏想法的戰爭
‣ 神經科學證明了亞里斯多德是對的
‣ 人類胸懷大志的能力
▪ 向高手們看齊
‣ 科學家
‣ 創業家
‣ 專業人士
‣ 領袖人物
‣ TED之星
▪ 從A晉升A+的五星級溝通術
‣ 情感訴求
‣ 三幕式故事結構
‣ 用一句話讓人秒懂
‣ 巧字勝萬言
‣ 如何用文字美化你的點子
‣ 達文西、畢卡索和你的共通點
‣ 克服恐懼,挺身而進
▪ 找到讓你的心思也不自覺哼唱的那首歌
肆、職涯發展要成功必須掌握的十大要項
▲生涯的意義
所謂生涯(career),是指一個人生活裡各種事件的演進方向和歷程,結合個人一生中各種職業和生活角色,並由此決定一個人獨特的自我發展形貌。
生涯可分為廣義與狹義兩種意義,廣義的生涯是指個人終其一生的各種發展歷程,亦即個人整體人生的旅程。狹義的生涯僅指個人終其一生所從事的工作職業生活。本文要討論的重點在狹義的職業生涯(職涯)。
職業生涯是持續一生的工作模式。「career」職業生涯一詞來源於法語「 racecourse」(競賽場、跑道),它確切地表明了,我們一生都競賽於其中的工作、職業和行業的歷程。所以職涯也可以說是個人一生中工作轉換的過程。
▲生涯規劃的意義
所謂生涯規劃(Career Planning),是指個人根據自己的能力與極可能的工作機會選擇職業,規劃發展途徑及從事個人發展的整個歷程。生涯規劃的目的就是要幫自己找到可以傾注一生的事業。其可以達到下列目的:突破障礙、開發潛能、自我實現。
生涯規劃的基本要素:知己、知彼、目標、抉擇、行動。生涯規劃的做法包括:評估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找出環境中的機會和威脅;列出自己的短中長期發展目標;提出達成目標的行動計劃,具體的付諸施行。
▲生涯發展與職場素養
生涯發展(Career Development),是指一個人經由一系列的工作階段,從中得到自我進步的過程。生涯發展包含了對工作抱持的態度、信念、價值判斷,以及個人的理想與抱負。
生涯發展是進行、連續、不可逆的過程。必須通過生涯規劃,使自己的職場生涯,經過自己的努力,才能不斷地向前發展。生涯發展的關鍵:是以能力、價值與機會互動關係為基礎。必須對自我有通盤的認知,才能在機會與天賦之間找到交集,激發出潛能,發揮最大效果。
職場素養是一個人在職場獲得成功的重要關鍵。職場是處理人與事的場所。必須懂得如何做事、如何做人才能完成組織的任務,在團隊裡當個稱職的成員。
台灣大學管理學院財務金融系暨「萌拓學院」創辦人,曾是資深國際投資銀行家的陳嫦芬教授在所著「菁英力:職場素養進階課」書中說:「在工作中所獲感受,深深影響我們生命的品質。這些感受歸根結柢,源自於我們工作場域的認知,以及對工作中所需面對的情境與挑戰的理解程度。我將這些認知、理解,以及應對職場不同情境的能力,概稱為職場素養。」
「我認為,堅厚的職場素養能提升每位上班族的實際價值,協助我們在職場上收穫成功的果實,進階卓越。因此,培養優質的職場素養,所有的上班族都責無旁貸。⋯⋯想要出人頭地,從現在開始以自我領導力,強化個人智識,鍛鍊所需的職場素養:專業力、溝通力、心緒智能、專業形象及人文素養。」
生涯發展與職場素養,都在強調工作生涯發展的過程中必須先從認識自己下功夫。因為只有認識自己才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人,要做什麼和為什麼要做,想成就些什麼。
如此才能給自己訂定努力的目標,再用積極態度,找到成功達成目標的方法,包括努力培養專長、勇於創新思考、強化人際關係、建立自己風格、培養領導才能、不斷終身學習、與利用正當休閒等作為,來幫助自己達成人生目標的利器。這些生涯發展(職涯發展)必須有效掌握的重要事項,就是我們接下來討論的重點。
一、認識自己
認識自己,是生涯發展最首要且最困難的事,古今中外先聖先賢們,不斷提醒要做好認識自己的功夫。認識自己,在今天仍然是我們所面對最艱難的課題。你若不了解自己,不了解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不了解自己想要做什麼和為什麼要做,你就無法達到真正的成功。
對每個人而言,管理個人的職業生涯最應銘記在心的就是:一切都取決於你自己。沒有人能為你建構你的職涯。就像一切你所重視的事情一樣,你必須對其負責,並做出長期承諾。
想讓你的職涯獲得最大限度發展,贏得應有的成功,了解自己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這樣,才能拓寬你的經驗層面,加速你的職涯發展,攀登上更高的階梯。
存在主義巨擘沙特(Jean-Paul Sartre)寫過這麼一句話:「存在的基礎,就是瞭解自己是誰。」如果一個人無法從自己的身份認同出發,他將永遠無法做出任何改變。
「瞭解自己是誰,才是脫穎而出的基礎。」「除了你之外,沒人可以當你自己。」「人生最大的秘密:了解你是誰。」看看古今中外的名家們怎麼說的。
▲關於認識自己:名家如是說
▪ 「知汝自己」——蘇格拉底經典名言。尋求自知之明是一種持續的過程。了解自己,創造自己是一輩子的過程。「認識自己」是古希臘把它刻在阿波羅神殿的神諭,被公認為希臘哲人最高智慧的結晶。
▪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我國古訓亦云:「知天知地易,知己難。「人要有自知之明,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 小說家賽凡提斯(Miguel de Cervantes)說:「讓瞭解自己成為個人要事,這可是全世界最艱難的教訓了。」
▪ 杜威說:「知道自己適合做什麼,而且得到伸展志趣的機會,乃是獲得幸福的關鍵。」
▪ 亨利 · 福特說:「自我形象決定一切。」「不管你認為自己能或不能,你都對。」「人是自己所想像的樣子。」
▪ 洛克菲勒說:「貧困或者富有,失敗或者成功,其根源不在別人,而在你自己。」人最難征服的是自己,一旦征服了自己,便無往不勝。
▪ 戴爾.卡內基(Dale Carnegie)說:「你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你要學會看重自己。」
▪ 英國作家奧斯卡.王爾德(Oscar Wilde)說:「人生的目的是發展自我,充分表現一個人的本性,這就是我們每一個人活在世上的目的。」
▪ 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說:「自我實現是人類最崇高的需要之一。它從來都是人生的興奮劑,是一種抑止人們半途而廢的內在衝力。自我實現的欲望越是強烈,一個人在他的生活旅途中越是信心百倍,成果卓然。」
▪ 專門訓練講師,也是知名的演講大師馬克.史托賴特(Dr. Marc Stollreiter)博士在所著「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書中說:「如果你想增加生活範圍內的能力、更深入了解自己、過著激勵人心又令人興奮的生活,請將希望寄託在自己的經驗!我們可以透過以下兩種方式增加經驗,而這兩種方式的關鍵,都在於具有『英勇』的態度:(1) 從事新穎、未曾嘗試過並冒險性的事情。(2) 吸收目前的經驗,內化為自己的經驗。從外在來看,沒有任何改變,但以更負責任的心態,從事所有的活動。」
▪ 成功學大師博恩.崔西(Brian Tracy)說:「成功人士都知道他們的自我信念為何。他們最重要的核心信念便是:我是一個很棒的人,我將擁有一個成功美滿的人生。每一件發生在我身上的事,不論好壞,都只是讓我邁向成功和得到真正快樂的必經過程。」
▪ 英國組織學大師韓第(Charles Handy)在其所著的「你拿什麼定義自己?」書中說:「你認識自己了嗎?我們連自己都是陌生人。」
▪ 英國首相邱吉爾說:「每個人一生總會遇到某個特殊時刻,在一剎那間獲得重生。當他把握了這個特殊機會,就能完成唯有他最能勝任的一項使命。那一刻,他發現了自己的價值,也是他最光榮的時刻。」
▪ 美國知名的「再造專家」、暢銷書作家史蒂夫.奧雪(Steve Olsher)在所著「跟著本能走」(What is Your What?)書中提到:「你絕不能忽略了自己的本能。你的本能就是你內在才能奇特的綜合體,以及你可以透過它將你的才能散播到全世界的傳播媒介,並服務那些能夠從你的才能中獲得最大益處的特定群眾。」
「你的本能反映了你天生如此的那個自己,並引領你去了解自己無論是現在或是之後都註定要對這個世界造成的衝擊。它是你身體中不能分割的一部分,你的本能就是你的才能。」
「如果你對它感到榮耀,時時留心並明智地使用它,它也會是你能給這個世界最好的禮物。」「最終,你會了解到你的本能不只是關於你自己。⋯⋯它還常牽涉到你不得不為他們做出貢獻的廣大人群。」
▪ 德國哲學家謝林(Schelling F. W. J. von)曾經說過:「一個人如果能意識到自己是什麼樣的人,那麼,他很快就會知道自己應該成為什麼樣的人。首先在觀念上覺得自己很重要,很快地,在現實生活中他也會覺得自己很重要。」歌德也說過:「人類最大的災難就是瞧不起自己。」學會自信,是人生最重要的法寶。
▪ 哈佛大學知名發展心理學家霍華德.嘉納(Howard Gardner)在其著作「超凡心智」(Extraordinary Minds)書中提到:「卓越的人有一種特殊才能,就是能夠辨識自己的長處與弱點。」
▪ 史丹佛大學哈索.普拉特納設計學院,即 d.school 的共同創辦人暨學院總監博納德.羅斯(Bernard Roth)在所著「史丹佛大學設計學院創辦人教你:把成功變成習慣」書中提到:「你為每一件事物賦予意義。一旦你了解自己可以選擇對事物賦予什麼意義與重要性之後,你同時也會了解,決定自己人生品質的是你自己,並不是外在環境。」
「人生旅途的一般狀況是,只有一個人保有一份成績單,記錄著你的成敗得失,這個人就是你自己。而且,你會有足夠的機會學習你需要學習的教訓,即使第一次不成功,甚至學了五次還是不成功,這些都沒有關係。」
「我認為,人生基本上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活動,你可以透過學習,使過程與成果都變得更好。⋯⋯你可以為自己做到的是,只要你真心想做,你可以留神控制你的意願與注意力,為自己、為身旁的人建立更好的人生。你可以選擇成為你的人生的主宰,把成功變成一種習慣,努力過一個更好、更有意義、更讓自己滿意的人生。」
▪ 英國歷史學家費勞德(James Anthony Froude)說過:「一棵樹如果要結出果實,必須先在土壤裡扎下根。同樣,一個人也需要學會靠自己,學會尊重自己,不接受他人的施捨,不等待命運的餽贈。只有在這樣的基礎上,才可能做出任何知識上的成就。」
▪ 某位智者說:人老了才「認識自己」。人到了老年,才真正「 認識自己」,也才真正屬於自己,並且用一種寬容、舒適和誠實的方式接受自己。因為人到老年,才真正「領悟」到什麼叫百川歸海,什麼叫萬物歸一。於是「心靜如水,寧靜致遠。」
▪ 羅馬哲學家塞內加(Sebeca)說:「至於老年,擁抱它,愛它。如果你知道怎麼利用老年,它會充滿樂趣。逐漸衰頹的歲月是生命最甜美的歲月之一⋯⋯即使已經接近最後的界限,仍然有其樂趣。」西塞羅(Cicero)也說:「老年,尤其是得到推崇的老年,擁有的權威之高,比青年的所有快樂都要有價值。」瑞士哲學家阿密爾(Henri Frederic Amiel)寫道:「知道怎麼老,是智慧的傑作,也是生命這門偉大藝術最困難的章節之一。」
▲如何做好認識自己?
▪ 莎利 · 海克森(Sally Helgesen)在所著「24/7新工作運動」書中,寫到如何比較清楚了解自己的能力:(1)正視自己的過去;(2)探索內心的聲音;(3)坦然面對灰色地帶:混亂、困惑、不安;(4)定期審視自己。
▪ 班尼斯提出了解自己的四堂課,分別是:(1)你是自己的老師;(2)承擔責任,不怪罪他人;(3)你可以學到任何你想學到的事;(4)真實的理解來自反省自身的經歷。
▪ 大衛 · 泰勒(David Taylor)在「問自己別問大師」書中認為:(1)先問自己你想做什麼?想往何處走?想成為什麼樣的人?(2)承認你想成功,只能靠自己,靠誰都沒用。成功與否由你決定;(3)生命最大的奧秘就是發現我們到底是誰。
▪ 蘋果電腦公司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對史坦福大學畢業生演講時,鼓勵大家「順著自己的內心,順著自己的直覺,走自己的路。」強調競爭的同時,也要檢視自己的特點,走適合自己的路。
▪ 哈佛畢業生戴西.魏德蔓(Daisy Wademan)在著作「記得你是誰——哈佛的最後一堂課」中這麼說的:「你比自己想像的更有能力,要找到能讓自己發揮巨大影響力的機會。」「記得你是誰——不要忘了自己的責任;要能高瞻遠矚,敢於騎著馬上高原。」
▪ 嚴長壽先生在「我的台灣想像」書中這麼寫道:「必須先真正認識自己,在做分析、判斷才會正確。未來是自己的責任,對職場要有明確的目標與方向,並深切了解工作的意義。如果你選擇當公務人員,毫無奉獻的動力和使命感,那就像在游泳池裡划船,不敢面對大海的風浪。」
▪ 年輕的周昊在「把你還給你自己」書中說:「我們生命內在藏有豐富的潛能,等著我們去喚醒。每一個成功人士都會以一種簡單策略確保成功品質——認識自己。他們會找時間思索自我生命的核心能力,窮畢生精力精益求精。因為每個人都有成為天才的能力,發覺自我的天賦加以琢磨,別人自會肯定你的才華。具體的做法是:(1)發揮選擇的能力:未來來自你的選擇。(2)明晰的價值觀:無時無刻都得忠於自己,知道你到底是誰。(3)釋放的威力:探索自己無窮的潛能。」
▲我對認識自己的看法
❖ 選擇當公務人員必須先問自己三個問題
◆你真的想當公務人員嗎?
◆你適合當公務人員嗎?
◆你希望將來退休時能晉升到第幾職等的職務?
❖ 每個人必須對認識自己下功夫
◆認識自己,探索自己,與別人無關。我們所要做的,、只是探索自己的獨一無二之處,發揮自己的潛能。發現自己,運用自己,改變自己,乃是實現任何目標的不二法門。所以,你必須想盡辦法,好好的了解自己。
◆每天記下自己的優、缺點。從每天簽辦公文,處理各項業務是否順利,去了解自己的優、缺點。此外從與同仁的互動,與長官的相處關係當中,去找出自己的強、弱項。
◆用SWOT分析法,將優勢(Strengths)、劣勢(Weaknesses)、機會(Opportunities)、威脅(Threats)做好分析工作,才可以將優勢與機會有效地掌握與發揮;同時避開自己的劣勢與可能面對的威脅。
❖ 你的長官最為了解你
◆長官每天核閱你的公文,看你處理業務的表現,以及和其他同事相比,你是處於怎樣的水平。
◆你可以找適當的機會問問長官:你對單位有哪些特別的貢獻?他希望你不要犯哪些錯誤?希望你提升什麼能力?對你有哪些期待?從長官對你的看法和評價,作為自己改進及努力的方向。
◆順帶一提,如果運氣好,遇到年輕優秀的好長官,可以讓你的職涯發展省了十年的奮鬥。因為長官:(1)可以幫你認識自己,充分發展才能;(2)能替你鋪路,帶著你跟他走,或者為你安排其他的升遷機會;(3)監督你不要犯錯,隨時注意你的表現。你的長官之所以會這樣做,乃因他需要你幫助完成任務,使他自己也成為優秀的部屬,得到他的上級長官的照顧與提拔。當你成為團隊(班底)的一份子,你就有更多的機會表現才華,自然會有比較快速的升遷。
❖ 職場常聽到「懷才不遇」與「時不我與」的聲音,問題都出在認識自己不清
◆懷才不遇:一個人為什麼會懷才不遇?簡單一句話來解釋,就是他不了解自己。「懷才不遇的人,缺乏自我定位,不了解自己真正的實力,而且成天都在等著別人主動了解、挖掘他,卻不願意去了解別人、了解職場的情況。」他常常抱怨為什麼考績甲等輪不到他;每次升官也沒他的份。他都怪罪長官不公平,而不了解他的表現確實比別人差。
◆時不我與:常會感嘆時不我與的人,也是認識自己不清的類型。他們總是在錯過機會的時候後悔。但他們之所以錯過機會,是因為在看到機會時,墨守成規,無法做出自主的精確判斷和考慮。
二、訂定目標
職涯發展第二要項就是訂定目標。經過自我認定、自我分析,來了解個人的能力、興趣、價值,再研究未來發展機會,即可藉以訂定引導自己職業生涯的發展目標。
人都需要靠目標來激勵,靠信心來帶頭前進。你將來會變成什麼樣的人,不是靠命運決定,而是靠現在的定位和選擇,決定未來努力的目標。明確的目標,必須根據自己的本質來實現。
目標必須自己來擬定,別人無法越俎代庖。古人說:「人當立志」,就是尋求人生意義,確定奮鬥目標。每個人要成功,必須為自己人生訂定明確的目標。
目標經常會和夢想或願景同時使用。「所謂夢想,就是你心之所願。夢想很難傳達 。就本質而言,夢想是個人深刻的體會。」具體的說,夢想就是在某個期限內希望達成的目標。
「願景是個人想要創造的未來圖像。」包括未來的目標、使命及核心價值,是個人哲學中最核心的內容 ,是個人最終希望實現的目標。可以這麼說,沒有願景,就沒有努力的目標;少了夢想 ,目標就無法實現。
▲關於訂定目標:名家如是說
▪ 蘇格拉底說:「世上最快樂的事,莫過於為理想目標而奮鬥。」
▪ 尼采說:「只要有了目標,我們就什麼方法都能找到。」
▪ 馬克吐溫說:「人生中最重要的兩個日子,就是你出生那天,跟你頓悟人生目標那天。」「領先的秘訣就是出發。出發的秘訣就是把你認為複雜艱難的任務,拆解成許多可以控制的小任務,然後從第一項開始做。」
▪ 蕭伯納提到:「人生最快樂的事,在於自認為有一個偉大的生活目標,而獻上無限心力的時候。」英國女詩人雪萊(Mary Shelley)說:「堅定的目標最能鎮定人心。」
▪ 黑格爾說:「生命唯有以一件有價值之事為其目標時,才有價值。」「永遠不要放棄自己的努力,奮力向前,你就可以接近自己的目標。」
▪ 拿破崙.希爾 (Napoleon Hill) 在所著「拿破崙.希爾成功法則」書中提到:「如果不在一開始就訂下明確的目標,那麼你將無所成就。如果你生命中的目標模糊不清,你的成就也將難以確定,即使有的話,也微不足道。」
▪ 米開朗基羅說:「夢想應該有多大?上帝允許的成就永遠比原來希望的更大。」「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最大的危險不是把目標定得太高於是無法達成,而是把目標定得過低一蹴可幾。」
▪ 沙德.哈姆沙特爾(Shad Helmstetter)在所著「在改變時刻,你可以卓然出眾(You Can Excel in Times of Change) 書中提到:「目標製造計畫;計畫定出行動;行動達成結果;結果導致成功。這所有的一切都始於一個簡單的字:目標。」
▪ 美國成功學之父奧爾森.斯威特.馬登(O.S. Marden)在其所著「一生的基本理論」書中寫道:「要想知道自己的人生之舟駛向何方,就先問你的目標。想成為成功人士,就要能夠發現自己最佳的發展方向。」
▪ 中國古代詩人鄭板橋的一首詩:「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西南北風。」一個人具有了這種品質,就能夠戰勝一切困難,實現自己的目標。
▪ 佛陀曾說:「充滿希望的跋涉,比到達目的地還要更能帶給人樂趣。」這是陶冶出最終成就所必須要有的想法。某位賢者也說:「要記得目標就是你走過的這段路。這段旅程本身才是你的目標。」每個人要記得細細品嚐獨自走在全新旅程上的每一個步伐。
▪ 日本趨勢學家大前研一在所著「即戰力」書中說:「因為看不見前面,所以更應該擁有長期目標,並依此設計自己的人生。因為目標明確,設定在何時應該完成何事,用意志力強迫自己一定要往更高的境界提升才行。」
▪ 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說:「任何事情要成功必先確立崇高的目標,然後一步一步腳踏實地的向前邁進;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 日本企業經營者,成幸研究專家東尼.野中(Tony Nonaka)在所著「世界富豪成功之鑰」書中強調:「儘管放膽設定明確的目標,一個不管再怎麼困難、不管繞了多少道路也想達成的目標,並且真心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實現,每天按部就班地付諸行動。只要以『欲達則不遠』的精神日夜精進,一路上堅持不懈,有朝一日,夢想必定會實現。」
▪ 史蒂芬.柯維(Stephen R. Covey)在「成功哪有那麼難:12槓桿解決各種人生困境」書中提到:「你在人生中必須做的重要的事,取決於個人獨特的天賦與能力。遺憾的是我們往往無法做出獨特貢獻,因為總是被其他緊急事件給耽擱了,使得真正重要的工作始終無法開始或完成。」
「我經常說,你必須決定,對你而言最重要的事是什麼,然後愉快的、毫無愧疚的帶著微笑與勇氣,拒絕其他的事。要做到這件事,你必須心中有個熱切想追求的目標。『好』往往是『最好』的敵人。」
▪ 美國威爾遜總統說:「我們因夢想而成長,所有的偉人都是夢想家。」大導演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也說:「我不在晚上做夢,我整天都在做夢,我以夢想維生。」
▪ 華特.迪士尼(Walter Elias Disney)說:「我夢想,我用信念測試我的夢想,我敢冒險,我執行我的願景讓這些夢想實現。」「只要我們敢於追求,所有的夢想都可以成真。」
▪ 美國黑人領袖金恩(Martin Luther King Jr.)以堅定的口吻道出:「我有個夢想。」他很清楚自己往什麼樣的未來去走、去努力、去衝刺,他的一舉一動、一思一想,都是為了要達到那個目標。
▪ 知名演講人及暢銷書作家喬辛.迪.波沙達(Joachin de Posada)和文學創作者愛倫.辛格(Ellen Singer)合著的「先別急著吃棉花糖」書中提到:「認定成功應該是你所定義的成功——它一定要是你自己的看法,而不是別人的。能夠延遲享樂,並且面對各種人生中的失望挫折,並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如果這些目標是深深扎根在你心裡的,那麼,你所需要保持的動力和目標就不會輕易動搖。」
「如果你的目標很明確,而且你很確定這就是你的目標,那麼棉花糖理論就會成為你的一種生活方式。」
▪ 美國知名實業家、慈善家,標準石油公司創始人約翰.戴維森.洛克斐勒(John Dvison Rockefeller)在其所著「一美元開始的修練:從不浪費任何一塊錢,到超過三千億美元的精彩人生」書中說:「如果有人請我為那些展開新生活的年輕人提供建言,我應該會這麼對他說:如果你打算獲取恢弘無私的成就,無論你是員工或獨立生產者,千萬不要抱持著不擇手段獲取利益的想法展開事業。」
「當你選擇職業或事業時,首先要思考的是:在這個世界上,什麼樣的工作才適合我,能讓我發揮最大的效率?在哪裡工作可以讓我最有效率,促進公眾利益?一旦你抱持這樣的精神進入社會,並藉此選擇自己的職業,你就是在邁向偉大成功的道路上踏出重要的一步。」
▪ 音樂家與作曲家暨「創造技能」(technologies for creating)課程創辦人羅勃・弗利慈(Robert Fritz)在所著「最小阻力之路——以創造力修練取代『不斷解決問題』的人生結構革命」(The Path of Least Resistance—Learning to Become the Creative Force in Your Own Life)書中提到:「願景像一隻眼睛,可以看出哪裡還沒有到位,可以超脫現狀,看見還有所欠缺的地方。像這樣能夠超脫現在與過去,從未知的境地構思出尚未存在的東西,這是人類的天賦異稟。⋯⋯願景自有一股力量,因為透過願景你能夠輕易地擺脫平凡,追求卓越。」
▪ FB創辦人祖克柏(Mark Zuckerberg)在哈佛大學畢業典禮演說:「哪件事會定義我們這一代?」中提到:「我們是千禧一代,找到目標是我們的本能。我要說的是,找到目標是不夠的。我們這代人的挑戰,是創造一個人人都有使命感的世界。」
「目標,是意識到我們屬於比自己更大的東西,世界需要我們,我們有需要努力的東西。目標能創造真正的快樂。⋯⋯我們可以讓社會中每個人都有角色一同實現。讓我們做一些偉大的事,不只要創造進步,更創造目標使命。」(工商時報106.6.10)
▲訂定明確目標的重要性
▪ 「人必須有目標,以發揮他的生命。」沒有目標就是無望的徒勞。確定目標才會成功。沒有願景就沒有努力的目標;沒有努力的目標,最後就會以失敗收場。人生有了追求的目標,才會體認存在的意義;目標消失時,生命變得空虛、萎縮,當然談不上價值了。因此,沒有目標,就失去人生的意義。
▪ 「目標是一種指引,是一種激勵。」知道自己為什麼會迷惘嗎?因為你是沒有目標的迷路者。訂定目標的最大好處,是幫助你安排工作的輕重緩急,從而培養了行動的智慧。你的心在哪裡,哪裡就有寶藏。你的志在哪裡,哪裡就有源泉。目標明確可以有所適從,心有寄託,能指導我們的行動。
▪ 「目標產生信念,目標讓你更偉大。」信念是一切奇蹟的源頭,很多的成功人士,最初都是從一個信念開始的。自我懷疑、沒有自信是成功的唯一限制。只要能為自己設定清楚的目標,都有能力達成,所以不要妄自菲薄,信心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你真心想要,而且堅持不放棄,最後終能達成所想要的目標。
▪ 美國耶魯大學在1953年對畢業生進行一次有關人生目標的調查。當被問是否有明確目標及達成目標的計畫時,只有3%的學生作了肯定的回答。20年後,又對這些學生進行追蹤調查,結果發現,那些有目標及計畫的學生,在財務狀況上遠高於其他97%的學生。
由此項調查研究,可以說明,有了目標就會讓你專注、執著於既定的目標。你邁出的每一步都朝著正確的方向前行。請記住:「沒有目標就沒有動力。只要有了目標,我們就什麼方法都能找到;而且目標會隨著你成長壯大。」
▲如何訂定明確的目標?
目標可以用「人生清單」或「生涯年表」兩種方式展現:
▪ 人生清單(bucket list):「就是把一生要做的事情列出來。包括你想的事情現在還沒有做、還是沒有時間做、還是時機未到、或者狀況還沒有成熟、或者還沒有錢、還沒有什麼都沒有關係,把它全部寫下來。」作好之後,可以印下來,分送你的親朋好友,公布:「這是我這一生要做的事情。」每一項事情都列出希望完成的日期,等你做到的時候就一樣一樣註記完成日期。
▪ 生涯年表:「就是利用數據化、圖像化的方式,將自己的目標與期望列入生涯的趨勢圖表。」應該一開始就想清楚自己的人生終點要如何才算成功,然後有明確的設定目標。之後再逆推回去,去評估30年後的自己應該具備什麼條件,接著是20年、10年、5年、1年後的自己必須採取什麼行動,如此便能讓應該達成的短期目標一一浮現。這套方法可以幫助自己向最終夢想一步一步向前邁進。
▪ 訂定目標的 SMART 準則
‣明確性(Specific):目標必須具體,是可以看得見的。
‣可度性:(Measurable):可以用數據來計算測量的。
‣可接受性:(Attainable):在程度上是妥適的,不會超出能力範圍太多。
‣實際性:(Realistic):不至於天馬行空,而是切實可以達成的。
‣時限性:(Time-bound):在一定的時間內,可以完成的。
有效的目標必須是清楚、明確、可以衡量、程度上妥適且可以在時限內達成。而要如何設定目標,只有自己才有辦法決定。雖然設定目標真的不容易,但卻是非常重要,唯有訂定明確的目標,你才可能完成目標,否則什麼事也做不成。
▪ 擬定目標的 Goals 步驟
‣蒐集(Gather)資訊:從書報雜誌、前人的經驗中,蒐集足夠的資訊。
‣組成(Organize)逐步計畫:將計畫拆解成可行的步驟,並將每個步驟的執行方法寫下來。
‣執行(Act)計畫:確實付諸實行,方能有所得。
‣回顧(Look back)計畫:要不斷評估目標,經常修正。
‣設定(Set)新目標:完成某項目標後,設定更具挑戰性的新目標。
知名作家貝利.法伯(Barry J. Farber)在所著「聚焦法則」書中提出,「你定目標的五個可行步驟,每一個步驟的第一個字母組合起來,就成了英文的目標(Goals)。」
「當我們擬定出重要目標時,它就會像磁鐵一樣,吸引我們朝著既定的方向前進。夢想不會因運氣或奇蹟而實現。唯有設定許多可以實現的小目標,一步一步、一天一天小心完成,夢想才能成真。」
▪ 養成容易達成目標的習慣
‣注重過程,設定目標
‣寫在行事曆上,而且要具體
‣搞清楚自己怎麼使用時間,一併考慮壞習慣
‣徵召他人
‣打造有助達成目標的環境
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心理學及行銷學教授亞特.馬克曼(Art Markman),把大腦內負責動機的部分稱作「行動系統」“Go Systems”,此系統掌管你的目標、驅使你行動。良好習慣則是系統運作的捷徑,因此馬克曼建議採取5步驟來實現目標。(資料來源:工商時報106.12.2)
▲我對訂定目標的建議
❖ 大學生如何通過國家考試,成為公務人員的目標
▪ 鼓勵年輕朋友,選擇擔任公務人員,當作一生的志業。我曾經前往東吳、世新及政治大學等校演講,題目是「你想當公務人員嗎?」告訴他們作為一位公務人員的好處:(1) 莫大榮譽。千萬人中只有少數人能替國家做事,為人民服務;(2) 責任重大。執行公權力,為民眾謀求福祉,保障安居樂業的生活;(3) 很好修行。「人在公門好修行」,可以行善積德,做福修慧,修得最大福報。
▪ 為自己擬定通過國家考試計畫
1. 目標:取得公務人員任用資格,成為一位公務人員。
2. 具體目標:通過高考(普考、特考)XXX類科考試及格。
3. 時限:民國107年前一定要達成目標。
4. 步驟:
(1)精讀應試科目之課程內容:必修、旁聽或借同學筆記來讀。
(2)購買應試科目書籍及蒐集歷年考古題;每一科至少要買三位教授的書本;考古題蒐集越完整越好。
(3)努力將應試科目充分準備:做筆記,且不斷模擬作答。
(4)有效地把握考試的技巧:熟悉考場環境,當天提早到達考場,詳細看清考題,會的題目先做,不會的也要耐心地作答。
5. 毅力:
(1)摒棄一切困難,勇往直前:把握考試前的每一天,苦讀、苦讀、再苦讀。
(2)與鼓勵你實現計畫的人結成同盟:找到也要應考者共同努力,效果會更好。
6. 信心:相信自己一定會成功
(1)第一年沒考上,檢討失敗原因;第二年再考,如果再失敗,第三年一定會榜上有你的大名。
(2)聯合報每周日有刊登「考公職」版,介紹公職考試類型、考試科目,如何準備考試等訊息,協助想要一拼公職者,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應考策略,一定要看。學習他人成功的做法,可以幫助你成功。
❖ 現職公務人員,為自己設定職務逐級升遷的目標
通常一般人都會為自己的前程,設定一個成功的標準,至少包含下列事項:
▪ 擁有一些東西:五子登科,有房子、妻子(先生)、兒子、車子、位子(學位、官位)。
▪ 能達成自己所設定的目標:由小而大的目標,均能一一實現。
▪ 達成使命,自我實現:能圓滿完成任務,實現自己的理想。
身為公務人員,志在為民眾謀求最大的福祉。當然希望能獲得更高的職位,肩負更重要的職務,才能有更大的貢獻。因此,必須逼迫自己在職務上立下一個往上攀拔、逐級向上升遷的目標。我自己在擔任科員時,就希望能夠升上科長;擔任科長時,志在往處長職位前進;當坐上處長職位時,很自然地想望,是否還有更上層樓的機會。
希望你也能問問自己,將來要退休時,至少要晉升到第幾職等的職務。委任職人員至少要升到荐任;已經是荐任職人員,至少要升到第九職等科長;如果是高考(相當高考之特考)及格者,那就要設定簡任第十二職等的職位作為努力的目標。具體的作為,包括:
▪ 確定未來想要晉升至最高的職務:如荐任科員、科長、處長等。
▪ 寫下你的十年計畫表:如連續3年以上考績要考列甲等;3年內唸完EMBA課程;5年內晉升到專員職位;10年內做到科長等目標。
▪ 全心投入工作,爭取最佳表現:要把本身的工作做到盡善盡美;甚至還去做自己份外的工作,能為本單位,或全機關作出最大貢獻。
▪ 用最坦然的心境面對最後的結果:如果一切都能順利達成目標,那你當然要感到高興、自豪。因為那是你付出心血,辛苦耕耘,才能獲得的成果。要是未能有更多的升遷機會,無法達成你所設定的目標,你也可以坦然面對,並告訴自己,已經盡力了。古代聖賢不是這樣說嗎:「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何況你已在每天工作當中,享受了樂趣;同時也達成自我實現的理想,為自己寫下精采、豐足的人生。
三、積極態度
當你為自己訂定了未來努力的目標之後,接下來就是要用積極的態度,去面對自己所設定的目標。成功的生涯由調整態度開始。一個人能否成功,關鍵在於他的心態。
「思想」常牽涉價值觀、信仰、哲理,與原則的事;「態度」是思想引發行為或行動的開始,所以常有人說:「態度決勝負。」「成功與失敗的分水嶺是在於態度。」思考決定態度。態度決定行動。行動改變了,必定會創造新的命運。
偉人之所以偉大,僅僅因為他們的心態更積極。成功人士最重要的條件是一股奮鬥不懈的衝勁,與遭受挫折和失敗時,屢敗屢戰、堅持到底,最後能夠戰勝逆境,解決困難,獲得成功。這種主動積極、充滿信心、無比毅力、堅持到底⋯⋯與克服逆境等能力與生活態度,就是成功者的優勢,也是他們與眾不同之處。
▲關於積極態度:名家如是說
▪ 愛因斯坦說:「命運總是取決於個人所感覺的、所想要的和所做的是什麼。」「人只有獻身於社會,才能找出那短暫而有風險的生命意義。」
▪ 尼采說:「如果人有一個夠大的『為什麼』,他就能忍受一切。」「難道生命對於我們不是百倍地過於短促嗎?怎麼能再庸人自擾呢?」
▪ 蕭伯納也說:「人們對他們自己成為什麼人,總是歸咎於命運。我不相信命運。在這個世界上能有所進展的是這樣的人們——他們努力進取,尋求自己所期望的命運,而且,如果找不到,他們就去創造。」
▪ 歌德說:「不論眼下能做什麼或夢想什麼,放手去做吧!勇氣本身即蘊含了天賦、能力與實現奇蹟的力量。」
▪ 達爾文說:「生存者不是最強的,也不是最聰明的,而是最能適應改變的。」適應是生存的關鍵,適應讓我們發揮最具競爭力的優勢。
▪ 愛迪生說:「所們的力量來自我們的軟弱,直到我們被戳、被刺,甚至被傷害到疼痛的程度時,才會喚醒藏著神秘力量的努力。」
▪ 愛默生說:「信念堅定的人決不會被困擾,因為他看到了別人看不到的事實。」「除非你嘗試去做不會做的事,否則永遠不會進步。」
▪ 洛克菲勒說:「越是認為自己行,你就會變得越高明;積極心態會創造成功。」「命運要由自己去開創,真心希望的東西一定要想設法去得到。」
▪ 拿破侖.希爾(Napoleon Hill)在著作「成功之鑰」中說:「積極心態,是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應具備的正確態度。」「積極心態是偉人的特質中最具有吸引力、最重要的部分。它會影響你的思想,以及思想所帶來的後果。」
▪ 法國大思想家伏爾泰曾說:「人生充滿了荊棘。我們唯一的方法,就是從荊棘上面迅速踏過去。」障礙是一個人成長的機會。人生的道路是不平坦的,所以說:生命需要磨練。
▪ 詹姆斯.威廉(William James)說:「人生是一次學習與成長的不斷探索。」「人類一旦改變內心態度,就會改變自己的人生。」
▪ 亨利.福特說:「失敗不過是一個更明智地重新開始的機會。」「當一切看來都不怎麼順利時,切記!飛機是逆風起飛的,而不是順風起飛的。」
▪ 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說:「如果一個人滿懷信心地朝著他的理想前進,並力求去過自己所設想的那種生活,他將在平平常常的時日中,獲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 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在所著「成功與失敗的法則」書中說:「要把人生的原石磨成人格者。」「磨難是成功他日的資糧,人才是磨練出來的。」
▪ 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說:「如果在遭遇失敗的時候就放手,那結果就是失敗收場。若是能夠持續努力不懈,說不定結果會不一樣。」這句話的重點,就是勉勵大家不要輕言放棄。
▪ 日本享譽國際的知名建築家安藤忠雄說:「有人期待我的成功故事精采熱鬧,但這完全誤解。⋯⋯一開始什麼事都不順利,任何構思也都以失敗收場。⋯⋯死命地求生存就是我的人生寫照。我的人生總在設法度過逆境時,才看到活路。」
「人生若要求『光』,得先好好地凝視眼前艱苦現實的『影』。要度過眼前的困境,只能勇敢向前。我認為人真正的幸福不是處在光明之下。而是凝視遠方的光明,朝著它一心一意地跑去,這忘我的境界,才是人生真正的充實。」
▪ 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說:「現代企業家尤其要有創造機會、規避風險的能力素質。憑勇氣,才是決定優先的要點所在。」
▪ 李開復在「做最好的自己」書中提到:「價值觀是人生的基石,是成功的前提。用誠信的價值觀指導自己的事業與人生。」「態度是為人處事的基本原則,態度決定命運。用正確的態度指導追尋理想、努力學習等有益的行為。」
▪ 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Herodotus)曾說:「人生談的就是行動和熱情。不把握時間採取行動、發揮熱情,就必須冒著沒有真正活過的風險。」
▪ 莎士比亞說:「聰明的人永遠不會坐在那裡為他們的損失而悲傷。」「我們應該做自己該做的事情,因為這些事情才能幫助我們改變情勢。」
▪ 通用汽車總裁史隆(Alfred P. Sloan)說:「從不犯錯的人,也是從不作為的人。當我們從失敗中學習時,錯誤才能化成助益。」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中村修二教授也說:「人生若是只有成功經驗,是無法培育出挑戰百分之一可能性的堅韌性。要將劣勢反轉成優勢,無論如何都要有不怕失敗的強韌精神。」
▪ 3 M 隨意貼發明人亞瑟.佛萊(Arthur Fry)說:「『發明』最重要的是:永遠不能放棄;因為,每一次成功背後總有上百次失敗,要是幾次失敗後就放棄了,哪裡見得著成功的果實?」
▪ 貝多芬(Ludwig Von Beethoven)二十歲耳聾,他在日記中寫道:「你啊,可憐的貝多芬!世界不再給你任何幸福。你必須把所有的工作,從自己的內部創造出來。你只有在理想的世界中,去實現你的快樂。」眾所皆知,「命運交響曲」等膾炙人口的名作都是貝多芬在耳聾之後所作的。
▪ 意義治療法的創始人弗蘭克(Viktor Frankl)在「活出意義來」(Man's Seaerch for Meaning)一書中描述自己如何活著走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納粹集中營。這段最艱困的日子卻帶給他重大的啟示:「人類心裡最強大的驅動力是尋找意義和目的,這是一種強烈的渴望,以創造更偉大的自我。」「每個人都需要承諾達成比個人更偉大的目標,竭誠奉獻心力造福他人。」
▪ 全球知名的成功策略、業務行銷大師,美國成功企業家布萊恩.崔西(Brian Tracy)在「焦點法則」(Focal Point)(原書名:成功人生的焦點法則)書中說:「二十一世紀成功的七大課題:(1) 唯有自己變得更好時,生活才會變好。(2) 你的出身完全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目標。(3) 值得好好去做的事,一開始做得不好是很自然的。萬事起頭難。(4) 選擇越多,人越自由。不斷為自己發掘新選擇,擁有更多替代方案。(5) 你經歷的每個問題或困境,都內藏一顆一樣大或是更大優勢或利益的種子。(6) 你可以學習一切所需的知識,以達成你為自己設定的任何目標。(7) 你可做或可成為的面貌的唯一真正界限,是你自己腦袋裡已埋下的界限。」
▪ 暢銷書作家,休士頓大學社工研究院教授布芮尼.布朗(Brené Brown Ph.D) 在「脆弱的力量」(Daring Greatly)書中提到:「『放膽』(Daring Greatly)一詞錄自羅斯福總統的『民主國家中的公民權利』,有時又稱為『競技場上的鬥士』,是一九一〇年四月二十三日羅斯福在法國巴黎索邦大學的演講內容。以下是這場演說名留青史的片段:『⋯⋯榮耀是屬於站在競技場上的勇者,屬於臉上沾滿塵土與血汗而英勇奮戰的人。他有時會犯錯,甚至一錯再錯,畢竟錯誤與缺失在所難免。但他知道要奮戰不懈,滿腔熱血,全力以赴,投身崇高志業。他知道最好的結果是功成名就,即使不幸落敗,至少他放膽去做了⋯⋯。』
「幾年來我研究脆弱所學到的一切,就是給我這樣的啟發。脆弱的力量無關勝負,而是瞭解勝負皆有必要,是積極投入,然後全力以赴。⋯⋯我們應該勇於展現,站出去,讓大家看見真正的你。這就是脆弱的力量,這就是放膽去做。」
▪ 于建中編著「逆境商(AQ)修煉:戰勝逆境的十二堂必修課」書中說:「逆境商(Adversity Quotient,簡稱AQ),指的是人類對逆境的反應和應變能力,由美國保羅.史托茲(Paul G. Stoltz)博士經過37年以1500項研究基礎所提出的逆境中向上的思維,逆境商能協助人類改變負面思想,增加面對失意和逆境的能力。」
「本書以史托茲所提出的向上思維,包括行動力、肯定自己、信念與勇氣、毅力、目標、冒險精神、隨機應變能力、創造力、學習力和正面樂觀的態度,整理出修煉逆境商的十二堂必修課,而這也是擁有高AQ的判斷指標。」
▪ 全球知名的公關行業專家克里斯.科米薩耶斯夫斯基(Chris Komisarjevsky)在所著「口碑就是我」書中說:「價值觀會影響你的言行,特別是怎樣影響你做出決定的。」「你所珍視的價值觀是什麼?下面提到的項目,如果你感覺幾乎每個都想選,不妨自問:『我會為了堅持哪個價值觀而不惜失去工作?』
「成就、報復、感恩、誠實、品格、尊重、負責、信守承諾、有創意、犧牲、勇氣、奉獻、珍愛生命、實現夢想、忠誠、以身作則、團隊合作、信任、寬諒、機遇、友誼、洞見、回報、激情等等。」你可以寫下自己的價值觀,請注意三個關鍵問題:(1) 專注於持久的價值觀。(2) 尊重同事和他們的觀點。(3) 為自己的職涯發展負責。」
「聲明自己的價值觀非常具有激勵作用,因此,在你的職業生涯中你應該時時翻看,自我提醒。由於這些都是你確實具備的價值觀,將有助於你提高你聲譽的力量。」
▪ 美國哈佛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畢業、曾先後在多家外國企業任職,現在擔任高科技公司副總裁的尹申在編著「成功有學問」書中提到:「『天道酬勤』是中國人的一句古訓,告誡人們:只要人像天那樣『自強不息』,勤勞日作,天會予以獎勵的。這種只酬勤不酬惰的法則,千古不變。」韓愈在他的「進學解」中讚嘆:「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所以,古人把勤奮學習,視之為成功的要件。美國政治家富蘭克林也說:「個人的奮發向上和勤學實幹,是取得傑出成就所必需的;任何一種傑出成就都必然與好逸惡勞的懶惰品行無緣。」這一法則對西方人同樣應驗。
▪ 法國文學家巴爾札克(Honoré de Balzac)說:「苦難對於一個天才是一塊墊腳石,對於能幹的人是一筆財富,而對於庸人卻是一個萬丈深淵。」中國現代作家魯迅說:「偉大的胸懷,應該表現出這樣的氣概——用笑臉迎接悲慘的命運,用百倍的勇氣來應付自己的不幸。」
▪ 全球最大製藥的輝瑞製藥公司(Pfizer)總裁傑夫.金德勒(Jeff Kindler)說:「當遇到困境時,有個極為重要的信念就是不斷強調自我存在的理由,堅信自我為了改變世界所做的付出。明確的使命感能夠給員工帶來突破危機的強大動力。」德國哲學家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也曾說:「一個人只要有活下去的理由,他就可以承受一切。」
▪ 社會心理學家,現任教於波伊西州立大學海蒂.瑞德(Heidi Reeder)教授在所著「因為堅持所以贏——改變人生的必要公式」書中提到:「堅持的英文字是 Commit,由『Cum』與『Mitterê』兩個拉丁字根組成,意指『加入、整合』之意。堅持可以把它定義為:對某件事產生心理依附,而且想持續此種狀態,這件事可以是工作或個人目標、一段關係或一個活動。所謂堅持力,指的是你加入某件事、持續在該狀態的程度,也就是不割捨、不分離。」
有兩股力量能讓人更堅持:內在衝勁與外在約束。衝勁指的是『想要』,你渴望付出心血在對你重要或有意義的事情上。因為你在乎,就算碰到困難與挑戰也甘之如飴。約束是一種『必要』,指的是就算你不想要,也得持續的因素。你覺得一定要去做,不做肯定會有負面後果。」
「當內在有衝勁,外在有約束,這時的堅持力特別強勁。⋯⋯堅持既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本能,每個人都有辦法在工作生活中展現高度的堅持力,就連動物也有這種本能。」
▪ 史丹佛大學教授,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卡蘿.杜維克博士(Carol S. Dweck, Ph.D.)在所著「心態致勝:全新成功心理學」(Mindset: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書中提到:「一個簡單的信念,可以改變你的心理,進而改變你的人生。⋯⋯相信你的素質是無法改變的,這是『定型心態』(fixed mindset),這種心態使你總是急切於一再證明自己。」
「還有另一種心態,就是『成長心態』(growth mindset),其基本信念是:你可以透過努力、策略與他人的幫助,培養與加強你的基本素質。人人都能透過用功和累積經驗而改變、成長。」
「當你開始了解定型心態與成長心態時,你將會看出什麼原因會產生什麼結果。若你相信人的素質是無法改變的,這種信念將引發你產生許多特定想法與行為;若你相信人的素質是可以培養、發展的,這種信念將引發你產生許多不同的想法與行為,把你帶往截然不同的路途上。」
▪ 以色列知名暢銷書作家,也是成功的企業家及企業教練史威加.貝爾格曼(Zvika Bergman)在所著「猶太人這樣想、這樣做:200 則讓全世界買單的成功術」書中提到:「有一件事讓人驚歎:在眾多事業的巔峰都有猶太人身影。很多人都在想,一個僅占世界人口 0.2 的民族,如何營造出這麼大的影響力,在世界舞台各領域都能取得突破性成就?猶太人創建了一所智慧寶庫,就像在整個民族 DNA 中嵌入了特殊密碼一樣。」
「每一代猶太人取得成功的原因都建立在對各個領域的智慧、知識發展和好奇心的極大重視的基礎之上,以及對年輕一代的教育投入。猶太父母教他們的孩子建立創造性思維,鼓勵他們提問,鼓勵他們不斷研究,告訴他們要將社會與家庭生活品質放在首位。他們鼓勵孩子變得強大,孩子長大後也真的成了天才。」
「對自身能力的充分信任是指引猶太人取得成功的重要心態。你只需要拿出勇氣和自信,像猶太人那樣去行動。只要相信自己,你也能夠征服心中的目標,取得成就,實現你的願望和夢想,在各個領域獲得成功。」
▪ 名作家、演說家和廣播電視節目主持人貝利.法伯(Barry J. Farber)在所著「聚焦法則」書中提到:「人類在許多方面像極了鑽石。每個人的特質,那是我們最精純、最堅韌的部分,是在內心深處形成的,唯有當壓力極大時才會浮現出來。」
「逆境會擊垮我們,但也可能鍛鍊我們,讓我們得以面對生命裡的各式挑戰;只要我們不被逆境擊敗,我們就可以愈發堅強。」「未經挑戰,人們終將一事無成。」「通往成功的唯一道路就是要深入了解失敗的緣由。」「逆境是生命中最偉大的導師。」
「當你所有的事情全都失控,就好像萬事盡皆無能為力時,你還是可以有所作為的。你可以運用一些工具來幫助自己取得所需的控制權,這個工具就是『聚焦法則(Focus)』」。
「這個法則可分為五個層面,每個層面的第一個英文字母合併之後,正好是英文的 Focus。分別是:(1) 遠見(Foresight)與信念(Faith)。(2) 組織行動步驟(Organization)。(3) 集中力量(Concentrated Effort)與勇氣(Courage)。(4) 深入了解(Understanding)。(5) 播種(Seeding)與奉獻(Service)。」
▪ 美國新思潮的靈性導師,近百年來最暢銷的勵志作家佛羅倫斯.斯科維爾.希恩(Florence Scovel Shinn)在所著「想像力是完美人生的剪刀」(The Secret Door to Success)書中提到:「成功的人總是會被問道:『你成功的秘密是什麼?』⋯⋯大家都想知道的都是如何打開通往成功的密門。」
「事實上,每個人都有機會成功,但我們與成功之間似乎總是隔著一道門或一堵牆。至於該如何讓那高牆倒下呢?⋯⋯這座圍牆通常是怨恨——怨恨某人、怨恨某種情況,它會將你的好事隔絕在外。簡言之,如果你失敗了,並且怨恨他人的成功,你就會遠離自己的成功。」
「為你身邊的事物帶來改變的,是實現的言語(word of realization),因為語言和思想都是一種放射性的能量。此外,對你的工作抱持興趣、享受你正在做的事,也能開啟通往成功的密門。」
「勇氣包括了天賦與魅力。當我們大膽面對困境時,困境就會自然消失了。這就是成功的祕訣:讓其他人對你從事的事情感興趣。只要你自己覺得興趣,其他人也會覺得你很有趣。」
「良好的秉性和微笑通常也能夠開啟成功的密門,所以中國人才會有這麼一句話:『和氣生財。』成功不是一個秘密,而是一套方法。許多人被阻隔在灰心喪志的城牆之外,因此,勇氣和毅力也是方法之一,——我們可以在所有成功人士的生平中看到這一點。」
「通往成功的道路既直且窄,那是一條全心投入、別無旁騖的道路。『你會吸引朝思暮想的事物。』如果你花很多時間想著匱乏,你就會引來匱乏;如果你花很多時間想著不公義,你就會引來更多不公義的事。」
「除了你自己,沒有人能夠給你什麼,也沒有人能夠剝奪你什麼;『人生遊戲』是一場紙牌遊戲,你一旦改變,所有的狀況也都會跟著改變。」
「我內在的天賦擺脫了所有束縛。現在我要實現我的天命。沒有任何事能夠阻礙、延緩我生命中神聖計畫的顯現。眾光的光芒流瀉在我的道路上,為我揭示邁向豐碩成果的坦途。」
▪ 全球心靈運動重要推動者、印度合一大學創辦人巴觀(Sri Bhagavan)在所著「啟動你內在的成功密碼」書中說:「我們都知道物質宇宙由許多定律或原則所操控的,包括重力法則、浮力法則、慣性法則等。對物理法則的發現和瞭解,使科學和科技有了更大的發展。」
「而非物質、精神性的宇宙——或者你可以稱之為『生命』——則被精神法則所影響著。其中一個基本定律是『我們的外在世界反映了我們的內在狀態』。你所遭遇的事件和人際關係,都反映了你的內在情況,或是反映了你內在所經歷的轉變。⋯⋯如果我們想為自己創造一個偉大的未來,就必須瞭解這些影響生命的宇宙法則,使我們得以在渴望的方向上前進。」
「掌握影響生命的宇宙法則,包括:(1) 觀點的法則:你相信什麼,宇宙就為你創造什麼。(2) 情緒的法則:你顯化你所喜愛的和憎恨的。(3) 思想的法則:你的思想創造你的現實。(4)意識的法則:你的內在狀況顯化為你的生活際遇。(5) 業力的法則:你播下什麼,就會得到什麼。」
▪ 伍忠賢博士在所著「一輩子要學會的職場黃金課——7堂課保證你工作事業都順利」書中,從美國著名作者羅伯特.清崎著「窮爸爸富爸爸」一書,萃取出「窮爸爸十個原則」,歸納成「操之在己的職涯成功十堂課」為:(1) 欲望及野心;(2) 看見未來趨勢;(3) 學習;(4) 勤於思考;(5) 勇於冒險; (6) 遠離負面的人與事;(7) 努力;(8) 誠信;(9) 面對挫折的能力;(10) 堅持下去的紀律。
▪ 國際知名作者、全球女性和平促進會共同主席瓊.齊諦斯特(Joan Chittister)在「老的好優雅」書中提到:「七十歲之後,最適合老年人的唯一活動就是,眼前正在進行的任何事情。⋯⋯除非我們讓生命從身邊溜過,否則我們不會『已經過了』活出生命的時候。」
「現在是重新開始的時候了,應該更新自己,找到享受生命的方式,抓住每一個機會去做一個興奮、有趣、重要的人。我們欠這個世界一個義務:去成為最好的自己,因為世上所有的人也都在為某件事情奮鬥。」
▲積極態度,改變一生的力量
❖ 用夢想和樂觀托起生命
▪ 「夢想是實現之母。」「每一個人都應該由最積極的夢想開始。」人類所具有的種種力量中,最神奇的莫過於有夢想的能力。夢想就像導航儀,指引你更接近理想。企圖心使夢想成真。企圖心是一個有規範的夢想,一種認為只要努力,必能把夢想的影子化為實體的決定的信心。所以,企圖心既是目標,也是激勵的力量,它是讓人能奮力追逐夢想的力量。
被尊稱為「人生哲學之父」的詹姆斯.艾倫(James Allen)說:「最偉大的成就在最初的時候曾經是一個夢。」「你心中懷有的夢想,你一直珍藏於心的理想——這是你生活的基礎,是你的未來。」
▪ 「樂觀是達成夢想的最大源頭。」所謂樂觀是一種積極的處世心態,是以寬容、接納、豁達、愉悅和平常的心態去看待週邊的現實世界。樂觀的意思就是找出令人快樂的一面去看人生、去看問題,以培養愉快的朝氣,去實踐新的目標,克服擺在眼前的困難。
所有成功者都是命運的指導者。他們除了有強烈的企圖心外,並擁有堅定的自信心。他們相信自己可以全心全意追求夢想,而且都學會透過自我反思來調整自己的夢想,透徹地瞭解外在環境和自身的條件,有效的管理束縛實現夢想的資源——時間、才華和動力。成功的人,能積極主動去敲開機會的大門,並善用自己的資源去完成夢想。
▪ 「夢想就是你的心願。」夢想是留給想贏的人。夢想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樂觀的人會有好運氣;正向的人會有更多的機會。成功學大師博恩 · 崔西(Brian Tracy)說:「只要你抱持正面、樂觀的處世態度,並相信自己必將成功,就如同鐵粉對磁鐵一般,你創造了一個磁場去吸引那些具備和你一樣特質的人、事、物。你就會吸引為達到目標所需要的一切動力了。」
某位哲學家也這麼說:「如果你以樂觀和快樂在心靈地圖上作畫,你便會邁向成功的康莊大道」。但凡成功者,都懂得築夢,並相信自己有實現夢想的機會。希望你能用樂觀推動夢想;用夢想指引生命;讓生命終於豐收。
❖ 用勇氣和失敗面對挑戰
▪ 「勇氣是一種克服恐懼的過程。」去做你害怕的事情,恐懼一定會消失得無影無蹤。勇氣讓恐懼成為朋友。邱吉爾說:「勇氣是成功的第一要求,其他的因素都要依賴它。」勇氣不僅能克服恐懼,更能戰勝自己的懦弱。勇氣是邁向成功非常重要的心理素質。
馬克吐溫也說:「不懼並不代表有勇氣,能夠對抗恐懼、征服恐懼的人才是真正的勇者。」「經由無畏與信心,成功指日可待。」真正重要的東西,都必須冒著風險方能得到,想逐夢就必須提起勇氣。
▪ 「成功取決於勇氣。」發揮潛能需要很大的勇氣和自信。當你的自尊心愈強,就愈有勇氣與自信,就能夠愈積極、愈有活力和決斷力。勇氣使你敢於挑戰非凡成就。歌德說過:「勇氣本身即蘊含了天賦、能力與實現奇蹟的力量。」美國著名的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說得好:「憑勇氣,才是決定優先的要點所在。」
績效卓著的人往往敢於冒各種風險。不懼怕風險是一種智慧,而不是情感衝動。如果我們有勇氣追求夢想,那夢想都可以變成事實。當我們面對恐懼時,想想耐吉(Nike)的口號,「只管去做」(Just Do It)。這會讓你勇往直前,大膽去追求夢想。
▪ 「失敗是人格的試驗地。」許多人沒有遇到失敗,就不會實現自己真正的才能。亨利.福特認為:「失敗是讓人更聰明的重新開始的唯一機會。行動後的失敗,遠好過於從來沒有努力。」古羅馬哲學家皇帝馬可.奧理略曾說過:「只有勇於嘗試的人,才敢冒失敗的危險。失敗,就再回去從頭做起。」跌倒了再站起來,在失敗中求勝利,是歷代偉人的成功祕訣。
▪ 「不要接受人生中的失敗。」人生沒有失敗,都是經驗。失敗是件好事。愛爾蘭劇作家蕭伯納說:「把一生都花在犯錯上,也比一輩子什麼也不做來得更光榮,也更有用。」IBM創始人湯瑪斯.華生(Thomas John Watson)曾經被問到,為什麼他能這麼快獲得成功,他馬上回答道:「加倍的失敗。」失敗並從中汲取經驗,失敗的教訓次數越多,你的進步就越快。
▪ 「經驗是最好的老師。」教育者的主要任務,是教人們從失敗中獲取經驗。我們在前面單元曾介紹過馬雲的成功哲學。他最近來台接受臺灣師範大學頒授名譽教育學博士學位。他說:「當老師一直有一個心態,就是『希望學生比他強、比他好。』他並表示,在創業的過程中,失敗的經驗更加寶貴。希望有一天,可開設管理課程,講述並分享失敗的經驗。」
▪ 「失敗是通往成功的鋪路石。」失敗是成功之母,借鑒是成功之父。成功取決於勇氣。我們要擁有挑戰的勇氣,敢於接受冒險的挑戰,只有一件事可以阻礙夢想成真,那就是害怕失敗。如果能從自己的失敗中得到教訓,看到別人的成功,學到改進自己的方法,你將會獲得人生中更大的成就。
❖ 用熱情和敬業守住靈魂
▪ 「熱情」起源自希臘文 en theos,意思是「內心的神」,也就是你最有朝氣又最富靈性的時刻。燃燒熱情不怕夢想太遠。從正面的情緒出發,找出工作的熱情。熱愛你的工作,燃燒工作熱情。
培養歡樂的心境,變成快樂的習慣。欣賞你自己,實現自己的特長。樂趣使人聰明,腦子以樂趣為驅動力。有了熱情,工作有了動力;保持熱情,擬定最好的工作方法。熱愛工作,可從中得到滿足感。
希望每個人都能找出熱情,去追逐自己的夢想,追求精采人生。請記住:「只要你真心渴望一樣東西,就放手去做,當你真心熱情地去追求某樣東西時,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完成。」
▪ 「沒有熱情,就不會成就偉大的事。」法國哲學家狄德羅(Denis Diderot)說:「擁有了強烈的熱情才能將心靈提升至偉大的境界。」愛默生說過:「沒有任何一件偉大的事業不是因為熱忱而成功的。」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也說:「每一個自我實現的人都獻身於某一事業、號召、使命和他們所熱愛的工作。」伴隨成功的朋友是熱情與行動。
找到志業,有了熱情,就很容易充分發揮潛能,展現與生俱來的才華。找出歷練的機會,激發「我辦得到」的精神,並建立自信。
詹姆斯.威廉建議:「立刻行動!充滿熱情!對任何事都要如此。」當我們全心全意為人生目標和夢想努力時,就會擁有無限的力量。工作熱忱是任何成功者都必須具備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特質。沒有工作熱情,就不能取得工作的進步。透過你應做的事情,付出全部的熱情,得到你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
▪ 「敬業是事業成功的靈魂。」敬業,就是把自己的工作當作生命裡一項偉大事業。即使在工作中遭遇各式各樣的困難,也能以高度負責的態度,全心全意付出努力,這就是敬業精神。敬業的人忠於職守與責任,敬業使一個人工作愉快有活力。它使人樂於工作,盡心把工作做好,從而得到成功的喜悅。
南宋朱熹說:「敬業的人,就是專心致志地做他的工作。」把全部心思投入工作,就比較容易成功。俗話說:「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成功者都是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有一種特有的持久之心。責任心是升職的基礎,肯做事是成功的保證。懷抱熱情加上敬重自己的事業是成功的靈魂。
❖ 用勤奮和毅力創造一切
▪ 「勤奮是通往榮譽的必經之路。」古羅馬有兩座聖殿,勤奮殿與榮譽殿。要前往榮譽殿,必先通過勤奮殿。其意義是指,想要成功,贏得榮譽,唯有勤奮工作一途。在許多人眼裡,勤奮是一種過時的口號。
現今社會裡,勤奮仍然是絕對不可少的。有一些人有著非凡的身世及聰明才幹,但是並沒有成功。而那些資質一般,又沒有什麼特別能力的人,卻因勤奮努力、彌補自身的不足,而且堅持不懈,成就了自己的事業。要成功,勤奮、認真是最基本的功夫。
▪ 「勤奮可以創造成功的機會。」依靠勤奮才能獲得機會。勤奮包含積極的態度、主動的行動、強烈的責任心。積極的態度是一種正確的心態。例如希望、樂觀、勇敢、創造、機智等等。具有積極態度的人,都懷著較高的目標,不斷地奮鬥,以達到自己的目標。主動的行動,就是去從事他所應該做的事,自動自發,隨時做好準備,甚至主動去敲機會的大門。
責任心是負責到底的把事情做好。真心希望得到的東西一定要想方法去得到。越是認為自己行,你就會變得越高明。有一位知名人士曾說:「人生所有的履歷都必須排在勇於負責之後。」努力培養勇於負責的精神,才是成功的不二法門。
▪ 「毅力是事業成功的支柱。」做任何事都需要用毅力去支撐。毅力是應付困難事的工具。毅力的強弱,足以影響一個人的命運。毅力強,即使你的智力、能力較差,也能克服困難,達到成功之途。
美國西點軍校奉行的最重要行為準則「沒有任何藉口」——不要找藉口,不要放棄,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毅力。強化每位學員想盡辦法去完成任務。
▪ 在現實生活中,每一個人都有夢想,都渴望成功,都想找一條成功的捷徑。其實,捷徑就在你身邊,那就是勤於累積,腳踏實地,棄而不捨,積極努力。靠勤奮累積實力,創造機會;用毅力克服困難,達成目標,最後一定可以走上成功之路。
▲我對積極態度的體認
❖ 剛進入職場年輕人,如何面對公職生涯?
▪ 適應環境是成長的第一步。離開學校生活進入職場要適應新工作,常常導致適應不良,引起情緒失調。要熟悉新工作,學習與同事及上司建立關係,當然會使情緒不勝負荷。適應力是決定一個人成敗,非常重要的特質。下列事項是初任人員必須特別加以重視的。
‣ 儘快熟悉機關環境、各單位掌理業務、公文處理及電腦操作流程,及上下職等職務相關規定,應切實瞭解。
‣ 對自己承辦之業務工作內容、工作要領及作業方法,有任何困難,應向輔導人員求助,尋求解決。
‣ 與其他新進同仁,相互關心協助,分享經驗及情緒感受,並藉以擴大個人的社會支持網絡。
▪ 把握公文製作要領。身為公務人員每天均須執行公務辦理公事,實際上就是辦理與撰寫公文。初任人員必須對公文條例之撰寫與製作特別重視與用心,學好這種看家本領,以便在公職生涯中有效掌控吃飯傢伙。茲提出下列數點注意事項,供新進人員參考。
‣ 向資深同仁請教,學會處理公文要領。
‣ 注意公文處理實效,不得積壓公文。確實掌握公文處理流程。
‣ 精讀相關業務法規。熟稔法規,公文處理才不致發生錯誤。
‣ 相同公文不要重複犯錯。從長官批改公文中,了解自己所犯之錯誤,下次不再犯同樣錯誤。
‣ 以公文之製作,展現自己的能力。所處理的公文,均可順利獲得長官的核可判發,可增強自己信心,提升本身的能力。
▪ 有效融入組織文化。初任人員進入職場要適應新工作,除了要將注意力全放在工作上,使自己很快能掌握工作要領外,還須儘速融入組織文化,適應組織生活。以下各項,可作為自己檢討的依據。
‣ 了解機關的業務重心,組織的核心職能。
‣ 清楚組織的管理特性及長官的領導風格。
‣ 熱心參與各項活動,與同仁打成一片。
‣ 檢視自己是否適應這項工作,以作為自我調整改進。
▪ 積極面對每一項工作,奠定生涯發展的厚實根基。剛進入職場的公務人員,最重要的事,就是必須抱著積極的態度,面對每一項工作。菜鳥的最大本錢就是態度。以下幾項處事原則,提供年輕朋友參考。
‣ 辦好分配給你負責辦理的工作。每個人都應該認為自己的工作是一項神聖的使命。不論工作條件有多困難或需要多麼艱難的過程,都須用積極負責的態度去進行工作。千萬不要敷衍了事,那是非常不負責任的表現。
‣ 不要推工作,而且能爭取分外的工作。除了分配給你的正常業務外,有時候長官還會臨時指派一些工作讓你處理,這正是表現能力的機會,要用心把它做好,讓長官相信你有能力勝任更多、更重要的工作。此外,你也可以自己爭取額外的工作,或者參加一些專案研究業務。
‣ 不要害怕離開熟悉的環境,害怕工作輪調或調到其他機關工作。有些人害怕要去適應新環境,要去碰新的業務,這是不對的。熟悉的舒適圈,只會讓你安逸、懈怠,限縮你未來的發展。接受不同的歷練,可以充分發揮多元才能,克服自己的局限。
‣ 發揮自己的優勢,讓你有自信、很開心地面對工作。設定你的目標,專注於最擅長的強項。熱愛你的工作,將工作與興趣結合。勇於求變與突破,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注重行動力的培養,穩定展現專業行為與習慣。認真勤快,樂觀進取,自信活力,你每天都開心去工作。
❖ 傑出公務人員,為何能有突出的表現?
▪ 通過對模範公務人員的公開表揚,樹立工作楷模與彼此激勵的作用。
政府每年辦理「模範公務人員」與「傑出貢獻公務人員」兩項選拔與表揚,主要目的在於肯定公務人員傑出的工作表現,樹立公務人員學習標竿及強化公務人員優質形象。
每年從全國各機關選拔出工作績效卓著之「模範公務人員」,予以公開表揚;另外考試院又特別從曾經獲得模範人員當中,每年選拔「十大傑出公務人員」更隆重地表揚,這是得獎公務人員的莫大榮譽,更是全國公務人員的一大盛事。
▪ 他們的成功是持續不懈、辛勤,月復一月的努力結果,值得政府中每位公務人員學習與效法。我們發現他們皆因能體認為國家服務的難得機會,不斷學習成長,累積專業知識,推陳出新做出改革。每個人都在各自工作崗位上,付出相當多的心力,主動積極,不斷研究創新,才能獲得重大的成就。從歷屆表揚人員的事蹟中,歸納出一些共同的特質,作為公務人員學習的標竿。
‣ 艱苦環境中成長,力求上進耐辛勞。吃得苦中苦,方能頭角崢嶸,成就斐然。
‣ 高度的工作熱忱,十足的前進勇氣。經常日夜加班、苦幹,殫精竭慮,備嘗辛勞,方能成功。
‣ 公正廉明,守正不阿;嚴守紀律,廉潔奉公。誠實高潔的品德操守,才能獲得長官的支持與信任,認真熱誠的工作態度,才足以維持公務人員優質的形象。
‣ 鑽研專長,追求學識;精湛的專業學養,豐富的行政經驗,力求達到最高成效。不忘隨時汲取新知,學習新技能,凡事用心,持之以恆,樂觀進取,不斷創新,是他們追求卓越的原動力。
‣ 強烈動機,實現理想;旺盛的使命感,達成自我實現。勇於改變,勇於堅持,勇於追尋,以服務公職為終身志業,多麼令人敬佩!
‣ 多元發展,終身學習,與時俱進,維持卓越。他們除了在專職上表現良好不斷升遷外;一邊工作,一邊求學,在學術上不斷成長,藉助習得的理論突破實務上瓶頸限制。總是比別人投入更多,多方激發內有潛能,當然會有更傑出的表現。(詳拙著優勢力加分——從人才到幹才,p.214-218)
四、培養專長
身為公務人員最基本的事項,就是必須具備優良的專業能力。從事任何一項專業性公務,必須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才能勝任。所謂專業,指的是一個全職的工作,此種工作為社會帶來貢獻,也受到社會的尊重,從事這種工作的人必須接受相當程度的教育,並在某一特殊的知識領域接受過訓練。「專業是身心一致的態度。真正的專業需要標準流程、知識、自信的語言和恰當的回應。」
專業化是指你如何把工作領域的事做到最好。每一行業能成功的人都有精湛的專業,而不是只是廣泛的瞭解而已。他們把時間及精力專注於他們專精的事情上,而不會浪費時間在沒有深切瞭解的事物上。力量集中是每一專業領域能夠成功的關鍵。
▲關於培養專長:名家如是說
▪ 博恩.崔西(Brian Tracy)說:「如果你覺得總是無法勝任工作,那你就不可能對自己有自信。如果你想改變自我評價,最有效的方法便是,下定決心在專業上追求卓越。」
▪ 愛爾蘭劇作家蕭伯納(George Bernard Shaw)說:「世界上只有兩種特徵,就是有才和無才;只有兩種類型的人——天才和傻瓜。」看看自己有什麼才能,想想如何去利用它。才能是你獨一無二的成功機會,好好培養它,你將展翅翱翔。
▪ 文斯.倫巴迪(Vince Lombardi)說:「無論你選擇什麼專業領域,你的生活品質是由追求卓越承諾的深度所決定。」
▪ 拿破侖.希爾(Napoleon Hill)在所著「成功之鑰」書中提到:「明確目標鼓勵你行動專業化,而專業化可使你的行動達到完美的程度。你對特定領域的領悟能力,以及在此一領域中的執行能力,深深影響你一生的成就。」
▪ 美國企業家詹姆斯.彭尼(James Penney)說:「除非你願意在工作中超過一般人的水準,否則你不具備高層工作的能力。」「讓自己與同領域中的其他人有所不同,而這些差異之處,就是最珍貴的地方。」
▪ 美國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說:「利用反饋分析找出你的優點,然後,努力強化你的優點。找出妨礙你充分發揮優點的壞習慣,改掉這些壞習慣,找出適合你的事,盡力去做。最後決定你不適合從事什麼事務。」
▪ 日本趨勢專家大前研一在所著「OFF學——會玩,才會成功」書中說:「每個人都有被隱藏的才能,只是,可能連自己也沒有注意到。不管自己本身有什麼樣的才能,如果沒有嘗試看看,將永遠無法知道它的存在。從現在開始,挑戰各種不同的興趣,並且期待著跟未知才能的相遇。」
▪ 名作家何飛鵬在著作「自慢」中提到:「有心而長期穩定的培育、學習、追逐,則是培養自慢絕活不可或缺的方法。就算再辛苦也要樂在其中。」「培養自慢絕活,擁有無可取代的專長,這個專長要最佳、最好別人都比不上你。擁有自己最有把握的自慢絕活,是每一個工作者必須具備的條件。」
▪ 德國社會學家馬克思.韋柏(Max Weber)說:「專業就是熱情、責任感和判斷力。」
▪ 日本趨勢專家大前研一說:「提前配備『身價』(工作能耐)與『頭銜』(資歷),強化職場求生的利器。」
▪ 丹尼爾.柯尹爾(Daniel Coyle)在所著「天才密碼」書中說:「天才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只要經過1萬小時的錘鍊,任何人都能從平凡變成超凡。」「天才必須耗費十年光陰來學習他們的特殊才能,絕無例外。每一行的專業人士,都投入大量心血,培養自己的專業才能。」
▪ 日本慶應義塾大學畢業,在高盛銀行從事企業併購顧問業務,其後於哈佛商學院取得MBA學位,進而轉進麥肯錫顧問公司,從事多國企業併購、合作等戰略顧問業務的戶塚隆將(Takamasa Totsuka)在所著「世界頂尖人士如何實踐這樣的基本功:讓高盛、哈佛、麥肯錫精英不斷前進的三大動能」書中說:「所謂基本功究竟是什麼?我在高盛、麥肯錫及哈佛商學院這三個組織中,從一同工作的上司、前輩、同事、後輩與一起學習的同學身上,發現的共通思考模式、價值觀、工作風格,並稱其為『基本功』。」
「我自己摸索到的基本功定義,可用下列三項解釋闡明:(1)根本且重要的事,而且會大幅影響成果。(2)眾所周知的事。(3)難以持之以恆的事。」
「每個人要主動積極去啟動自己的內在力量,把這股力量做最有效的利用,以支持自己實踐基本功。實踐高盛、麥肯錫、哈佛間共同基本功的內在動能,主要可以整理為以下三大項:(1)自己只要努力就做得到的『自信』。(2)自己願意率先貢獻的『責任感』。(3)達成自己所設的『高目標』的信念。」
「只要落實基本功,自己就能前進的『自信』;自己願意率先實踐基本功,為團隊作出貢獻的『責任感』,會展現在領導能力與團隊合作當中;實踐基本功,達成自己提出的高目標的強烈信念。其實,自信、責任感、高目標,這三大動能會相互影響,創造出良性循環。」
▪ 國立政治大學校長周行一在「你應該知道的趨勢」一文中說:「這世界有三個趨勢你應該知道:國家內貧富差距會日益擴大、國與國間的競爭力差距會劇烈變化、資金與人力的國際移動會更為普遍。科技的進步是這三個趨勢的主要成因之一。重點是我們如何在這三個趨勢中自處。」
「就個人而言,我們必須培養能在高效能組織工作,以及能建立這種組織的能力,包括老生常談的領導力、涵養、整合力、國際觀、語言力等等。我們應思考如何才能獲致這種能力,而且劍及履及的去學習,才會成為能聚集資源而且能幫助別人的人。」(104.11.4)
▪ 世紀經理人奇異前總裁傑克.威爾許睽違10年後傾畢生精華之最新力作「從管理企業到管理人生的終極MBA」(The Real Life MBA) 書中提到:「事業生涯為何陷入僵局?跟事業生涯有關的每個故事都自己的獨特性,譬如:讓人無怪罪的因素、本身特別的處境等等。但大體說來,事業生涯只會因為一些原因而陷入僵局,如公司沒有讓你得以升遷的職務,太過於執著於多種專業知識的重要性,或是因為態度問題而陷入僵化。」
「真正的理由,你就是不夠『大』。你的廣度和深度不夠大。不管你做什麼工作,廣度和深度就是你的主管等著要看到的組合。」
「如何突破事業生涯僵局?利用六個行動步驟,協助你脫離困境並有所精進,展現新的廣度和深度。善用這些選項或挑選其中一些去做,你就會成功。(1) 永遠做得比老闆要求的更好;(2) 自願接下重大任務;(3) 辛苦贏得追隨者;(4) 確保自己的技術與時俱進;(5) 把身邊每個人當成你的老師;(6) 愛每個人。」
▪ LINE股份有限公司的CEO兼社長森川亮(Akira Morikawa)在所著「簡單思考」書中說:「工作艱辛是必然的,能體會開花結果的『幸福』,才是專業。每個人都期望備受肯定,藉由工作讓世上的人們感到快樂,便會覺得自己的存在價值受到肯定,這就是所謂的『幸福』。為了這份幸福,再怎麼辛苦也甘願,我認為這就是專業。」
▲我對培養專長的看法
▪ 專業知能是走向成功的基石
‣ 培養自己的真才實學,成為真正的專家。
一位公務人員,可能囿於所學領域與工作性質不相符,或限於自己的能力,以致無法迅速正確地完成本身工作。這不僅使自己感到壓力,且其工作表現也無法達到機關的要求,對其考績、升遷都會有不良影響。因此公務人員必須不斷努力、以強化自己的能力,使自己成為一位專業人才。
「專業是能力的支撐元素。」如何才會讓自己的能力充分表現出來呢?「能力就像持續且近乎完美的表現。能力就像人格一樣,是信任感的一種源頭。」不斷學習使能力有所成長,熟能生巧,練習造就好能力。構成能力的三種要素為:(1) 天賦:是與生俱來的人格特質,可以不斷探索,開發出來;(2) 技巧:可以經由專業訓練,學會取得技能;(3) 知識:也可以學習獲得。
每個人天生就有無限的潛能,必須經過做事、學習、訓練、歷練等作為,不斷地把自己的能力發揮出來。在辨識自己的能力時,必須注意你做的事給你什麼感覺,你的感覺,透露你的能力。最有資格說你有什麼能力的人,應該就是你自己。
成功人士很少做不在行的事,而是做很多拿手的事。當然,要了解你最擅長是什麼,這需要自覺。讓你的天生熱情或才華,以及獨特的特質,幫助你找到最適合的位置。梭羅說:「我所知最振奮人心的事,莫過於一個人具備不容質疑的能力,加上直覺的努力而提昇了生命。」一心一意要成功,就能把人生提昇到應該有的層次。
如果你期望發揮自己的能力,有所成就,那就要犧牲一些東西,來換取才智的擴展。要想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能力,每個人都必須準備以勤奮去實現。如此才得以讓自己獲得真才實學,成為真正的專家。
‣ 創造不可取代的優勢,設法成為「碰不得的人」。
在知識經濟及全球化時代,位處這個地球村中,我們所面臨的競爭強大,增加自己的「贏面」也益形重要。這個時代逼得我們每一個人都必須要有一個以上的專長,這樣才具有競爭力。
亞都飯店總裁嚴長壽在「御風而上」書中說:「你不但要有專長,還要有一個以上的專長;不但工作要能專精,還要創造自己不可取代的條件。」日本的趨勢專家大前研一也說:「如果要從一而終確保工作權,必須努力成為單項專業的 T 型人,如果希望在職涯中擴大發展,必須努力成為擁有二種專長的 π 型人。」
大前研一強調,在「專業分工」的數位時代裡,有一項專長只是「守備」,多一項能力才能「進攻」,獲得更多升遷與表現的機會。要成為 π 型的人,必須在發展第一項專業領域時,就開始培養第二項能力,而且這項能力最好來自「興趣」。第二項專長如果堅持做喜歡的事,較能自動自發學習,並且全力以赴。當然,不管是第一或第二專長都不能等閒觀之,必須堅持做到最好,成為精英、成為幹才。
除了具備多樣專長外,還必須設法讓自己變成不可或缺的人物,成為「碰不得的人」。「所謂『碰不得的人』,就是太特殊、太專業、太深耕、太會調適,才會讓人碰不得。」你擁有別人無法取代的專長,能為組織提供其他人無法提供的服務,使你的地位,重要到無人可取代的地步。
要使自己變得比別人強,則必須付出更多的精神。作家何鵬飛在「自慢」書中提到:「有心而長期穩定的培育、學習、追逐,則是培養自慢絕活不可或缺的方法。」自慢絕活就是自己擁有獨特而無可取代的專長。他在新作「18項修煉:成就自我、人生快意的必修課」書中,進一步提到:「能力養成沒有捷徑:練習、練習、再練習,十年才能磨一劍。」「所有的能力,都要修煉成每個人的人格特質,都要轉化成每個人的習慣,⋯⋯隨時可以很自然地展現,變成直覺的反應。」
讓自己與同領域中的其他人有所不同,而這些差異之處,就是最珍貴的地方。美國企業家彭尼(J.C. Penney)說:「除非你願意在工作中超過一般人的平均水準,否則你不具備在高層工作的能力。」日本松下幸之助認為:「每位職員必須具備高於二級的能力表現。在升遷的競爭當中,才能比別人有更多的機會。」
彼得.杜拉克曾說:「百分之八十五的人,升職後表現不佳。所有組織裡,我所見過最大的資源浪費,就是升遷至新職的人卻表現失敗。原因在於這些人接下新職後,卻從未脫離過去的做事方法。」
總之,你必須找出自己最大的優勢,凸顯自己的特質,並不斷地充實自己的能力、發揮自己的專長,在升遷時才有更多的機會,升職後也可以繼續有優良的表現。
‣ 經常檢視並評估自己的能力。
在這個專業化的時代,競爭是職場唯一的生存之道,必須在專業領域不斷地鑽研、尋求突破,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上,有良好的表現。所以,身為公務人員,必須隨時自我檢視能力是否勝任?對工作是否有滿足感?什麼技能對你是最有用的?你有什麼特殊技能,強過其他同一職務的競爭者?你要如何改變,才能使自己在專業領域中一直可以傲視群倫?
檢視並評估自己的能力,是極為重要的一件事。自我評價的能力是一種基本的心理素質,一個人只有能對自己作出實事求是的評價,才能建立正確的自我觀念。自身評估包括優劣勢、知識技能、人格特質及人生目標等。認清並面對自己的優勢,從潛力和經驗發現你的職業價值,建立並管理潛力與經驗,在職業生涯的每個階段為自己創造最大價值。
「評估是否專業,必須符合下列條件:(1) 具備職業意識;(2) 懷抱職業熱情;(3) 要有職業耐心;(4) 具備職業見識;(5) 積極進行職業積累。評估自己是否專業,要有『大氣、骨氣、志氣』,自我要求,有原則,有己見,對自己有自我期許,對未來有想像。」
就如同管理大師麥克.波特(Michael Porter)所說的:「無須事事第一,只須獨一無二」,先要了解及接受自己的獨特性,然後充分發揮。請記住:「只有在你願意檢視自己的信念系統時,才可能創造出優勢。你要創造出優勢,必須以全新的眼光反省你的限制,才能永遠保持你的優勢。」
‣ 專業倫理比專業知識更重要。
「專注,是一個人用一輩子時間去練就一項最有把握的絕活,久而久之就可以創造出與別人不同層次的差異化,形成自己的專業。」而專家能夠專心一致地去完成令人感動的事,把每個細節做到完美無瑕。專注會產生專業,專業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得到客戶的尊敬而成為專家。所以說,「專業是身心一致的態度。唯有效忠自己的專業,保持持久不變的精神,以態度和氣勢顯現對專業的自信。」
我們常以為的「專業」,總是將它定義在技術面上,而忽略了專業的態度,其實比技術更為重要。譬如當醫師,醫術高明,只是技術,而博得病人的信任才是專業的態度,兩方面都要具備了,才能算是真正的專業。所以,當我們在追求專業技術的同時,必須了解與技術同樣重要的,是一個人工作上的專業態度。大家都聽過,態度決定成就的高度,足見專業的能力,態度面甚至比技術面更為重要。
新加坡的政府效能,幾乎每年被評比為全球第一。關鍵在於,他們擁有第一流的公務人員。他們遴選公務人員時,就以應徵者的個性、價值觀作為取才的重要條件,而非著重其專業知能,因為他們認為個性與價值觀較難改變,而專業知能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即可達成。
公務人員的倫理規範,要比其他一般行業的專業倫理,要求更應特別的高。專業知能與行政倫理相結合,俾能滿足為民服務的成就感與使命感。考試院核定的公務人員核心價值為:廉正、忠誠、專業、效能、關懷等五項。廉正是個人操守的要求,忠誠是對國家的忠心不二,而專業、效能與關懷則是每一位公務人員盡最佳的專業能力,發揮最高的效能與效率,為民眾謀求最大的福祉,真正關心老百姓的生活。
面對多元發展的社會,公共管裡者所面對的倫理新挑戰,除了消極防弊外,更應有積極興利的決策功能之政策倫理。如何加強全面倫理管理,重視公民精神,尋找公共利益,追求社會平等與正義的實現,已成為當前施政重要的課題。
▪ 公務人員必須強化的能力
‣ 文字表達的能力
公務人員文字表達的能力,包括製作公務文書及撰寫研究報告的能力。公文製作是公務人員吃飯的傢伙。基層人員負責簽擬公文,主管及高層人員核閱、批改公文,都必須要依法辦事,其內容應謹守法規規定,因此必須熟悉所有的相關法規,才能做到合法且合理,達成政府之公信,並解決民眾的問題。
至於撰寫研究報告,當你職務升遷至專員、編審、或是專門委員等較高職位時,經常要負責專案研究,或擬寫機關的施政重點,及首長的致辭講稿等之報告,相關之論文寫作方法及要領,就極為重要。
曾任銓敘部政務次長之徐有守在「做一個成功的公務員」書中,就說:「依法辦事,知之非艱,行之惟艱,現實困難重重,人人皆知。至於如何解決現實困難,則各憑智慧。」「公文書之製作,最好抱持創作藝術作品之心情以從事,對每一公文書均求精求美,久之豈有不精不美之理?」若決定繼續從事公務,即應抱持敬業精神,全力以赴。
要提高寫作能力,首先必須隨時用筆,記下好的句子、小故事,與人交談重要的內容,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點滴記錄,變成了不朽的指南。尤其是初為公務人員者,更需勤於動手。其次就是養成寫日記的習慣,不但可以提高你的寫作表達能力,還可以培養制度化的職場工作模式,堅定持之以恆的信念。
最後,必須養成持續閱讀的習慣,如教育學者席澤(Theodore Sizer)所說的:「即使在沒人注意的時候,依舊學習。」要成為寫作高手,必須大量閱讀。除了專業知識外,有些知識對所有人都有用處。歷史學、未來學、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國際關係、文學藝術等學科,都有助於汲取磨練多元的知識,豐富寫作的題材與思路。
‣ 語言表達的能力
公務人員必須強化的第二項能力,就是語言表達能力。每天回答民眾問題、同仁間討論業務、向主管口頭報告、業務簡報、參加會議發言、回答記者提問、向民意代表說明政策及法案,甚至對內、對外的演講,都必須具備良好的表達技巧。
掌握高效、生動地表達技巧,如演講技巧、簡報技巧、談話技巧以及非語言技巧等,對於一位公務人員的工作表現及未來的發展至關重要。語言交流的能力,重在平時的訓練,如開會、聽演講的場合,儘量坐到最前排,並主動發言,要訓練隨時可以發言的能力。爭取多發言,說多了,自然會講出道理來。
此外,要發言及和他人交談前,須有充分的準備。哈佛商學院唐哈姆院長(Wallace B. Donham) 說:「在會見某人之前,我寧願在他辦公室前的人行道上多走兩個小時,而不願貿然走進他的辦公室,因為如果我的腦海中沒有清晰的概念,不知道該說些什麼,也不知道他大概會怎麼回答,我無法保證交流的效率。」院長的話說明,只有自己多花時間準備、注意改進交流技巧,才能確保交談的高效進行。
在使用語言交流時,避免使用含糊和不流利的話語。要學會利用語調、停頓、聲調以及表現信心等非語言交流技巧,來增加自己語言的感染力。
再者,訓練即時回答的能力,也很重要。在公務體系,經常發生高階官員因為匆忙講錯一句,而下台的例子,可見學會掌握扼要發言能力之重要性了。
演講是最有效率的交流方式之一,也是人人都需要學會的交流技巧。尤其是高階主管人員及機關首長必須要具備的本領。許多人都對演講有無比的恐懼,一上台就緊張,怕說錯話。因此,將公開演講視為畏途。
要改進演講的技巧,先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多準備、多練習;每次演講前,先寫好講稿,反覆練習;要記住講稿內容,並將講稿帶到會場,以防萬一。開場白最難,可用有趣的小故事吸引聽眾的注意,最好用接近說話的方式,用簡單的語句表達清楚就好。只要有信心,只要經過反覆練習,人人都可以成為優秀的演說家。
‣ 會議管理的能力
行政機關業務日趨複雜,分工越來越精密,牽涉範圍廣泛,為取得各相關機關或單位的合作,求得一致的行動,以利解決問題。乃透過召開會議的方式,邀請有關單位代表,共同參與討論,謀求資源、經驗、專業及智慧的匯集,進而達成集思廣益、群策群力、團隊合作的效益。
公務人員從事公務活動,除了製作公務文書外,大部份的時間都在開會。會議誠必求其成功,但不成功者比比皆是,皆因不諳成功之道,以致會議目的不達,浪費行政資源。會議管理就是機關希望運用會議為手段,以達成組織目標時,幫助其管理者探索如何貫徹會議的執行與順利完成其目標的具體技術、方法與程序。
簡單的說,會議管理就是為達成組織的目標,透過會前充分的準備,參加會議人員積極提供意見,以及會議主席充分了解會議規範的內容,有效運用會議的技術與程序,達成議事的效果。
會議要能成功,必須要參與會議的成員做好本身的工作。某位會議權威曾說過:「好的會議不是憑空發生的,它是設計出來的。架構一個好會議就如同製作一件好產品,需要投注心力去思考、計畫和設計,思索什麼樣的人和步驟才能使會議成功?更重要的是必須讓與會者了解會議是項工作,它是件實實在在的工作。」一個成功的會議,必須參與會議的成員做好自己的角色及任務。
業務承辦人員,先提出開會的需要,確定會議的目的,擬妥討論的議題,選定參加會議的人員及會議主席,簽奉首長核定後,寄發開會通知給參與會議人員,完成會議的準備工作。開會當天,佈置好會議場所,通知主席到場主持會議,擔任紀錄。會後迅速整理好紀錄,簽請首長核定後分送各機關(或單位)執行,並列管追蹤執行情形。
參加會議人員,必須於收到通知後,先詳閱議程及有關資料,整合各單位意見擬具發言要旨,簽奉首長核定後代往會場。開會時明確表達立場,遇有爭執應據理力爭,情勢不利本機關時,應要求發言列入記錄,討論超出原簽內容時應充分說明,不遲到早退會中全神貫注,會議結束應簽報書面報告,才算完成參加會議的任務。
會議主席,是會議成功與否的關鍵角色。主席在會議前,應詳閱議程逐案研究,調閱檔卷了解歷史變革及爭執點和原因,面洽相關人員諮詢詳商,並先沙盤推演預擬妥適決議。主席在現場要掌握會議的進行,必須做到:「冷靜、專心、客觀、忍耐、智慧、民主、果斷、明確等表現,才能讓會議順利完成,得到合理的決議。」
有人說,會議就像一場足球賽,正反雙方激烈攻防,擔任主席者,要有「歸納」與「摘要」的能力,能掌握「在渾沌與秩序間往返穿梭」的技巧。主持會議的技能,是個人素養、領導能力及經驗累積的綜合表現,包括溝通、協調、判斷、待人接物的手腕等各種技巧,必得經過不斷的學習、歷練,才得以至之。
總之,會議的管理者要能清楚會議的目標,邀請適當的人參與開會,議程安排妥適,相關資料準備齊全,準時且有效率的開會,主席掌握好主持要領,注意到程序的合法,相關人員均熟悉所扮演的角色及所負的任務,積極投入及熱忱參與,並按照預定時間進行,不被其他性質不同議題打岔,在有限的資源和時間內,商議出解決共同面臨問題的最佳方案,並貫徹會議紀錄的執行與後續追蹤,這才稱得上是一個圓滿成功的會議。(詳見我的授課講義,會議管理與實務,2012;會議管理,2013)
‣ 管理核心能力
管理核心能力,係代表擔任主管職務者,達成有效管理目標應具備之人格特質、領導管理觀念與技能。自從美國學者凱芝(Robert Katz)發表「有效行政人員的技能」乙文,指出所有管理者都必須具備三種技能:
(1) 技術性技能(Technical Skills):此為完成工作所必須具備的方法,過程與技能之了解及熟練性,例如檔案管理,從事會計報表或審計的技能等。
(2) 人際關係技能(Human Skills):即作為團隊一份子把工作有效地做好,或能使他人有效地在一起工作,並使上司、部屬、同事各方面的關係有效地推動工作的進行。例如:溝通、協調、激勵等能力。
(3) 概念性技能(Conceptual Skills):即抽象思考的能力,並能將組織視為一個整體,使各方的功能相互調適運轉,及整個組織或其各部門如何能與環境相互關聯的能力。例如:分析、判斷、綜合等能力。
Katz指出這三種技能是所有管理者都必須具備的,但隨著職位的不同,其重要性的比重因而有異,愈是低階管理人員,愈需要技術性技能,愈是高階管理人員,則愈需要加重概念性的技能,而不管位於哪一階層的管理人員,都必須具備同樣多的人際關係技能。
先進國家如美國、英國、加拿大及新加坡等國為提升其中高階文官素質,均訂定主管人員之核心能力,作為人才培育及任用之依據。我國行政院已核定中高階主管職務管理核心能力,並要求公務人員在訓練、研習時列為課程範圍。中階主管管理核心能力選定為:目標設定與執行,衝突折衝與溝通,指導與經驗傳承,顧客導向服務,知識管理與運用,流程與時間管理等項目。
身為主管或準備晉升為中階主管人員,必須將這些管理核心能力,作為自己努力的目標,期能充實本身的管理知能,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至於高階主管人員之領導才能,於後面再討論。
五、創新思考
行政機關往往被視為保守、僵化,較無法因應外界的變化而調整行政作為。創新意味放棄傳統,並且徹底檢視自己的工作方式,看看是否有必須改進之處。生活就是一連串的創造過程,如果能提升自我的創意,你將可擁有成功的人生。
創意是新世紀不可小覷的競爭力,也是事業推展的能量發電機。創意取決於用心的觀察和不斷累積經驗之後的用心成果。因此,只有透過平時努力汲取新知,存取更多資訊,再加上不斷累積的經驗,才能使自己的前瞻性預感變得更落實可靠。
處於知識經濟世紀,公務人員需要調整心態,勇於變革創新,應該有前瞻及策略化的思考,敢於承擔風險,時時檢討改進現狀,並積極開發更新,更有效的方法來達成工作目標。
▲關於創新思考:名家如是說
▪ 愛因斯坦說:「重要的是不要停止質疑,好奇自有它存在的理由。永遠別失去你聖潔的好奇。」
「想像力比理解力更重要。」「接受新構想的心靈,絕不會再回到原來的狀態。」「世界上什麼工作最艱苦?思考問題。」「學習知識,要善於思考、思考、再思考。」
▪ 劇作家雨果(Victor Hugo)說:「我們可以抵抗武力入侵,卻抵抗不了觀念入侵。」
▪ 創造學之父奧斯本也說:「想像力是人類的試金石,人們正是依靠想像力征服世界。」
▪ 約翰.麥斯威爾(John Maxwell)說:「今日的生活來自昨日的思想,今日的思想將決定明日的人生。」
▪ 康德說:「人的心中有一種追求無限和永恆的傾向。這種傾向在理性中最直觀的表現就是冒險。」美國房地產商人希爾頓在自傳「希爾頓冒險」裏指出:「致富祕訣,在於大膽創新,眼光獨到。」
▪ 馬克吐溫說:「我從不讓學校課業干擾我的教育。我們必須學習如何好好思考,才能達成夢想,發揮潛能。」
▪ 愛迪生在實驗室牆面上,貼著雷洛茲爵士的語錄:「人總是千方百計躲避真正艱苦的思考。」下面是他自己的一句話:「不下決心艱苦思考的人,便失去了生活中的最大樂趣。」
▪ 蘋果執行長賈伯斯(Steve Jobs)認為「創意只不過是把事情連起來。」他認為創意就是把經驗與經驗像點一樣連起來,藉以合成出全新的事物。
▪ 舉世聞名的舞蹈家崔拉.夏普(Twyla Tharp)在所著「創意是一種習慣」(The Creative Habit)書中提到:「創意不是靈感之下神奇的創舉,而是努力與全心全意的投入之後得出的果實。」
▪ 知名學者、暢銷書作家布芮尼.布朗(Brené Brown)在所著「勇氣的力量」書中提到:「創意會生根在知識裡,進而變成一個習性。人會透過雙手,把發現的東西從腦裡搬到心裡。人生本就是『創作者』,而各種能力經過整合,最終的產物就是創意——創意就是我們把經驗應用到自身的方式。」
▪ 世稱「藍光之父」中村修二(Shuji Nakamura)教授在所著「我的思考,我的光:諾貝爾獎得主中村修二創新突破的 7 個思考原點」書中提到:「我發現成功只是極為單純小事的累積,而這些小事歸結起來其實就是『思考力和貫徹力』兩件事。」
「相信自己,有著不斷奮進的勇氣,夢想必定會實現,成功必將在眼前。但能否抓住那條成功之繩,關鍵在於對目標是否夠堅持、能否將發想轉化為成品,也就是你是否擁有思考力和貫徹力,因為巨大的成就皆由此開始。」
中村修二創新突破的 7 個思考原點為:「(1) 不用能力出眾,但要有自己的風格。(2) 沒有想像力,就沒有知識和樂趣。(3) 不要安於和別人一樣。(4) 有企圖心,就能到你想去的地方。(5) 顛覆常理,才能創造不凡。(6) 要有別人學不來的優點。(7) 有堅持才能實現夢想。」
▪ 彼得.杜拉克說:「每個組織都需要一項核心能力——創新。不創新就滅亡。」傑克.威爾許(Jack Welch)說:「有構想的人才是英雄。」比爾.蓋茲(Bill Gates)說:「如果微軟不能對變化給予快速反應,那麼微軟就離倒閉只有十八個月。」在在都說明創新的重要性。
▪ 丹尼爾.平克(Daniel Pink)在其著作「未來在等待的人才」中指出:「未來屬於有截然不同思想、完全不同類型的人——他們是創造者和具有同理心的人,他們能認清模式並創造意義。現在,這些人能獲得社會最優渥的報酬並分享最大的喜悅。」
▪ 拿破侖.希爾說:「人類最大的天賦就是思考能力。它使得人類能夠分析、比較、選擇,並且能夠創造、想像、預見和產生新的概念。」「所有之計劃、目標和成就,都是思考的產物。思考是你唯一能完全控制的東西。你可以以智慧或是以愚蠢的方式運用你的心思意念;但無論如何運用,它都會顯現出一定的力量。」
▪ 倫敦商學院教授葛瑞騰(Lynda Gratton) 在「未來工作在哪裡?」書中提到:「創新不再是特定團體、公司或政府的專利,而變成需要高度合作、群策群力的社會活動,具備不同技能、秉持不同觀點的人可以分享知識與洞見,激盪出各種創新構想。」
▪ 成功學大師博恩.崔西(Brian Tracy)在「成功者跟你想的不一樣」書中說:「成功的人會用不一樣的方法去思考自己的生活、人際關係、目標、問題等等。他們勤於播下優質的種子,以期達到更好的生活。如果你能夠學習及模仿他們的思考及行為模式,你也能很快擁有他們的快意人生。」「所有外在行為的改變,都必須先從改變自我概念做起,從改變如何思考和如何感覺做起。」
▪ 嚴長壽董事長在其著作「御風而上」中提到:「面對問題,有時不需鑽牛角尖,執著於一個方向。經常,只要換個角度去思考,爬上了椅子,站上了桌子,視野就完全改觀。」凡事需從「與眾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才有創意和商機。
▪ 台灣雲端技術先鋒者、和沛科技公司創辦人翟本喬在「突破框架」書中說:「創新是一種態度,不是一種制度,態度決定你的高度,變成制度,那就會限制你的高度。」「創新的態度,不僅僅是有突破觀念限制的魄力,更要有創新的意識和方法支持。」
「創新沒有固定的程式,可以獲得具體的答案,但是創新是一種態度,只有勇於跳出框架之外,才能看到事物的本源;要用打破現有的標準,才能真正地解決問題。」
▪ 大陸年輕企業家袁岳在「搶進頂尖百大企業的職場成功法」書中提到:「跳脫常軌,化外思考。所謂化外思考,是指跳出工作和平日一成不變的生活,並且在不同於平常的條件下思考問題。」
「賈伯斯告訴我們要不斷挖掘自己的潛能,並聽取自己內心的聲音。他個人的人生卻是不斷地創新和探索中延續的。⋯⋯他持續的創新,並且永遠積極懷抱著令人出乎意料的創意。」
▪ 美國創業界教母艾美.魏金森(Amy Wilkinson)在「創新者的六項修練」書中提出:「創新者的六項修練——敏銳、偏執、果斷、誠實、合作與慷慨。創新者靠六大修練成功創立企業。各竅門本身都很管用,但更能相輔相成。我們能靠結合六大修練開啟無限的可能。」「這六大修練不是只有一小群得天獨厚的少數人才擁有,也不是什麼稀罕的天分,而是人人都能學得。每項修練都能加以演練與培養。一旦你知道創新者密碼,就能運用於接下來的創業路。」
「創業是一個源自信念的行動,是一股追逐夢想的熱情。我們每個人都有成為創新者的潛能。⋯⋯是否要發揮你的驚人力量,加入全球眾多創新者的行列,完全取決於你。」
▪ 大陸暢銷書作家張笑恆在編著「首富馬雲站在新起點——阿里巴巴的激情」書中引述馬雲的話說:「我們阿里巴巴在過去的七年裡和我本人近十年的創業經驗告訴我,懂得去了解變化、適應變化的人很容易成功,而真正的高手還在於製造變化,在變化來臨之前變化自己。」
「面對各種無法控制的變化,真正的創業者必須懂得用主動和樂觀的心態去擁抱變化。當然變化往往是痛苦的,但機會卻往往在適應變化的痛苦中獲得。」「如果我失去了創造性的思維,那我這個人就一點價值也沒有了。」
▪ 被譽為創造學之父的美國人奧斯本(Alex Faickney Osborn)曾說過:「舒適的生活常使我們創造力貧乏,而苦難的磨練卻能使之豐富。」俗話說:「你順著河流走,可以發現大海,逆著河流走,可以發現源頭。」我們可以從正向思考,也可以從反向思考。很多時候,當你一籌莫展時,試一試逆向思維法,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 推出平價服飾品牌 UNIQLO 的日本迅銷有限公司(Fast Retailing)總裁柳井正在著作「一勝九敗」書中提到:「事業的經營,有些人認為自己善於連戰連勝,但每一場都全勝是不可能的。若有人認為可以十戰十勝,也只能說他的成功標準過低。大部分的生意人都很熟悉『勝』的感覺,卻對『輸』的感受很陌生,這是因為他們不懂創新。」
「做生意就要不斷創造新的需求,並把它變成商業契機來運作,最終要創造出附加價值,並為社會作出貢獻。在真正的生意場上,十次機會當中能有一次成功就足夠了,反過來說,即使失敗了九次仍要繼續挑戰。」
▪ 經濟學博士,曾任記者長達二十年,目前在韓國「朝鮮日報」經濟部擔任部長的李志勳在所著「魂、創、通:工作者決勝未來的三大關鍵能力!」書中提到:「這個時代有太多的不確定性,我們無法預測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事。眾人在茫茫大海中不斷尋找智慧之舟,然而,從古之初就一直陪伴我們,卻經常為我們所忽略的智慧就近在咫尺,這就是『魂.創.通』。當我們將三者結合、發揮各自的能力、產生綜合效應時,人生就會碩果纍纍,企業就能締造輝煌成績。有了這三種智慧,危機會變成轉機,希望可以戰勝恐懼。」
「魂、創、通三者具有同等重要地位,『魂』是其中的基礎。因為『魂』是目標、是夢想、是信仰,賦予我們堅持不懈的意志力和不畏艱難的使命感。有了魂,還要有『創』。創,就是說我們用豐富的知識創造有意義的事物。⋯⋯創就是通過發明和執行來實現夢想。『創』是為了創造新事物而付出的種種努力。為了讓世界變得更美好,必須打破陳規、不斷創新。」
「『通』,就是相互溝通,也是指引彼此夢想之方向的魂。溝通彼此共同存在於這個世界的意義。⋯⋯為了讓多變、競爭激烈的社會和組織正常運轉,我們需要透過有共識的努力來實現心與心的溝通。⋯⋯當魂、創、通三者完美搭配運用時,才能使擁有這三種能力的人和組織獲得成功、取得成就。」
▪ 培根(Francis Bacon)說:「如果想要獲取前所未有的成就,就必須期待你的方法是前所未見的嘗試。」人不進則退,若不追求創新,便是一種退步。
▪ 哈佛大學教授,也是國際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Howard Gardner)說過:「若想跳脫框架來思考,則需要先有框架的存在。」「框架代表基本的訓練和素質。有了基本的條件,才能做到跳脫框架的思考方式。」為了「跳脫框架的思考」這個創意,首先要有基礎框架的訓練。
▪ 歌德說:「所有真正的聰明智慧,都經過前人數千次的思索;但要使之真正適合自己,我們必須再誠實的思考,直到它根植於實踐之中。」思考是實踐的靈魂,經過思考之後,勇敢付諸實施,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 英國創意大師保羅.亞頓(Paul Arden)在所著「重點不在你多優秀,而在你想多優秀:英國創意大師的不乖成功學」中說:「點子是公共財,不要覺得某個點子只屬於你一個人,沒有哪個點子是誰的,每個人的點子都來自別人的點子,外頭有各式各樣的點子。你只需要做一件事:做好找出點子的心理準備。」
「很多人都覺得創意跟聽起來很崇高的藝術有關。沒這回事,創意其實和想像力有關,而每個人都有想像力。」
▪ 柏拉圖說:「思考的本質就是自己與靈魂的對話。」尼采說:「世界上的每一次進步都是以精神和肉體上的折磨為代價獲得的。」一個人如果停止思考,就意味著停止生命。為了讓自己的生命不斷地獲得新的成功,你必須敢於創新思考。
▪ 電影導演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曾說:「最偉大的成就,通常來自於如同小孩子問『為什麼』一樣的好奇心理,千萬不要丟棄這樣的童心。」要不斷地提出為什麼,由自我提問來調整自己的心態,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 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說:「沒有什麼比提筆寫下來,更能強迫自己思考、釐清思緒了。」如果你寫不出來,代表你思考得還不夠清楚。你在寫的同時也會仔細思考,這也是為什麼提起筆寫下來更好的原因。
▪ 哈佛商學院教授克雷頓.克里斯汀生(Clayton M. Christensen)說:「很多顛覆性的創新都是跨界產生的,尤其是產業發生整合時,傳統行業的格局洗牌會越來越快,現在大家看到的其實才剛開始。這種創新一方面會消滅行業領袖,另一方面則給予新企業提供進入行業的機會,我們稱之為『破壞性創新』。這使得複雜而昂貴的產品變得更便宜、使用門檻更低,讓更多的人可以使用它。」
▪ 策略顧問和領袖諮商師布萊德.羅米尼克(Brad Lomenick)在「給得勝者的20個關鍵字:頂尖管理大師教你的致勝力」書中說:「創新,就是超越平均水準,拒絕走捷徑、不滿於現狀,並具備勇氣翻轉無意義、使人怠惰的例行公事。」
「創新的基本原素是下列四種要素所組成:(1) 勇氣 (2) 挫敗 (3) 耐力 (4) 火花。創新是探索新思路的行為,如果一個領袖銳意革新,他就必須在自己的生活中培養這樣的習慣。」
▪ 傑克.威爾許(Jack Welch)和夫人蘇西.威爾許(Suzy Welch)合著的「從管理企業到管理人生的終極MBA」(The Real Life MBA) 書中提到:「重新定義創新,讓創新成為每個人的工作。我們受到墨守成規這種文化觀念的影響,認為創新是愛迪生、愛因斯坦和賈伯斯那種人做的事。⋯⋯這種令人驚嘆的罕見天才當然存在,也幸虧有他們這些人。」
「但是如果你想激發所屬組織的成長,就不能妄想等待這種罕世奇才向你提出創新,那些孤獨天才努力創造的是破壞性的重大突破。那種標準太高了,讓太多人被撇到一邊,心想:『創新是別人,不是我這種人做的事。或許我是聰明人,但我沒有那麼高明。』這樣想,等於第一天上班就決定離職。」
「聽好:在商場中,當企業把漸進改善界定為每個人的工作時,創新就最有可能發生。創新可以、也應該是一件持續進行中的日常工作。而且,每天早上進辦公室時就這樣想:『今天,我打算找一個更好的方式,來做我的工作。』⋯⋯你只要相信,漸進式的改善就是創新。」
▪ 明志科技大學副教授高明在編著的「思考致富.達文西密碼」書中提到:「作為文藝復興時期最著名、最卓越的代表人物李奧納多.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學識淵博、多才多藝,被稱為科學巨匠、文藝理論家、數學家、哲學家、醫學家、音樂家、工程師和發明家。他的特點,就是永無休止的探索精神。」
「達文西的四種思維風格:(1)多角度:以多角度來思考問題,隨著看待問題的視角轉變,能夠輕而易舉抓住問題的實質。」
「(2)組合:就是獨特的創新組合。他會在意識和潛意識中,以一種新穎的方式,不斷地把想法、形象和見解獨創性的組合成不同的形式。」
「(3)簡單化:要學會從小問題看到大問題,從簡單的問題看到問題的複雜性。簡單化並不是思維過於簡單,而是在思考問題時,思維模式是複雜的,解決方法卻是簡單的。這正反映了個人思維的敏銳性。」
「(4)系統化:他認為要從整體上考慮問題,這也是他非常重視的一個原則。注重把相互關聯的事物,作為一個完整的、有機的體系,進行系統的分析。他認為,應該正確區分部分與整體、微觀與宏觀、特殊與普遍、具體與抽象等的辯證關係,從整體中把握部分。」
▪ 泰瑞莎.包爾萊茵(Theresa Bäuerlein)與沙伊.圖巴利(Shai Tubali)合著的「拒絕理所當然的思考」(Denken Wie Einstein)書中提到:「揭發性的思考:一般慣有的思考法,表面思考,永遠不能穿透到真正的心靈深處。原因很簡單,因為它只能將浮現在理性表面,而且能具體呈現的事物視為真實而接受。⋯⋯它從不懷疑隱藏在一個明確陳述之後的力量,也不想花心力走到幕後去看個究竟;僅忙著思考表面、淺顯的現象。」
「揭發性思考必有一個較深的層面,其視野總是在尋找現象之下那看不見的層面。⋯⋯揭發性思考圍繞著一個中心原則,即一切浮現到意識表面的思想,不過是另一件事物的代理人或掩飾。因此明顯呈現的念頭、情緒與行為方式僅僅是密碼般的象徵,必須謹慎破解。」
「我們能從這些獨特的思考模式學到什麼?這些思維模式是否太特立獨行?是否我們只能遠觀讚嘆,卻無法如法炮製?」
「我們至少可以從這些偉大思想家的身上學習到,人應該有勇氣實現思考的實驗,或是讓他們的想像力自由自在地奔馳。⋯⋯例如,你可以不時採取超然的觀察態度,凡事不要太早下評斷,而是以局外人的角度觀察事物。⋯⋯我們如果能學會放大自己的視角,日常生活反而會變得更輕鬆,因為生活上的小事瞬間就變得不再那麼重要了,日常生活的情境也頓時明朗化,你的眼光會看得更遠。」
「但最重要的事,你要相信自己的求知慾不會遭到任何事物所阻擋,也要相信你可以擁有全新的思考模式。因為我們肯定能從偉大思想家身上偷學到的就是:我們的思想,是絕對自由的。」
▪ 國際知名未來學家、創辦「未來今日研究所」(Future Today Institute),被『富士比』選為科技界「改變世界的五位女性」之一的艾美.韋伯(Amy Webb)在所著的「邊緣商機」(The signals are talking: Why today’s fringe is tomorrow’s mainstream)書中提到:「本書是介紹怎樣掌握未來的方法。會讓你像未來主義者(futurist)一樣思考,掌握逐漸自邊緣地帶擠入主流的嶄新趨勢,並了解怎樣在當下,為未來做出更理想的決策。」
「六個步驟為:(1) 探索邊緣商機:尋覓不尋常的線頭;(2) 聽見聽見科技訊號:找出潛藏模式;(3) 問對問題:「Uber for X」趨勢;(4) 預測抵達時間:真的那麼樂觀?;(5)換位思考的行動公式:如果這樣,那就如此;(6)機器人稱霸時代:策略的壓力測試。」
▲我對創新思考的體認
▪ 善用創新能力,提升競爭優勢
‣ 什麼是創新?什麼是創意?創新和創意有何不同?
創新概念的起源可追溯到美國經濟學家熊彼得(Joseph Alois Schumpeter)的「經濟發展概論」。他在書中提出:「創新是指把一種新的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的『新結合』引入生產體系。」他的創新概念包含的範圍很廣,如涉及到技術性變化的創新及非技術性變化的組織創新。其後創新的對象漸漸從經濟學的角度考慮創新,擴散到商業化的服務外,更涵蓋了人類所做的一切事物都存在著創新。
美國新墨西哥州立大學教授埃弗雷特.羅吉斯(Everett M. Rogers)在「創新的擴散」(Diffusion of Innovations)書中認為:「個人或是採用單位所接受的新創意、新事物或是新物件的認知。」凡是能夠提出新觀念、新創意或新產品,就可稱為創新。
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也認為:「創新是賦予資源創造財富的新能力,增加原有資源的價值就是創新。」所以,創新是與現代所存在的任何不同的,包括思想、行為或事物。也就是說,創新可以是小至個人的觀念改變,也可以大至科學技術甚至是國家社會的改革。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曾提到:「創新是什麼?從英文 innovate 來解說,字義裏含有很重要 do 的意義,換句話說,要勇於執行,要實踐去做,這是最重要的。比如說,沒有人去做的事,你去做了,就是創新。」
創新除實踐性外,同時還具有新鮮性、新奇性與獨創性之特性。創新的核心:就是創新思維。是指人類思維不斷向有益於人類發展的方向動態變化的改變。創新的關鍵就是改變。向新的方向、有效的方面進行量與質的變化。
創新的作用就是滿足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需要;深化對客觀世界的認知與駕馭能力。所以,創新就是人類為了滿足自身需要,不斷拓展對客觀世界及其自身的認知與行為的過程和結果的活動。
「創意是指依據個人感官所創造出來的思維或想法。」創意是一種感性的思考模式。創意是一種意念,是過去沒有的,而剛有或剛經驗到的想法。創意具有富變化、猜不到與令人印象深刻的特性。創意就是能夠發展出新穎,而且是可行的想法的一種行為能力。創意必須是新穎的想法,而且是可行的想法。
史丹佛大學教授湯姆.彼得斯(Tom Peters)說:「創意是新穎加價值的結合。創造新的思維與價值,讓一切既有的東西重新洗牌與定義。」
人類潛能開發先驅肯.羅賓森(Ken Robinson)在「讓天賦自由」書中說:「所謂創意,就是在既有事物之間發覺新的關聯:事物不曾改變,你看待它們的方式與角度卻已不同。」創意就是用不同角度或不同凡「想」看待事物所產生的結果。
創新與創意有何不同?張忠謀董事長在「年輕人應具備的能力與國際觀」演講稿中說:「邏輯思考就是在推理過程中能清楚何種邏輯會獲得什麼結論。有了邏輯思考的根基才會產生獨立思考,不會人云亦云。」「至於創新,則又更上一層,就好比一個金字塔,創新在最高一層,下面一層是獨立思考(又稱洞察);再往下類推分別是知識、資訊,最底層為原始資料。原始資料要經過組織,才會成為資訊,資訊透過內部化成為知識,知識經過思考後則成為洞察,最後才會有機會再往上成為創新。」由此可知,創意思考是執行創新工作的根本,有了良好的創意思維,才會有成功的創新結果。
日本趨勢專家大前研一在「思考的技術」書中的內容,在強調「思考力決定成就的時代」,除了討論思考的方法外,大部分的編章都涉及創新的運用。教導正確思考模式,應用在個人、機關及企業組織的創新發展上。使得每個人的思考與作為,都能夠運用邏輯思考能力,邁向真正專業的要求。
大前先生在最新著作「創新者的思考:看見生意與創意的源頭」書中說:「所謂創新,即是凡在所有經營領域中未曾有過的思考方法,皆可納入創新的範疇。」討論的重點是如何把好的創意運用來作為創新的力量。
總之,創新與創意雖然在意義及著力點上略為不同,但兩者之目標和作用是相同的。唯有奠基在富想像力及創造力的創意思考上,才能擴展創新的價值與功效。
‣ 思考的力量,改變觀念,掌握先機。
思考究竟是什麼呢?水平思考法的創始人愛德華.狄.波諾(Edward de Bono)認為:「思考是為某一目的而慎重探索的經驗。」通俗地說,「思考是人腦對客觀事物間接的概括的反映,也就是『想問題』」。
成功學家拿破崙.希爾曾寫了一本名為『思考致富』的書,這本書深受廣大人士的喜愛,使他因而名揚世界。他說:「思考能夠拯救一個人的命運。」
任何人都無法使你改變,如果你不想改變。在大趨勢和新潮流面前,誰先改變,誰就掌握先機;誰先幫別人改變觀念,誰就擁有市場。如果你不改變,你就會被淘汰。
發揮創意最重要的就是不拘泥於固有,要有勇氣打破舊有的思維模式,真正去研究了解整個社會發展的趨勢及人們生活的偏向,然後大膽顛覆傳統,才可能走出自己的特色。所以,每個人都要有打破過去思維的勇氣。
許多事情的本質並不難,只要加上一些小小的創意,就能收到相當驚人的創新效果。打破框架的思考,才能有效因應科技帶來的衝擊。翟本喬總經理說:「如何讓生活更好,而不是依循舊路,倚賴習慣,聽信人言?我的體會是,打破習慣,思考更好的方式,不是件容易的事,但絕對可以經由學習,訓練自己來逐步達成。」
如果你願意從他人的想法中學習或是從閱讀書本中學習,並改變自己的想法與做法,秉持開放的心態,不斷地獲得新的啟發,都將是成功的關鍵。
激勵大師大衛.舒茲博士(David J. Schwartz)在「大膽思考的力量」書中說:「大膽思考的人總是能看到事情在未來所能達到的境界,他的思考不會侷限於目前的狀態。當你真正相信事情是可能做得到時,你的心就會幫助你找到方法去達成。」
總之,不要凡事都依靠以往的經驗,沿襲陳舊的傳統,習慣於抱守我見,寄情往昔,缺少創新和面對現實的勇氣。真正能從舊觀念、舊思想中脫穎而出的人,一定是有智慧、學識,又具勇氣、能承受各種壓力的人。善於創新的人,往往有自己獨特的見地和對事物敏銳的洞察力,這樣的人大都能夠成功地駕馭生活,享受生命。
‣ 培養思考能力,擴散創新能量。
我們的創造能力很有限,大多數只是模仿別人創造出來的東西。當接觸到新事物時,能夠保持清醒,客觀地看待新事物,作仔細的分析、研究,從容不迫地決定行動方案。如能經常接觸新的思想、新的理論,勇於向新事物挑戰,善於利用自己的經驗和知識來推斷事物的真偽,然後從中學習有益於自身的東西。
英國勵志作家詹姆斯.艾倫(James Allen)說:「才思敏捷的人總喜歡發明、發現和創新。他們將自己投入到進步的洪流當中,所以,他們是不可能失敗的。他們的思想中充滿了新的計劃、新的方法、新的希望,因此,他們的生活是那麼充實。」
古今中外許多改革家,他們共同點就在於:「面對新事物,既能看到它負面的影響,堅持自己的立場;又能捕捉它有利的一面,大膽加以利用,改良創新,使它成為建立新思想、新觀念的重要因素。」
嚴長壽董事長在「做自己與別人生命中的天使」書中說:「從思考延伸你的觸角。我們要做的是自我訓練,培養觀察與分析能力,讓你不管面對任何的議題與事物,都能夠具有深度的思考,掌握事情真正關鍵的核心:有深度的思考,也才能發揮極致的創意。」
思考是艱苦的,行動是困難的,要把思考融入行動中是世上最困難的事。人類最寶貴的資源是結合教育與經驗,用來改善全人類生活的態度和想像力。我們真正的財富,是無形的思考力量。
思考是人類最基本的資源。創造力是人們贏在終點的關鍵。有關如何學習、培養思考能力,自從 Edward de Bono 首創「水平思考法」之後,他又提出「六頂思考帽」一書,使用六頂思考帽子(白、紅、黑、黃、綠、藍)代表不同的思考型態。使我們的思考更有效率,用更新、更好的方法去處理任何問題。
還有廣告大師奧斯本(Alex F. Osborn)創立的「腦力激盪法」等各種思考模式。約翰.朗格爾博士(John Langrehr)在「創意思考是教出來的」書中,提供兩百多個協助發展核心思考過程的練習,有系統地教導孩子重要的思考能力。
中西貫通的潛能開發大師高原在所著的「改變力:當世界無法改變時,改變自己!」書中提出:「培養創新思維的做法:(1) 樂於接受各種創意。(2) 要有實驗精神。(3) 進步本身就是一種收穫。(4) 尋找靈感。(5) 管理和利用創意。」只要你敢於讓創意萌芽,就是創新思維的源頭。不要被傳統的思維束縛,干擾了你的發展空間和創造力。
有關如何培養創新思考的書籍越來越多,下列各著作都是關於討論思考的方法,如何把好的創意用來作為創新的力量。大家可以詳加閱讀,將有助於提升創新能量。
✧ 大前研一著「思考的技術」、「創新者的思考:看見生意與
創意的源頭」。
✧ 肯.羅賓森著「讓天賦自由」、「讓天賦發光」。
✧ 哈佛商學院教授,破壞式創新的管理大師克雷頓.克里斯
汀生(Clayton Christensen)著「5個技巧,簡單學創新
」。
✧ 彼得.聖吉(Peter Senge)著「第五項修練」、「修練的
軌跡」。
✧ 蕭瑞麟著「思考的脈絡:掌握問題全貌,創新更成功」。
✧ 李錫東著「讀故事,學創新」。
✧ 艾美.魏金森(Amy Wilkinson)著「創新者的六項修
練」。
✧ 中村修二(Shuji Nakamura)著「我的思考,我的光:
諾貝爾獎得主中村修二創新突破的 7 個思考原點」。
✧ 傑克.威爾許(Jack Welch)、蘇西.威爾許(Suzy
Welch)合著「從管理企業到管理人生的終極MBA」。
✧ 森川亮(Akira Morikawa)(LINE CEO兼社長)著「簡單
思考」。
✧ 高明編著「思考致富.達文西密碼」。
✧ 泰瑞莎.包爾萊茵(THeresa Bäuerlein)、沙伊.圖巴利
(Shai Tubali)合著「拒絕理所當然的思考」(Denken Wie
Einstein)。
✧ 保羅.亞頓(Paul Arden)著「重點不在你多優秀,而在你
想多優秀:英國創意大師的不乖成功學」。
✧ 艾美.韋伯(Amy Webb)著「邊緣商機(The signals are
talking: Why today’s fringe is tomorrow’s mainstream)」。
✧ 布萊德.史東(Brad Stone)著「Uber 與 Airbnb 憑什麼翻
轉世界(The Upstarts:: How Uber, Airbnb, and the Killer
Companies of New Silicon Valley Are Changing the
World.)」。
✧ 克雷頓.克里斯汀生(Clayton M. Christensen)等著「創新
者的DNA」。
✧ 克雷頓.克里斯汀生(Clayton M. Christensen)等著「創新
者的修練」。
✧ 榮.理查特 (Ron Ritchhart) 、馬克.邱奇 (Mark Church)、凱琳.莫莉森 (Karin Morrison) 合著「讓思考變得可見」。
▪ 公務人員如何創新思考,提供優質服務
‣ 面對變動世界,該有未來定見。
人類社會正邁向大變動的年代,世界變得愈來愈難以捉摸。艾瑞克.布林優夫森(Erik Brynjolfsson)等在合著的「第二次機器時代」(The Second Machine Age)書中說:「我們的世代很可能目睹史上最為驚人的兩件大事:人類創造出真正的機器智慧,以及所有人都透過共同的數位網路相連結, 徹底改變地球上的經濟態勢。創新者、創業家、科學家、發明家以及各式各樣的科技狂都將充分把握這片豐饒的沃土,打造出能令我們驚歎、歡心,亦為我們賣力工作的新科技。——頂尖科技簡直與魔法無異。」
「第三次工業革命」作者、未來學大師傑瑞米.理夫金(Jeremy Rifkin)在「物聯網革命」(The Zero Marginal Cost Society)書中說:「物聯網開啟第三次工業革命。改寫市場經濟,顛覆產業運行,你我的生活即將面臨巨變。」「物聯網將透過一個高度整合的全球網路,把所有事物和每個人全部連結在一起。舉凡人、機器、天然資源、產品線、物流網路、消費習性、回收流程以及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幾乎所有面向,都將透過感測器和軟體連接到物聯網平台,而且會持續不斷地及時對每個節點(node,包括企業、家庭、汽車等)提供巨量資料(Big Data)。」
「物聯網已經進化人類生活和顛覆企業運作模式,改變經濟『典範轉移』(paradigm shift)(註:所謂『典範』,是指一種信仰及假設制度,將會形成一套完整且令人不得不接受的世界觀,使普羅大眾將它當成一種公認的現實,一旦一個典範被接受,一般人就難以質疑它的中心假設所反映出之各種事物的自然秩序。)典範轉移的破壞力如此強大,我們如何懂得根據歷史觀點,因應全球經濟體系隨著轉移所產生的種種紛亂變化。」
葛瑞騰教授在「未來工作在哪裡?」書中提到:「周遭的世界不再一如往常了,我們正邁向大變動年代,然而我們還沒有準備好如何回答這一波波的問題。」「未來幾十年,可以預期,隨著科技發展、全球暖化、社會變遷、人口結構變化及長壽趨勢、能源問題等,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影響世界各國政府,工作也會出現變化。⋯⋯過去我們把許多工作視為理所當然,但這一切很快將會消失,未來的工作方式將變得更難以理解,也更難以捉摸。」
「在我看來,知識、創意和創新將成為未來工作的基石,而我們對工作的感覺和態度將影響創新的成果。你的前途完全取決於是否有足夠的深度和內涵,一方面專精某個領域,另一方面又擁有多種能力。」「如何讓每個年輕人都能運用快速發展的學習科技來獲取市場需要的技能,是政府的當務之急。」
當代趨勢大師約翰.奈思比(John Naisbitt)的著作「奈思比11個未來定見(Mind Set!),中文翻譯,有兩層意義,一是指「心態」,一是指「傾向或習性」。奈思比自己在政府機關及大企業任職,多年穿梭不同職場,蛻變為趨勢專家後,精練自己觀察功夫的一身本領,在本書中告訴讀者,這世界怎麼變化(看見未來趨勢),並言簡意賅地整理成11項絕招(11個未來定見),提供讀者學習、參照。
他所歸納出的11個心態,能以精準數字概念抓住變化的趨勢,並以想像力去穿透不變的本質。十年後的今天,他所推論的「大勢所趨」,仍然相當準確。當年有人問他,11個定見當中,哪一個最重要,他回答說,第4個定見:「盡情想像,別怕出錯」,這能帶來很大的力量。
「未來的特徵是速度、複雜、風險及改變。改變的速度令人目不暇給,牽連的事物無所不包,風險日新月異,威脅層出不窮,劇烈變化讓人感到難以適應。」奈思比傳授這套觀察趨勢的祕訣,告訴我們需要一些定見,才能面對未來的改變。定見是可以累積,可以訓練的,必須不斷去吸收新知,經驗當然更是關鍵。公務人員如何用正確的定見或心態來看世界和未來,乃是當前極為重要的課題。
‣ 運用創意思考,勇於改革創新。
面對全球經濟激烈的競爭,知識快速爆發的時代,台灣的未來在於台灣要能走進世界。因此,應走外向型的治理結構。此外,必須設法加入區域型的經濟夥伴協定,取得各國開放市場的利益;對內,則全民、產業需要對「開放」更有開放的看法,這著實考驗政府的智慧,以及執行政策的全體公務人員的能力表現,如何贏得全民的信賴。
公務人員唯有隨時吸收新知,充實新穎的未來知識,才足以應付新的挑戰。因此,在知識經濟時代,公務人員必須具備高度前瞻性的能力,以及個人持續發展的能力。也就是說,公務人員應該擁有變通性、獨立性、創新性,及洞察力、想像力等創新素質,才有助於創造能力的形成。如何才能提升創意思考及創新作為呢?下列做法,可供參考:
✧ 累積豐富的知識與經驗。
任何創新都不是空穴來風,創新者應該了解前人的發明創造過程,學習如何靈活利用知識去創新。一個人的想法、觀點、感覺、態度,或是價值觀,都緣自學習而來。
愛因斯坦曾說:「我沒有出眾的天賦,我僅對任何事情都充滿好奇而已。」「孜孜不倦地學習,廣泛追求知識,必能獲得豐碩的成果。智慧不產生於學歷,而是來自對知識的追求。」
知識是個人能力的論斷基礎。知識是可以改變一切的偉大力量。堅持不斷的學習就可以得到。人的一切知識都是從學習中得到的。
歌德曾說:「人不是靠他生下來擁有一切,而是靠他從學習中得到的一切來造就自己。」透過學習,能夠不間斷地為自己注入一股來自四面八方的活水,如此,我們便不會畏懼自己的創意,有枯竭的一天。人的知識儲備越多,才能便越豐富,改變與創新的能力也就越強大。
智慧是後天經驗累積的,是我們努力可達成的,它能夠讓我們看到別人沒有看到的東西。經驗可以影響創造力。經驗的取得有兩種途徑:從閱讀內化而來的前人經驗,以及自身經歷累積得到的經驗。經驗有助於思考,經驗讓人了解眼前發生了什麼事(判斷)及如何因應(決策)。因此,可以迅速作決定,毋須苦苦思索或努力,以求最好的決定。
經驗和時間有關,適合某一時代的行為,並不意味著在今天仍然行得通。我們不僅要善於運用傳統經驗,而且要不斷地解決新問題中探索新對策,產生新觀念,以指導新的實踐,解決新的問題。公務人員應該勇於嘗試不同的工作,累積更多的經驗,才能擯棄固化思考,才可以創新思考。
✧ 勤於思考,用提問學思考力。
思考是人類能力中最高級的活動形式,然而令人遺憾的是,許多人在處理問題時很少真正的理性思考。石油巨子亨利.福特(Henry Ford)說:「思考是辛苦的工作,難怪很少人認真去做。」思考是一種訓練,經過磨練就能精益求精。只要肯用心學習思考,就可以經由閱讀或實際工作得到新的觀念或作法,讓你的智慧大有進展。
一個人的成功與否,真正的差異,在於你有沒有改變自己的思考模式。你的思考模式能幫助你達成目標。勤於思考的價值在於:「為好的結果奠立基礎;增進潛能開發;衍生更好的想法。」
莎士比亞曾說:「沒有什麼事情是好或是壞,只有思考能讓事情有好壞之分。」成功並非取決於一個人的智力高低,而是一個人思考的格局。在大膽思考中會產生神奇的力量,讓你在工作及生活中,常有更多的創意。
問一個你不知道答案的問題,需要有點創造力。提問會幫助你獲得新的想法、用不同角度看事情。「問題是創造的母親。」善用問題的力量來激發思考及智慧,在解決問題的決策過程中,就可以激發出創造力。
大前研一說:「思考就是提出疑問。我們的人生就是這樣不斷思考。思考,就是常常提出疑問,然後自己努力地尋求解答。其實,這種事情大家都可以做得到。」抱持疑問就是解決問題的源頭。對這些為什麼的答案,就是對任何事情都抱持著懷疑的態度。
英國作家及詩人吉普齡(Joseph Kiplin)說:「我有六位忠臣(我的所知皆來自於他們);他們的名字是:什麼、為何、何時、如何、何地、以及何人。」他擅用 6W 來幫助思考,以求得解決問題的答案。美國發明家凱特林(Charles F. Kettering)說:「一個陳述清楚的問題,可以說已經解決一半了。」愛因斯坦也說:「我並沒有什麼特殊才能,我只不過是喜歡尋根問柢地追究問題罷了。」
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說:「所謂重要且高難度的工作,不是要找到正確的答案,而是要提出正確的問題。」身為業務人員,在平日生活中,面對各式各樣的現象,都要養成自問「如果是我,我會怎麼辦?」的習慣。這樣的提問,正是練習「思考沒有正確答案的問題」的絕佳方法。
提問可以激發潛能,創造力高的人,都是具有善於提問的能力。提問是發現和解決問題的一種重要的方法,希望能擅加應用,以訓練自己的創新能力。
✧ 培養良好的性格,調節個人情感。
個人性格的好壞影響著創新能力的強弱,如自信、勤奮、進取心、濃厚的認知興趣、富有幽默感、堅強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等性格的人,比較具有旺盛的求知欲望,較能發揮創新能力。
「創意人大都獨立、執著、對工作有強烈的動機;他們反迷信、反傳統,但具有懷疑與冒險的性格;他們多半憑直覺與本能決定事情;有時雖然難以相處,但都具有高度的幽默感。」
成功者的特質,就是不論已經有多大的成功,他們仍然片刻不忘以積極的企圖心,不斷追求自我成長,隨時追求進一步的自我提升。
積極、健康和穩定的情感將激發創造力,如鎮靜、樂觀、愉快等等,可促進思維活動的進行,啟發創意意識,具備前瞻力。創新來自人人共有的一項特質:熱情(跟隨自己的熱情)。成功的祕訣就是用熱情將志趣化為工作。
創新的前提在於,你必須以無比執著的熱情追求特定目標。對工作深入了解以培養熱忱,了解愈深就會愈感興趣。當你投注愈多的熱忱和心力在一項挑戰上,你就愈容易成功。「創新能力的培養來自習慣的訓練,可以強化創新能力,可以提升觀察力和記憶力,從而打開創新思想的閘門。」
保持心情愉快,對創意很重要。「快樂思考是創新的源泉。」快樂的時候,人更有自信,思考更靈活。邱吉爾(Churchill)曾說:「快樂是一種責任,只是我們總是低估其價值。」快樂的心態,有助於人們增強和完善工作,並能進一步激發人們的創造性,生產率和團體合作的精神。
總之,培養好的心情,隨時保持歡笑,可以減少壓力,促進免疫系統功能,從而釋放人們的情緒,具有增氧健身,提升創意的作用。
要想辦法讓創新成為日常生活,使創新思考滲透於工作、學習、生活和一切活動。創意思考先驅大衛.舒茲博士在「大膽思考的力量」書中,提出幾項工具,可以幫助創意思考,特列出於後,供大家參考:
◉ 相信自己做得到。
◉ 不要讓傳統凍結你的心。
◉ 每天都問自己「我如何做得更好?」
◉ 練習詢問與傾聽。
◉ 擴展你的心靈。
◉ 將你的思考升級,向頂尖人物學習。
✧ 精進專業能力,發揮創新價值。
當今社會趨勢正面對空前之變局,我們如何面對挑戰,跳脫約制成俗的慣性,用大膽的勇氣與知識的力量去開創新的機會。學會如何創新思考就變得至為重要。世界在快速的改變,你的觀念和思考也必須快速改變。
成功與失敗最大的差異在思考模式不同。用積極性的想法去取代消極的想法。要想成功就要有強烈的創新和開拓意識,就是要從我們未知的領域入手,向別人沒有涉足的地方邁進,才能成為開拓者,並會留下閃光的足跡。
「創新是管理的最後出路。」對於企業來說,進步的瓶頸不是產品創新,而是管理創新。行政機關除了管理創新之外,最重要的是服務創新。公務人員應該將服務儘量自動化及網路化,而且應該多訓練思考的能力,擅於利用自己的智慧,構思出更好的服務。
總之,在決策及執行時能夠運用邏輯思考能力,不管成敗如何,都能隨時的檢討這種邏輯過程,獲得改進和學習的機會,這就是所謂「專業」之特質所在。
嚴長壽在「做自己與別人生命中的天使」書中說:「儘管只是縣政府裡的一個小科員,都必須有一種抱負,給自己期許:因為我掌握了國家資源,相信有我的『投入』,公務工作可以『改變』,許多事情,對社會有更大的貢獻。當你有機會升遷,有更高的職務,掌握更大的資源,你才會更具使命感,一心要把國家帶到更好的方向。這才是做一個公務人員正確與理想的態度。你把格局放多大,工作的意義就有多大。你必須要用熱忱投入,才能成就工作的價值。」
他繼續說:「好比今天你學會了一身好的泳技,可是你只敢在游泳池裡面游,你不敢游向大海去,因為你怕風浪,那麼你將永遠無法體會徜徉在大海中的風光。」勇敢的接受大海的挑戰,才是面對工作,面對人生應該有的做法。
葛瑞騰在「未來工作在哪裡?」書中提到:「可以預料的是,隨著技術進步,大家不斷提升技能,獲取知識,而高價值的工作正需依賴技能專精的優秀人才。如何讓每個年輕人都能運用快速發展的學習科技來獲取市場需要的技能,正是政府的當務之急。」她還說,要擁有充實的工作生涯,關鍵在於你們有沒有能力因應下面三個挑戰。特列出供年輕朋友參考:
◉ 第一個挑戰是,你們在工作生涯中能投入多少知識資本,在感
興趣的領域建立專精的技能與高深的造詣。
◉ 第二個挑戰是,你們能透過友誼與人際網絡,投入多少社會資
本。對你們而言,最有價值的人際網絡是既能與少數信賴的朋
友建立深度友誼,又能和不一樣的人聯結成更廣大的網絡,並
在兩者之間取得適當平衡。
◉ 第三個挑戰是,如何從追求金錢與消費的傳統工作方式,轉換
為重視創造力和生產力的工作方式與追求豐富體驗的工作生
活。
六、人際關係
一個人沒有足夠的朋友,就缺乏人際支持系統,是不可能成功的。沒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或不善於利用關係的人是不可能把一件事順利辦成的。你想要把工作做好,一定要有好的人際網絡和友誼。
上班族要在組織遲滯發展的情形下,找出升遷空間,除了專業能力及工作績效不能太差外,人際關係的建立最為重要。尤其職位愈高,個人的EQ及人際關係的能力對其成功就愈重要。羅斯福總統曾說:「成功的公式中,最重要的一項因素即是與人相處。」足見,良好的人關係著實是使自己有較佳成功機會的不二法門。
善於傾聽別人的建議,是一種對別人眼光、見識、經歷、智慧、創意的吸取和學習,藉由這種方式,才能不斷地改善自己的工作,提升自己的能力。所以在日常工作中,要多聽少說,集思廣益,善於從別人的建議中汲取智慧,幫助自己在工作上求取進步。
莎士比亞說:「有很多良友的人,就是有很多財富。」甘迺迪總統也說:「前進的最好方法就是和別人和睦相處。」西方有一古諺:「有人分享快樂加倍,有人分擔痛苦減半。」人際關係是生活中的快樂活泉,但也可能是痛苦的根源。
總之,人際關係的技巧不是與生俱來的特質或能力。無論是價值、觀念、或目標皆在人際關係中形成和發展。如果能懂得察覺、學習和發展人際的觀念、策略和技巧,才是真正享受人際快樂的高手。
▲關於人際關係:名家如是說
▪ 愛因斯坦說:「世間最美好的東西,莫過於結交幾個頭腦和心地都很正直、嚴謹的朋友。」「我每天都要不斷地提醒自己,我們內在和外在的生活都得仰賴他人的努力。」「唯有為他人而活的生命,才是有價值的生命。」
▪ 馬克吐溫說:「遠離那些試圖貶低你雄心壯志的人,那通常是小人的做法。真正偉大的人會使你感到自己也可以成為偉大的人。」柏拉圖也說:「合作與友誼連接起天空和大地、神靈和人類。」良好的合作伙伴可以帶來極大的幫助和好處。
▪ 莎士比亞說:「社會對於一個不夠社會化的人來說是不容易生存的。「「多認識一些朋友來延伸你的人際圈。」「成功的人往往是由於身邊朋友的鼎力相助。」
▪ 培根(Francis Bacon)提到:「除了真心的朋友之外,沒有可以直達人心的處方。」
▪ 拿破侖.希爾說:「與人分享者必得到加倍的回報,吝於分享者,必將失去所有。」
「當我們與志同道合、意氣相投的友伴往來,逐漸培育出心有靈犀的共鳴,就會耳濡目染他們的性情、習慣與思想力。」
▪ 愛默生說:「交朋友唯一的方法,就是先做別人的朋友。」與其吸引別人注意,不如先去注意別人。
▪ 阿德勒強調:「交友的巨大效益,參與社交可增強一個人的能力。人應該不斷地從他人的身上學習長處,參與各種團體活動,獲得精神上的各種食糧。」
▪ 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說:「令我難過的不是你對我撒謊,而是從今以後我將無法再相信你。」
▪ 麥斯威爾(John C. Maxwell)說:「人們的成功或失敗通常都可以歸因於他們生命中的人際關係。」
▪ 戴爾.卡內基的名言:「贏取友誼與影響他人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認真對待別人的想法,讓他覺得他很重要。」
▪ 股神華倫.巴菲特認為:「最好的美德是誠實。誠實就像氧氣,缺乏氧氣的話,其他一切全部都無用武之地。」他在用人時會特別觀察對方是否具備誠實、活力、聰穎三項品德。
▪ 洛克菲勒說:「如果你仔細地去看成功者,會發現他們有一個共同之處,那就是他們的人際關係都很廣泛。」
▪ 歌德說:「當你把信任給了別人之後,換回來的就不僅僅是信任了,可能還有尊重和友情。」
▪ 美國名作家柯塔說:「人際網絡非一日即成,它是數十年來累積的成果。如果你到四十歲還沒有建立起應有的人際關係,麻煩可就大了。」
▪ 美國管理顧問瑪格麗特.惠特利(Margaret Wheatley)說:「在組織裡,真正的力量和能量從人際關係產生。人際關係模式與形成關係的能力,遠比任務、功能、角色和職位都還重要。」
▪ 愛迪生說:「寬容是化解一切仇恨的最好方法,理解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
▪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斯坦貝克(John Steinbeck)說:「如果你們了解彼此,就會善待彼此。了解一個人,就不會走向仇恨,而且幾乎每次都會走向愛。」
▪ 知名企管顧問、演說家彼得.布雷格曼(Peter Bregman)在所著:「關鍵4秒:最成功的人如何做出好決定」書中說:「對話進行不順利時,讓對方先說總是有幫助的。這樣能降低對方的防備,你也可以了解更多而調整看法,至少能幫助你琢磨出他們也許聽得進去的說法。」
「接受批評的困難之處,不僅在於承認,還在於察覺;降低防衛戒備,才能在內心空出傾聽的空間。」面對突如其來的批評而猝不及防時,避免做出防衛的反應。只要你能停下來透視自己的感覺及表達方式,冷靜蒐集有用的資訊,再決定怎樣處裡那些意見。
▪ 史蒂芬.柯維(Stephen R. Covery)說:「要影響別人,關鍵在於懂得感同身受。」「如果要我用一句話總結人際關係最重要的原則,那麼根據我多年的觀察,我會這麼說:若想別人了解你,請先了解別人。」
▪ 哈佛大學教授,享譽全球的 EQ 之父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在著作「SQ − I − You 共融的社會智能(Social Intelligence)」書中說:「生活的價值一大部分決定於我們的幸福感——是否快樂,是否滿足。良好的人際關係則是幸福感最重要的來源。人們的情緒會相互感染,意味心境通常是透過人際主動來營造。」
「縱觀世界各地的人們,優質的人際關係是眾所公認的美好生活要素。人們普遍認為溫暖的人際關係是『人類生存最佳狀態』的核心特質。」
▪ 西塞羅(Cicero)說:「朋友可以讓人長壽。」迪更生說:「愛能使地球轉動。」荀子也曾說:「人生不能無群。」人際關係,自古以來即存在,而且也深受重視。
▪ 前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艾倫.葛林斯潘(Alan Greenspan)在哈佛大學的畢業典禮致詞時說:「你們個人的成功,以及我們整個國家的成功,都將取決於你們同時代的所有人在未來能夠堅持正直、誠實,並且有其他優良的品質。而且,你們的下一代,也就是你們的子女輩,當他們畢業時,你們也會告訴他們,不管你取得怎樣的成功,都是由於你的誠實、你具有成效的工作以及能夠以己度人的處世方式。」
▪ 享譽全球的未來學大師兼著名經濟學家傑瑞米.里夫金(Jeremy Rifkin)在「物聯網革命」(The Zero Marginal Cost Society)書中提到:「人類史上最大的經濟典範轉移,不但以一種效力十足的新結構,結合通訊革命與能源機制,改變社會經濟生活的通訊革命。而且,通訊與能源的種種新組合也藉由將同理動機延伸到更廣大的時間和空間,讓人類意識因此出現改變。」
「發揮同理心,就是文明;文明,就是發揮同理心。其實,兩者是不可分的。人類旅程史暗示出,幸福無法從物質主義中發現,而會在同理投入(empathic engagement)中找到。」
▪ 雲朗觀光集團執行長張安平在「EQ之父丹尼爾.高曼」所著「高 EQ 領導力」書中之推薦序文裡提到:「令人鼓舞的是,情緒智商跟其他的技能一樣是可以學習、升級和進步的,就像一個運動家不停的練習,就可以使自己的體能跟技術提升;這也表示,最差的經理人只要有心的話,都可以大幅改善他管理領導的能力。」
「此外,只要注意到對內在、對外部、對別人的觀察及具同理心,就可以在自己的老闆、同儕、直接下屬、客戶,甚至家人之間打造出堅強的人際關係。」
▪ 博納德.羅斯(Bernard Roth)在所著「史丹佛大學設計學院創辦人教你:把成功變成習慣」書中提到:「我對良好的人際溝通,有下列幾點最主要的建議:(1) 代表『你自己』說話。(2) 不要評斷。(3) 要表示你已經注意到他人的議題。(4) 不要問『為什麼?』,只要就你的立場陳述意見就可以了。(5) 真正的傾聽。(6) 當你再說一個故事的時候,要將你的重點述說明白。(7) 要確定溝通的訊息,已經如你期待的那樣被聽見。(8) 同時,確定自己了解對方想傳達的訊息。」
▪ 全球最大社群網路服務公司 LinkedIn 董事長雷德.霍夫曼(Ben Hoffman)等合著的「自創思維:人生是永遠的測試版,瞬息萬變世界的新工作態度」書中提到:「人脈對職業生涯很重要,無論你在哪個組織或資歷深淺,畢竟每份工作都是在與人互動。事實上, Company(公司)這個英文字源自拉丁文的 Cum 和 Pane,意思是『分食麵包』。無論任何性質的公司,都還是由人組成的組織。」
「人際關係很重要,因為你身邊的人會塑造你的為人、影響你的樣子。行為和理念是有感染力的,你很容易『感染』到朋友的情緒、模仿他們的行為,把他們的價值觀變成自己的價值觀。改變自己的最快方法,就是和那些已經達到你目標的人相處。」
「培養人脈素養,擷取最有效情報。幾世紀以來,識字力指的是讀寫能力,能讀書和寫書的人在社會上握有權力。後來網路出現了,資訊大幅增加。權力移轉到有讀寫能力、而且能從網路的海量資訊中找出最佳資訊的人身上。作家約翰.貝勒(John Battelle)稱這種能力為『搜尋素養』(Search literacy),這是輸入最適的搜尋關鍵字、瀏覽大量的搜尋結果,跟著連結找到最佳資訊的能力。」
「如今有搜尋素養還不夠,擁有人脈素養(Network literacy)的優勢更大,這是知道如何讀取社交人脈圈內流動的資訊,產生概念,從而受惠的能力。」
「如何從人脈圈獲得情報,增進人脈素養?(1) 對整個人脈圈發問:在人脈圈中一次詢問很多人,可以接觸到許多人及多元的觀點,也因為交流及觀點互動而受惠。(2) 鎖定特定對象直接提問:領域專家、很了解你的人及絕頂聰明的人等直接深入徵詢意見。(3) 提出的問題:下列是提出好問題的一些祕訣——交談,而不是審問;調整觀點;陳述與引導:追問與旁敲側擊。(4) 偶然的情報:把有趣的資訊傳播給你的人脈圈,也增加你獲得偶然情報的機會。」
▪ 哈佛商學院講座教授林達.希爾(Linda A. Hill)在與EQ大師丹尼爾.高曼等合著的「跟著哈佛修練職場好關係」書裡,『向上管理你上司』一文中提到:「向上管理很重要,因為上司對你的職涯成敗扮演一個關鍵角色。你可以採取好幾種方法,來善用上司在組織裡的影響力,讓自己受惠,例如取得寶貴的資訊、贏得所需的資源、得到你個人發展與職涯進展的重要支持。」
「與上司的關係為什麼經常緊繃?出現問題的可能原因有兩個。第一,上司扮演互相衝突的角色:既是支持者,也是評鑑者,這會造成混淆。第二,人們常把過去與權威人士互動的經驗,帶到現在的關係裡,可能會導致不必要的複雜情況。」
「上司對你的期待是什麼?(1)協同工作,(2)帶領行動方案,(3)培養自己的部屬,(4) 掌握時代脈動,(5)驅動自己成長,(6)堅持不懈。」
▲我對人際關係的體驗
▪ 人本性就需要與人交往,本能地尋求友誼
‣ 人生不能無群,且人都喜歡被重視。
在湯姆漢克(Tom Hanks)所主演的電影浩劫重生(Cast Away)中,主角查克搭上空難飛機,漂流到一個無人的小島上,單獨一人在島上奮力求生了好幾年。而在這段日子裡,最令查克無法忍受的,是完全沒有朋友。他用一顆排球畫上了人的五官、插上草當做頭髮,把它當作自己最好的朋友,與它聊天、鬥嘴,無話不說。的確,正如一本書的書名「People Need People」所顯示的,每一個人都需要朋友,沒有一個人可以單獨生存。
培根說:「獨處中感到快樂的人,不是野獸,就是上帝。」人從本性上來講,就是有社會性,獨自生活不會是愜意的。心智健康的人不會樂於孑然一身地生活。亞理斯多德說:「缺乏友誼的人不可能得到快樂。」人際關係,自古以來即存在,而且也深受重視。
生命的意義,是很多人思考的問題。人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什麼才會讓人覺得生命是有意義的呢?經過學者的研究,發現人際關係居然是大家認為最重要的。幾乎每個人都提到感覺被愛、被重視是很重要的。「其實每一個人心底都潛藏著一個需求:人都喜歡被重視(make me fell important)。」
尼采說:「人的一輩子都在尋找重要感。」教育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也說:「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受到肯定。」他用的字眼是渴望(craving),如同口渴的人對喝水的盼望。我們可以想像,人們是多麼希望自己能夠受到眾人的肯定與讚賞。被關心是身為人類的基本需求之一,我們希望自己在別人心裡有地位,有重要性。
‣ 唯有花時間維護友誼,才能從友誼中得到快樂。
人際關係是二個人之間彼此相互影響、相互信賴,而且彼此互動維持一段較長的時間。經常彼此共同參與活動,共享很多興趣。基本上人都有愛人與被愛的需求,因此必須與人產生關聯,發展彼此依附、互相可以照顧、關懷的關係。德國的諺語:「把快樂分給別人一半,快樂會翻倍。把悲傷給別人一半,悲傷會減半。」快樂與悲傷都會激起向他人傾訴的慾望。
古羅馬政治家西塞羅說:「建立友誼是美好生活的核心。」「世上最令人滿足的經驗就是,有這麼一個人,你和他可以無拘無束、暢所欲言地談論任何話題,簡直像和自己說話一樣。」「可惜,很多人不願花時間來培養友誼。每個人都曉得擁有幾頭羊,卻說不出到底有幾個朋友。為了買牛可以花很多心思,卻不肯好好地挑選朋友。」令人驚訝的是,古羅馬的真理拿到今天來看依然正確——唯有花時間悉心維護友誼,才能從友誼中得到快樂。
▪ 朋友的影響巨大,必須慎重選擇
‣ 志同道合的人,才會成為朋友。
能成為你的朋友的人,你在過去往往曾投入很多時間了解他們,或因為背景相同而互相學習,找出共同關心的問題。當彼此看到共同的問題,並且從合作問題中獲得經驗,互信就加深了,也為長遠的關係奠定良好的基礎。因為人們渴望相連相繫、渴望同理心、渴望相互依賴。
「物以類聚」、「臭氣相投」、「龍交龍、鳳配鳳」,都鮮活地描繪出相似的人,比較容易彼此吸引,成為朋友的現象。而這些相似之處,可能是在態度、興趣、價值觀、背景、人格等各方面有相似的地方。
大詩人赫利克(Robert Herrick)說:「性情相近者最為投合;同屬一類者,最為相愛。」圍繞在自己身邊的人就像一面鏡子,可以反映出自己的模樣。只要觀察身旁人們的樣子,即可明白自己的現狀。
人們通常傾向和擁有相同個性的人聚合。基本上,一個人只要改變自己的交往關係群組,開始和不同背景的人來往,很快的,他對自己就會有不同的看法,而外在的世界也會跟著開始改變。
‣ 與贏家為伍,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一個人的成功,不可能只憑一己之力,就可以達成,必定是集眾人之力所促成的結果。而你跟什麼人在一起,就會受到什麼人的影響。思考模式與習慣自然跟著改變,而在不知不覺中有所提升、成長。你所往來的人會反映出你的格局。幾乎可以斷言,會與我們湊在一起的,必然是與我們志趣相投的人。
英語有一句俗話:「觀其友,知其行。」我們的行為不斷受到周圍人際交往的深刻影響。另一句老話講的好,「與王子為友,你會風度翩翩。」朋友的言行會薰染你,我們還沒來得及發覺,它以浸透到你的心靈深處。因此,選擇好人作為朋友當然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了。
你應該主動為自己選擇合適的朋友,要根據人們內在的道德素質來選擇你的交往對象。一個人若是與品德卑賤的人交往,那他自己的人格也一定是可疑的。所羅門箴言:「與智者同行,自己也會變得充滿智慧。」莎士比亞也說:「無論是智慧的談吐,還是愚蠢的舉止,都像疾病一樣,使人們相互傳染。因此,人們一定要對自己的交往多加留意。」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與人會相互影響、改變對方。
人際關係的影響微妙但強大,而且持續一生。「請記住:打通人脈無往不利。人際關係是實際生活中所有成就的溫床。」你認識的人,或是認識你且喜歡你的人,對你一生的成功、快樂、成就高低,會比任何其他因素都來得重要。所以說,人際關係就是一切。
▪ 強化人際關係技巧,與人相處,合作共贏
‣ 同理心是人際交流的基礎,是個人發展成功的基石。
同理心的英文是 empathy,「pathy」是「情緒」之意,「em」是代表「投入」的意思。因此,empathy 就是「進入到別人的情緒之中」。同理心是理解別人的主觀經驗之能力。傅佩榮教授在「管理自我的潛能」書中說:「同理心是讓自己透過理解進入一種情況,這種情況能夠使一個沒有實際遭遇的人,形成類似的經驗。一個人越能『自覺』自己的情緒,就越能準確理解別人的感受。」一個有同理心的人,會常常想到人間的苦難與悲傷,因此整個人會慢慢轉變。
EQ專家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在「EQ II—工作EQ」書中提到:「同理心是我們的社交雷達。缺乏這種敏銳性,人們就算『出局』了。對於情緒之聲聽而不聞,會帶來社交窘境,足以摧毀人際關係。另一種缺乏同理心的形態,便是以刻板印象反應,而不是把對方當成獨立的個體對待。」
高曼認為,「以最低標準而言,同理心要求能夠了解別人的情緒;以高標準來說,它還涵蓋察覺他人未說出的顧慮和情感並作出反應。而最高境界的同理心表現,就是了解他人情緒背後的原因。」了解別人情緒之鑰,在於對本身情緒深切熟知。
「自我察覺是同理心的先決條件:先認清自己體內種種情緒的反應訊號。」最簡單的說法是,如果對自己的情緒都不清楚,又怎麼可能了解別人的感受?因為不了解自己,所以也無法了解別人的情緒。
李開復在「做最好的自己」書中提到:「同理心是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並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其實,同理心就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提到的設身處地、將心比心的做法。生活中常說:「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強調的就是同理心。同理心是人際交往的基礎,是個人發展成功的基石。
同理心不僅是為了理解別人,也是為了讓別人理解自己。具備同理心並贏得他人的信任並不困難。只要做到下面六點,就是一個有同理心的人:
(1) 我怎樣對待別人,別人就怎樣對待我。
(2) 我想他人理解我,就要首先理解他人。將心比心,才會被
人理解。
(3) 別人眼中的自己,才是真正存在的自己。學會以別人的角
度看問題,並據此改進自己在他們眼中的形象。
(4) 只能修正自己,不能修正別人。想成功地與人相處,讓別
人尊重自己的想法,唯有先改變自己。
(5) 真誠坦白的人,才是值得信任的人。
(6) 真情流露的人,才能得到真情回報。
‣ 設法讓自己更有人緣,做個有交際魅力的人。
「在人際互動過程中,某些人會帶給別人愉快滿足的感覺,使人願意接近他們,與他們建立人際關係,這就是所謂的人際吸引(interpersonal attraction)的現象。人際吸引是一種態度,指的是人與人之間彼此互有好感,並進而建立友誼的心理歷程。」
為什麼有些人的「人緣」很好,很受大家的歡迎,而有些人卻形單影隻,受到他人的排斥呢?這可能與個人的人格特質、能力、外表吸引力,以及彼此之間的相似性等因素有關。由於人們先天的遺傳條件不同,再加上後天的學習環境也有所差異,因此,每個人都具有其獨特的人格特質,有的人樂觀,有的人卻鬱鬱寡歡。
在人們所喜愛的特質當中,真誠是所有共同的因素。只有真誠的人,才能獲得他人的信任,而以真誠和信任為基礎的友誼,才能使人坦誠相見,深交交心。另外,溫暖與能力兩項,也是人們喜歡的特質。因為從他人溫暖的特質當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情感的存在;而他人的能力,可以獲得我們的尊敬。
「情感與尊敬正是形成人際之間喜歡的兩個重要因素。」人們所樂於交往的對象,是溫暖的、對世界充滿正向樂觀態度的人;與溫暖的人在一起可以感染其積極接納的特質,彼此的感情交流更能熱絡,會使人更具吸引力。
能力也是交朋友所要考慮的因素。一般而言,人們比較喜歡和聰明、有能力、能幹的人交往,從他們身上學習到新的觀念,見識到豐富的經驗,同時也因為彼此知識的分享,使雙方都互蒙其利。
有關外表吸引力對於人際吸引的影響,一直是非常熱門的課題,歷久不衰。大多數的研究都證實,外表美麗的人的確受到他人的歡迎,而且,在社會互動中,也獲得較好的待遇。外表對於第一印象的確具有重要的影響力,而第一印象又往往會進一步影響人們繼續交往,建立人際關係的意願。
微笑除了可表達個人溫暖的特質外,同時也是最好的「化妝品」,能使我們更具吸引力。外表長相對長期關係的影響力,雖然沒有像第一印象那麼大,但是適度地裝飾自己,隨時保持乾淨、清爽、美麗、大方,仍有助於人際關係地增進。
一個人的魅力,包括形象、活力、關係、使命感等特質。有魅力的人總是那些善於和人相處、善於處理人際關係的人。魅力、人緣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可以培養的。如何讓自己更有人緣,李開復在「做最好的自己」書中,提出下列建議:
透過「真誠,對別人感興趣;報以微笑;多提別人的名字;做一個耐心的傾聽者,鼓勵別人談他們自己;談符合別人興趣的話題;以真誠的方式讓別人感到他們自己很重要」等六種方式,努力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主動和別人談有趣的事,活潑開朗一點,展示真我;改變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有意識地培養一些興趣愛好,用智慧和淵博體現個人魅力。
‣ 改進人際交流能力,廣建高素質人際網。
人際關係不但可以幫助個人成長和發展,也可以使我們更加瞭解自己,建立正向的自我概念,讓我們可以真實地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以及生命存在的意義。同時,良好的人際關係也可以使個人獲得並維持生理與心理的健康,而且,人類之所以能夠持續生存與演化,正是因為人們具有創造、發展、維持人際關係的能力。
只有擁有廣泛的人際關係,才能建立起一個龐大的資訊網,這樣就比別人多了一些成功的機遇和橋樑。要想成功,就必須有一個好的人際圈子,要知道僅憑一個人的能力是很難完成自己的事業的。只要有人願意幫你,不斷地給你提供各種資源,你就能有更多成功的機會。但是,人際關係的圈子是需要你來培養的,只有用真誠和愛心才能建立並鞏固你的人際關係。
心理學家約翰.高曼指出:「每天不論是什麼情況,都要對他人的幽默感熱絡回答。這有助於改善並鞏固人際關係,也讓彼此相處更有趣開心。」引發人際關係的觸媒,多采多姿的人際網需要持續不斷地維護,架構人際網需要長期和人保持聯繫,你必須跨出腳步,在自己有需要時尋求協助,在別人有需要時,自己也有能力及時伸出援手。
在自己的人際網中,需要一些彼此高度信任的、一輩子的知己。在尋求成功的道路上,這樣的友誼彌足珍貴。盡量結交不同類型的朋友,不要只去找和你相像的人或附和你的人做朋友,俗話說的好:「結交須勝己,似我不如無。」如果你想在某一個領域擴展人脈,最好能結識在這個特定領域被稱為頂尖好手的人們。你的整個人脈將因此獲得提升。然而,不容否認地,這並不容易做到。
由於人們容易和自己程度相當的人們結識,所以為了結識一流人物,有必要使自己也成為一流人物。因此,可以先自己成為自己專長領域內一流好手作為目標,只要能成為一流好手,必定有機會認識其他領域的一流好手。
良好的人際關係的建立是一個不斷努力的過程。想要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必須勤下功夫。你可以去培養一些興趣和愛好,共同的興趣和愛好也是與朋友建立深厚感情的途徑之一。例如,體育活動既可以發揮運動潛能,也可以認識一些好朋友,培養團隊精神。多讀些好書,豐富自己的知識。運用自身的能力和智謀去實踐、去成長、去思考,並按照自己的願望去塑造自己。
下列各點,對於擴展人脈,廣建寬闊的人際網,也許有所幫助:
(1) 平易近人,學會微笑。
(2) 尊重個人隱私,避免引起不悅。
(3) 接受不同意見,用同理心理解別人。
(4) 彬彬有禮,舉止得體,熱情感人。
(5) 主動表示友善,露出誠意之態。
(6) 事情不成,不埋怨別人。
(7) 主動跨出第一步協助他人,勿計較付出多少。
(8) 樂於分享別人的好消息,讓他人生活開心,留下美好回
憶。
(9) 參與專業團體活動,多認識一些專業人士。
(10) 利用網路,成為人脈經營的工具。
▪ 公務人員晉升配方,有賴職場關係圓滿
人際關係好的人,我們稱他的人緣好。好人緣的基本特質是別人願意跟你相處,對你有興趣,賞識你的風采。別人信賴你,跟你接觸,並伸出友誼的手,相對的,你也會對別人發出信任和誠摯的回應。人緣好是事業成功的要件。它能使自己左右逢源,上下齊心,神采奕奕,信心十足。
溝通與人際關係專家戴爾.卡內基說:「一個人事業的成功,只有15%取決於他的專業技能,另外的85%要依靠人際關係和處事技巧。」黑幼龍在新著「掌握人際關係 5 力,職場人人是貴人!」書中,提到:哈佛大學一位權威教授的研究,認為職場上的「競爭優勢」,就像一個三角形,最底邊是「專業知識」,另外兩邊則是「態度」和「能力」。其中,「態度」指的是自信、熱忱,「能力」指的是溝通、領導、與他人合作的能力。兩邊的「態度」和「能力」都很長,底邊的「專業知識」只有一小節,也就是說,百分之八十的競爭優勢,來自於我們的態度和溝通能力。
此項研究,告訴我們,在一個組織中,如果你能本著真誠態度與人相處,與周遭的長官和同事都能有良好的溝通,讓你的人際關係圓滿,你也會樂在工作,或有利於職務的晉升。
對上班族來說,大多數公務人員一生當中,會有30-40年的時間貢獻在工作的領域上。因此他們與同事相處的時間,甚至超過與家人共度的時光。同事之間來自不同的家庭環境、社會背景,具有相異的價值觀念、行事風格,也擔任不同的職務角色、地位層級。而長官與部屬之間的關係,會隨時間變化,可能發展出親疏不同的關係。因此,如何與長官及同事融洽地相處,實在是一大難題與挑戰,其困難程度,可能更甚於工作本身。
黑幼龍說:「在職場的人際關係中,我們和主管、同事、部屬、客戶之間的相處很重要。當職場的人際關係圓滿了,不但自己工作起來會非常快樂,還會有一個『附加價值』,就是會出現很多『貴人』。多數人都希望在職場上遇到貴人,其實『貴人』就在自己身邊,只是我們不知道。」
在公務體系中,大家都會認同這樣的說法:公務人員職務要能晉升,靠的是自己的努力、同事的幫忙,和長官的提攜。也就是,要有圓滿的職場人際關係,才會有傑出的表現,獲得晉升的機會。
‣ 自信、進取、快樂,表現最好的自己。
大多數公務人員,都是經過國家考試及格後進入相關服務,開始漫長的公務生涯。但是有些人在機關裡浮浮沈沈沒有太多的長進;有些人則從科員、專員、科長、司(處)長、次長,甚至成為部長,一路升遷非常順暢而快速,差別實在很大。
根據現任考試院考選部邱華君部長在「公務人員工作價值觀之探討」文中,提到:「有五分之二的公務人員覺得升遷管道不暢通、升遷不容易。」可見,公務人員在職場上的升遷機會不多,惟有真正能胸懷大志、融入職場環境、建立良好的職場人際關係,找到發展自己潛力的機會,才能力爭上游、頭角崢嶸、成為職場上真正的幹才。
公務人員在發展其職涯的抱負與理想時,難免會遭遇挫折與困難,而使其發展路徑產生遲延,此時若當事人能有對自己充滿自信、積極進取、樂觀且充滿希望的活力,必能化阻力為助力,蓄積再出發的動能,為每一次的機會與挑戰做好充足萬全的準備。
信心是一切成就自己強項的基礎。信心永遠是成功的先導。有信心的人,總是顯得穩健安定,儀態優雅,從容機智。他們不會懷疑自己是否處在合適的位置上,不會懷疑自己的能力,更不會擔心將來。缺乏信心的人,則惶惑畏懼,優柔寡斷,不相信自己的能力,更不敢對未來有所期待。
美國個性啟發學校創始人波谷.貝魯曾說:「向別人表現你充滿自信的表情和態度,會使你變成一個更具吸引力和活力的人。」一個人如果能培養源源不絕的信心,就能在各種環境裡成功地做好每一件事。因此,發展自己內心真正的信靠,才是成就一切的起點。
進取心就是積極主動的作為,不先自我設限。拿破侖曾說:「你唯一的限制,就是你自我所設立的限制。」他強調進取心是一種極為難得的美德。如果你想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中脫穎出去,唯有比別人更積極進取、自動自發、主動作為,才能有更高的成就。主動加班,爭取更多的工作,參加各種工作小組,不排斥採購、國會(議會)聯絡、公共關係等大家比較不敢接受的職務,更能展現你的影響力,獲得長官的賞識與重用。
一個人如能充滿自信,積極進取,就能擁有豁達的心胸與充滿希望的能力。而樂觀可以提供人所需要的自信,還能帶來好心情。黑幼龍說:「快樂也是一種職場競爭力。」「只有成為一個快樂的人,你才會喜歡自己,跟自己相處愉快,最後還能將這份快樂的能量,帶進職場上,讓主管、同事、部屬、客戶,也覺得跟你相處是件很快樂的事。」他並舉出賓州大學華頓學院巴薩德(Sigal Barsade)教授的說法:「員工每天帶著腦子來上班,也帶著情緒來上班。因此,一個快樂的人,比較能夠在職場上贏得成功。」
總之,讓你自己充滿自信、樂觀進取、開心快樂面對工作,就能展現出自己的專業能力,發揮自己的優勢,表現出最好的工作成果。讓自己在辦公室中扮演更多的角色,努力周旋於人群中,讓大家感到舒適自在,自己也會覺得輕鬆愉快,真正做到樂在工作的境界。同事們會喜歡跟你合作,長官喜歡你、信任你,這就是你考績可以得甲等、升官機會比別人多的緣由;而且,大家也會認為你實至名歸。
‣ 互信互助、同心協力,合作無間同事關係。
行政機關是一個分層負責的組織,必須分工合作,各司不同的業務職掌,每個職位和任務都有明確的界定和說明,每個人都有特定的工作任務,扮演不同的角色。因此,組織中的成員必須分工合作、同心協力,才能有效達成組織的目標。
同事間的相處關係,是影響工作滿足感與工作品質的重要因素。如果同事之間,擁有良好的互動關係,那麼工作滿足感較高;反之,如果彼此關係不佳,則可能產生不滿、挫折,甚至增加離職或調職的可能性。同事間的關係,雙方是處於平等的地位,進行各種職務上的合作與互動交往。但有人認為出了社會就是競爭,同事間也都是自己的競爭對手。
的確,在工作上的能力評價,有時會讓同仁們置身於競爭關係。尤其在考績的評比及職務的調升,因為受考列甲等的比例及職位出缺不多的限制,讓一些人失去機會。但這些都有人事管理法規的清楚規定,是公開公平的良性競爭。
如果有人看到績效優良而比自己早升遷的同事,而去想像一些貶低對方價值的事情,例如「那是因為他會討好長官歡心」等等批評,都是不應該的表現。這種作為,不僅影響團隊的合作關係,對自己的人際關係也不利,你會失去人緣,而且還會刺激到自己的自卑感。
每個組織的成員通常都是「多元」的,每個人的差異性頗大,各自擁有不同的個性與才能,卻能彼此互補。他們必須站在同等的地位,相互鼓勵,並且把質疑、批評視為進步的正面因素。哲人說:「每個人都不同於他人,每一天他不同於自身。」差異不是距離,是改變眼界的機會。看法不同又如何?
人際關係的基本是親密度、互助及合作。在職場上,每個人都應該具備互信、互助,同心協力的觀念與能力。不論何時何地,同事間都應該保持共同合作的基本態度,而不是追求個人的勝利。
歌德說:「不管努力的目標是什麼,不管你想幹什麼,單槍匹馬總是沒有力量的。合群,永遠是一切善良思想人的最高需要。」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通常會有自己的立場和定見,在職場上,就會形成所謂的「本位主義」。單位與單位之間,或是個人與個人間,有時也會堅持自己的立場,以至於無法合作無間,影響組織目標的達成。如何才能贏得同事的合作,黑幼龍在「掌握人際 5 力,職場人人是貴人!」書中,提出下列方法:
(1) 要贏得同事的友誼,爭取由衷的合作,一定要避免爭執。
(2) 跟同儕表達不同的看法,除了「講道理」外,先釋出善意
尊重對方的意見,永遠是有效溝通的不二法門。
(3) 凡事不能只想到自己的需要,而應該先引起別人的渴望。
(4) 喚起一個人心中的榮譽感,也能影響對方,進而接受你的
意見。
此外,劉俊崚譯:「辦公室的人際關係」書中,也提出幾項原則,有助於增進改善同事關係。列出於後請參考:
(1) 接受合理的工作量。
(2) 使用共同的設備時,應該保持合作的態度。
(3) 樂於幫助同事。
(4) 在工作中即使遇到不喜歡的同事,也應該盡力與之合作。
(5) 不向主管說同事的壞話,以免被當成「抓耙子」,受到同
事的排斥。
(6) 需要時,也可以請求同事的幫助和指教,使同事間的互
助,更為密切頻繁。
(7) 不要對同事的私生活過分好奇,以避免侵犯他人的隱私
權。
總之,與同事相處,要能接受每一個人都是不相同的個體。接受彼此的相異點,尊重對方的性格;反省是否只顧到自己的需求,而無理要求對方要滿足自己的期待。更重要的是,要看到別人的優點,多給予對方稱讚,若能進一步從所有人身上學習,不僅對自己有所助益,對別人能更自然地肯定對方。
孔子向世人提倡「恕道」,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要靠「恕道」才能維持長久。同事之間,如果沒有「相助相讓」的恕道,也無法維持和諧的關係。面對同事,齊心打造合作力,營造出互信、互助的良好關係,是公務人員經營公務生活最好的作為。如果每個同事都說你很好相處,大家都願意幫助你,那就是你獲致績優表現,有利升遷的最佳利基。
‣ 真誠態度和卓越表現,贏得長官賞識與信賴。
行政機關中長官—部屬關係與同事間的關係,最大的不同處,在於長官—部屬因為職務地位的差異,而產生支配—服從的關係。在行政機關的官僚組織層級體系中,長官有權力要求部屬完成工作任務,能夠給予部屬獎勵或懲罰之外,最重要的,他能左右部屬的考績和升遷的結果。因此,身為部屬者,如何表現出最好的一面,建立好與長官的關係,就極為重要。
「態度」是思想引發行為或行動的開始。所以常有人說,「態度」決勝負。在人際關係當中,誠實就是最好的待人之道。人們的相互交往當中,最希望的是能以真誠的態度相對待。真誠的作為,才可以得到別人的信任。因此,以真誠的態度,表現出最真實的自己,不僅能為自己帶來真正的自信,更能獲得別人的好感與尊重。
所謂人際關係的技巧,就是個體內在的特質向外延伸出最佳的表現。語云:「誠於中,形於外」即是此道理。保持真實的自己,是對自己也是對人誠實的表現。而偽裝自己等於欺瞞對方的行為,是最不可取的舉動;也是想贏得長官信賴最差勁的作法。真誠可以保持獨特的個人風格。在人生的征途中,每一個人都需要真誠的幫助。有了真誠,才能腳踏實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有了真誠,才可以獲得長官的信任。
彼得.杜拉克說:「什麼是我可以貢獻的?」成為經典名言——它在「個人企圖心」與「交出成果」之間架起了橋樑。為了要「交出成果」這個終極目標,我願多做一些什麼?我怎樣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為了要交出好的成果,為了要比別人有更傑出的表現,就不在乎全心的投入或超額的付出。
我在「培養專長」單元中,提到彼得.杜拉克認為,積極的態度和長官喜歡你,是升官最重要的因素。松下幸之助,要求同仁要有高於自己職位二級的表現。都在說明,唯有付出努力,才得以獲得長官的重用。
英國組織學大師韓第(Charles Handy) 在「你拿什麼定義自己?」書中說:「假如你有的生活實驗都得到好的結果,那麼很可能是你推自己推得還不夠遠。⋯⋯你會不會喜歡、能不能勝任哪種工作,可能一無所知。」我在前面提過「認識自己」很難,但是你的長官比你清楚你有哪些專長。擔任主管人員的能耐之一,就是他能把適當的人,安排在合適的工作上,讓每個人能各展所長。
正如唐代文人韓愈所言:「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縱有千里之能,若遇不上伯樂賞識,則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一位公務人員,除個人的條件及努力外,能否得到長官的提攜很重要。
長官與部屬之間的關係,如何拿捏得體,做到恰到好處,常令許多公務人員感到非常困擾。陳皎眉教授在「人際關係與人際溝通」書中提到:「上司與部屬之間的關係,會隨時間變 化,可能發展出親疏不同的關係。上司通常會與一小部份的部屬建立特別的關係,這些部屬成為內團體者(the in-group),亦即所謂的『親信』。這些內團體者扮演上司左右手的角色,提供各種支援、建議或訊息。⋯⋯他們和上司建立起較親近互信的關係。而這種關係,亦有助於部屬在組織內的職位升遷與生涯發展。」
我在前面「認識自己」單元提過,如果你能成為年輕長官的團隊或班底(即這裡所稱的親信),你可以比別人省十年的奮鬥。部屬應該採取哪些行為,才得以成為上司的「親信」,曾瑞真等譯「人際關係與溝通」書中,提出三點建議:
(1) 部屬必須評量自己是否具有特殊的專長或能力,可以完成
本職以及一些份外的工作。
(2) 必須表達自己有承擔上司交付所有任務的能力和意願。
(3) 你的表現必須達到上司要求的標準。如此,才能獲得上司
的肯定與重視。總之,部屬應多學習與工作有關的技能,
儲備自己的能力和資源,這將是和上司建立密切關係的重
要條件。
黑幼龍說:「面對主管,要成功擁有說服力。」要贏得主管的信任,必須做到下列各點:
(1) 遇事不批評、不責備、不抱怨,先體認自己的不足,發現
主管的優點,不滿腹牢騷,而是更願意傾聽、配合。
(2) 別當主管眼中的「隱形人」。「保持距離,以策安全」,
是很多上班族面對主管、老闆的逃避心態。傳統的「埋頭
苦幹」的觀念,已被「抬頭苦幹」所取代。讓長官看到你
的表現,以及你對工作的投入,也很重要。
(3) 在會議中建立「能見度」。會議是在長官面前建立「能見
度」很好的機會。參加任何會議,可爭取發言的機會,但
要先做好準備,有充分的準備,才有可能讓你侃侃而談,
而且言之有物。
(4) 當你和長官意見不同時,先表達同理心。表達不同意見,
並不是要吵架,不要挑戰他的權威,讓他下不了台,否則
就是兩敗俱傷。要站在長官的立場想事情,畢竟他要擔負
組織任務的成敗責任。
根據個人近40年的服務經驗,以及常年觀察周邊同事的職涯發展結果,覺得一個人只要對自己有自信心、誠實可靠、腳踏實地、肯拼肯做,都會得到長官的喜歡與信任。獲得長官的信賴感,他就會給你重任,讓你有表現才能的機會。對長官來講,他得到可靠且有能力的助手,讓他得以完成組織的任務;對你來講,可以得到個人的成就感與滿足感。一展長才,施展抱負,成為現代人的千里馬。
‣ 我個人職場人際交流能力之檢驗。
我自小在農村長大,每天大部份的時間都在田野間與農作物為伍,除了學校同學外,認識的人很少。且由於個性較屬於內向,不太喜歡說話,與人交往的能力,不是太好。就讀政治大學一年級時,國文課有一堂要演講,每位同學都上台演說,輪到我講完之後,老師的評語是:「你的國語不標準,講的都是台灣國語,使用的詞彙貧乏,過於平淡,無法吸引別人的注意,必須加強語言表達能力。」
因此,口語表達及人際交流,是我的弱項,只得把它列為必須強化的重點。記得在初任公職時之公務人員履歷表自我介紹這樣寫著:「憨厚老實,不善交際,不會逢迎,在現今社會,容易吃虧,應設法加強自己的人際關係能力。」我自認為是一個內向性格的人。
李開復在「做最好的自己」書中提到,有一位同學問他:「我是一個極端內向、不善言談的人。平時很少和身邊的人交流。我應該怎麼辦才能成為外向活潑的人呢?」李開復回答:「內向並不是缺點。而且內向和外向之間並不是非此即彼的關係,而是有一個可以動態的範圍。比方說,假如用1到10共十個數字來標記人的性格,1為極端內向,10為極端外向,那麼,要一個人從內向的2跳到外向的9顯然是不現實的,但要從2跳到4,就不會很困難了。」
他說:「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動態範圍。例如,我做過兩次『Myers Briggs 測試(一種性格自測問卷)』。在我做經理之前,我的『內外向』指數是4,在做了十多年經理後,我的『內外向』指數是6。也就是說,我可以在較為內向和較為外向的範圍內,根據需要調整自己的性格。所以,每一個內向的人都可以在不給自己太大壓力的前提下,儘量往外向方向發展。」
人類潛能開發先驅肯.羅賓森(Ken Robinson)在「讓天賦自由」中說:「我們不斷試圖想將性向分類,希望藉此更了解眾人,並有效加以組織。(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簡稱MBTI)是一種性格分類指數,人事單位經常用來為人『定位』的工具。這項測驗可以測出16種性向類別。測驗本身隱含的意義是,你與地球上的60億人都各自屬於16個框框之一。我認為,只把性向分成16種,可能過於低估了。根據本人的估算,大約接近60億種吧!⋯⋯當你預設人類只有某幾種性向,可能不但無法開發人類潛能,反而是關上了大門。」
日本東京家政學院大學根本橘夫(Kitsuo Nemoto)教授在「讓痛苦人際關係一口氣變輕鬆的祕訣」書中說:「我認為內向性格的基礎是來自於與生俱來的氣質。根據發展心理學及行為遺傳學的研究都證實,形成內向性格的因素,有大部分是遺傳的影響,其他就是家庭內的養育方法及個人的經驗影響。」
他說:「內向性格基本上受制於氣質。所以,內向的人要轉變為外向性格,並不是簡單的事。對人際關係敏感的人,不得不帶著這樣的性格生活。除了自己之外沒有人可以幫助自己向外界伸出觸角。重要的是在這過程中,如何學習適當的對應方式,讓自己習慣外界環境。因此,我們要接受現在的自己,並且坦然地表現出來。這才是克服內向性格最短且最平坦的道路。」
根本教授說:「內向的人,會被周圍的人評價為『較內斂且性格相當可靠』。這表示你擁有纖細的情感,並努力地保持誠實。儘管為自己非社交性的性格所苦,也要去接受這就是自己的特別之處,可以當作自己的優點來看待。」他認為恐懼社交的人,通常有以下的優點:
(1) 纖細的感性。能夠敏感地察覺人心細微的變化,並且擁
有能夠感同身受,溫和待人的素養。
(2) 能以為他人付出為榮。內向的人大都較為內斂且客氣。
對於在背後為人付出感到滿足,對於為人奉獻也會感到
喜樂。
(3) 工作細心。在工作時,常常能夠設想長遠。責任感很強,
所以大家都可以安心將工作託付給他們。
(4) 有濃烈的自我成長的意願。是個完美主義者,在本質上就
是一種期望自我成長的意願。
(5) 能夠獨立完成工作。喜歡一個人進行工作,也具有一個人
承受許多問題的強韌度。是一種可以為組織獨立完成工
作的重要能力。
根據上述三位學者專家的論點,一個人的性格受遺傳及早期家庭生活的影響,會有偏內向或偏外向的情形。但它並不是絕對的關係,永遠無法改變;而且對於性向所做的測驗結果,只可作為參考,讓人了解自己的性格傾向。譬如,讓一個內向的人去處理對外界公共關係工作,或參加大派對或面對數千人發表演講,他會覺得壓力很大;同樣的,讓一個很外向的人整天獨自思考,他也會感覺到很大的壓力。
內向的人不應該徹底改變自己,而應當慶幸自己擁有這樣的個性,並透過最適合自己的方法獲得能量。因此,瞭解自己的性格,善於發揮自己的特長,以自己擅長的方法獲得成功,才是最為重要。
根本教授提到,許多在社會上相當活躍的人,在年輕的時候,也曾為內向性格所苦,很不喜歡面對人群。但是後來因為工作需要,在執行業務職責當中,克服了內向的性格。他自己也是原屬於內向性格的人。他說:「在這段漫長的歲月裡,我背負著恐懼社交的包袱一路走來,我想在此根據我的經驗,跟年輕朋友講幾句話。請以執著實現夢想的觀點,來克服社交恐懼症。人生只有一次,要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而努力。為了實現夢想的人生,不管多麼痛苦,相信都能夠鼓起勇氣忍耐。勇敢地迎向外界的挑戰,就能夠培養自己克服社交恐懼的力量。」
根本教授是一位心理學專家,將他自己的親身經歷說出來,最為真實可信。一個人的心中恐懼會阻礙你盡情揮灑的空間、對世界作出貢獻。要排除恐懼,邁向自我實現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接受你的恐懼,但依然放手去做。雖然成長的文化環境會影響你的價值觀與生命態度,對性格取向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但不要為求改變原有個性,讓人套入一個刻板的模式中去,而是引導依據自身的個性和氣質特徵揚長補短,塑造具有鮮明個性特徵的風度。正如人際專家卡內基所言:「不要模仿別人。讓我們發現自我,秉持本色。」
說了半天,應該拉回到我自己身上了。當年我這個沒見過世面的「鄉巴佬」,來到繁華的台北,的確很難適應。雖然經過大學及研究所的學習和調適,總覺得自己還是不喜歡與人交談,害怕到人多的地方去參與活動。初任公職擔任科員時,很幸運遇到一位知人善任、沒有官架子的科長,他看了我的履歷表的自述內容,了解我的個性,教導我公務禮儀的應對進退,輔導我漸漸融入了公務生活。
改變是成長的刺激,因應改變是相信成長,以及把恐懼和挫折放在一旁。如果你拒絕改變,你永遠都無法成長。我的公務生涯總共遷調了八個性質不同的機關服務。雖然內向性格的本質,一直跟隨在我身邊。我還是不太喜歡人多熱鬧的場合,我也不會沒事的跟人家聊東聊西。但是隨著職務的調升,擔任科長、主任、處長、以至於機關首長之後,用忙碌的工作,克服內向性格的缺陷。每到一個機關,我的真誠與溫和的態度,跟同事相處的很愉快;我的專注、耐心、甚至是勇於創新,頗得長官的看重,不斷的給我歷練的機會。
申請退休時,我在簽呈上這樣寫著:「一路走來,還是堅守一貫的原則,品德操守擺第一,違法失職不能理,只要盡心盡力做,自然會有好結果。雖然在人際交往方面可能還是不及格,EQ管理有待加強,可是我總認為,誠能感人,真理永在人心,凡事只要對得起自己良心,又豈在乎他人的想法如何?並堅信,唯有腳踏實地,才能安穩地一步一步向前邁進。這樣的性格與作為,是在職場上發展的利基,還是成為成長的障礙,老實講,我不是很在意。因為三十餘年來,確實為社會做了一些事情,更為自己賺到『心安理得』的生活,已經很滿足了。」
在簽呈的最後,我用「勤能補拙,天道酬勤;廉潔自持,全身而退。」為我的公務生涯作總結。我的長官批准了我的退休,並且告訴我,很欣賞你的作風,你的為人處世成功了。
七、建立風格
一般公司會為自己的每一項產品設計商標,只要結合商標上的訊息,就會令人覺得確實、有價值、值得信賴。信賴度決定一個商標的成敗。人同樣也有商標,我們稱之為「聲譽」。良好的聲譽必須植基於個人風格,人在職場上要發展自己的風格,才較有可能成功。
風格通常會與自己的才華結合。如言行一致、深思熟慮、明確果斷、精密小心、活潑自信、熱忱關懷、善於交際等特性。一個人要希望能在工作職場上成功發展,必須定位自我身分,亦即佔據屬於自己的位置。身為公務人員,必須設法找出自己的長處、做事方式及價值觀,持續評估優缺點,並選擇正確的工作,以最好的工作方法及態度,不斷努力修正,就有成功的機會。
自我風格建立在行為和溝通方式上。日常行為揭露了我們的想法和行事風格,而溝通方式,則讓別人藉由言談了解我們。人際間的溝通建築在彼此相互信任對方人格的基礎上。好的人際關係,倚賴彼此展露出一種鮮明的個人風格。
風格乃是由個人性格、才能與多年工作經驗共同造就而成。英國詩人約翰.德萊敦(John Dryden)說:『人先養成習慣,而後習慣造就人。」作家赫洛斯曼(Horace Mann)也說「習慣像一條絲線,我們每天為它纏上另一條絲線,使其日益堅固,終至無法斷折。」
人生最重要的目標就是養成好習慣、塑造良好的品格。品格代表一切,而品格的定義是坦誠、正直、實在。而風格就是個人本身內在複雜心靈的外在顯現。建立個人品牌,可以從個人的良好品格、未挖掘的潛能等強項開始。即早找到自己的強項,儘量地發揮,這是快速脫穎而出的祕訣。
▲關於建立風格:名家如是說
▪ 蘇格拉底說:「好口碑是你能夠擁有的最珍貴的珠寶,獲得它的方式就是努力讓自己成為你想要成為的樣子。」口碑可以理解為別人對我們的看法,它可以導致一個人的成功或失敗。因此,成功的道路上沒有什麼比口碑更重要。
▪ 亞里斯多德說:「美德來自於習慣的養成,沒有一樣美德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我們之所以能夠展現美德,全歸因於習慣。」
▪ 博恩.崔西說:「看重自己,才會被別人看重。」「當你無條件的接納自己是一個值得被看重的人時,你就會在言行之中流露出合宜的行為,長期下來,它就會成為你的一部份,你的理想自我將成為真實的自我。」
▪ 詹姆斯.威廉說:「把你未來希望成為什麼樣的人轉換成影像刻印在腦海裡,久而久之,你就能成為想像中的那個人。」
▪ 倫敦商學院教授葛瑞騰(Lynda Gratton)在著作「未來的工作在哪裡?」中提到:「建立品牌將變成熱門行業,幾百萬人都在做類似的事情,因此他們說的有些話會言過其實、或根本沒說實話。很重要的是,你必須持續塑造值得信賴的個人品牌,才能脫離隱形人的行列,但塑造品牌的方式必須真誠而實際。你必須不斷提升和維護自己的聲譽。」
▪ 張忠樸在「人生的不標準答案」書中寫道:「為了獲致成效,對許多人而言,最好的方法是靠自己的技能、知識、與工作資歷,建立個人品牌(personal brand)。個人品牌是人生邁向巔峰的真正本錢,而這種本錢就是靠自己日積月累地去積攢。」
▪ 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認為:「一個知識工作者如果要維持自己的效能,並與時俱進,就應該為自我的發展和定位負起責任。否則他根本不可能在長久的工作生涯中,繼續維持效能和生產力,並且不斷地成長發展。」
▪ 湯姆.彼得斯(Tom Peters)在「快速企業」書中,便以「標示你自己(brnad you)」來定義個人風格。能被明確辨識的個人特質,即可視為一種個人風格。人一旦建立自己的風格,就等於有一套生涯的理路,很容易發揮潛能,獲得工作績效。
▪ 喬愛玲.狄米雀絲(Jo-Ellan Dimitrius)在著作「魅力行銷」中說:「印象管理,就是教你如何透過內在的誠意傳遞最有魅力的個人特質。」在職場定位時,你愈能突顯自己的優點,就愈能建立你的個人品牌。
▪ 亨利.福特(Henry Ford)說:「未完之事無法幫你建立聲譽。」「我們良好的聲譽建立在品質的基礎上。」他意識到聲譽的重要性,並且知道信任是聲譽的核心。贏得他人的信任,可以塑造個人良好的聲譽。
▪ 李棋芳著「臉書(Facebook)統治網路的八個觀念」書中提到:「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打造十五億用戶王國的祕訣,是他經營臉書的八大關鍵理念:熱情、目的、產品、團隊、挑戰、分享、簡單和夥伴。多方呈現祖克柏成功經營臉書的祕訣,更是他追求與實現夢想的重要理念。」
▪ 全美行銷天才,曾負責資深廣告社群副總裁,為紐約市建立城市形象品牌的凱薩琳.卡普塔(Catherine Kaputa)在「我,就是品牌」書中說:「要對人們進行自我品牌建立,必須先發現專屬於你的『獨創性』,也就是獨特銷售論點(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想要讓自己代表某件特別事物,必須提供一套能夠說服他人的價值觀。你可以闡述自我觀點、視野、風格,甚至和別人分享你的秘密,對於你是否能讓自己特別且意義重大,這扮演決定性的角色。」
「自我品牌關係到如何在職場生涯及人生中,持續扮演一個積極的角色,並且學習如何為自己定位及行銷,好將自己的優勢最大化。」
▪ 江緯辰等在「LQ: 職場人必懂的『大圈小圈』定位法則」書中提出「定位商數」(Location Quotient, LQ),指的是你為自己應該擺放的位子、應該扮演的角色有多少了解。定位,不只是對自己的生存、事業、工作負責任,同時也是維持大環境平衡的方式。
▪ 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認為:「人如果能加以適度地琢磨,就會像美玉一樣晶亮,各種優秀的特質也就隨之而得到充分發揮,而這個人特質的發揮,正是充實生活及成功事業的開始。」
▪ 台大管理學院財務金融系暨「萌拓學院」創辦人陳嫦芬教授在所著「菁英力:職場素養進階課」書中說:「形象是個人素養的外顯。形象有如無聲的個人品牌,是一個人的自我展示,既可以成就自己的期待目標,同時也暴露自己可能未察覺的短處。」
「形象是一個人的『心』外露的呈現,形象管理就是當事人願意重新化育『心』的狀態,成為『更好的自己』。心態一旦轉變,人的作為與容貌即隨之而變,外界的印象也會調整,忠實地反映這個人調整後的新特質。」
▪ 葛里森.韋恩(Garrison Wynn)在「原來這樣就能成功」書中說:「你要追求成功,最有效的選擇就是運用個人優勢,把自己變成一個可信、易懂的解決之道。你希望獲得在動手之前別人就能相信你的優勢。如此一來,當你動手時,就能獲得相當的信任。我稱之為『立即印象衝擊』(instant image impact)。」
▪ 從事公關事業 35 年,曾任公關公司總裁,目前是全球公關行業最有成就的翹楚克里斯.科米薩耶夫斯基(Chris Komisarjevsky)在著作「口碑就是我」書中說:我們目前所處的時代比以往任何時候更需要彼此坦誠、相互理解和資訊公開。對對方的透明,即意味著對真實的重視,意味著你具有信心。相對的,透明、真實以及信心有利於營造一種信任的氛圍,在這樣的氛圍中合作更容易達成,職涯也會邁向成功。」
「口碑可以理解為別人對我們的看法,而這會影響我們在私下和公共場合,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以及我們一切的努力。所以,口碑是我們最寶貴、最強大的資產。」
「好口碑能帶給你什麼?簡單來說,就是讓別人能夠:(1) 相信你。(2) 模仿你的承諾和激情。(3) 看到你的辛勤工作,並樂意和你一起付出。(4) 尊重你的判斷。(5) 想與你一起參加活動。」
「一個人品格的真實和行為的透明,對塑造其良好的口碑以及達到事業的成功是極為重要的。正如孩子們經常會說的:『不要裝了。』」
▪ 品牌專家、知名的演講人永.克利斯托夫.班特(Jon Christoph Berndt)在所著「我,就是品牌:是 A 就別假裝是 B,創造你的獨特賣點,做最棒的自己」書中提到:「個人品牌術(Human Branding,意思是:把個人打造成一個品牌)的開發,目的是使人和其他有所區別,散發獨特性,一如在為數眾多的製造商和商品當中,每個人都會有自己最喜歡的品牌一樣。」
「人的品牌特質說明了他是誰,是個什麼樣的人,本質為何,真正的原動力是什麼。以品牌特質作為基礎,將可以事半功倍—變得更受人喜愛、更成功、更滿足。這就是個人品牌術成功的地方。」
「一個人是強力品牌的先決條件有哪些?可以用『品牌三角形』來說明根本的先決條件。在它的三個角,我們可以清楚看到一個品牌之所以強大的主要原因是什麼。(1) 第一個腳——特點:你有什麼獨特賣點?(2) 第二個角——規範:你有足夠的競爭優勢嗎?(3) 第三個角——社會貢獻:你的功效也一樣清楚嗎?」
「請注意:品牌三角形所有的角都得一樣強大——否則根本就會成了一個鬆垮無力的小三角形,或甚至一個兩角型,或在最壞的情況下成為一個一角形。」
▪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世稱「藍光之父」中村修二(Shuji Nakamura)教授在所著「我的思考,我的光:創新突破的 7 個思考點」書中說:「要如何找到自己的風格。最重要的是你要知道,風格其實本來就存在你的身上,並非由他人教導而來。當然,也不是說你什麼事都不做就會實現你的風格。風格其實是從頭到尾徹底完成一件事情或一項產品產生出來的個人特色。」
「簡單說,要實現自己的風格,無論如何都要親手完成一件事,或者實現一個目標,因為這是發現風格最重要的關鍵因素。」
「所謂的自我風格是指你獨有的直覺。這種直覺和一般所說的直覺不同,是你用一己之力完成一項產品時,本身才能感受到的判斷力。」
「在你孜孜不倦、一步一腳印親手進行每個步驟的過程中,你會突然看見閃現遠處的微光,而這些微光日後就會漸漸匯集成你的風格,之後,你再以自己強烈的風格,徹底貫徹目標時,就有可能創造巨大的成功。」
▪ 全球最大的會計專業服務機構(PricewaterhouseCoopers / PwC)全球議題倡議長史維毆克拉(John Sviokla)與 PwC美國聯盟副所長科恩(Mitch Cohen)兩人合著的「大翻身時代」(The Self-made Billianaire Effect),研究了全球 120 位白手起家的億萬富翁,在書中提出:「我們從自立門戶百億富豪身上觀察到五項關鍵的雙重能力,分別是:
(1) 想法上,富含同理心的想像力(Empathetic Imagination):一方面對客戶需求與渴望採取極富同理心的觀察,另一方面則是通過極富想像力的思維模式,探詢各種新穎且未經驗證的想法,使之能夠完美結合。
(2) 視野上,是耐心的急驚風(Patient Urgency):他們會急著做好準備以掌握難得的機會;但也會耐心蟄伏,等待機會完全成熟的時刻全力出擊。
(3) 行動上,有開創性的實作力(Inventive Execution):開創性帶來自由發揮的空間,但開創者的實踐方式,卻是從頭到尾用兼具整合與開創性的思維模式處理價值高達數百億的念頭。
(4) 態度上,以相對觀點評估風險(Taking a Relative View of Risk):他們不會為了帳面的損失驚慌失措,因為他們採用相對觀點看待風險,與其在意手中的籌碼有多少損失,更在乎自己在未來恢宏的版圖中有無一席之地。因此遭遇挫折時,總是有辦法愈挫愈勇,屢敗屢戰。
(5) 領導上,具伙伴式領導風格(Leadership Partnership):開創者幾乎毫無例外都不是獨行俠。最該重視的雙重能力,或許就是不要淪於剛愎自用,而是要在人際間通過伙伴關係補足團隊各項技能,建立互信。⋯⋯開創者的確能夠兼具想像力與判斷力,卻少有人能夠同時在兩種領域中出類拔萃。」
PwC 台灣聯盟所所長張明輝在本書推薦序文中說:「百億富豪有何過人之處?如果出身、學歷、運氣、年齡、產業這些都不是原因,那麼白手起家的致富關鍵是什麼?這項調查分析還原了這些富翁在白手起家之前的起心動念,歸納出他們成功關鍵,其實在於特殊的人格特質。」
「這項研究對於企業組織可以從中知道如何培育或找到更多具有特殊人格特質的人才,以持續創造企業價值;至於個人,則可以從中了解如何提升個人對於新價值的創造及掌握能力。」
▪ 現代品牌之父,柏克萊哈斯商學院行銷學名譽教授大衛.艾克(David Allen Aaker)在所著「品牌王道」書中說:「什麼是品牌?品牌絕不只是一個名稱或商標,更是一間公司對顧客的承諾;不僅給顧客功能性利益,還帶來情感、自我表達與社會利益。一個品牌,是以顧客每次與其接觸的認知與經驗為基礎,不斷發展而成的關係。」
「品牌具有強大的影響力。它是顧客與組織關係的核心,是策略抉擇的平台,也是影響股票收益等財務表現的重要力量。一些極具競爭力的品牌,都有其『精髓』。⋯⋯。這些品牌均以獨特優勢贏得顧客的忠誠與愛戴,以及商業上的成功。」
「品牌個性可以傳達產品屬性、提供品牌活力、確立顧客關係、引導品牌建構計畫、洞察顧客態度和行為。⋯⋯如果品牌個性能夠獲得,並保持一定能見度、鑑別度及忠誠度,實是品牌一大優勢,因為品牌個性通常難以模仿。」
▪ 哈佛大學教授,同時也是著名心理學家艾美.柯蒂(Amy Cuddy)在所著「姿勢決定你是誰:哈佛心理學家叫你用身體語言把自卑變自信」書中提到:「展現最佳狀態(presence)是從相信、信任自己而來的——包含你真切、誠實的感受,你的價值與能力。」
「展現最佳狀態不是假裝擁有某種能力;而是相信並展露自己本來就真的擁有的能力,是打破阻擋你流露真實自我的障礙,是巧妙讓自己接受你真的有辦法做到。」
「最佳狀態所呈現的特質(自信、熱忱、自在與能力),或被當成真實度的跡象是有道理的:我們越能做自己,我就越有辦法展現最佳狀態,而這讓我們產生說服力。」
▪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於耶魯大學任教的大衛.布魯克斯 (David Brooks) 在所著「品格」書中提出:謙遜的準則,總結了發展高尚品格的方法,它告訴我們如何生活,以及為了什麼而活。
「1. 我們不為快樂而活,而是為神聖性而活。2. 上述論點定義了人生的目標。3. 雖然我們是有缺陷的動物,但我們同時擁有許多禮物。4. 在與個人的缺陷對抗時,謙遜是最大的美德。5. 驕傲是最主要的罪惡。6. 生存的基本需求一但獲得滿足,追求美德與對抗罪惡的掙扎,就成為人生的主軸。7. 人格透過內在的對抗過程形成。8. 導致我們脫離正軌的都是短暫的渴求,例如慾望、恐懼、虛榮心與口腹之慾。9. 沒有任何人能獨立做到克己。10. 所有人最終都會因為恩典而被拯救。11. 要擊敗弱點,通常要先使自我安靜下來。12. 智慧始於認識論的虛心。13. 唯有以天職為主軸的人生,才能算是美好的人生。14. 最優秀的領導者,會順著人類的本性而行,而非反其道而行。15. 成功戰勝缺陷與罪惡的人,不會因此變得更富有或更出名,但會變得更成熟。」
▲我對建立風格的體認
▪ 培養脫穎而出的特質,確立個人的專業風格
‣ 發揮自我的潛能,創造自己的價值。
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信念,即真正的專業才可能導致一些人在其行業中出類拔萃,而其他人仍在原地奮鬥。如果這是事實,正確的成功祕訣,卻是隱藏在每個人的潛能及力求表現的個性之中。人如果能加以適度的磨練,各種優勢的特質也就隨之而得到充分的發揮,而特質的發揮,正是充實生活及成功事業的開始。
不斷地藉由生活與工作,就會更認識自己。設法找出你認為有興趣的工作,對某類工作有興趣就會較有成就感。有興趣就會產生持久的特質。因為每個人都具有獨特的興趣模式,表現出「潛在自我」。我們生命內在藏有豐富的潛能,等著我們去喚醒。每一個成功人士都會以一種簡單的策略確保成功的品質——認識自己。
關於認識自己,我們在前面「認識自己」的單元,已經討論很多。在此,特別再引用國內著名文學家王鼎鈞教授在「九十回顧自述」一文中,討論到如何認識自己。他說「人有三個『我』,一個是別人認為你是個什麼樣的人,一個是自己以為『我』是什麼樣的人,在這兩者之外還有一個『真我』。別人眼中的我,自己心中的我,有很大的差別,至於那個『真我』是什麼樣子,據說沒有人知道。」
「所謂知己,就是『別人眼中的我』正是『自己心目中的我』;所謂錯愛,謬愛,就是『別人眼中的我』高過『自己心中的我』;所謂懷才不遇,就是『別人眼中的我』低於『自己心目中的我』。」因此,每個人必須努力找到「真我」,發揮最大的潛能,來改變並提高「別人眼中的我」的份量與價值。
嚴長壽董事長在「做自己與別人生命中的天使」書中說:「你必須在工作中創造出不同於他人的價值。不管你的工作或職位,在你未來的人生中,你可以自己做選擇。只是如果你能夠在其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價值,這才是最好的選擇,因為這樣做,不僅讓自己提升,也能夠影響、改變周遭更多的人。」每個人應該掌握自已個性上的優缺點,並因著人生各個階段的轉換,讓它往好的、對的方向發展與改變,如此才能不斷地提升與發現自己的能力。
成功學大師史蒂芬.柯維(Stephen R. Covey)在所著「第8個習慣:從成功到卓越」書中說:「『與成功有約』是探討人生全面成功的七個習慣,因為七個習慣是關於提高效能,它們是放諸四海皆準永恆不變的法則。」
「第八個習慣:『發現內在的聲音』,包含了兩個部分:一是『找到自己內在的聲音』,二是『激勵他人尋找內在的聲音』。找到內在聲音的能力,隱藏於我們與生俱來的潛能之中。雖然是潛伏的、尚未開發,種子卻早已種下。⋯⋯每個人都有極大的內在潛力,甚至可以說是無限的。因此我們應該積極運用、開發天賦才能,獲得的將會增加,能力也就愈大。」
人之所以能成功,要能凡事全力以赴,故而得以正確激發潛能。當你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時,你就可以在職場上制勝,而且自己就能感覺到那種盡情發揮、自在瀟灑的神態,你的步調、才華、最優質的自我就可以熠熠生輝。
‣ 展現獨到的特質,奠定專業的形象。
品牌的建立是日積月累而成的。你做的每件事都在打造你的個人品牌,那就像你的招牌,讓人對你產生特定的預期。試想你手邊的某個品牌用品,如蘋果的 iPhone 手機,你想到那個產品時,會想哪些屬性及哪些特質代表那個品牌?人也可以創造品牌,當你想到某個名人的名字,就會浮現對他的印象。個人的品牌,就叫做風格。
能明確辨識的個人特質,即可視為一種個人風格。個人的風格發自人格特質,並展現在內在的思慮與外在的個人特徵及行事作風上。具體言之,風格是指正確的形式風範,縝密的思考方式,以及良好的生活、作息和工作習慣。
所有成功人物,都具有一種非凡的特質,他們不會恐懼失敗,反而喜歡接受失敗的到來;但他們不容許因失敗或是犯錯,而讓自己陷入情緒的低潮之中。他們在內心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手上的任務。他們所顯現的是堅忍不拔、臨危不亂、沈著因應的個人特質,並且能夠適時地發揮最大的潛能。
台大商學院特聘教授郭瑞祥提到:知識工作者需要在職涯發展中檢視自己的特質,才能做出最適當的發展方向。他提出的五項特質(SHAPE)為:
◉ 心靈(Spiritual):清楚自己的價值觀與志業。
◉ 興趣(Heart):找出自己最喜且最擅長的工作。
◉ 能力(Abilities):可導致更有效或更優勢工作表現的習
慣。
◉ 個性(Personality):穩定的性格、興趣及愛好。
◉ 經歷(Experience):經過各種不同的歷練,具有相當穩定
的專長。
打造各人的風格,那本身幾乎就是一份工作。你必須主動聲明你是誰、你的立場、以及你希望給人的觀感。一個人的聲譽恰如其分。常言道:「久仰大名」,都是先聞名聲,再見其人,而名聲可能為人增添氣勢,也可能減損氣勢。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說:「良好的聲譽需要二十年的時間才能建立,但卻能毀於一旦。只要想到這一點,你一定要更加謹慎。」
嚴長壽董事長在「御風而上」書中提到:「顯(visibility),是你必須要讓自己被看見。每個人都有缺點,但是如果我們只專注在自己不如人之處,很可能反而失去了你的優點。⋯⋯找出你自己最大的優勢,凸顯你的特質,這就是顯。」在一個無所隱蔽的環境裡,坦然誠懇地面對挑戰與溝通,才是真正面對競爭的生存之道。當我們在追求專業技術的同時,贏得信賴是專業態度的第一步。技術與專業,兩方面都具備了,才能算是真正的專業。
形象顧問愛利.辛普森(Eleri Sampson)在「個人形象與專業風采」書中提到:「你的專業形象即是一幅宣傳你自己的廣告看版——替你自己的專業表現打包票。絕大多數的專業人士給人的印象有五項根本特質」:
◉ 勝任:你的各項本領,包括技術、才華、資格、經歷以及
你自己相信能夠辦得到的事。
◉ 可靠:你表現出來的樣子、運用的言語以及處事的作風讓
人看出你信得過。
◉ 克制力:自制是成熟人格的表徵。風度好顯示具有自制能
力,而且持續不變。
◉ 自信:是發自於心而形於外。態度積極樂觀,並且知道自
己很有內在,隨時散發出可以承擔重任的本事。
◉ 前後一致:能永遠保持專業的風範,發揮獨特形象的實質
能力。
職業生涯停滯不前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是由於個人風格給別人不良的印象。上面所列出之組成個人形象的特質,是你必須去苦心學習、修練,日積月累才能得之。因此,如何建立良好的個人風格,是你在職場上能否脫穎而出的不二法門。
▪ 公務人員如何建立自己的風格?
‣ 肯定自己選擇的志業。
一個人會選擇當公務人員,一定經過慎重的考慮,而且必須相當辛苦的準備,才能通過國家考試,正式成為公務人員。能服務公職必然相當欣慰,因為那是一項崇高的事業,可以作為安身立命的志業。
曾任銓敘部政務次長徐有守在其著作「做一個成功的公務員」中說:「身為公務員應該感到驕傲,也應該感到責任的沈重。因為在千千萬萬國民中,國家選定了你做幾十萬中之一的公務員,這不僅是一份莫大的幸福,更是求之而不可得的榮譽。因為你是在替國家做事,為人民服務,為人類的進步繁榮而效力;這與世上任何其他行業比起來,顯然不同凡響,無與倫比,為任何其他行業所望塵莫及」。
徐次長繼續說:「我們中華民族自古以來,更是不知多少先聖先賢,都曾對這種服公職的神聖意義和價值,多所闡揚。北宋理學家張載有四句話更是慨乎言之,氣魄非凡:『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話誠然是用來勉勵所有士大夫的,也就是勉勵所有讀書人和政府官吏的。⋯⋯這真是公務員何等神聖的使命!公務員本身也何其神聖!」
公務員是負責國家政策的制定與執行的任務,關係社會的安定與發展,為全體民眾謀求最大的福祉。公務員的責任何等重大,公務員又應該感到何等的驕傲。「人在公門好修行」,所有公務員都應該勇於承擔這樣美好的修行。
嚴長壽董事長在「做自己與別人生命中的天使」書中也提到:「年輕人從事公務工作時,儘管是縣政府裡的一個小科員,都必須有一種抱負,給自己期許:因為我『掌握了國家資源』,相信有我的投入,公務工作可以改變許多事情,對社會會有更大的貢獻,當你有機會升遷,有更高的職務、掌握更大的資源,你才會更具使命感,一心要把國家帶到更好的方向。這才是做一個公務人員正確與理想的態度。」
黃丙喜等合著的「新時代的為官之道」書中提到:「文官無論古今中外都是一個崇隆、尊貴的地位,因為它是國家治理及行政推動的引擎,更是人民福禍的關鍵。文官非常不可或缺,而且愈來愈重要。」「文官體系本是推動國家向前的最大引擎,它既是動力,也是方向。我們卻很不幸地看到,過去十幾年,隨著政黨輪替,很多事務官在期間彷徨不定,失去了穩定的力量。」
最近看到聯合報的社論,這樣評論道:「無能無法把事做對,失廉無法做對的事。台灣怎麼了?政府好像無心做事,沒辦法做事,或者做了事也沒辦法把事情做對。⋯⋯政府沒辦法「把事情做對」,表面看是效率問題、能力問題;但追根究柢,一次又一次的改革半途而廢,證明政府根本沒有決心去做對的事。⋯⋯可悲台灣的前途,可恨政客非貪婪即無能,可憐民心失落無所依!」我不知道當今在朝的官員們看了這則報導,內心作何感想?
在職場上,你會碰到很多痛苦的抉擇,如要妥協價值觀、壓抑意見或隱藏良知。有些痛苦阻礙我們的學習、成長和思考,吞噬我們的未來。觀念分歧、權力鬥爭、階級隔閡、個人利益衝突等等,都會影響自我在職場上的判斷。所以,你如何選擇什麼是正確的?你要聽誰的?建議你可採取亞理斯多德的看法:「最終什麼是正確的,答案存乎己心,你應該相信自己。」忠於自我,相信自己的直覺,該做就去做,發揮自己的特質,充分展現自己的潛能,做出最大的貢獻。
想要擁有脫穎而出的「獨特氣質」,並能讓自己揮灑自如並不容易。但是隨著年齡與經歷的增長,真正穩重的人會逐漸擁有更多的能力與權力,可以在職場上表達真實的自我。你練得的冷靜沈著,自我堅持,自會贏得別人的好感與信任。你坦然的心胸與卓然的精神表現,更會讓人感到佩服與尊重。
賈伯斯說:「只有熱愛你的工作,你才能做出偉大的工作。」蘇格拉底也說:「每個人身上都有太陽,只是要讓它發光。」人生是一場豐富的饗宴,生命要活得精采,只在於我們能不能把自己的生命發揮得淋漓盡致。你選擇擔任公務人員作為終身志業,希望你能肯定自己的選擇,並且能在自己的努力下,發光發熱,發揮生命最大的價值。
‣ 建立良好風格的作法。
大多數公務人員都從基層做起,在剛開始的時候職位可能不起眼,但如能充分發揮自己的優點,並隨時發現自己的不足;能看清自己的優缺點,並且將它放大,這樣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斷的做修正,都可以慢慢地找到陽光大道。
在職場上要充分發現自我,你必須彰顯個人的特點,而不是掩藏起來。你的態度沈穩、親切而堅定,具有同理心,真誠的表現,以及言之有物的談論,充滿果斷明快的做事風格,在在都充分散發出穩重的氣勢,備受長官及同事的關注,讓你更能展現自我,充分發揮才能,快速脫穎而出,成為職場上的幹才。
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在「自我管理」書中即闡述:「知識工作者必須有效地做自己的執行長。你可以自己選擇,知道什麼時候該改變路線。要把事情做好,你必須培養對自己的深刻了解,包括:(1)你如何學習?(2)你的做事方法為何?(3)你如何與他人共事?(4)你的價值觀如何?(5)你可以在哪些地方作出貢獻?」你必須對自己有清楚的了解,並藉由不斷的反省與自我調適,才能找出最佳的職涯策略。
打造個人風格的做法,如再多做一些、說到做到、注意細節、決心與規律、放下自尊等作為,都有助於提升個人風格的效益。要把事情做對做好,要在工作中展現真實的自我。你的為人與價值,和職稱、薪酬或做什麼樣性質的工作無關。「成為你能變成的樣子」,是一輩子的歷程,但那是你能做到的事中最重要的。事實上,那正是你在工作中展現出個人的「獨到特質」。它能驅動你的動力、動機和毅力,讓你持續學習、成長和挑戰極限,使你與眾不同。
美國爵士音樂家邁爾士.戴維斯(Miles Davis)說:「有時候你需要演奏很久,才能演奏出自己的風格。」想要建立自己的風格,你需要堅持、決心、熱情、專注、努力,才有可能做得到。而且風格的形成,是要日積月累,才能慢慢展現出來。你必須找出你的「獨到特質」,帶著它踏進職場,才可以幫助你邁向成功之路。
以下提出幾項建立個人風格的作法暨介紹幾本相關的書籍,你可以不斷的學習、修練,希望能對你有所助益。建立風格的作法:
◉ 沈著穩重的氣勢,展現冷靜和堅定信心的做事能力。
◉ 堅持該有的作為,敢說敢做的正直和勇氣。
◉ 專注於自己的承諾,善於提出高明的見解,展現卓越的績
效。
◉ 重視未來的發展,不會惦念過去的錯誤,把焦點放在未來
可以有哪些影響力。
◉ 身為主管人員,不論在順境,或是逆境,都需要親自面對
員工,以顯示你的真誠領導。
此外,哈佛大學商學院著名的「破壞式創新」創導者克雷頓.克里斯汀生(Clayton M. Chirstensen)教授在「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書中,提出的「人生三問」,可供全體公務人員思考自己未來如何正確經營自己的人生:
◉ 如何知道我的工作生涯可以成功、快樂?
◉ 如何知道我與配偶、兒女與朋友的關係可以成為快樂的泉
源?
◉ 如何知道我這一生會堅守原則,以免牢獄之災?
關於如何建立風格,介紹幾本相關的書籍,供大家參考研閱:
◉ 克雷頓.克里斯汀生(Clayton M. Chirstensen):「你
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 查爾斯.韓第(Charles Handy):你拿什麼定義自己?
◉ 葛瑞騰(Lynda Gratton):未來工作在哪裡?
◉ 席薇雅.安.惠烈(Sylvia Ann Hewlett):讓世界看見
你。
◉ 南.羅素(Nan S. Russell):大膽起步——在工作中展
現自我,創造耀眼的自己。
◉ 嚴長壽:做自己與別人生命中的天使。
◉ 李開復:做最好的自己。
◉ 黃丙喜等:新時代的為官之道。
◉ 博納德.羅斯(Bernard Roth):史丹佛大學設計學院創
辦人教你:把成功變成習慣。
◉ 克里斯.科米薩耶夫斯基(Chris Komisarjevsky):口碑
就是我。
◉ 永.克利斯托夫.班特(Jon Christoph Berndt):我,就
是品牌:是 A 就別假裝是 B,創造你的獨特賣點,做最棒
的自己。
◉ 史維克歐克拉(John Sviokla)、科恩(Mitch Cohen):
大翻身時代。
◉ 陳嫦芬:菁英力——職場素養進階課。
◉ 李棋芳:臉書統治網路的八個觀念。
◉ 大衛.艾克(David Allen Aaker):品牌王道。
◉ 史蒂芬.柯維(Stephen R. Covey):第8個習慣:從成功
到卓越。
◉ 王嘉義:把自己經營成好品牌。
◉ 泰瑞沙.張(Theresa Cheung):儀式的力量
成功人士的日常——個個都有自己的一套標準動作
八、領導才能
行政機關高階人員肩負機關之規劃與推動任務,上層政務人員之政策指示,帶領中低階層人員落實政策之執行,關係機關之成敗甚鉅。
高階人員經過中階文官之歷練,尤其以擔任科長職務,極為優秀者,始能晉升為簡任職務,平均約需經過二十五年左右之努力,才有此機會。因此晉升簡任職務競爭相當激烈,必須表現極為優秀者,才有晉升的機會。而擔任簡任職務,往往成為公務人員職涯規劃努力的目標。
在簡任人員中,最為關鍵的職位是司、處長,是擔任領導職務。領導與管理的工作是不同的。要釐清兩者的差別,可從英文字根來看,領導(lead)的字根原意是「前進、帶路」;而管理(manage)的字根是「手」,根本含義是「處理事務」,和維持秩序、組織與控制有關。
管理是處理事物、安排組織的資源;領導則帶領追隨者前往從未到過的地方。簡單的說,管理是把事情做對(do the things right),領導則是做對的事情(do the right things)。領導是願景與判斷的活動,追求效能;管理是講求效率。管理者維持現狀,而領導者改變現狀。
領導就是影響他人朝某個方向努力時所展現的能力。領導者具有的人格特質如:驅動力、影響他人的欲望、誠實、自信、良好操守、智慧和相關知能等。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當領導者。但是有意成為領導者對領導能力可預作準備,使自己成為一位優秀的領導人才。
領導不是天生的,成功的領導者大部分都是後天培養的。只要虛心學習、鍥而不捨地努力,盡情發揮自己的才能,就可以成為傑出的領導者。
▲關於領導才能:名家如是說
▪ 威斯.威爾(John C. Maxwell)說:「所有好的領導者都有夢想,而所有偉大的領導者和別人分享夢想,讓這些人仍能夠幫助他美夢成真。」
▪ 美國史丹佛大學教授湯姆.彼得斯說:「現在的領導者必須具備美感與說故事的能力。」領導的美感包括:效率之美、決策之美、團隊精神之美。
▪ 奇異公司前執行長克威爾許說:「過去的老闆之所以成為老闆是因為他比為他幹活的人多知道一點東西。而未來的領導者,則是以願景、共同價值觀及目標來進行領導。」
▪ 法蘭克.克雷恩(Frank Crane)曾說:「如果你太相信別人,你就可能被欺騙,但是如果你不信任別人,你卻會活在痛苦之中。」宏碁電腦公司創辦人施振榮認為:「領導者要能享受大權旁落的樂趣。」奇美的許文龍董事長的領導哲學是充分授權。他喜歡釣魚,有人問他在釣魚時是否也在思考些什麼偉大的計畫,他總是笑笑地說:「我只在想魚。」
▪ 松下幸之助說:「領導者必須經由各種方式讓同仁了解他的信念與哲學。同時,最重要的就是能以身作則。如果一位領導者缺乏以身作則的氣魄,相信同仁絕不可能衷心追隨。」
▪ 丹尼斯.魏特利(Denis Waitley)說:「要獲取他人的尊敬,必須努力做到值得人尊敬。要成為學習的模範,首先要樹立積極的典範。」「誠信是做人的根本,無論在什麼情況下皆要堅持誠信。」
▪ 華倫.班尼斯(Warren Bennis)說:「在21世紀中,領導者最重要的挑戰將是,如何啟發組織的腦力。」印度聖雄甘地對於不同的文化曾提出「尊重、理解、接受、欣賞」的見解,領導者在處理團隊多元的意見時可以學習這樣的精神。
▪ 知名企管顧問、演說家彼得.布雷格曼(Peter Bregman)在所著:「關鍵4秒:最成功的人如何做出好決定」書中說:「你準備好當領導人了嗎?關鍵就在助人成功,但不急著求自我表現;做成為領導人之後做的事,而不是你認為要成為領導人要做的事。」身為領導人,利己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擁護全體的利益。協助別人成功,而不只是自己或自己的團隊成功,長期下來才是幫助自己成功的最好方法。
▪ 詹姆士・庫塞基(James M. Kouzes)和貝瑞・波斯納(Barry Z. Posner)合著的「模範領導的養成」(Learning Leadership)書中提到:「領導者是天生的,你也是天生的領導者。並提出要成為模範領導者的五個基礎原則:(1) 相信自己辦得到;(2) 追求卓越;(3) 挑戰你自己;(4) 爭取支持;(5) 審慎練習。」
「模範領導的五大實務要領;(1) 以身作則;(2) 喚起共同願景;(3) 向舊習挑戰;(4) 促使他人行動;(5) 鼓舞人心。」
▪ EQ 之父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在所著「高 EQ 領導力」書中提到:「研究發現領導者會有六種特殊的領導風格,每一種都由不同的情緒智商結構所組成;最重要的可能性是績效最好的領導者不只憑藉一種領導風格;在一星期當中,他們通常使用多種或大多數的領導風格,天衣無縫,且程度不同,端視商業情況所需。想像這些不同的領導風格,就像專業高爾夫球選手球具袋中的各式球桿一樣。⋯⋯專業選手感知眼前的挑戰,迅速抽出正確的工具,優雅地運用它。這也是高影響力的領導者工作的方式。」
「這六種領導風格是什麼呢?(1) 權威型的領導者激勵他人朝願景前進;(2) 聯繫型的領導者創造情感連結及和諧;(3) 民主型的領導者透過參與建立共識;(4) 領先型的領導者期待卓越及自我引導;(5) 教練型的領導者培育未來人才;(6) 高壓型的領導者要求立刻順從。」
「在六種領導風格中,權威型的領導是最有效、最能帶動工作氣氛的一種。教練型的領導方式最少被使用,然而這個風格隱含的訊息是,『我相信你。我投資在你身上,我也期待你最大的努力。』聯繫型領導是建立歸屬感的大師。民主型的領導者建立了信任、尊重和承諾,但是也有缺點。高壓型的領導方式在大部分情況下效果最差。」
「當然,很少領導者具備全部六種領導風格,更少人知道應該何時及如何使用它們。⋯⋯領導者首先必須了解何種情緒智商職能,是他們所缺乏的領導風格的基礎,然後不斷努力增加及提升這些情緒智商。⋯⋯每一小時,每一天,每一星期,主管都必須像練習高爾夫球般演練他們的領導風格;在對的時間,運用對的風格,使用剛好的份量。報酬就在於結果。」
▪ 成功學大師拿破崙.希爾在所著「思考致富」書中提到:「成為領導者的十一個必備特質:(1) 奠基於深厚產業知識的堅定勇氣 (2) 自制力 (3) 公正不阿 (4) 果決 (5) 明確計畫 (6) 多盡一份力量 (7) 個性討喜 (8) 體貼與體諒 (9) 精通細節 (10) 願意扛下所有責任 (11) 團結合作。」
▪ 法國名畫家布拉克(Georges Braque)曾說過:「藝術中唯一重要的事是無法解釋的。」領導也是如此。領導力是一門鼓舞他人為共同理想而奮鬥的藝術。有人請教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如何學習領導,杜拉克回答說,去學拉小提琴。
▪ 美國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說:「一個人應該利用別人的經驗,以彌補個人直接經驗的狹隘。」前紐約市長朱利安尼說:「領導者最艱鉅的任務之一,是讓每一位部屬施展所長,將其內在潛能發揮到極限。」印度格言:「經驗,製造一切未來;經驗,是所有過去的成果。」成功的領導者,要能將組織建構成學習型的團隊,要建立學習型的團隊就從經驗分享開始。
▪ 拿破侖名言:「一隻獅子率領的羊群,可以打敗一隻綿羊率領的獅群。」英特爾創辦人之一安迪.葛落夫(Andy Grove)說:「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鴻海董事長郭台銘說:「在快速成長的企業,領袖應該多一點霸氣。」俗語說:「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這些說法,都在強調領導者在組織中的重要性。
▪ 美國第六任總統約翰.昆西.亞當斯(John Quincy Adams)說:「如果你的行動啟發了別人夢想更遠大、學習更多、成為更優秀的人,那麼你便是位領導人。」
▪ 英國陸軍元帥蒙哥馬利(Bernard Montgomery)說:「領導人的首要任務,就是樂觀。部屬跟你見過面後感覺如何?他感到振奮嗎?如果沒有,你就不是領導人。」
▪ 沃瑪(Walmart)創辦人山姆.沃爾頓(Sam Walton)說:「優秀的領導人會想盡辦法提升員工的自尊心。如果員工們對自己有信心,他們能做到的肯定令人刮目相看。」
▪ 亞都飯店總裁嚴長壽說:「我認為一位優秀的領導人,並不只是一個優秀經營者與決策者,還要是一個能夠規劃願景的人,有開闊的視野、卓越的見解,可以洞察機先看到組織將要發生的問題,針對問題規劃出方向,從高處去看問題。組織有願景,企業才有未來。」
▪ 德克薩斯州錦繡鎮鎮長唐納.菲利普(Donald Phillips)在所著「向林肯學領導」書中說:「林肯領導學是普世典範。林肯知道,真正的領導力是發揮日復一日沈靜而細微的影響,常常與追隨者等民眾面對面接觸。⋯⋯他激勵人民,從平凡無奇到追求更好的表現、成就、自覺。⋯⋯他坦率無偏見、客氣有禮、寬恕容忍、公正不倚,對於全民的尊嚴時時刻刻保持敬重。」
「林肯的態度與行為,實際上描繪出一個過程,象徵人與人之間受歡迎且正直的關係。亞伯拉罕.林肯就是領導力的本質。」「林肯說:『品格如同樹林,名譽如同樹蔭,我們只想到樹蔭,卻不知道樹木才是根本。』品格是領導力的基礎。」
▪ 曾任美國總統文謄、教授、作家等身分活躍於美國政壇與公共生活的大衛.葛根(David R. Gergen)在所著「美國總統的七門課」書中提到:「根據我的判斷,有七把成功之鑰,能讓白宮有效領導。他們不但適用於各黨各派,也適用於其他大多數組織的領導人——企業執行長、大學校長、軍隊統帥,以及非營利組織負責人。這七門課是:人品貴重、目標清楚、說服力強、在體制內運作的能力、就任百日內定江山、堅強的顧問群及傳承願景。」
▪ 華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曾提出總統必須遵守的六大管理守則:(1)「該做什麼?」是總統該問的第一件事。就算某件事是他的主打焦點,他也不可剛愎自用。(2)第二守則就是:「專心一致」。(3)守則第三條是:「沒有事情是絕對的。」,意外也是正常的。(4)守則第四條是:「事不躬親」。(5)守則第五條是:「總統在政府機構內不要有朋友」。(6)「選上後,就別再搞競選活動了。」
▪ 華倫.班尼斯(Warren Bennis)和羅伯.湯瑪斯(Robert Thomas)合著的「奇葩與怪傑——時代價值和關鍵時刻如何塑造領袖」書中提到:「我們研究發現,每位目前還在扮演領袖角色的怪傑,都擁有一個特質:赤子之心(neoteny)。赤子之心不僅是返老還童,擁有年輕的外表,同時也重新具備年輕人的人格特質:好奇、愛玩、熱切、坦然無懼、體貼和氣、精力充沛。」
「赤子之心就是在成年之後仍然保有年輕人的特性,是一種進化的動力來源。⋯⋯我們猜想,所謂領袖魅力(charisma)其實就是赤子之心。領袖魅力也會讓人不自主地為這位領導者服務。⋯⋯我們相信,這是怪傑們最大的秘密,讓他們能夠不斷領導、學習,而且無論生理狀況如何,都能常保喜樂的心。」
▪ 日本第一位牛津大學教育學博士,東京外國語大學教授岡田昭人在「未來你是誰——牛津大學的 6 堂領導課」書中說:「牛津大學校友人才輩出,其中許多人還是歷史上的偉人。之所以有這樣的成就,原因就在於『打破常識』的教育理念。」
「要成為活躍於世界舞台的全球化人才,要具備 6 種能力,成為一流的領導者。這 6 種能力是牛津大學校友的共通『特質』——統御力、創造力、戰鬥力、分析力、冒險力、表現力。」
▪ 曾任高盛公司副董事長,目前是哈佛商學院企業管理講座高級講師羅伯.克布倫(Robert S. Kaplan)在遠見天下出版公司編印之「哈佛教你做好自我管理」書中提出:「領導人七大自我評量:認為領導人要評估績效,維持運作正常,應該不時暫停一下匆忙的腳步,問自己一些問題。包括:(1) 溝通願景和優先要務;(2)時間管理;(3)意見回應;(4) 接班規劃;(5)評估和調整;(6)在壓力下領導;(7)保持本色。」
「成功的領導人在他們的事業生涯中,難免會走入岔路歧途。若要重回正軌,必須稍停一下,看清楚想明白之後,才擬定新的作戰計畫。在這個過程中,花時間問自己正確的問題,洞悉問題所在,遠比找到答案更重要。⋯⋯定期自問自答,可以幫助你克服領導上的挑戰和解決問題,而這些挑戰和問題,都是你在職場生涯中一定會碰到的。」
▪ 曾任「財星」五百大企業人力資源主管,目前為主管教練、講師,以及書籍作者史考特、艾伯林(Scott Eblin)在「預約下一次的升遷:從總機到總裁都要知道的九大工作秘密」書中說:「領導人要定期更新自己的經歷與視野。並引用哈佛大學教授也是『調適性領導』一書作者隆.海菲茲(Ronald A. Heifetz)曾提到,『領導人必須定期離開一下舞台到陽台上透透氣。』讓你到陽台上透透氣的好方法之一,就是培養你定期會施行的例行更新工作。」
「要在主管職位的漫漫長路上成功,你就必須在心裡、生理、精神和人際領域上,養成定期更新的慣例。⋯⋯若能在你的生活保留空間,你的精力和視野也將讓你在下一階層的未知領域奮鬥時受益無窮,進而幫助你,並帶出你的最佳狀態。」
▪ 史蒂芬.柯維(Stephen R. Covey)說:「領導是所有藝術的最高境界,單純因為它賦予其他藝術活力,也讓專業人士各司其職。」「領導的藝術在於幫助別人看清他們自身的價值與潛能。」
▪ 美國管理顧問布萊恩.李(Brain Lee)說:「卓越的領導人就像優秀的指揮家——他們會超越音符,引導出演奏者的神奇能力。
▪ EQ大師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在和哈佛商學院講座教授林達.希爾(Linda A. Hill)等合著的「跟著哈佛修練職場好關係」書裡『成為全方位領導人』一文中提到:「每位企業人士都聽過這樣的故事:一個極為聰明、也非常能幹的高階主管,在晉升到領導階層後,卻無法勝任。當然,也有些才智與專業夠扎實、但並不特別傑出的人,在被提拔到領導職務後,卻一路扶搖直上。」
「企業界有太多這樣的故事,似乎證實了以下這個普遍的想法:要找出擁有『適當領導特質』的人,是一門藝術而非科學。」
「然而,我也發現到,所有的高效能領導人都有個重要的共同點:很高的情緒智慧(Emotional intelligence,EQ)。這並不是說,智商和專業技能無關緊要,它們還是很重要,但只是『門檻』,也就是說,只是擔任高階主管的基本條件。」
「EQ是領導力的必要條件。一個人就算受過世上最好的訓練,頭腦敏銳、擅長分析,還有源源不絕的聰明點子,但若是沒有EQ,仍然無法成為偉大的領導人。」
▪ 彼得.杜拉克的學生,也是他長期工作夥伴,兩人共事長達二十六年之久的約瑟夫.馬齊里洛(Joseph A. Maciariello)在所著「我在彼得.杜拉克身旁的一年——杜拉克的52週教練課,學習高效能領導、探索人生價值(A Year with Peter Drucker: 52 Weeks of Coaching for Leadership Effectiveness)」書中提到:「培養領袖而非事務員:高效能領袖完成該做的事,而且是可信賴的人。」
「(1) 贏得信任是必要的:領袖的行為與他宣稱的信念必須一致,或至少是相容的。有效的領導不是建基於聰明,而主要建基於表裡如一。
(2) 信任與品格:要成為一名領袖,你必須有追隨者。要有追隨者,你必須贏得他們的信任。」
「領導者主張什麼?
1. 關鍵是價值觀是否正確。
2. 幫助組織度過逆境的價值觀。
3. 價值觀彰顯行動決心。」
▲我對領導才能的體驗
▪ 什麼是領導,領導者具備哪些領導才能?
有關研究領導的書籍可謂汗牛充棟,對於領導所下的定義,也近百則,我們無法詳加討論。我的重點在瞭解領導的職責所在,並使有意成為領導者對領導能力預做準備,使自己成為一位優秀的領導人才。
‣ 所謂領導(leadership),就是影響他人朝某個方向努力所展現的能力。
領導是一種影響的過程。因此,有學者認為,領導最簡單的定義是:「有跟隨者,才有領導。」華倫.班尼斯說:「領導就是影響人們願意甚至是熱誠地奉獻自己的心力、創造力,以及其他的資源。領導就是讓人盡其所能。」
美國前紐約市長朱利安尼認為:「領導的方式不限於一種。羅斯福總統的演說激勵人心,邱吉爾是口若懸河的演說家,雷根以其人格的力量來率領眾人——大家信任他,所以願意追隨。你指揮人們的能力,多半是看他們對你的想法。」領導者最艱鉅的任務之一,是讓每一位部屬施展所長,將其內在潛能發揮到極致。
領導者具備的領導才能,諸如視野開濶、型塑願景、敏銳觀察、快速反應、策略分析、創新思考、勇於變革、溝通協調、有影響力等等才能。茲將較為重要的影響力、願景及變革等三項,略述於後。
✧ 領導是一種影響力,有影響力的才是真領導。
領導者所擁有的見識廣度、知識豐富性、和洞察力深度,成為部屬接受的權威基礎。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說:「領導者必須經由各種方式讓同仁了解他的信念與哲學。同時,更重要的就是能以身作則。如果一位領導者缺乏以身作則的氣魄,相信同仁絕不可能衷心追隨。」
喬頓.巴頓將軍也曾說過:「領導力有三項原則:一是以身作則;二是以身作則:三還是以身作則。」再沒有比做眾人的模範更具激勵效果的了。當你挺身而出、以身作則,便能激勵他人。所以,要成為一位好的領導者絕非偶然,它需要在行動上樹立榜樣,成為團隊的標竿以及學習的對象,激發成員主動行事的精神。
領導者的格局與魅力,是影響力重要的來源。格局是由能力、見識與氣度所構成。在領導職位上,就必須有先見、更大的氣度與能量。領導者能以格局超越懷疑和恐懼,克服追隨者不安的感覺。用寬懷的氣度讓部屬敢於創新求變,不怕犯錯,是推動團隊持續前進的關鍵。
魅力是優越的人格特質,是一種經年累月的智慧結晶和能力,諸如自信心、意志力、熱忱、敏銳觀察、堅持理想、人際關係等多項成功特質。魅力是吸引力和影響力的交集,它不但能吸引人追隨,還能發揮影響力,領導人群朝共同願景邁進。
✧ 領導者有願景,而且教別人看未來的視野。
成為領導者的第一步,就是能夠認清整個大環境的現狀,然後公開表明你要走的方向。領導人的角色是描繪出願景的專家,讓他所領導的人也接受這願景。這樣一來,組織所有的能量集中在相同的目標,這就是願景。真正的領導者是提供願景和方向感,並能以他的氣度、能力及方法,團結和提升眾人,讓願景得以實現。所以,願景是看到別人所沒看到的。領導是化願景為實際的能力。 哈佛大學教授嘉納(Howard Gardner)於「領導大師風雲錄」一書中認為:「領導者如說故事的高手。優秀的領導者以文字號召追隨者,激發追隨者對願景心生渴望,甚至自己成為後人傳頌的傳奇事蹟。」
美國知名暢銷書作家及企業員工訓練專家史蒂夫.錢德勒(Steve Chandler)在合著的「勇敢放手的成功領導課」書中說:「做為一名領導人的首要工作就是營造願景,然後讓自己生活在願景之中,就好像已經發生了一樣。領導力的精髓就是你必須有願景,不能只憑空吹噓。真正的領導人能帶領團隊成員邁向未來。」
「第五項修練」的作者彼得.聖吉(Peter Senge)說:「lead 的古字為leiten,意思是『跨越一個門檻』,領導人的特質,就是願意帶領眾人,踏出未知一步,指出一個方向。真正的領導人應該要拋棄恐懼、焦慮等包袱,帶領大家向前邁進,每天與員工建立互信關係,從錯誤中學習,並永遠保持願景。」
總之,領導者具有一種驅使人們邁向理想與偉大的情操,他具有夢想、理想,擅於擬定目標與塑造願景、不斷追求組織的成長進步。
✧ 領導者就是變革的建築師。
領導者除了塑造願景,並且要帶動員工意識到變革的必要,以及馬上採取行動的重要。讓大家清楚認知變革的未來與過去會有什麼不同,預見變革落實的步驟。
華倫.班尼斯說:「因應環境變化,改革各種做法,並且建立員工信心和充分授權,讓員工找出新的做事方法。他們勾勒遠景,激發大家對新做法的信心,從而瓦解改革的排斥。」對於班尼斯而言,領導其實就是變革的建築師。
變革是希望的源頭。傑克.威爾許認為:「一個敢於挑戰傳統經營觀念的人只要記掛改變的存在,就能夠保持警醒,並隨時採取行動。」領導者與眾不同之處,在於他能探究各種假定狀況,並能對傳統抱有懷疑的態度。
前面提到的史蒂夫.錢德勒也說:「領導人是改變的倡導者,他們會持續宣傳不斷改變的優點,他們會擁護自我改造的組織,讓生產力和創新力一次次攀上新高峰。」
組織變革理論的鼻祖寇特.盧文(Kurt Lewin)說:「只要改變,才能真正理解。」前HP CEO 卡莉.菲奧莉娜(Carly Fiorina)說:「改革要有公信力。」約翰.科特(John Kotter)等著「冰山在融化」書中,提出成功變革的八大步驟:(1) 建立危機意識;(2) 成立願景團隊;(3) 提出願景;(4) 溝通願景;(5) 授權員工參與;(6) 創造近程戰果;(7) 鞏固戰果並再接再厲;(8) 讓新做法深植企業文化中。這項「變革八步曲」,確實可作為領導者參考運用的變革法則。
▪ 領導是天生或養成?
領導是天生的抑或後天打造、訓練出來的?可以從觀察、學習、訓練而成為卓越的領導者嗎?領導力當然不是一種基因,也絕非凡人無法了解的神秘、天命。經過研究不斷顯示,領導是一種可觀察、學習的實務。
‣ 華倫.班尼斯說:「最可怕的迷思,就是認為領導人都是自然天成的。也就是說,領導人的骨子裡都有其特殊的遺傳因子存在。這個迷思似乎在推論,每一個人的體內都存在著特定的美德,或者是一點也沒有。」班尼斯說他在評量偉大的領導者時「他們全認為領導者靠養成,而不是天生的,而且養成主要是基於自己的努力,多於任何外在方式。」班尼斯也認同這種看法:「我相信,每個人無論年齡與環境如何,都能夠自我轉型。」
‣ 朱利安尼說:「領導才能不會從天而降,但可以藉著學習逐漸培養。」領導才能是個人經驗累積的成果,乃日常生活養成的智慧。而且領導人才的培養是長期而持續的過程。
‣ 彼得.杜拉克說:「領導不是天生,也不是由外力所塑造,是經由自我鍛鍊而成大器。」每個人可以從發展自己的長處開始做起,時時為自己添加新的本事,然後在工作中實踐。
‣ 領導是一種技能。也就是說,領導是一種可以習得,同時也可以獲得的能力。事實上,大多數人都可以透過一定過程的訓練以及學習之後,而獲得領導技能。如果你想具備領導才能,就必須通過學習、歷練,不斷提升自己,使自己在學習和工作中逐漸成為一名合格的領導人才。
▪ 如何培養成為領導人才
‣ 相信自己有領導魅力
要想成為領導者,首先必須自己有志向及勇氣,才有可能成為領導者。拿破侖曾說:「不希望成為軍官的大兵,永遠成不了將軍。」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亦曾強調:「一名職員,卻不以為自己是職員,而以社長那樣的心態來工作——『自己就是社長』的氣魄。」松下認為人的素質是有差異,但不會太大。聰明人與愚笨人的差別,只不過一紙之隔而已,如能磨練,都能發光。
美國西點軍校前校長潘模將軍(Dave Palmer)曾說:「給我任何一個人,只要不是精神病人,我都能把他訓練成一個領導人。」西點相信,並不是只有少數人天生具有領袖的特質,而是每個人都具有成為領袖的潛力。你應該相信,自己可以成為優秀的領導者。
‣ 為領導能力作準備
不管是研究領導理論之學者,或是實際從事領導工作的政治家或企業經營者,都肯定領導才能是可以通過訓練逐漸培養而成。成為領導者是個人發展的一個永無止境的旅程。
約翰.寇特(John Kotter)指出,「要養成一位卓越的領導者,至少必須花費十至二十年的時間。」這個時間大約就是一位公務人員從科員晉升到高階主管人員的時間。也就是說,你必須從服務公職開始,就要培養領導能力。而且,要注意許多的領導原則擷取自日常生活中的點滴而來。
‣ 加強領導能力的培養
在前面提到,領導能力大部份都靠後天培養而來,只要虛心學習,鍥而不捨地努力,盡情發揮自己的可能,就可以成為傑出的領導者,下列各點可供參考。
✧ 自我肯定,發展自我
自我覺醒是成功領導者的必備要素。而認識自己是成為領導者的條件之一,想成為領導者,必須先了解自己。你對自己了解愈多,越能理解平日工作與生活中遭遇的難題與矛盾。領導者藉由反省自己的生活和檢視自己的經驗,發展出導致他們成功的態度、行為和觀點。最後,他們培養出一種周延又可行的領導風格。
✧ 在專業環境中學習
領導者一定要具備的能力是,以豐富的專業知識來預測未來。未來不但要靠直覺,還要靠知識,才能引領以組織向正確的方向邁進。要發展領導能力,最有效的場所還是工作場合。英國作家道格拉斯(Norman Dauglas)認為:「某些事情是無法從別人身上學到的,你必須親自赴湯蹈火。」
工作場所根本之學習之道來自留心看待經驗。工作時如果能記取自己以往的經驗,或是接受他人經驗的傳授,不斷累積自我評量的經驗,並通過自己的洞察力提升個人實力。
✧ 自長官標竿學習
身為長官都有他們值得學習之處,學習他們的做法及思維,並由這些經驗中學習,是最直接有效途徑之一。被稱為「領導藝術家」的傑克.威爾許(Jack Welch)進入通用電氣公司從一位化學工程人員做起,三十三歲成為通用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總經理,四十五歲成為董事長,他的成就也是在公司內逐漸歷練培養而成。
美國前總統艾森豪曾說過:「吾人應如何發展成為一個領導者,就是在領導者身上學習。」朱利安尼也說:「我的長官,對於我理念的塑造產生深遠的影響。」總之,如果你用心的話,你會發現身旁就有一些模範,可逐漸強化本身的領導風格。
✧ 加強參加訓練及進修活動
領導者需要不斷汲取新知才能領導組織成長。領導者除了在工作中學習外,還必須要加強參加工作外訓練及進修活動,充實自己的領導能力。領導人員的核心能力如型塑願景、策略規劃、變革及危機處理、團隊激勵、跨域協調等知能與技巧暨有關人格特質與魅力,包括正直、果斷、自信、活力、關懷、使命感等等,均可以透過訓練培養成為一位成功的領導者。
彼得.杜拉克等許多管理學者都強調多參加訓練及重返學校進修對於領導者的重要性。要成為領導者,就需要大量閱讀、不斷學習,使自己具備最新的知能。「學習領導」一書作者丹尼.寇斯(Danny Cox)就強調:「世界上一些最偉大的成就,都是由那些不斷自我學習的人所造就的。」寇斯說:「我願意花一萬美元來找一本書,教得我學會這一切。」你願意為你的領導才能投資嗎?
▪ 我的領導能力學習、磨練之得與失
‣ 年輕科長,初試啼聲;適逢環境改變,抓住機會全力衝刺。
擔任台北市政府教育局科長,當時年齡剛滿三十二歲,服務公職才五年,又從人事業務轉任教育工作,有些惶恐,但還是接下挑戰。
在學校學的是公共行政,高考是人事行政,初次擔任教育行政主管職務,必須充實主管管理知能,且因非教育本行,更須汲取教育專業知識,否則「外行領導內行」,何以勝任工作。因此,立即參加師範大學研究所在職學分班,利用夜間及週末進修教育課程。
此外,就是在科員時期,從科長身上學到的領導管理知能,加以模仿運用。譬如,如何瞭解每位同仁的專長,分派適合的工作;如何鼓舞士氣,讓大家全力以赴;如何有效創新,展開新的業務等等功夫。雖然初任主管,尚能帶領十幾位同仁,同舟共濟,共赴事功。
對我較大挑戰的是,當時的市長非常重視文化活動,被譽為「文化市長」,以推動全市文化活動,作為施政重點,我這位「文化科長」,就得承擔更多的業務。除了在硬體建設要規劃推動遷建動物園、籌建社會教育館、天象館、新建美術館等重大建設外,還得負責推動台北市音樂季、戲劇季、體育運動季及市民講座等重大文化活動。可謂「文」「武」全包,「日」「夜」間都有業務。白天上班、開會,晚上辦理各項藝術表演活動,工作特別繁重。
為了完成這些任務,除了親自參與,激發同仁熱衷於工作外,當時最大的幫助是,我借重了民間各相關活動的協會或學會,以及許多專家學者的參與和指導,才得以順利完成任務。
擔任科長六年多的時間,雖然辛苦,然而「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不僅常常得到長官的肯定,自己也覺得有成就感。希臘哲學家伊比鳩魯說:「戰勝越大的困難,就得到越大的滿足。」經過長期努力掙來的成就,最能讓人滿足。當時除了獲得總統核定為保舉特優人員的殊榮外,對於往後的升遷當然也累積更有利的資歷。
‣ 「外行館長」,運用管理知能;大破大立行事,挑戰與試煉的寶貴經驗。
能被奉派擔任台北市立圖書館館長,大概與先前在科長時期的表現有關。當時市長召見的時候,告訴我說,希望我去圖書館服務,不要讓他失望。當年適值台灣完成十大建設之後,全力推動文化建設計畫,分別在每個縣市興建一處文化中心,以圖書館為主,並包括文物陳列室,音樂演奏廳等設施。台北市則要興建圖書總館及各行政區分館。加強推展文化活動為當時之重要政策。我到市圖服務,正趕上文化建設的列車,乃掌握有利的契機,積極開創各項館務工作。
雖然圖書館業務,對我來說算是門外漢,但擔任科長時,就是督導圖書館業務;又曾經參加「教育部文化中心考察團」,赴美、日兩國考察,為期兩周,參觀過之圖書館從社區圖書館到大都會圖書館(如紐約市立圖書館),以及國會圖書館,都深入地訪問學習,並蒐集許多資料帶回來參考。對圖書館專業的經營管理,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
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曾說:「對某種知識有最深遠影響的改變,通常並非來自同一知識領域。」也就是說,某一專業如能有不同領域的人參與意見,可以帶來衝擊及改革,成為進步的動力。
我在大學及研究所主修公共行政,就是本著管理理論之原理原則,有其共通性,可以觸類旁通廣泛運用於各種組織管理上,乃毅然投入圖書館事業。當年正值四十歲,年輕氣盛,以初生之犢不怕虎的心態,拼老命式地展開各項館務改革。當時的圖書館界曾以「改變市圖的艾科卡」形容我在市圖的作為;並歸納成「企業的經營及人性的管理」兩大要素,說明當時市圖的經營成效。
我在市圖重大的創新與變革是:將落後的閉架式改為開架式,便利市民借閱圖書,快速增加分館及民眾閱覽室,辦理各項推廣活動,吸引市民來利用圖書館,大膽重用圖書館專業之年輕同仁賦予重任等等,有別於之前圖書館之經營模式。(詳拙著「優勢力加分——從人才到幹才」,P. 273 - P. 288。第十四章,挑戰與試煉——我經營台北市立圖書館的經驗。)
改革必然帶來陣痛。正如梁啓超所說「改革必然引起眾怒」。政治思想家馬基維利(Niccolo Machiavelli)也說:「若想要樹敵,就試著改變一些事吧!」從事組織變革,有時難免要大刀闊斧,否則不見其功。然而組織承受力有其極限,太多的改變與新增的壓力,亦將使組織中不確定性增加,衝突水準提高。如何拿捏壓力得宜,是領導者高度的挑戰。
我當時亟思有所表現,業務過度的擴張與變革,所產生的不良適應,是我所忽略掉的。辛苦耕耘的結果,雖然在館務推動上許多的成就,但所遭受到的挫折及打擊,也非常的大,幾乎無法承受。
記得我曾經去請教一位剛從權力核心退休下來的長者,他卻我說:「老弟啊,你朝中無人,不要衝得太快,還是保守點好。」可見,在當時的官僚組織文化裡,能夠勇於任事,積極從事改革,還可以全身而退,是多麼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剛好當時國父紀念館副館長職位出缺,館長說需要我去協助。為了避免自己遭受無謂的傷害,乃決定交出棒子,讓有志者繼續跑下去,我有些失望地離開了喜愛的圖書館。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東坡先生這闋「 定風波」詞,是我當時心境的寫照。五年中的點點滴滴,可以說是挫折、艱困、逆境與挑戰的奮鬥歷程。而這段經歷,是我公務生涯中,非常重要的考驗與寶貴的試煉,對於後來的工作態度有很大的影響。這段工作歷練,雖然悲多於喜,苦多於樂,但所獲得的實務經驗,比讀三年的公共行政研究所更能累積真正的實力。
‣ 新機關所長,以真誠和共識確立核心價值;用策略管理與創新,擬定未來發展願景。
國家文官培育所(現改為國家文官學院),乃是新成立的機關,我是第二任的所長,當時成立甫滿一年,還沒有選妥固定所址,借用別人的教室及宿舍,開始辦理訓練。因此,如何選定永久的園地,擬定未來發展的重點,激發全體人員向心力,型塑良好組織文化,以確立共同努力的目標,身為所長者能夠帶領同仁擬定正確的管理策略是為最重要的任務。
當時採取的措施是,舉辦「優質培訓激勵營」全員訓練產生團隊共識;透過不斷的討論,擬定核心價值——服務、成長、創新;運用策略規劃之SWOT分析,訂定短、中、長程業務重點及未來發展願景。在任職短短的一年半內,推動下列重要工作:
✧ 搬遷台北新址,美化教學環境。
✧ 辦理訓練國際交流,提昇專業知能及視野。
✧ 成立全球資訊網站,提供網路學習課程。
✧ 創刊「電子簡訊」,傳播學者新知。
✧ 推動「每月一書」活動,倡導閱讀、汲取新知。
在短短的五百多個日子裡,與同仁一起快樂工作,組織文化良好,大家共同為公務人員培訓擬定了發展策略,確立核心價值及未來發展願景,已為培訓所奠定發展的基礎。(詳拙著.前提書,P. 289 - P. 298,第十五章:服務、成長、創新——我在國家文官培訓所採行的策略管理。)
‣ 擔任副主任委,緊守分際,頗得首長信賴;以專業和謙和,贏得同仁配合,享受樂在工作的美好時光。
因為曾經擔任培訓處處長及國家文官培訓所所長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所以,升任常務副主任委員後,對於培訓業務,已相當熟練,因此能夠獲得前後二位主任委員的信賴,得以充分授權,讓自己的專業知能有所發揮並做出貢獻。此外,由於個性較屬溫和,與全體同仁可充分溝通,相處關係良好,也能得到尊重。七年多之副首任職期間,可謂是公務生涯最得意的時光。
此外,擬在此附帶介紹「副首長哲學」。領導學向來多講「做老大的學問」,對於「老二學」則沒有多少著墨。有公務前輩及學者曾經對「老二哲學」有很精闢的論述,確能抓住真髓。我頗有同感,特地予以列出,供大家參考。
‣ 養精蓄銳,積累能量;他日擢升,大展長才。
✧ 必須尊敬老大,並與之協作,最好有明確的分工。
✧ 在私下會表達歧議,在公開場合則表示配合。
✧ 要讓自己有執行能力,但要注意不能「功高震主」。
✧ 要有上下認可的人品,更要有上下皆通的智慧。
✧ 如果說老大必須具備魄力和遠見,那麼,老二就必須要有
知識與策略。
‣ 若未能更上層樓,要謹記「副手守則」,可享受快樂時光。
✧ 職司龍套,開會先到;
✧ 位列上席,面對幕僚;
✧ 閉目養神,臉帶微笑;
✧ 少發意見,多聽報告;
✧ 主管裁示,經常強調;
✧ 人事財務,切莫干擾;
✧ 請客吃飯,自掏腰包;
✧ 美哉副座,千萬莫調。
✿ 附錄:「我親身體驗張博雅署長的領導風格」一文,收錄在「那些年那些事:張博雅任衛生署長的一步一腳印」書中。
那些年那些事:張博雅
《 我親身體驗張博雅署長的領導風格》
能進入行政院衛生署服務,在我的公務生涯進程中,算是意想不到的大轉彎。在此 之前,已經歷行政院人事行政局科員、台北市政府教育局科長、台北市教師研習中心副主 任、台北市立圖書館館長及國父紀念館副館長等人事管理與教育行政職務。對於醫藥衛生 的專業領域,著實是個門外漢。
我與張署長素不相識,僅由朋友介紹,就接受署長的面談。我報告說,從未接觸過 醫藥衛生專業工作,怕不能勝任。署長在看完我的簡歷表後,對我說,以你過去的工作表 現,只要用心學習,一定能進入狀況的,歡迎我下週去報到。就這樣我當上了簡任第十二 職等的企劃室主任,進入署長所領導的團隊。
張署長出身醫學及政治世家,並且接受完整的醫學教育(國內醫學大學、美國醫學 名校碩士、其後又完成日本醫學大學博士學位)。在出任衛生署長之前,已擔任過立法委 員及兩任嘉義市長職務。她擁有優良的家學淵源,豐富的學識基礎,以及長年公職服務之 歷練,所渾然天成的人格特質,已演化成卓越的領導風格。
所謂領導,根據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的說法是:「領導是創設 一種情境,使人們心情舒暢在其中工作。有效的領導應能完成管理的職能,即計劃、組織、 指揮、控制。」簡單的說,領導就是影響他人實現目標的能力和過程。
所謂風格,是指正確的行事風範,縝密的思考方式,以及良好的生活、作息和工作 習慣。風格通常會與自己的才華結合,如言行一致、深思熟慮、明確決斷、活潑自信、熱 忱關懷、善於交際等特性。
領導風格,就是「習慣化的領導方式所表現出的特質。習慣化的領導方式就是在長 期的個人經歷、領導實踐中逐漸形成的,併在領導實踐中自覺或不自覺地穩定起作用,具 有較強的個性化色彩。」
因此,凡是比較能顯現出特有的領導風格的領導人,自然而然地流露為領導魅力。 魅力是存在於領導者身上的非凡品質,能形成於領導者與追隨者的互動關係之中。所以, 領導者就能夠對部署發揮影響力,並鼓舞、激發他們的士氣,指導他們的行動,以達成組 織的目標。
一個政府機關要迎向新的黃金時代,它的領導人必須擁有獨特的個人特質及卓越的 領導才能,始得以帶動團隊成就輝煌事功。我有此機緣,作為署長的部屬長達 5 年,親身體驗領悟署長的領導魅力,謹歸納為下列事項,陳述署長的領導風格。
一、羅致人才、培養幹才,造就高效能的工作團隊
1. 網羅各類人才,使其各展長才
署內除大部分的醫藥衛生專業人員外,還進用法律、企劃、公關、總務等人員,並且敦聘兩位醫學界耆老為顧問,讓各類人才發揮所長。
彼得.杜拉克曾說:「對某種事物有最深影響的改變,通常並非來自同一知識領 域。」也就是說,如果不同背景的人參與意見,可以帶來衝擊及改革,成為進步的動力。 署內聚集之各類人力,再加以有效的育才及用才策略,更能面對社會快速變遷所帶來的挑 戰。
2. 加強訓練,鼓勵進修,多層面的學習
為加強人力培訓,特成立衛生人員訓練中心,開辦專業訓練課程,如愛滋病防治人 員訓練等各類班別。委託政大公企中心開辦管理課程,提升衛生主管人員之管理知能。鼓 勵赴國內外大學進修深造,僅企劃室就有二位在職進修取得博士學位;另一位留職停薪前 往美國哈佛大學深造,獲得碩士學位後返國貢獻所學。利用各種機會派員出國參加會議或 考察,累積經驗,擴大視野等多項措施,提升同仁之各項能力。
另外,舉辦全國衛生行政會議,探討重大衛生問題。每個月召開擴大署務會報召集 各縣市衛生局長參加,提供他們參與並了解政策之形成過程,暨報告地方執行情形的機會。 (因有多位衛生局長表示,過去未曾有機會來署參加會議。) 每年由各縣市衛生局輪流辦理 衛生主管人員共識營,交換工作經驗,互相觀摩學習等,都可以讓衛生工作人員觀念一致, 做法統一,服務到位,使全國民眾了解健康是權利,保健是責任之重要觀念。
總之,重視人才選拔與有計劃地培育,就能增進個人的工作知能,使成為能獨當一 面的幹才。就團隊而言,整體人力素質的提升,自然可形成為高效能的工作團隊。
二、寬嚴並濟、賞罰分明,型塑勇於負責的組織文化
1. 寬嚴相濟,張弛結合的管理作風
署長「望之儼然,即之也溫。」雖然看起來有些嚴肅,但對待同仁卻溫煦親和,關 懷備至。能叫出每位員工的名字,關心同仁身心健康,每日上下午各有 20 分鐘的 break, 播放音樂紓解同仁上班工作壓力。每個人受到的尊重與照顧,有如生活在大家庭裡的氛圍。
另一面,在工作表現上,卻又堅持不變的價值標準,嚴格要求達到一定的水平。例 如,主管參加署務會議,都正襟危坐,戰戰兢兢地做業務報告及參與討論。
對於公文時效和品質要求極為嚴格。一般公文不能有錯別字,如被看出有一個字不 對,就要罰 500元之要求。重要文稿更是字字斟酌、句句推敲,不憚其煩地修正至臻善 為止。對於延誤公文時效者,公布個人及其科長姓名,作為警惕。採取公文電腦化,落實 追蹤機制,使得各項績效評比,在行政院所屬各部會中都名列前茅。
2. 賞罰分明、獎懲相兼,達到嚴守紀律、同心協力之功
在署裡,處理重要事務有功者,會即時得到獎勵。工作表現優良者,能獲得拔擢升 遷的機會。對於犯錯或表現不佳者,則先予告誡,如不知悔改,決不寬待。例如,有一位 同仁,不認真工作,只會發牢騷,甚至誣控亂告。雖予連續兩年考績丙等,仍依然故我, 最後責由人事室勸其自行申請退休,否則予以資遣之處分,才讓其知難而退。
軍中術語說:合理的要求是訓練,不合理的要求是磨練。嚴格的要求可以激發個人 潛能及工作表現。組織文化的型塑,除了成員的智商外,每個人的心理安全感、信任感、 工作意義和自我貢獻等都是造就優良團隊的重要因素。
署內統計室人員曾說,衛生署同仁的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IQ),比一般機關人員平均要高。但我認為,在署長的領導風格與魅力薰陶影響之下,同仁處理情緒能力 的情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 Quotient,EQ)和對逆境反映及應變能力的逆境商 (Adversity Quotient,AQ)都有很好的表現。
三、鑑往知來、前瞻遠見,明確提出未來願景
1. 編纂「臺灣地區公共衛生發展史」
英國前首相邱吉爾曾說:「對年度久遠的歷史理解愈多,就愈能夠掌握遙遠的未 來。」瞭解過去是掌握未來的基礎。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歷史可帶給人們智慧。
署長指示企劃室規劃籌編「台灣地區公共衛生發展史」,就是為了有系統地記載臺 灣地區公共衛生之演進與重要事蹟,留下歷史見證,併彰顯前輩們對這片土地公共衛生工 作之貢獻。讓後進瞭解公共衛生發展之軌跡與前人奮鬥精神,俾供推動公共衛生工作之參 考。
編纂伊始,特於民國 82 年 2 月 15 日,假中央研究院學術活動中心會議室召開「臺 灣地區公共衛生發展史座談會」,邀請資深公共衛生之耆老先輩及公共衛生領域菁英合計 六十五名聚集一堂,貢獻所學,暢抒經驗。會中並決定組成編輯委員會,分為諮詢委員、 審稿委員及撰稿委員三組,展開撰寫工作。
本書分二階段完成,第一階段自民國 34 年至 60 年,在 84 年 1 月出版;第二階段自 60 年至 84 年,在 86 年 8 月出版。全書就光復初期至民國 84 年 12 月,長達 50 年期間公 共衛生工作發展的歷史與組織之更迭做一回顧;並回應全民健保的實施所帶來的醫療制度 變更,展望將來,勾勒跨世紀衛生大國的工作重點及遠景。
本署還把公共衛生發展史內的照片集結成「臺灣地區公共衛生發展史照片選集」 (The Path of Progress in Public Health in The Taiwan Area, 1945~1995 — Collection of Photographs),以中英文呈現。並特別拿到世界衛生大會 (World Health Assembly, WHA) 分送與會各國代表參閱, 俾使其更了解我國醫藥衛生進步的成果。
2. 制定衛生白皮書
領導的本質就是讓別人動起來,成就偉大的事情。領導者一定要具備的能力是,以豐富的專業知識預測未來。因此,通過提出願景和方向感,成為帶動組織前進的動力。
白皮書是政府機關對未來重要政策正式提出的公開文件。它是一個機關向國內外發 布政策的一種手段。唯有以前瞻的視野及能引領未來趨勢的思維,才能預定前進的方向與 動力。
衛生署在民國 82 年首次出版衛生白皮書,83 年更推出英文版白皮書。其後又在 85 年 編撰「衛生白皮書 — 跨世紀衛生建設(1997~2006 年),擘劃未來十年的新藍圖,建 構前進的願景。
只有看得遠,才能走得更遠。擁有前瞻性的人才能定歷史。署長領導同仁編寫前 50 年的公共衛生發展史,又擘劃了未來 10 年的發展願景,以鑑往知來的智慧在任期內寫下 了多項重要的歷史。
四、勇氣、膽識與決斷力,創建輝煌的不朽事功
1. 創建全民健康保險制度
我國全民健康保險之推動,早在行政院長俞國華時期就宣示以民國 89 年開始實施為 目標。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乃於 77 年成立規劃小組負責規劃。
張署長於 79 年 6 月接掌衛生署之後,接辦第二期規劃工作。80 年 2 月成立「全民健 康保險規劃小組」,81 年 12 月完成「全民健康保險法草案」,陳報行政院經過五次審查 完畢。在立法院審議時共有 7個版本,經過漏夜審議,通宵達旦,終於通過了創世紀的全 民健康保險法,在 84 年 3 月 1 日正式實施。
全民健康保險,是一種強制性保險福利政策,讓全國人民有均等的機會享受高品質 的醫療照護。在規劃過程中遭遇到很多的反彈,如企業大老聯合要求緩辦、立法委員及學 者質疑「中央集權方式必然導致無效能」、企業界對勞僱負擔比例、醫院申明不保、勞工 反對、保大病不保小病、投保薪資額度等等不同意見。其中牽扯多少利益糾葛及政黨意識 型態紛擾。
面對諸多問題,署長在獲得總統信任及三任行政院長的支持下,帶領團隊深思熟慮、 博取眾議,有效溝通、化解反對,頂住壓力、堅持不懈,加上有效的執行力,才能獲致最後的成功。
曾為美國四位總統擔任白宮文膽的大衛.葛根(David Gergen)在所著的「美國總統的七門課」書中提到:「克林頓總統在推動全民健保制度時,因為猶疑不決,未能當機立斷,即時採取行動,致使健保方案失敗。」
臺灣的健保制度在署長的領導下創制後,經過不斷的改進,已由當初 4 成的反對, 到目前有超過 8成以上的滿意度,並已廣獲世界的好評。
2. 成立國家衛生研究院
繼全民健保實施後,署長又完成另一項重大成就。那就是推動成立國家衛生研究院。 為建構完善的醫療衛生研究制度,於 80 年 12 月成立「國家衛生研究院規劃小組」,正 式展開規劃。83 年 7 月成立「國家衛生研究院籌備處」,進行籌備工作。
民國 84 年 1 月 17 日設置條例在立法院三讀通過,85 年元月「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 究院」正式成立,成為我國第一個專責的醫藥衛生研究機構。國衛院之成立,對於提升國 內醫藥衛生的研究,有突破性發展,期望能成為世界一流的衛生研究機構,協助我國成為 衛生大國的重要里程碑。
張署長領導團隊逾 7 年之久,是自從衛生署成立以來,建樹最多,締造了最輝煌光 景的時期,在我國醫藥衛生史上寫下不朽的篇章。我有幸成為團隊的一員,限於個人才學, 以綿薄之力,難以報答署長知遇之恩。然對自己而言,5 年期間在署長身旁耳濡目染、潛 移默化,收穫甚多。
美國前總統艾森豪曾說:「吾人應如何成為領導者,就在領導者身上學習。」在離 開衛生署之後的職涯進展上,能較為得心應手、平穩順遂,實乃得自署長之教益也。謹以 此文,向署長致上最高的敬意與謝意。
(作者鄭吉男,原為衛生署企劃室主任,轉調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培訓處處長,晉升至常務副主任委員退休。)
九、終身學習
二十一世紀人類的終身大事,就是終身學習。學習革命已風起雲湧,知識即將決勝未來。而這場跨越個人生命、深入企業、超出國界、無藩籬的競爭,是每個人終身都要參與的。誰能在這場戰爭中拔得頭籌,就可以掌握未來。
終身學習是一種能力的表現。終身學習是個人成長的重要能力,是一種高瞻遠矚的能力。法蘭西斯.培根曾言:「知識就是力量。」亞理斯多德說:「人類天生渴望求知。」亨利.梭羅說:「多少人因為一本書而開始他的人生。」終身學習已經成為普世價值,全球化時代,知識就是成功的關鍵。因此,掌握知識,即等於掌握成功。每個人都要不斷學習,才能保持個人競爭的優勢。
俗語說:「流水不腐」,水流急的地方,水質通常會較潔淨。所謂「學無止境」,人必須學習水一樣不斷去流動,不斷去學習、去努力,才有未來可言。朱熹在「讀書有感」中說道:「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學習為一切動能的源頭活水,當然要把握各種學習的機會。
公務人員「絕不能成為知識的怠惰者」,要具備不論於何種情況都能生存的技能,就需要大量閱讀、不斷學習、積極實踐。此外,身為領導者更要能敞開胸懷,吸納各種新知。西方有人說:「A leader is a reader.」,領導者一定是閱讀者,成功的領導者無論多忙,總是能在百忙中撥出時間,不斷學習。
▲關於終身學習:名家如是說
▪ 蘇格拉底說:「世界上只有一樣東西是珍寶,那就是知識;世界上只有一樣東西是邪惡,那就是無知。」
▪ 亞里斯多德說:「對於那些需要先學習才能做的事情,我們邊做邊學。」不要覺得自己無所不知,要多向經驗豐富的人請教,學習成功者的經驗。
▪ 古羅馬哲學家塞內卡(Seneca)說:「世上只要還有你不知道的事情,就要堅持讀書。」書籍實際上是一種工具,可以幫助我們全方位改善自己的生活。可是,有不少人不懂得使用它,實在讓人遺憾。。
▪ 法國思想家孟德斯鳩(Charles de Secondat, Baron de Montesquieu)說:「我從不知道有什麼苦惱,是不能為一小時的讀書所排遣的。」閱讀能夠讓人發洩情緒,用來排解壓力。
▪ 法國作家莫泊桑說:「喜歡讀書,就等於把生活中寂寞的時光換成巨大享受的時刻。」閱讀足以使人獲得心靈的平靜,並享受汲取新知的好處。
▪ 印度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泰戈爾(Rabindranath Tagore)說:「要是童年的日子能重新回來,那我一定不再浪費光陰,我要把每分每秒都用來讀書!」
▪ 愛因斯坦說:「對於在學習以及追求真理、美感的路途上,我們可以一輩子懷抱赤子之心。」「最有效的學習方式,莫過於親身體驗。」「教育最重要的方法就是鼓勵學生實際操作、表現。」「學校教不出智慧,它得透過一生努力不懈地追求才能獲得。」
▪ 亨利.大衛.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說:「一本真正的好書讀過後,應有所收獲。我會迫切地希望放下它,然後按照它的提示生活。始於讀書,止於行動。」
▪ 英國作家湯瑪斯.卡萊爾(Thomas Carlyle)說:「書最大的影響力,就是可以刺激讀者自我思考。」英國哲學家約翰.洛克(John Locke)說:「思考,才使我們閱讀的東西成為我們自己的。」我國宋朝詞人蘇軾也說:「好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 莎士比亞說:「知識是帶領我們飛向天堂的翅膀。」「無知是上帝的詛咒,擁有知識才是正途。」「讓自己擁有更全面的能力卻不鋒芒盡露 ;讓自己擁有更豐富的知識卻不浮誇炫耀。」
▪ 英國哲學家懷德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說:「所謂學習,一定要到課本遺失,筆記焚毀,為了考試而背下的條目全都忘記了,然後還記得什麼,那才是真正學到的部分,對自己才有用。」
▪ 查理.瓊斯(Charlie Jones)說:「除非改變了交往的人與所讀的書,否則五年後的你與現在完全一樣。」
▪ 本田直之在其所住「槓桿閱讀術」中提到:「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學習某個成功人士的作法,再加上自己獨樹一格的應用法,這就是走向成功的捷徑。因為並不是把時間、勞力用在嘗試摸索上,而是能夠用在產生成果上的緣故。總之,在你的衝勁上,加上別人的智慧、經驗,這種『槓桿效益』能產生幾十倍,甚至百倍的成果。」
▪ 朗.布里沃斯(Ron Bliwas)在著作「贏在終點」中提到:「找一個能正確教導你的良師。你必須了解學習哪些知識和技能才能讓你在目前的工作上獲得成功,才能讓你被拔擢到更高階的工作。」
▪ 白崇亮在「勇於真實」書中說:「這個世界如果只剩下一樣最重要的能力,應該就是學習如何去學習的能力了。」
▪ 華倫.班尼斯說:「無論你年紀多大,際遇如何,你教育中的任何空白都可以透過閱讀和思考所讀的東西來填補。」
▪ 韓國專欄作家,目前在韓國延世大學授課的崔孝燦博士在所著「世界名家的閱讀教育——打開人生格局、下一代翻身成材的秘密」書中提到:「曾經有人問比爾.蓋茲希望擁有哪一種超能力,他的答案是:『能夠比現在擁有更快的閱讀速度。』另外,有人寫信問華倫.巴菲特,如果您願意給予不曾謀面的人們一句智慧的話,那會是什麼?幾週之後,華倫.巴菲特寄了一封親筆寫的明信片。內容如下:『閱讀、閱讀、再閱讀。』」
▪ 蘋果公司創辦人史蒂夫.賈伯斯曾經捐贈巨款給就讀的母校里德學院,並說道:「古典作品閱讀計畫讓我徜徉在古典的浩瀚之洋。這也是今日創辦蘋果電腦的力量。」他特別用心鑽研東方哲學,並曾表示自己對麥金塔電腦和 iPod 的設計美感是源自大學時旁聽的書法課程。
▪ 洪蘭教授在「知書達理」書中說:「一個有創造力的心靈必須是自由的,它必須不受束縛,而閱讀正是解開它的束縛,使它飛翔的金鑰匙。」
▪ C.H.傑爾在著作「年輕人的第二張文憑」中提到:「21世紀的成功概念是學習成功學,你必須要不斷吸收新知,駕馭知識,才能在詭譎多變、競爭激烈的社會叢林中生存。」
▪ 傑克.威爾許說:「組織的學習能力,以及迅速將學習化為行動,乃是上乘之競爭優勢。」「永不停止學習的熱忱,是未來領導人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
▪ 英國組織學大師韓第說:「文憑只是繼續學習的一個資格,是教育的起點,不是終點。」「除非學習和經驗結合在一起,否則學到的東西會蒸發掉。經驗加上反省,才是不會消失的學問。」
▪ 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說:「知識已成為主要經濟資源,是競爭力的關鍵要素,甚至可以說是唯一要素。」「要跟上時代的步伐,有三種策略可供選擇:第一,學習;第二,變革;第三,加速學習和變革。」
▪ 哈佛大學前校長埃略特曾說:「養成每天讀10分鐘書的習慣。這樣每天10分鐘,20年以後,你的知識水準一定前後判若兩人,前提是你得讀好的東西,汲取的是有力量的知識。」
▪ 牛頓說:「我今天所取得的成就,並不是說明我比前人要高明許多,而不過是站在前人的肩膀眺望,自然看得遠一些罷了。」
▪ 美國女作家華頓(Edith Wharton)說:「雖有病痛,雖有哀傷,如果我們無懼於改變,在智識追求上永遠不得飽足,從大處關心,從小處開心,縱使我們灰飛煙滅多年之後,精神仍然長存。」無論你年紀多大,這些都是伴著你生活及成長的好話。
▪ 日本作家,教育訓練講師松本幸夫(Yukio Matsumoto)在著作「我在包裡放本書:能幹的人、聰明的人、有自信的人,都怎麼看書?」書中提到:「把書放入包包裡的動作,就表示我有『就是要讀』的欲望。所以,我會放三種書在包包裡:(1) 只要有時間就想讀的書(如小說或憑直覺挑選的書)。(2) 娛樂的書籍。(3) 與工作相關的、必須要讀的書。」
「如何讓閱讀變成一種樂趣?你可以這麼做:(1) 高喊一聲:接下來是快樂的讀書時間(喊一聲:要快樂地享受喲!)。(2) 讀自己喜歡的書。(3) 試著在心情輕鬆愉快的時間稍微閱讀。」
▪ 作家、詩人羅智成在「美好的閱讀」一文中說:「我忍不住想:在生活中,還有什麼比閱讀更有益、更划算的嗜好?只要你願意付出一些時間,某個智者畢生思索的結晶、某個學者以淵博知識、獨特觀點陳述的史實、某個科學團隊以天文數字的預算鑽研出來的新知、某個小說家嘔心瀝血、極力杜撰的虛構世界、某個旅行家出生入死,斷了腿甚至終生受苦於瘧疾所換得的珍貴體驗⋯⋯這一切,你都可以用一本書的代價輕鬆獲取,而這些東西有一天可能成為我們心靈的重要成分。」
「從小到大,我在閱讀中所獲得的驚奇與感動不勝枚舉。⋯⋯但是,這種幸福、豐盛之感有時很難傳達,只能安靜旳打開一本喜歡的書,專心讀它。」
▪ 美國著名之銷售大師、暢銷書作家弗洛伊德.威克曼(Floyd Wickman)與知名女企業家,同時是威克曼的高徒泰莉.柔丁(Terri Sjodin)合著的「成功,有師為伴」(Mentoring)書中提到:「當古希臘伊底卡國王奧德賽(Odysseus)遠征特洛伊城時,傳說將他的的兒子特勒馬修斯(Telemachus)托給他最信任的朋友孟鐸(Mentor)照顧。從此,『孟鐸』一詞即意謂著一個有智慧且受信任的老師或咨商者。」
「孟鐸(或師傅)協助我們學習世事,並由衷地為我們設想。師傅是一個付出時間與知識而不求回報的朋友。師傅的學生通常稱為徒弟(protégé),徒弟常是一個對師父所能教導的知識很有興趣的年輕人;師傅則認為徒弟是值得他付出時間的人。這種師徒間的關係幾千年來都受到尊重。」
「時至今日,師徒制又再度蓬勃發展,引起廣泛的興趣和探討。在今日這個技術快速變革的社會中,師徒制值得我們特別注意。師徒制可行的四大理由:(1) 經驗是最佳的導師。(2) 綜效的驚人益處。(3) 維持積極的行動。(4) 生命中自然的一部分。」
「師徒制可以成就以下六點:(1) 延續你的成就。(2)保持頭腦清明。(3) 使你為他人設立典範。(4) 加強你對他人的價值。(5) 激發個人創造力。(6) 領略『施比受更有福』的人生哲學。」
「成為一位好師傅的條件:(1) 無私地付出時間。(2) 具備寶貴技巧或經驗。(3) 願意分享知識。(4) 願意承諾付出。」
▪ 史蒂芬.柯維(Stephen R. Covey)在「成功哪有那麼難:12槓桿解決各種人生困境」書中提到:「我認為每個人在職場之外也有學習與進步的義務。終身學習指的並非某個活動、計畫、學位與證書,而是在日常生活中每天學習一點東西,以及簡單且適切的在職訓練。每天學一點新東西,可使得你在職場保持最佳狀態與重要性。」
「當你知道自己要教別人,就會有更強的動機把東西學好。教學相長有四個優點:(1) 教別人時會學到更多。(2) 當你對你所教的東西有信心,就比較有可能實踐你所教的內容。 (3) 當你傳授你所學的東西,會強化師生的連結。 (4) 當你把正在學的東西教給別人,你的改變與成長之路會走得更順遂。」
▲我對終身學習的建議
▪ 確實了解終身學習是時代趨勢,及它對自己的益處。
‣ 知識經濟時代,終身學習的重要性,為全人類所共識,形成普世價值。終身學習,是學習者一生中為增進知識技能、改變態度、發展情意,使用各種教育資源,所進行的一種學習歷程。終身學習可以幫助個人發展,邁向成功事業、成就夢想。同時,可以促進社會融和,達成發展、創新、增進生產力以促進經濟成長。此外,終身學習,沒有所謂的終點,它是持續一生的事。
‣ 閱讀,讓我們有機會跨越這個世界。「閱讀文字」(read the word)與「閱讀世界」(read the world)並稱,透過閱讀才能掌握世界的變化。「Reader takes all. Or nothing. 」就是這個世界的寫實。法國文學家雨果(Victor-Marie Hugo)說:「書籍是朋友,雖然沒有熱情,但是非常忠實。」
‣ 閱讀就像一扇門的作用。 每一本書,像一道窗戶,可以讓我們走出去,人生因書而豐富起來。「Open your heart,就是學習。」俄國作家高爾基(Maxim Gorky)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閱讀能造化心靈、強化知識、培養專業、提升技能,可以使人自信心大增,還能幫助大家自我成長。
‣ 學習是保持青春最佳祕訣。「一生勉強,一生青春。」人若能終身學習,就能永保青春活力。英國思想家培根(Francis Bacon)說:「讀書可以使人愉悅,增加文采及充實才能。」德國哲學家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也說:「讀書給我更多的憩息,引導我散步在別人的知識與靈魂中。」
‣ 閱讀增強生命智慧。學習是人生最好的投資。美國總統富蘭克林說:「在知識上的投資,獲得的利息最大。」大前研一也說:「把讀書當做投資活動來看。從一本書一千五百日圓的書中,所得到的知識,會有一百倍的回報。」
▪ 釐定一個學習計劃,把閱讀成為生活習慣。
‣ 為自己訂定一個終身學習計畫。有目標、有規律、有計畫的學習。譬如回學校讀EMBA班,到補習班修學課程,參加讀書會,或遠距教學課程。此外,要求自己每天要看書多少時間,每月看幾本書,每年至少要讀多少書等。要下定決心、花時間,嚴肅以定,並確實照計劃執行。而且,必須想辦法將學習與工作結合在一起,並把學習應用到工作上。
‣ 把閱讀成為生活習慣。要養成每天必須要閱讀的習慣。你的一天有1440分鐘,將這個時間的10%,即14分鐘用於閱讀,並養成這個習慣,你會有很大的收獲。美國教育學家賀瑞斯.曼恩(Horace Mann)說:「每天決定去讀一點,即使是幾段也好,假如你每天能有15分鐘的讀書時間,一年後你就可以感受到它的結果。」
你是否養成閱讀的習慣,可用下列指標來檢視自己:一個月買幾本書?看幾本書?上幾次圖書館?訂閱多少期刊雜誌?如果答案是很少,甚至沒有,那就應該加油了。
▪ 改變讀書的觀念,選擇適當的書來念。
‣ 為興趣而念書,閱讀除獲得資訊,更為增加理解能力。為滿足自己的興趣而念書,必須擺脫以念書為手段,並以升學及就業為目標的心態。許多年輕人,大學畢業後,就以為從此可以不再念書了。這是錯誤的觀念。
閱讀有兩種目標:為獲得資訊而讀,以及為求理解而讀。前者,我們閱讀報紙、雜誌或書籍,目的是希望能從讀物中增加資訊,了解一些事實的現況。而後者,是為了增進理解而閱讀。這種學習是要理解更多的事情,而不是記住更多的資訊。要能從作者想表達的東西,增進閱讀者的理解能力。
簡單的說,要從比我們「更高桿」的人身上學習。因此,要努力應用閱讀的技巧,從有益的讀物上學到更多的東西,不斷提升自己的思考,創新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 要閱讀哪些書,如何選書,才好呢?
‣ 每一種書都有它的作用,先廣而後精,要選自己喜歡的書。我在當台北市立圖書館館長時,經常有民眾問我要讀哪些書,我都告訴他們要多念三方面的書:
(1) 專業的書:即工作本行的書,你要靠它吃飯的書。要多念本
行有關的書,才能使自己成為專家。
(2) 增廣見聞的書:使自己知道許多事物,見多識廣,培養多方
面興趣,且可增添談話的題材。
(3) 提昇靈性的書:宗教、哲學、文學、藝術等類的書,可開闊
心胸,變化氣質,改善本身的涵養修為。
‣ 要如何選書呢?有三個方向可供參考:
(1) 依主題選書:事先設定主題,想詳知某個題目的內容、想解
決某個問題等,來決定選書。
(2) 依趨勢選書:想掌握、預測時代的趨勢,然後決定去蒐集和
挑選有關的書籍來讀。
(3) 依直覺選書:依照自己的直覺,選讀有趣的書。順著自己的
本能來選書也無妨。
▪ 應用有效的閱讀方法,發揮「槓桿效益」。
所謂「槓桿效益」(leverage),是指槓桿的作用,利用槓桿原理,只要加上少許的力氣就能夠輕易地舉起重物。阿基米德說過:「只要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夠移動地球。」日本學者本田直之提出「槓桿閱讀術」,就是透過閱讀,應用書中所闡述的訣竅,活用在實務上,就可以發揮「槓桿效益」。以你的領悟,加上別人的智慧、經驗,就能產生十倍,甚至百倍的成果。
「槓桿閱讀術」的重點在於,讀書的速度上採用「輕重緩急」。自己判斷重要的地方,就慢慢地讀,其他地方就快速跳過。當你拿到一本書時,先看書名、前言、目錄、序文、作者介紹、後記等過目一遍,就可掌握整本書的概略,這叫「略讀」,或「掃讀」。
當你決定要仔細閱讀的書,就要邊讀,邊在重點地方畫上線,利用空白處把重點或自己突然想到的點子記下來。然後把畫線的重點,打進電腦裡,做成筆記。再將其列印到A4的大小影印紙上,經常把它帶在身上,偶而拿出來反覆閱讀。
如果能持續保持這樣的閱讀方法,就可以在別人的成功經驗上附加「槓桿效益」。請記住:「不斷學習的企圖心」以及「擁有學習的能力」,才是漫長人生競賽中獲得最後勝利的關鍵。
十、正當休閒
「休閒(leisure),源自拉丁文的 Licere,係指『被允許』或是『自由』的意思,包含著『休息』、『閒暇』的內涵。希臘文中的休閒,係無拘無束的行動,或擺脫工作後所獲得的自由時間或所從事的自由活動。」
休閒是工作的相對性,可以發揮相輔相成的功效。我國大辭典:「人們利用工作餘暇,輕鬆自己,發展身心的活動,通常是指娛樂性活動。」社會工作辭典:「休閒一詞,含有休養、消遣、娛樂及振奮精神、更新體力等意義。」
忙字就是「心」加上死亡的「亡」,如果太忙,心靈一定會死亡。其實人類已從「為工作而生活」的發展階段,進步到「為生活而工作」的階段。在過去,休閒是為了補充勞動的體力;如今,休閒則是為了增加我們的創造力。
宏碁電腦公司創辦人施振榮在一九八八年「鮮活思維」一書中,提出「新好逸惡勞論」,認為「好逸惡勞」沒有什麼不好,人生應該以享受為目的,未來社會將發展出「越休閑,生產力越高」的社會模式,為重視休閒的觀念,開創了先河。
其後,日本趨勢專家大前研一在二00六年,推出「OFF學——會玩,才會成功」一書,使人們對於正當休閒有更進一步的重視。大前先生說:「贏家的條件在休閒之中!過去成功靠努力苦幹(work hard),今後要成功,一定要智慧工作(work smart),想要 work smart,就要懂得休閒,要增加創新能力。」
政大教授曹仁芳在大前的這本書的序言中這麼說:「對一直追求效率、效果(Business Model),卻缺乏心靈深戲、創意生活(Life Model)的台灣人民,大前先生的『OFF學』提示了一個值得伸頭探看,並進一步思索人生達人創意生活記錄簿。」其實,台灣缺的不是工作技能,而是休閒技能,一個缺乏休閒技能的國家。
因此,從年輕的時候開始,對於「ON(工作)」與「OFF(休閒)」都應該同樣的重視,並且設法創造出時間、金錢、休閒的心情,盡情享受人生的能力與作法,是一個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事。
▲關於正當休閒:名家如是說
▪ 馬克.吐溫說:「成功的祕訣,是把工作(vocation)視為休閒(vacation)。
▪ 愛因斯坦說:「只要你有一件合理的事去做,你的生活就會顯得特別美好。簡單而淳樸的生活,無論在身體上還是精神上,對每個人都是有益的。」
▪ 英國作家史考克說:「沒有歡樂的人生,等同於沒有油的油燈。」有一名法國作家也說:「生命苦短,別忘了享受生活的樂趣。」國內學者游乾桂在「放下人生更豐富」書中說:「玩是天賦,是努力工作之後的一份酬勞。」
▪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說:「對抗壓力最強大的武器,在於我們能夠選擇不同的想法。」
▪ 「療癒寫作」作者高柏(Natalie Goldberg)說:「人在壓力下,常處於一種無知狀態,壓力讓人把每件事都當成緊急事件。」
▪ 歐平(Michael Olpin)教授與培訓及領導機構執行董事布萊肯(Sam Bracken)合著的「90秒壓力Off:成功解壓的七個習慣」(Unwind: 7 Principles For a Stress-free Life)書中提到:「你感受到的壓力,幾乎全來自你的內在,而不是外來的,⋯⋯你知道嗎?思考模式會危害你的健康,傷害你的人生。」
「想要擁有清靜與寧靜的人生,有七種非常容易誘發壓力的思考模式,你必須留意、徹底戒除,並改採新的思考習慣。(1)消極被動到積極主動 (2)從缺乏動力到充滿熱情 (3)從凡事緊迫到要事第一 (4)從為贏困擾到和諧共好 (5)從社交焦慮到有同理心 (6)從自我防衛到開放多元 (7)從緊繃不安到清淨寧靜。」
▪ 羅馬哲學家西賽羅說:「如果靈魂也需要值得研究和學習的精神糧食,那麼最美味的糧食就是漫長的閒暇。」美國教育家費普斯(Edmund Phelps)說過:「千萬不要低估閒暇的價值。充裕的閒暇是珍貴的生活寶藏。那些選擇利用閒暇開發腦力,喜愛動人音樂、精彩好書、優美畫作、迷人戲劇、知心朋友、愉快說話的人,都是什麼樣的人呢?他們是全世界最快樂的人。」
▪ 國內學者白崇亮在著作「勇於真實」中說:「一次又一次的旅行,是一次又一次重見我世界觀的經驗,也是引發我那一整年閱讀興趣的起點。我一向相信一個卓越的領導者需要知識、見識與膽識,而旅行正式同時培養這三者最好的途徑。」
▪ 華倫.班尼斯說:「許多猶太人之所以具有敏銳的智慧,是因為他們處於永無止境的放逐狀態。他們用遊歷增長智慧,在陌生土地上看到更多新鮮的東西。」
▪ 作家楚士瑩曾說過:「旅行能讓人找到自己在世界上的那一『點』,才能往對的方向找到幸福。旅行對於你未來的事業與人生價值的定位是有很大幫助的。大多數的美國企業領袖認為,擁有豐富的旅行經驗能運用在工作上,讓他們贏得優勢。」
▪ 日本趨勢家大前研一在著作「旅遊與人生的奧義」中說:「旅行正是人生。」又說:「所謂『擅長旅遊』,要點在於知識是否充足、是否玩得有效率。如能拋開一切煩憂,在大自然之中悠閒渡過,感受『無所事事』的時光,真是一種最高的享受!」
▪ 戴爾.卡內基說:「人生當中有價值的目標共有兩個。一個是你必須設法得到你想要的東西;另外一個是試著享受你已經得到的東西。」
▪ 美國副總統韓福瑞說:「生命不是讓人感受的,而是用來享受的。」人生上半場演完了,只剩下半場,怎麼演最好,可是智慧。」
▪ 諾貝爾生理醫學得獎者伊莉莎白・布雷克本博士 (Elizabeth Blackburn, PhD.) 和伊麗莎・艾波博士 (Elissa Epel, PhD.) 合著的「端粒效應」(The Telomere Effect: A Revolutionary Approach to Living Younger, Healthier, Longer) 一書中提到:「細胞老化的速率取決於端粒 (telomere)。 」
「位於染色體末端的端粒,其實是可以延長的——這證明老化是可以加速、減緩、甚至可能逆轉的動態過程。」
「人都會變老,但是老化也有快慢之別,關鍵就在細胞的健康。」
「端粒不只是會執行遺傳指令,還會聽從你的指示。⋯⋯其實你的生活方式等同於對你的端粒下令,讓你的細胞老化得更快或慢一點。⋯⋯簡而言之,要延長健康壽命,關鍵就是健康的細胞再生。」
「端粒的長短和強健與否,都是你可以介入與掌控的。」
「有些促進身心放鬆的技巧,如冥想和氣功,都能降低壓力,增加端粒酶。」
「你得改變思考習慣,然後透過運動、食物和睡眠習慣,來促進端粒和身體的健康。」
「影響生命長短的因素很多,端粒則是這些因素的綜合指數,包括好的、回復活力的因素,例如良好的健康和睡眠等;也包括一些不好的因素,例如會殘害身心的壓力、營養不良或是遭遇挫折。⋯⋯因此,我們或許可把端粒長度視為『畢生幸福健康的聖杯』。」
▪ 台大教授徐木蘭在所著「生活向度」書中說:「休閒,顧名思義,必須先擁有一顆氣定神閒的心情,否則不論從事任何一種嗜好或活動,都無法獲得充分的休息。」「不論休閒的方式為何,所付出的代價多少,抓住自由輕鬆、真正享受、創意無窮與正面學習的原則,乃是訣竅。」
「休閒管理的原則:(1) 應該撥出百分之八十的時間,投入人生某一階段的重點事情,而將剩餘的百分之二十放在休閒。(2) 找出正確的休閒之道,而不是一窩蜂的趕時髦。(3) 集中與分散式的休閒,應該兼顧得宜。(4) 創意與學習的休閒,遠比走馬看花式的觀光休閒更有意義。」
▪ 國立台灣師大教授朱榮智在所著「改變一生的人生三書」中說:「要享受人生的閒趣,只有二個條件:一個是不急,一個是無求。為休閒而休閒,急著把休閒當成一件工作去完成,很少能夠得到休閒的樂趣。」
「閒趣貴在放鬆精神,心理得以自由奔放,不受拘束羈絆,自由就是無待,心無所求,才能真正獲得自由。」
「只要心情放得開,青山綠水、一片美景,一杯茶、一卷書,逍遙自適。不必迷信享受休閒生活一定要有什麼,重要的是心情放不放得開。」
▪ 作家塞繆爾.烏爾曼(Samuel Ullman)在「年輕」一文寫道:」年輕不是生命的歷程,而是一種心態,不是粉頰紅唇與柔韌膝力,而是腦海中的意識、思維中的創意、情感中的朝氣⋯⋯沒有人僅因時光流逝而變老,人是因為毀棄理想才開始衰老。歲月能在皮膚上留下皺紋,卻無法鐫刻靈魂⋯⋯無論60歲或16歲,人,都被未來所吸引⋯⋯。」
▪ 天成醫療集團董事長張育美曾說過:「我覺得人不需畫地自限,更不必拘泥於歲數,即使年老,依然可以自行決定想要的生活方式。」她以「自信做自己:Be yourself」勉勵熟年與高齡朋友,用健康心態開啟精彩的人生下半場。
▪ 柴林斯基(Ernie J. Zelinski)在所著「幸福退休新年代」書中說:「結交知心朋友和學習樂在獨處是你能送給自己的兩樣最寶貴的禮物,那是許多經濟富裕的退休族得不到的財富。有了這兩樣無價之寶,再加上健康,你就可以獨力編寫自己的退休故事,這篇故事也必定大有看頭。」
▪ 柏拉圖說:「老年感到深深的平靜和自由,各種狂熱已經放手,從主子身邊逃走,而且逃開的主子不止一人。」他所說的這些老人——平靜而滿意,自在而知足。「老年不再受制於自我,這是品嚐生命真諦的時候了,不再需要關切生命的表面裝飾。」
▪ 塞內加(Seneca)說:「至於老年,擁抱它,愛它。如果你知道怎麼利用老年,它會充滿樂趣。」知道怎麼利用老年,那才是重點。知道怎麼運用這種新的時空感,可以決定這些歲月到頭來會有多快樂、多滿足。」
「退休是全新的開始。日子是我們的。現在的任務是再度學習怎麼生活。」「退休其實是把我們丟進了喜悅。」
▪ 國際知名學者瓊.齊諦斯特(Joan Chittister)在七十歲時所著「老得好優雅」書中說:「面對老化有兩種辦法:消極地老化,或是積極地老化。消極地老化是,隨著身體的自然變化而向靈魂的日漸痲痹讓路。」
「積極地老化則和年紀對身體造成的影響合作,按已變化的步調來調整步伐。積極的老化堅持我們必須活出全方位的生命,不管生命的面貌變化有多大。」
「沒有多少人懂得怎麼老。」「這段歲月的包袱在於,只因為自己不再擔任年輕時的角色和職位,就自認一無用處。而它的福賜在於,可以伸出援手,以多年來頭腦與心靈的成長在這一生所累積的一切去為人類做力所能及的一切。」
▪ 擁有醫學博士、大學教授並以內科醫師身分行醫四十年的瑞典醫師伯蒂爾.馬克倫德(Bertil Marklund)在所著「剛好就能多活10年」(10 Tips : må bättre och lev 10 år längre)書中提出:「哪些因素,決定你壽命的長度?(1) 運動的修復力量;(2) 給自己一點復原的時間;(3) 睡眠充足,身體強壯;(4) 適可而止,不過量的日光浴;(5) 健康的膳食;(6) 選擇正確的飲品;(7) 注意體重;(8) 口腔健康,帶來整體健康;(9) 當個樂觀主義者;(10) 我們都需要彼此(社交生活)。」
▪ 約瑟夫.馬齊里洛(Joseph A. Maciariello)在所著「我在彼得.杜拉克身旁的一年——杜拉克的52週教練課,學習高效能領導、探索人生價值」書中提到:「你希望別人記得你什麼?問自己『我希望別人記得我什麼』可賦予自己一個機會重新設定關鍵目標,並藉此自我更新。
1. 自我更新。
2. 答案會隨著我們變老而改變。
3. 造福他人才有意義。」
「在人生下半場尋找意義的杜拉克十項原則:
1. 了解自己。
2. 重新定位以追求充分的效能和滿足。
3. 找到自己的存在核心(existential core)。
4. 把人生當作自己的最後來過。唯一值得追求的目標,是在平凡的人生中活得有意義。
5. 計劃不大有用。
6. 了解自己的價值觀。
7. 界定自己的美好結局。
8. 了解栽種與收穫的差別。
9. 光有好意是不夠的;請釐清你想要什麼成效。
10.認清『不再學習、不再成長』的壞處。」
▪ 黃惠如現為「天下雜誌網站」專欄作家,也擔任瑜伽老師。曾任「康健」雜誌總編輯,並獲得國內外多項新聞獎項。在所著「慢老:改變對減肥、運動、睡眠的觀念,從日常養成保持活力不顯老的習慣」書中,提出:「老化可以減緩,甚至可逆轉;不用抗老,可以慢老。其要點為:(1)運動:一定要動,離開椅子都算數。(2)飲食:體重真的不是重點。(3)睡眠:定時上床、起床比睡多久更重要。(4)生活:慢老的日常,從改造環境開始。(5)防病:提早預防,縮短抱病壽命。(6)情緒:就是這些個性讓你老。⋯⋯老化不可逆,但我們可以老的好。」
▪ 瑞典精神醫學專家安德斯.韓森(Anders Hansen)出版多本關於大腦的書籍,他在所著「真正的快樂處方」書中提到:看完所有關於運動對大腦有何影響的研究後,要怎麼確定最有益於大腦的運動量是多少?如何讓運動發揮最佳效果? (1) 運動三十分鐘總比只運動五分鐘好。(2) 想要看到效果,必須至少運動三十分鐘。(3) 最好每週運動三次,每次四十五分鐘,並且確保運動時心律有加快。(4) 盡量做心肺有氧訓練。(5) 堅持!堅持!堅持!重新建構大腦組織需要一點時間。所以每週定期運動幾次,持續六個月,便會發現巨大的改變。
▲我對正當休閒的體驗
▪ 運動員的基本條件,對我職涯工作的推展助益甚大。
我出生於農村,從小在田野間奔跑長大。很自然地把運動當成習慣。從初中時代開始擔任運動選手,一直到讀完研究所畢業,都是田徑及排球校隊。作為一位運動員,如果要有好的成績表現,必須具備三項最基本的條件,那就是速度、彈性與耐力。缺乏這三項基本能力,不管是田徑、球類或其他各項體能競技,都不會有太好的成績。我把這三項素質,作為從事公職努力的標準:
‣ 速度——主動積極、富衝刺力、動作迅速、反應靈敏。
‣ 彈性——心胸開闊、適應力強、容忍度高、不計小節。
‣ 耐力——吃苦耐勞、不怕吃虧、要有恆心、堅強毅力。
在運動場上,速度是最基本的要求,身體的柔軟度,跳躍能力更需具備,而耐力通常是最後致勝的關鍵。在職場上,主動積極、快速反應、開朗心胸、良好適應、忍辱負重、堅持到底等素質,都是成為贏家的必備條件。雖然擔任運動選手,耽誤不少學校課業,但是在運動場上所培養出來的體能及運動精神,對我在職場上的發展助益甚大。
▪ 各種不同的體能活動,伴隨我自年輕到現在有用不完的體力。
我擔任公職以來,大部分時間均負責新業務的開創或新機關的成立,必須比一般人要付出更多的體力與心力,我依靠的是,常年保持不斷地運動。
在35歲以前,我是臺北市政府員工排球隊隊長,每週二晚上一定要練球;而且經常要參加各項比賽,或到南投、台中、高雄、屏東等外縣作友誼賽。排球運動維持年輕力壯的體能。後來由排球改打羽球、桌球、登山等活動。50歲到60歲時期,則以網球、登山為主;60歲以後,到現在大多以打網球、騎單車、步行作為活動項目,每週打二次網球,每次三小時左右;此外,幾乎每天騎單車和步行以保持經常性的活動。
為了測試自己的體能狀態,在65歲退休時,完成了玉山攻頂及爬上險峻的奇萊山脈。70歲那年,則以13天的時間,完成單車環島之旅。這些活動對一般人看來,都認為不可能做到。但只要平時保持不斷運動,加上把它當作是自己挑戰的目標,終究可以實現它。
▪ 每次的出國參訪或旅遊,都能拓展自己的國際視野。
民國60-70年代,我在臺北市政府教育機關擔任科長及圖書館館長,專門負責規劃及推動文化建設業務,當時在台北市要興建社會教育館、美術館、擴建天象館、遷建動物園及興建圖書館總館和各行政分館。臺灣省各縣也要興建文化中心,所以教育部就把這批主要負責業務人員,組成考察團赴日本及美國考察博物館、美術館,育樂廳及動物園等文教機構的營運情形。
我是考察團的成員之一,總共用了二個多星期的時間參觀日本及美國從西部、中部、到東部紐約及華盛頓特區的文教機構,了解人家的營運狀況,並蒐集許多寶貴的資料,帶回來參考運用。對於台灣規劃相關設施及辦理活動,提供不少助益。
民國85-97年間,我在考試院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負責規劃、推動公務人員培訓制度及辦理培訓活動。期間也曾前往德國、瑞典、比利時、挪威、丹麥、紐西蘭、澳洲、泰國、馬來西亞及新加坡等國考察或參加研討會,所獲得之心得及帶回來的資料,對我們制度的建立及業務的推展,裨益良多。
如果以純旅遊及觀光來說,我也遊歷過俄羅斯、波蘭、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法國、西班牙、葡萄牙、摩納哥、摩洛哥、安道爾、日本、韓國、印尼、蒙古等國以及中國大陸的北平、大連、瀋陽、青島、濟南、武漢、長沙、南京、成都、重慶、上海、福州、廈門、峨眉山、武夷山、張家界等地區及觀光景點。
我們家人也都特別喜歡旅遊。內人是學校老師,她經常利用寒、暑假(以前還有春假),去實現旅遊夢想,她以旅歷100個國家為目標,到目前為止只剩下一個手掌的數字,就可達標。她特別喜歡看非洲的草原動物大遷徙,歐洲文明古國的皇宮、大教堂,以及許多國家的在地民眾的市井生活和原住民族的文化保存狀況。而且,每到一個國家都會帶回一件代表當地的紀念小物品。
大女兒以教書(只願兼任、不喜歡專任職)及寫作為業。她為了要豐富寫作題材,選擇以跑馬拉松方式,周遊列國。且為了要節省費用,只能坐廉價航空、住青年旅社,甚至當沙發客。目的是要結識各國朋友,了解當地風土民情,品嘗道地小吃,俾能深入當地民間生活實情。她的國際路跑計劃,已完成了法國、英國、西班牙、葡萄牙、荷蘭、土耳其、摩洛哥、日本等逾十二國,正逐一在增加中。
▪ 從事各項休閒活動,豐富退休生活,期能永保健康快樂。
民國97年7月,在工作達38年之後,終於要退休了。如何面對退休生活,我的前同事,知名的諮商心理學家及名作家鄭石岩就說:「退休表示自己在事功奮鬥階段漸漸結束,把重心放在另一個人生的主題:去發現另一面光彩的生活,探索和實現前所未有的生命奇蹟。」「退休並不就是快樂,它需要準備、學習和行動,才能享有這段夕陽無限好的生活。 」我在退休之前,確實也做了些準備。譬如,看了相關的書籍,如「老的好優雅」、「幸福退休新年代」等書。
尤其是,自己在「國家文官學院」講授「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課程,當然對於自己的退休生活,必須有所計劃。「幸福退休新年代」的作者柴林斯基(Ernie J. Zelinski)在書中說:「事先要安排精彩的退休生活。為退休生活做好萬全準備的人,無論財富或收入多寡,都會過得稱心如意。」他建議可為自己製作一份「生活脈絡圖」,並提出適合列入的活動共有278項之多。我參考了某些活動項目,也製成了「我的退休活動選項」(如後附生活脈絡圖)。
退休至今,已逾七年。檢查一下退休活動選項,四個選項當中,在健身活動方面:除了前面提到完成單車環島及玉山、奇萊山的攻頂外;每週打兩次網球,每次三小時左右;及每天早晚的步行,是一直持續不停的活動。在休閒活動方面:在我過去服務的衛生署當了三年的志工外;現在最常做的就是每週一次的泡溫泉、看電影、觀看球類比賽,及和好朋友偶爾小聚一番。在旅遊方面:退休之後跑了不少國家及中國大陸景點,已在前面提到過。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乘大女兒在日本參加馬拉松活動之際,我和她去了日本大阪郊外「天見」地區,一家溫泉旅館「南天苑」,是由日本明治時代的著名建築師辰野金吾所修建完成的古色古香的溫泉旅館。住在「觀月樓」房間,泡著「極樂湯」,吃日本最經典的美食,參觀最古老神社「住吉大社」,還到河內長野公園內的「延命寺」做了參拜。
這一趟旅行,置身於山清水秀環繞的溫泉旅館,享受完全放鬆的時刻,與難以忘懷的時光。體驗輕鬆愜意、穿過精緻的和式庭院,泡著熱氣騰騰的溫泉,帶給身心最愉悅的舒暢,享受最新鮮的時令食材,精心準備的精緻優雅的日本傳統的料理及款待。短短的五天,有女兒陪著,共想天倫之樂,過著暢懷無比的快樂時光。
在學習活動方面:看書、做做股票,學習電腦外;最值得的是花了不少時間及精神,把目前還沒有完成的這本「職場成功法則」筆記,做了比較有系統的整理,期望能給年輕朋友有所借鑑之功。
伍、結語
用了將近七個月的時間,終於把十幾年來在看書時所抄寫下來的資料,經過有系統地歸納整理之後,使它成為一本書的架構,有條理而便於閱讀。我把它稱之為「筆記」,因為不準備印刷出版,只把它放在部落格中,和我的自傳、上課的講義,及一些休閒活動照片等匯集起來,作為個人七十多年來,主要活動的記錄而已。如果有人願意點讀參考,則算是附加的價值。就當作是我退出職場之後,對公務人員及年輕朋友,所作出有意義的一件事吧!
這本筆記名之為「職場成功法則——行為的準則,經驗的精華」,顧名思義就是要闡述在職場上如何掌握一些成功的法則,作為自己努力的標竿及做事的方法,持續為之,就得以成功。
文章中大部份的資料來自古今中外成功人物的經典名言及行為準則。再加入我在職場上親自經歷和觀察所得,集結而成的。因此,別人的智慧與理念較多,我自己的想法和創見較少。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艾略特(T. S. Eliot)曾說過:「不成熟的詩人會模仿;成熟的詩人會偷抄;好的詩人把它變得更好,或至少把它變成不一樣的東西。」
史丹福大學設計研究中心的創辦人萊利.雷佛(Larry Leifer)也說:「所有的設計都是再設計。」創意通常是來自舊元素的新組合。把舊有的觀念賦予新的意義,加以活用踐行,同樣可以產生很大的效用。
心靈安慰作家陳彥谷在「10位成功大師送給年輕人的10堂課」書中說:「世界各地無數的成功大師們不斷地研究、更新和發展成功學的知識體系,目的是為了幫助更多的人成功改變命運。這些大師們的精妙言論,將給你的成功產生極為重要的思想啓蒙和行動推動作用。」我把一些成功的法則,彙整在一起方便年輕朋友借鑑,算是「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吧!當初,心想如果有一個人因此獲益,那麼我的辛苦就值得了,何況到目前已有1000多人,上網點閱,比預期的還多呢!
正在思索如何結束這本筆記時,走到書局去尋找靈感。在書架上看到最近剛出版的新書「開放台灣」,作者正是鼎鼎大名的高希均教授。當下忽然喚醒我,對呀!我怎麼會忘記高教授對於台灣的貢獻和影響力呢?正如溝通暨人際關係大師戴爾.卡內基說的:「成功學是一門經濟的哲學,是一門關係自我管理的學問,更是一門幫助人建立完善人格、享受豐富人生的大學問。或者說是理想信念與目標行動教育方面的內容。它不僅是一個人幫助人脫離貧困、實現經濟富裕方法。」高教授正是這麼一位誨人不倦、助人成功的經濟學家。
理律法律事務所陳長文所長在「開放台灣」書中的序文說:「高希均是經濟學的巨擘、台灣的良心。『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開啓公共政策的理念革新。他的一字一句透著率真、寫著坦蕩,傳遞的是一股豁達的正氣。這點點滴滴的力量,都是台灣開創的動力。這條開放台灣之路,只有一個高希均是不夠的。這社會需要更多高希均的知音,讓我們成為高希均的知音吧!」
高教授是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教授,曾獲得威大傑出教授獎及美國傑出教育家等多種獎項。40多年前毅然放棄在美高薪,返回台灣創辦遠見雜誌及天下文化出版公司,鼓勵出書及邀請世界級大師來台演講、座談。同時,他自己著作等身,可謂開啟台灣知識的先河,促進台灣發展進步,貢獻卓著巨大。
他在這本書中,真是言之諄諄,大聲疾呼,強調台灣唯有「開放」,台灣才能走向「文明」。他同時強調:「年長者要以身作則,年輕世代要自創前途。」「人生的起點是奮鬥,沒有奮鬥的人生,等於沒來到人間。人生的終點是分享,不肯分享的人生,早應消失在人間。」高教授「是台灣人的知識之師,理念之父。」真正是成功人物的最佳典範。
高教授在書中最後一章為「從重要人物及著作獲益」,他說:「體會到分享有成就人的『智慧』,遠比分享有錢人的『財富』有價值。」在書裡介紹多位大師級的典範人物,國外的有傅高義(Ezra Feivel Vogel)、波特(Michael E. Porter)、康納曼(Daniel Kahneman)等等,享譽全球的學者。國內部分有孫震、張沁湜、謝孟雄、漢寶德等等。這些國內外人士,對台灣的發展進步,均有很大的貢獻。他對公務人員及年輕朋友,更是帶有許多期許和殷盼。謹以他的建言作為我筆記的結尾,最是完美。高教授的期許和建議分列如後:
‣ 對公務人員的期盼
◉ 政府的公務人員在當前的環境下,應當深切體認,你們的護身
符是為多數人創造「興利」,你們的殺手,就是為多數人爭取
「開放」。
◉ 改革者需要遠見與格局;開放者需要說服力與執行力。二者都
需要無私的人格魅力及道德勇氣。
◉ 此刻必須要讓我們的心智、思維、步伐、策略、創新、膽識來
個徹底的解放,把它們放大、放快、放遠。也就是要有大格局思考。
◉ 大格局思考者擁有四項特質:
✧ 一種全球布局放眼世界的策略。
✧ 一種意氣奮發四處擴散的生命力。
✧ 一種泱泱大國的全民氣質。
✧ 一種為天下代代子孫永續發展的深思熟慮。
‣ 對年輕朋友的建議
◉ 要有四個自我的修練:
✧ 盡一「己」之力、
✧ 用一「己」之強、
✧ 少一「己」之私、
✧ 無一「己」之怨。
◉ 需要四個自我要求:
✧ 第一個是學習心:大量閱讀,不斷學習,培養新的技能。
✧ 第二個是冷靜腦:擁有冷靜的頭腦,做明確的判斷,不要
錯失時機。
✧ 第三個是中華情:對中華歷史與文化有熱情,對傳統倫理
有溫情。
✧ 第四個是世界觀:全球化視野,融入世界。
這本筆記談了許多的成功法則,我認為以英國前首相邱吉爾(Churchill)說的最透澈。他說:「成功的祕訣,只有三句話:絕不放棄,絕不放棄,絕不、絕不、絕不放棄。」誠摯的希望,全體公務人員及年輕朋友們,能夠抱持積極、勇敢、自信與堅持,用學習累積經驗,從失敗中學會選擇,不斷地累積為成功的智慧,幫助你踏上成功的坦途,創造美滿的人生。